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7)

1. 內傷

凡此特其大略耳,若夫斟酌損益,非言所能示也。

一切內傷之症,有似於傷寒者,遂以為傷寒,而誤用發表之藥,如麻黃、升麻之類,則內氣升發,勢不可遏,有食吐食,有血吐血,吐而不已,面赤咽乾,火皆奔上,汗出不休,陽亡氣耗。當此之時,無藥可救,其死必矣,慎之慎之!若外傷誤服內傷之藥,亦有大害,不可輕投。

若內傷既重,或溺水涉深,則寒氣入內,血於食並而不運,必死無疑,雖有良藥,竟何益乎!

白話文:

內傷

這只是大概的說明,至於如何靈活運用和增減藥物,是無法單純用言語表達清楚的。

所有內傷的症狀,如果看起來像傷寒,就誤認為是傷寒,而錯誤地使用發散的藥物,例如麻黃、升麻等等,就會導致體內氣機上升,無法控制,有的會嘔吐食物,有的會吐血,吐個不停,臉紅咽喉乾燥,火氣都往上衝,汗出不止,陽氣衰竭,元氣耗損。到了這個時候,就沒有藥可以救了,必定會死亡,一定要非常小心謹慎!如果外傷誤服內傷的藥物,同樣也有很大的危害,不可以輕易使用。

如果內傷很嚴重,或者溺水很深,寒氣入侵體內,血液和食物停滯不運,那就肯定會死,即使有再好的藥物,也沒有任何幫助!

2. 中風

夫人似乎無恙,而卒然中風者,豈一朝一夕之故哉。其受病久矣,蓋肉必先腐也,而後蟲生之,土必先潰也,而後水決之。木必先枯也,而後風摧之。夫物且然,而況於入乎?經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

風豈能中乎人,亦人之自受乎風耳!使其內氣充足,精神完固,則榮衛調和,腠理緘密,雖有風將安人乎?惟其不戒暴怒,不節淫欲,或飢不暇於食,或寒不暇於衣,或嗜酒而好色,或勤勞而忘身,或當風而沐浴,或大汗而行房,或畏熱而露臥,或冒雨而奔馳,以致真元耗亡,氣血消盡,大經細絡,積虛彌年,平時無甚痛苦,而不知榮衛皆空,徒存軀殼,正猶無心之木,將折未折,無土之牆,欲頹未頹,其勢已不可支,而方且自謂無恙,迷昧而不知戒焉,一旦為賊風所襲,如劇寇操刃,直入無人之境,勢若破竹,不移時而皆潰,則杯酒談笑之間,舉步轉移之頃,卒然顛仆,頓為廢人,不亦重可駭哉!由是觀之,雖由外風之中,實因內氣之虛也。

然人之一身,表裡上下,未有皆虛,惟積虛之處,氣多不貫,而勢有偏輕,故一為風所入,而肢體於是乎廢矣。若以臟腑言之,則又各有形症焉。中臟多滯九竅,故有唇緩、失音、鼻塞、耳聾、眼瞀、便秘之症,中腑多著四肢,故有半身不遂、手足不隨、左癱右瘓之形。又有中血脈者,則外無六經之形症,內無便溺之阻澀,惟口眼喎斜,或左或右而已矣,而手足動靜,起居食息,固無恙也。或肢不能舉,口不能言,而更無別症者,乃中經也,比之中臟腑為輕,比之中血脈猶重耳。

然因其病而藥之,則中臟者宜下,中腑者宜汗,中經者宜補血以養筋,中血脈者宜養血以通氣,此皆可治之症也。而亦有難易於其間,中臟為難,而中腑次之,中經又次之,中血脈又次之。其或初中於血脈,藥之而愈,苟不守禁忌,必復中而中必在經。或初中於經,藥之而愈,苟不守禁忌,必復中而中必在腑。

或初中於腑,藥之而愈,苟不守禁忌,必復中而中必在臟。中一次則虛一次,虛一次則重一次。故中腑雖可治也,由先中血脈於經,而後及於腑,則難治矣。中臟本難治也,由先中於腑,而後及於臟,則不治矣。若中腑而兼中臟,與傷寒兩感者何異,豈有可生耶?

凡中風口開者為心絕,手散者為脾絕,眼合者為肝絕,遺尿者為腎絕,聲如鼾睡者為肺絕。汗出如油者為無氣,肉脫筋痛者為無血。髮直指而頭上竄,面赤如妝而汗綴如珠者,皆所不治之症也。

其有一中即死者,又何為如此之急耶?蓋人之五臟,以心為君,心也者,所以主宰乎一身者也。五臟之中,惟心最難死,故人死氣絕,一身盡冷,而心頭獨熱者,以其難死故也。中臟之人,不即死者,以四臟之氣雖絕,而心猶未病也,一中其心,則杯酒未乾,片言未盡,而魂魄先亡矣。縱有起死回生之藥,亦何所施乎?

