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)

1. 泄瀉

泄者如水之泄也,勢猶紓徐;瀉者如水之瀉也,勢已直下,微有不同,而為病則一,故總名之曰泄瀉。要其致病之由,皆因內傷飲食,外感寒濕,脾土受傷,不能運化,以致陰陽不分,偏滲大腸,而病斯作矣。

然亦有先感怒氣,而後傷飲食者,有先傷飲食,而後感怒氣者,有適值飲食之時,而忽暴怒者,有憂鬱內結,而含悲以食者,有飲食後即入水洗浴者,有飲食未久復飲食者,凡此皆足以成此病。善調攝者,不飢不食,不渴不飲,喜怒有節,不使太過,何致有泄瀉之患哉!大抵泄瀉與下利,皆脾家之疾,而受病之新久不同,故勢有輕重,而治之亦有難易也。

然果何以知之,蓋宿食停於中,得濕熱而始變,則有赤白諸般之色,而為下利,此受病已久,故有積而無糞也。飲食過飽,挾寒濕而不盡化,則大便通利,無裡急後重之苦,而為泄瀉。此受病未久,故有糞而無積也,此瀉與痢之別也。如是,用藥者,其可以概施乎?然諸痢多熱,而寒者少,諸瀉多寒,而熱者少,或有之,惟完穀不化,屬於客熱在脾,火性急速,不及傳化,而自出也。然亦有脾寒不能運,而完穀不化者,此其嘗也。

治此病者,當視小便之赤白,察其脈之洪數沉遲而已。小便赤,脈洪數,則為熱,小便清,脈沉遲,則為寒,醫者不可以不辨也。

藥例

暴泄者,皆因生冷油膩,恣食無節,或飲酒無忌,適觸寒邪,故成暴泄。其瀉出者皆是水,乃陰陽不分,偏滲大腸,而小便必短澀,治者以利小便為先,小便利則大便止矣。

用一味車前子,炒為末,以米湯送下四五錢,或六七錢,其瀉立止。然後以白朮為君,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、陳皮、神麯、山楂、麥芽、炙甘草為佐,加薑、棗煎服。

寒瀉者,腹中偎偎作痛,痛久而後下者是也,宜以溫脾為先。

用肉桂為君,白朮、乾薑、陳皮、茯苓、炙甘草為佐,加大棗煎服。

熱瀉者,肚腹嘗熱而痛,口乾舌燥,小便赤澀,所下之糞皆深黃色,臭穢不可近者是也,宜以清熱為先。

用生芍藥為君,白朮、茯苓、黃連、生甘草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為佐。

食瀉者,腹中絞痛,痛一陣下一陣,下即稍寬,少頃又痛又下者是也,宜以通利為先。

用大黃為君,枳實、厚朴、甘草為佐,服此藥後,猶未愈者,宜以白朮、枳實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、陳皮、甘草煎服。

氣食兼併而瀉者,兩脅中脘皆痛,腹中嘗悶,瀉亦不甚通利者是也,宜以行氣消食為先。

用青皮、木香、香附、砂仁之類以行氣,檳榔、草果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之類以消食,先服一二劑,後以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之類以調理之。

宿食不消作瀉者,飽悶作痛,或時噯酸臭之氣,大便溏滑,不甚通快者是也,專以消宿食為主,不必治其瀉,審其所傷之物,而以所治之藥消之。

如傷肉食,宜以山楂為君,佐以三稜、蓬朮、枳實、黃連之類。

如傷米食,宜以麥芽為君,佐以神麯、陳皮、蒼朮、厚朴、蓬朮、三稜、枳實、黃連之類。

如傷麵食,宜以萊菔子為君,佐以枳實、黃連、麥芽、神麯、檳榔、草果之類。

如傷生冷,宜以肉桂為君,佐以乾薑、檳榔、草果、萊菔子、陳皮、枳實之類。

如傷油膩,宜以蒼朮為君,佐以滑石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炙甘草、白朮、神麯之類。

如傷酒,宜於消食藥中,加消酒之藥,如葛粉、綠豆粉、天花粉、黃芩、山梔之類。傷火酒,用酒麴,傷濁酒,用酒藥,必各從其類。

直腸自下者,名曰洞瀉。

大劑白朮為君,佐以五味、訶子、肉果、牡蠣、粟殼之類。

每朝登廁溏滑者,名曰脾泄。

大劑白朮為君,佐以煨薑、大棗、茯苓、炙甘草之類。

久瀉腰痛者,名曰腎泄。

大劑杜仲為君,佐以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、肉果、訶子、五味之類。

一說宜溫腎為先,而故紙、茴香亦可服。

泄瀉兩脅痛者,名曰肝泄,此得之於惱怒。

大劑芍藥為君,佐以白朮、茯苓、蒼朮、厚朴、青皮、甘草之類,禁用薑、橘,以其補肝也。

當泄瀉時,又閉而不下,及所下者多白沫而有聲,乃風泄也。

宜以防風為君,佐以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白朮、茯苓之類。

完穀不化者,其病多危,蓋因純寒純熱,而無胃氣以運化也。不必用消食之劑,但以白朮為君,審其熱加姜炒黃連、山梔、連翹之類,入大棗、糯米煎服;審其寒,加肉桂、肉果、乾薑、煨熟附子、甘草之類,入大棗、糯米煎服。

凡瀉本屬濕,多因飲酒不節,致傷脾胃而作,治者當分利小水為上,而補脾燥濕消食次之。須知初瀉補脾,久瀉補氣,又有久瀉腸胃虛滑者,宜以升提收澀之藥為主治,此大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