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1)
卷之二 (1)
1. 痢疾
痢者,即下利之病也,從病從利,故名曰痢。然其為病,豈一朝一夕之故哉。其所由來者漸矣。蓋因平日飲食不節,油膩生冷,恣嗜無忌,或飢飽不時,或冷熱不擇,停蓄於中,久而不化,又或外感暑濕,內傷七情,行房於既飽之餘,努力於過飽之後。所積之物,煅煉稠黏,有赤有白,有赤白相雜,與純黃色之異,不見其糞,而惟見其積者,為藉氣血而變成也。傷於血則變為赤,傷於氣則變為白,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。
白話文:
痢疾,就是大便溏稀的疾病,因為疾病的症狀是腹瀉,所以稱為痢疾。但是,這種疾病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它的成因是逐漸累積的。通常是因為平常飲食沒有節制,吃得太油膩、生冷,隨心所欲,沒有忌口,或是飢一頓飽一頓,或是冷熱食物不加選擇,這些食物在體內停留,長久不能消化,或者受到外界的暑濕之氣,內在受到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影響,或是飽食後行房,飽餐後過度勞累。這些積聚在體內的東西,會經過消化而變得又濃又黏,有的是紅色的,有的是白色的,有的是紅白相雜的,和一般的黃色糞便不一樣,看不到正常的糞便,只看到這些積聚物,這是因為它們利用了氣血而轉化形成的。如果傷及氣血,就會變成紅色;如果傷及氣,就會變成白色;如果氣血都受損,就會變成紅白相雜。
若赤白兼黃則脾家亦傷;而純於赤白者,亦未必非傷脾所致也。使無赤白,而其色純黃,則專傷脾土,而氣與血猶未甚動焉。至若下利如黑塵之色,及屋漏水者,皆不治之症。或大孔如竹筒,唇如硃紅,皆死候也。而噤口者亦多死。以其無胃氣而邪熱獨結於上也。大法初起當先推蕩,而後調理,病久則帶補兼收,切不可驟用澀藥。
白話文:
如果大便兼有血色、白色和黃色,說明脾臟也受損。而純粹是血色和白色,也不一定不是脾臟受損所致。如果沒有血色和白色,大便全是黃色的,則專門損傷了脾臟土氣,而氣血還沒有受到嚴重影響。
至於下痢物像是黑色灰塵的顏色,或像屋頂漏水那樣,都是不可治癒的病症。或者大便孔洞很大像竹筒,嘴脣像硃砂一樣紅,都是死亡的徵兆。閉口不說話的人也多半會死亡。這是因為胃氣缺乏,邪熱獨自聚集在上焦的緣故。
剛開始發病時,應該先驅散邪氣,然後再調理身體。如果病症持續時間較久,則需要同時使用補益和收斂的藥物。千萬不要急著使用止瀉的藥物。
初痢一澀,積聚不去,多致死亡。又不可因久痢之人氣虛不攝,妄投黃耆、升麻之類。下痢若服黃耆,即發臌脹;若服升麻,則小便與積皆升至上焦,此速死之道也。但傷血則調血,傷氣則調氣,傷脾則養脾,當寒而寒,當溫而溫,當燥而燥,當清而清,因病用藥,其可以執一乎?
藥例
初痢裡急後重者,濕多也,必先於燥濕。
白話文:
腹瀉初期如果使用澀藥,會導致積聚不消,往往會致命。但也不能因為久痢的人氣虛不能約束,就隨意服用黃芪、升麻等藥物。如果腹瀉時服用黃芪,會立刻引起腹脹;如果服用升麻,小便和積聚都會上升到上焦,這是加速死亡的方法。但是,如果傷了血就調血,傷了氣就調氣,傷了脾就養脾,該寒就用寒藥,該溫就用溫藥,該燥就用燥藥,該清就用清藥,應該根據病情用藥,難道可以用一種藥來治療所有疾病嗎?
