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3)
卷之二 (3)
1. 秘結
秘者,氣之秘也;結者,糞之結也。氣秘則攻擊於腸胃,而瘀塞於魄門,欲下不下,雖努力以伸之,而難於通暢,甚至有肛下者。糞結則乾澀堅硬,多轉矢氣,而小腹結痛,欲下不下,甚至有肛門燥裂而瀝血者,秘而不結,雖不通利,而不甚艱難,結而不秘,雖不滋潤,而不甚費力,惟秘結兼至,難中之難也。少壯之人多患秘,以其氣有餘,而不及轉運也。
衰老之人多患結,以其血不足而大腸乾燥也。又有所謂風秘者,嘗欲轉矢氣,而氣終不泄,肛門壅塞,努力伸之,則有聲如裂帛,而糞又不下者是也。其根始於傷風咳嗽,咳嗽將愈,而此病即發,以肺與大腸相為表裡,風入於肺,而傳病於大腸故也。《脈經》曰:尺脈見浮風入肺,大腸乾澀秘難通,非此之謂乎?大法秘者調其氣,結者潤其血,而秘之得於風者,即於調氣潤血藥中加祛風之劑,則得之矣。
藥例
氣秘不通,以調氣為先。
宜以木香為君,枳殼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蘇梗之類為佐,長流水煎,加玄明粉三四錢,量大小虛實用之。(玄明粉乃朴硝所成也。其法以提淨朴硝,入罐,大火煅成汁,傾在淨地上待冷,每硝十兩,加甘草二兩,為細末,即成粉矣。)
糞結不下者,以潤血為先。
宜以當歸為君,知母、麥冬、桃仁、麻仁、蘇子為佐,長流水煎,加蜜數匙,結甚加蜜一兩,熟豬脂半兩,調和服之。
秘結兼至者,以調氣潤血為先。
宜以木香、當歸為君,枳殼、桃仁、知母、麥冬、蘇梗、麻仁之類為佐,長流水煎,加玄明粉、生蜜服之。
風秘者,以祛風為先。
宜以防風為君,荊芥、紫蘇、蔥白之類為佐,加木香、當歸、枳殼、桃仁之類,長流水煎,加玄明粉、生蜜服之。
老人黑瘦血枯不通者,以生血為先。
宜於四物湯中,倍加當歸、生地,兼以麻仁、麥冬之類,長流水煎,加生蜜服之。
內熱秘結者,以清熱為先。
宜以黃芩為君,石膏、山梔、黃柏、麥冬、桃仁為佐,長流水煎,加玄明粉服之。熱結甚者,以大黃為君,厚朴、枳實、桃仁、甘草之類為佐,煎服。大忌巴豆,蓋巴豆大熱,服之雖一時通快,不久復病,於此而又通之,則必至於亡陰,而不可救矣。
後重不下者,以抑火為先。
宜以黃連為君,木香、檳榔、大黃、當歸為佐,煎服之。或用黑牽牛炒熟,每一斤取頭末四兩,為細末,和生蜜搗如泥,丸如桐子。每服三錢,白滾湯下,善飲者,好酒送下。
統治一切秘結。
用桃仁去皮,蘇子淘淨,各五錢,搗爛,入水一碗,再研和,以布絞去渣,調生蜜一兩服之。
或用生蜜一大杯,滾湯一碗,調和,加玄明粉三錢服之,即時通快,不損脾胃,此聖藥也。
若人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,不得四布,但輸膀胱,而小便數,大便難者,用脾約丸。
若人陰血枯槁,內火燔灼,肺受火邪,土受木傷,脾肺失傳,而大便秘,小便數者,用潤腸丸。
白話文:
[祕結]
所謂祕結,指的是氣滯和糞結。氣滯是指腸胃氣機不順,導致在魄門(肛門)處有阻塞,想排便卻排不出,即使用力,排便過程也會困難,嚴重時可能出現肛門下墜的情況。糞結則是糞便乾燥且硬,常會放屁,小腹有結痛感,想排便卻排不出,甚至可能導致肛門裂開出血。只有氣滯而無糞結,雖然排便不暢,但不會太困難;只有糞結而無氣滯,雖然不便,但不會太費力。然而,當氣滯和糞結同時存在,就會變得非常困難。