白話文:

一個人看起來好像沒事,卻突然中風,難道是短時間造成的嗎?當然不是。一定是病很久了,就像肉必須先腐爛才會長蟲,土必須先崩潰才會決堤,樹木必須先枯萎才會被風吹倒。萬物都是這樣,何況是人呢?古書說:「邪氣入侵的地方,一定是正氣虛弱。」

風怎麼能侵入人體?其實是人自己招惹風的!如果體內正氣充足,精神飽滿,那麼身體的機能就會協調,皮膚也會緊密,就算有風,又怎麼會傷害人呢?就是因為不注意控制情緒,常常暴怒,不節制性慾,或是飢餓時沒有及時吃飯,寒冷時沒有及時穿衣,或是嗜酒又貪色,或是過度勞累而忘了照顧身體,或是迎著風洗澡,或是大汗淋漓時行房,或是怕熱就露天睡覺,或是冒雨奔跑,導致身體的精氣耗盡,氣血虧空,大大小小的經絡都虛弱多年,平常沒什麼明顯的痛苦,卻不知道身體的防禦機制都已空虛,只剩下空殼,就像沒有根的樹木,將要折斷卻還沒折斷,像沒有土的牆壁,將要倒塌卻還沒倒塌,這種情況已經無法支撐了,卻還自認為沒事,糊里糊塗地不知道警戒。一旦被風邪侵襲,就像強盜拿著刀,直接闖入沒人防守的地方,勢如破竹,很快就全面崩潰,可能就在喝酒聊天之間,或只是走幾步路的瞬間,就突然倒地,變成廢人,這不是非常可怕嗎?由此看來,雖然是外來的風邪侵襲,但實際上是體內正氣虛弱所導致。

然而,人體從裡到外,從上到下,不可能全部虛弱,只有長期虛弱的地方,氣血比較難暢通,而且情況有輕有重。所以一旦風邪入侵,肢體就會因此癱瘓。如果以臟腑來說,又各有不同的症狀。侵犯到臟的,大多會阻礙九竅的運作,所以會有嘴唇鬆弛、失聲、鼻塞、耳聾、眼花、便秘的症狀;侵犯到腑的,大多會影響四肢,所以會有半身不遂、手腳不聽使喚、左邊癱瘓或右邊癱瘓的情形。還有一種是侵犯到血脈的,外表沒有六經的症狀,內部也沒有排泄的障礙,只是嘴角歪斜,可能左邊也可能右邊,但是手腳活動、日常生活、吃飯休息都還好。還有一種是肢體不能動,說不出話,卻沒有其他症狀的,這是侵犯到經絡,比侵犯到臟腑要輕,但比侵犯到血脈要重。

根據病況來用藥,侵犯到臟的要用瀉藥,侵犯到腑的要用發汗藥,侵犯到經絡的要用補血的藥來滋養筋脈,侵犯到血脈的要用養血的藥來暢通氣血。這些都還是可以治療的。但其中也有難易之分,侵犯到臟的最難治,其次是侵犯到腑的,再其次是侵犯到經絡的,最容易治療的是侵犯到血脈的。如果一開始是侵犯到血脈,吃藥後痊癒了,如果不注意禁忌,一定會再次中風,而且這次會侵犯到經絡。如果一開始是侵犯到經絡,吃藥後痊癒了,如果不注意禁忌,一定會再次中風,而且這次會侵犯到腑。

如果一開始是侵犯到腑,吃藥後痊癒了,如果不注意禁忌,一定會再次中風,而且這次會侵犯到臟。每中一次風,身體就虛弱一次,虛弱一次就更嚴重一次。所以,雖然侵犯到腑的可以治療,但是如果是由先侵犯到血脈和經絡,然後才侵犯到腑,就比較難治療了。侵犯到臟的本來就很難治療,如果是從侵犯到腑然後才侵犯到臟,那就沒救了。如果同時侵犯到腑和臟,就像傷寒病同時感染兩種病邪一樣,怎麼可能活命呢?

凡是中風時嘴巴張開的,是心臟衰竭;手掌張開的,是脾臟衰竭;眼睛閉上的,是肝臟衰竭;小便失禁的,是腎臟衰竭;呼吸時像打呼的,是肺臟衰竭。汗像油一樣冒出來的,是體內沒有氣;肌肉鬆弛,筋脈疼痛的,是體內沒有血。頭髮直豎而往頭上竄,臉色紅得像化妝,汗水像珠子一樣滴落的,都是不能治療的症狀。

有些人一中風就馬上死亡,為什麼這麼急呢?因為人的五臟,以心臟為君主,心臟是主宰全身的。五臟之中,只有心臟最難死亡,所以人死時,全身都冷了,只有心頭還熱,就是因為心臟最難死亡。中風但還沒馬上死的人,是因為其他四個臟器的氣都衰竭了,但心臟還沒有生病。一旦侵犯到心臟,可能酒還沒喝完,話還沒說完,魂魄就先走了。就算有起死回生的藥,也來不及用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