年輕人多有氣滯的問題,因為他們的氣力充沛,腸胃運作不夠順暢。老年人多有糞結的困擾,因為他們血液不足,大腸容易乾燥。另有一種風祕,常感覺想放屁,但氣始終無法排出,肛門有堵塞感,即使用力,也只有聲音像是布帛撕裂,但糞便卻排不出來。這種情況通常起因於感冒咳嗽,當咳嗽快要痊癒時,此病就會發生,因為肺和大腸互為表裡,風邪入侵肺部,進而影響到大腸。《脈經》指出:當尺脈出現浮象,表示風邪進入肺部,大腸乾燥,排便困難,正是這個道理。治療上,氣滯需調理氣機,糞結需滋潤血液,若是風祕,則應在調理氣機和滋潤血液的藥物中加入祛風藥材。
藥方
對於氣滯導致的排便困難,應先調理氣機。
可用木香作為主藥,輔以枳殼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蘇梗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三四錢的玄明粉(由朴硝製成),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。
對於糞結無法排出的情況,應先滋潤血液。
可用當歸作為主藥,輔以知母、麥冬、桃仁、麻仁、蘇子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幾匙蜂蜜,糞結嚴重時可加入一兩蜂蜜和半兩熟豬油,攪拌均勻服用。
對於氣滯和糞結同時存在的情況,應同時調理氣機和滋潤血液。
可用木香和當歸作為主藥,輔以枳殼、桃仁、知母、麥冬、蘇梗、麻仁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玄明粉和蜂蜜服用。
對於風祕,應先祛風。
可用防風作為主藥,輔以荊芥、紫蘇、蔥白等,再加入木香、當歸、枳殼、桃仁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玄明粉和蜂蜜服用。
對於老年人皮膚黝黑、血液乾枯導致的排便困難,應先促進血液生成。
可在四物湯中,加倍使用當歸和生地,同時加入麻仁、麥冬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蜂蜜服用。
對於內熱導致的祕結,應先清熱。
可用黃芩作為主藥,輔以石膏、山梔、黃柏、麥冬、桃仁等,使用大量的清水煎煮,再加入玄明粉服用。熱結嚴重時,可用大黃作為主藥,輔以厚朴、枳實、桃仁、甘草等,煎煮服用。需注意的是,避免使用巴豆,因為巴豆性熱,短期內雖可迅速通便,但不久後會再度發生,若再通便,可能會導致陰液流失,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。
對於排便困難且有下墜感的情況,應先抑制火氣。
可用黃連作為主藥,輔以木香、檳榔、大黃、當歸等,煎煮服用。也可使用炒熟的黑牽牛,取一斤中的四兩粉末,加入蜂蜜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三錢,用開水或酒吞服。
綜合治療所有祕結。
可用去皮的桃仁和洗淨的蘇子各五錢,搗碎後加入一碗水,再次研磨混合,用布絞去渣滓,加入一兩蜂蜜服用。
或者,用一大杯蜂蜜,加入一碗熱水調和,再加入三錢玄明粉服用,可立即通便,且不會損傷脾胃,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藥方。
對於胃強脾弱的人,因為津液無法正常分佈,只流向膀胱,導致小便頻繁,大便困難,可使用脾約丸。
對於陰血枯竭、內火旺盛,肺部受到火邪侵襲,脾胃受到肝臟影響,脾肺功能失調,導致大便祕結,小便頻繁的情況,可使用潤腸丸。
2. 脾胃
五臟之有脾胃,猶五行之有土也。天一生水,得土之五而成六;地二生火,得土之五而成七;天三生木,得土之五而成八;地四生金,得土之五而成九;天五生土,復得土之五而成十。五行無土,不能成五行,五臟無脾胃,不能資五臟。脾胃者,五臟之本也,心肝肺腎不能容飲食,能容之者,脾與胃也。
飲食入於脾胃,而精氣行焉。味之咸者,先入於腎,所謂水得土而成水也;味之苦者,先入於心,所謂火得土而成火也;味之酸者,先入於肝,所謂木得土而成木也;味之辛者,先入於肺,所謂金得土而成金也;味之甘者,本宮受之,而實所以調和五臟,所謂土得土而覆成也。夫然後腎水嘗足,心火寧靜,肝木條達,肺金清潤,而周身脈絡無不貫通,病無自而作焉。
故善保身者,惟養脾胃而已,不節勞則傷脾,而四肢於是乎倦怠;不節食則傷胃,而中脘於是痞塞;濕土之氣,鬱而不發,則臌脹、黃疸之疾成;濕土之氣潰而下注,則痢疾、泄瀉之病作,而脾胃之症,此其極矣。
不但已也,脾胃一傷,則五臟皆無生氣,由是為腰痛,為煩惱,為膀胱脹滿,而腎始病矣;為恍惚,為怔忡,為煩躁,而心始病矣;為吞酸,為吐酸,為脅脹,為多怒,而肝始病矣;為咳嗽,為喘急,為呃逆,而肺始病矣。五臟之病,亦有自為病者,未可皆歸罪於脾胃也。而病之始於脾胃者居多焉。
人可以不調理脾胃乎?要而言之,飲食勞倦,皆宜有節,而二者之間,又以節飲食為主要,蓋胃居脾下,飲食之所聚也,而克化之權,則在於脾,脾覆乎胃,運開合之機,無一時而不動,胃火上升,脾火下降,氣嘗溫暖,是以飲食易消,若嗜味而過飽,則充塞胃口,上礙於脾,脾雖欲動,不能動矣,其能以克化乎?此所以調理脾胃,又莫先於飲食之節也。
藥例
大抵肥白之人多濕,一有脾胃之症,必濕淫於內也,宜大劑蒼朮為君,白朮、半夏為佐以燥之,而又兼以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木通之類,以利其濕,使從小便而出可也。
黑瘦之人多血少,一有脾胃之症,必脾虛不能裹血,以致之也,宜用意消息之。若口乾唇燥,肌膚少潤,而又飲食不能消化,必兼血藥,如四物湯之類,配四君子湯,加薑、棗,而四君子中,以白朮為君,乃為得宜。若無血少之症,亦不必用血藥,要在活法。
胃弱不知滋味,飲食厭倦者,宜鼓動其胃氣,必以芬芳藥開之,如藿香、木香、檀香之類,君以人參、白朮,佐以枳實、陳皮、砂仁、甘草之類。枕邊嘗置烏梅二三個,酸氣入鼻,最能開胃,此捷法也。
脾虛作瀉,氣不收攝者,宜大補其脾,略加收澀之劑。
宜人參、白朮為君,茯苓、蓮肉、薏仁之類為佐,而以訶子、肉果、五味、烏梅之類,則收澀之劑也。
婦人脾胃不和,胸膈痞滿。
宜以白朮為君,枳實、陳皮為佐,每藥一斤,配便浸香附一斤,作丸服之。
若老人脾胃不和,大便乾澀。
宜以雞腿術為君,枳實、陳皮為佐,每藥一斤,配歸身一斤,少加甘草,作丸服之。
統治脾胃之劑。
宜以白朮為君,茯苓、陳皮、枳實、甘草為佐,挾寒加官桂,挾熱加黃連,挾痰加半夏,挾濕加蒼朮,血不足加歸、地,氣不足加參、耆,有食加神麯、麥芽、萊菔子之類,有蟲加檳榔、川楝、針砂、使君子之類,有氣加木香、香附、青皮之類,要在斟酌用之,不可執泥。其餘泄瀉、下痢、臌脹、黃疸之症,雖皆屬於脾胃,然自有本條開陳,此不復贅。
白話文:
[脾胃]
人體內的五臟中包含了脾胃,就像五行中的土一樣不可或缺。天一生水,得到土的五行數五,成為六;地二生火,得到土的五行數五,成為七;天三生木,得到土的五行數五,成為八;地四生金,得到土的五行數五,成為九;天五生土,再得到土的五行數五,成為十。五行若無土,就無法形成完整的五行,同樣地,五臟若無脾胃,就無法充分滋養其他五臟。脾胃,正是五臟的根本。心、肝、肺、腎無法直接處理食物,能承載並消化食物的,就是脾和胃。
食物進入脾胃後,其中的精華會被吸收利用。鹹味的食物首先進入腎,這就是所謂的水得到土,成為水;苦味的食物首先進入心,這就是所謂的火得到土,成為火;酸味的食物首先進入肝,這就是所謂的木得到土,成為木;辛辣的食物首先進入肺,這就是所謂的金得到土,成為金;甜味的食物則由脾胃直接吸收,用以調和五臟,這就是所謂的土得到土,完成其功能。這樣一來,腎中的水份保持充足,心火平靜,肝氣順暢,肺氣清潤,全身的血液循環無阻,疾病自然不會產生。
因此,懂得保養身體的人,只須注重養好脾胃即可。過度勞累會傷害脾,導致四肢疲倦;飲食無節制會傷害胃,造成中脘痞塞。濕土之氣鬱結不散,就會引發腹脹、黃疸等疾病;濕土之氣下瀉,就會導致腹瀉,這些都是脾胃疾病的極端表現。
不僅如此,一旦脾胃受損,其他五臟也會失去活力。例如腰痛、煩惱、膀胱脹滿,是腎臟開始出問題的徵兆;恍惚、驚悸、煩躁,是心臟開始出問題的徵兆;胃酸反流、脹氣、易怒,是肝臟開始出問題的徵兆;咳嗽、喘息、打嗝,是肺部開始出問題的徵兆。五臟的疾病,有些是自身原因造成的,不能全怪脾胃。然而,許多疾病都是從脾胃開始的。
人可以不注重脾胃的調理嗎?總的來說,飲食和勞動都應當有所節制,而在這兩者之中,飲食節制尤為重要。因為胃位於脾之下,是食物聚集的地方,而食物的消化轉換主要由脾負責。脾覆蓋在胃上,運行著開合的機制,時刻不停,胃的熱力上行,脾的熱力下行,保持溫暖,使得食物容易消化。但如果吃得太多太雜,就會堵塞胃口,阻礙脾的運作,脾想動卻無法動,食物又如何能被消化呢?因此,調理脾胃,首要的就是節制飲食。
藥方示例
一般來說,體態肥胖的人多有濕氣,一旦出現脾胃疾病,通常是體內濕氣過盛。應使用大量蒼朮為主藥,輔以白朮、半夏來去除濕氣,同時加上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木通等藥物,通過小便將濕氣排出。
體型偏瘦且皮膚色澤較暗的人多有血虧,一旦出現脾胃疾病,通常是脾虛無法固守血液所致。這種情況應細心觀察。如果口乾脣燥,肌膚缺乏滋潤,且食物無法正常消化,必須配合使用補血藥物,如四物湯等,再搭配四君子湯,加入薑、棗,其中以白朮作為主藥,才能恰到好處。若沒有血虧的情況,就不必使用補血藥,關鍵在於靈活應用。
對於胃口不佳,對食物感到厭倦的人,應鼓勵他們增強胃氣,可以使用芳香藥物來開胃,如藿香、木香、檀香等,以人參、白朮為主藥,輔以枳實、陳皮、砂仁、甘草等。在枕頭旁放幾個烏梅,酸味進入鼻子,能有效開胃,這是個快速的方法。
對於脾虛導致腹瀉,氣血不收攝的人,應大補脾臟,稍微加入收斂性的藥物。
應以人參、白朮為主藥,茯苓、蓮子、薏仁等為輔藥,再加入訶子、肉豆蔻、五味子、烏梅等收斂性藥物。
對於婦女脾胃不和,胸悶脹滿的情況。
應以白朮為主藥,輔以枳實、陳皮,每一斤藥材配一斤炒香的香附,製成丸藥服用。
對於老年人脾胃不和,大便乾硬的情況。
應以雞腿朮為主藥,輔以枳實、陳皮,每一斤藥材配一斤當歸,稍許添加甘草,製成丸藥服用。
統治脾胃的藥物。
應以白朮為主藥,輔以茯苓、陳皮、枳實、甘草。如果伴有寒象,可加入官桂;伴有熱象,可加入黃連;伴有痰濕,可加入半夏;伴有濕氣,可加入蒼朮;血不足,可加入當歸、熟地;氣不足,可加入人參、黃耆;有食物積滯,可加入神麴、麥芽、萊菔子等;有寄生蟲,可加入檳榔、川楝、針砂、使君子等;有氣滯,可加入木香、香附、青皮等。關鍵在於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,不能死板。其餘如腹瀉、痢疾、腹脹、黃疸等症狀,雖然都與脾胃有關,但都有各自的治療方法,在這裡不再重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