宜以蒼朮、防風為主,佐以黃連、檳榔、木香之類,使之快利。
初痢腹痛甚者,食積多也,必先於消食積。
白話文:
宜用蒼朮、防風為主要藥材,再配上黃連、檳榔、木香等,使藥效迅速而暢通。
宜以大黃為主,佐以厚朴、枳實、檳榔、蓬朮、甘草之類,待其利後,方以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之類以調理之。
下痢純黃,必先消食養脾。
白話文:
應該主要用大黃,輔助使用厚朴、枳實、檳榔、蓬朮、甘草等藥材。等瀉下作用顯現後,再用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等藥材進行調理。
宜以蒼朮、厚朴、茯苓為主,佐以白朮、枳實、陳皮、檳榔、蓬朮、山楂、神麯、甘草之類。
赤痢,必先於清血。
白話文:
建議使用蒼朮、厚朴、茯苓為主要藥材,輔以白朮、枳實、陳皮、檳榔、蓬朮、山楂、神麴、甘草等。
宜以當歸為主,佐以黃連、山楂、麥芽、桃仁、甘草之類。
白話文:
以當歸作為主要的藥材,搭配黃連、山楂、麥芽、桃仁、甘草等藥材使用。
白痢,必先於調氣。
宜以木香為主,佐以陳皮、厚朴、白朮、茯苓、神麯、麥芽、芍藥、甘草之類。
赤白相雜,必先調氣養血。
宜以當歸、木香為主,佐以桃仁、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、白朮、黃連、甘草之類。
血痢久不愈者,帶補兼收。
白話文:
白色痢疾,一定要先调理气机。可以用木香作为主药,搭配陈皮、厚朴、白术、茯苓、神曲、麦芽、芍药、甘草等药材。
赤白相杂的痢疾,一定要先调理气机并滋养血液。可以用当归、木香作为主药,搭配桃仁、山楂、麦芽、陈皮、白术、黄连、甘草等药材。
血痢久治不愈的患者,应该在补益的同时也要收敛止泻。
宜以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地黃為主,佐以白朮、地榆、烏梅、五味、甘草之類及黃連。
白痢久不愈者,帶補兼溫。
白話文:
宜以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生地黃為主,再加白朮、地榆、烏梅、五味子、甘草等,再配上黃連。
宜以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為主,佐以肉果、肉桂、訶子、烏梅、大棗、煨姜之類。
白話文:
宜以白朮、人蔘、茯苓、甘草爲主,輔以肉果、肉桂、訶子、烏梅、大棗、煨姜等。
赤白相雜,久不愈者,帶補氣血兼澀。
宜以當歸、白朮、芍藥、人參為主,佐以肉果、烏梅、炙甘草、粟殼、大棗之類。
久痢不愈,至九十月間者,大補兼溫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的痢疾顏色赤白相間,長時間沒有痊癒,治療時應該注重補氣養血,並且固澀止瀉。
應當主要使用當歸、白術、芍藥、人參,輔以肉果、烏梅、炙甘草、粟殼、大棗等藥物。
對於長期患痢疾,尤其是病程延續到九十月間的患者,治療上應著重於大補元氣並且溫養身體。
宜以大劑人參、白朮為主,佐以炒黑乾薑、烏梅、肉果、肉桂、炙甘草、大棗之類。
下痢純血不黏稠者,乃傷血也,必消導其血。
白話文:
應以大量的人參、白朮為主,搭配炒過的乾薑、烏梅、肉果、肉桂、炒過的甘草、紅棗等藥材。
宜以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山楂為主,佐以蘇木、赤曲、牛膝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甘草之類。此病在大人多難愈,在小兒則惟以食積治之。
休息痢,經年累月不愈,或愈後不時復發者是也。此為氣血皆虛,脾胃甚弱,不可不大補。
白話文:
建議以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山楂為主,輔以蘇木、赤曲、牛膝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甘草等藥材。這種疾病在成年人身上較難治癒,而在兒童身上,則以食積治療為主要方法。
宜以當歸、地黃、人參、白朮為主,佐以川芎、芍藥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肉桂、烏梅、肉果之類。不用煎劑,即以此為末,用大棗煮熟去皮核,搗成膏,加生薑汁,拌和為丸,空心米湯送下二百丸,為嘗服之藥,方可收功。
白話文:
建議以當歸、生地黃、人參、白朮為主要藥材,輔以川芎、芍藥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肉桂、烏梅、肉橘等。不使用煎劑,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大棗煮熟後去皮去核,搗成泥狀後加入生薑汁,將粉末和棗泥攪拌均勻,做成丸劑。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200 顆,作為測試藥效,效果顯著才繼續服用。
噤口痢,絕不飲食,食即隨吐,蓋為邪熱在上焦,脾土不能為主,故患此病者多死。若治得其道,亦或有可生者。宜用白芍、木香、黑姜等劑。
白話文:
極度口渴但不能進食,一吃就吐,這是因為邪熱積聚在上焦,脾臟無法發揮功能,所以患上這種病的人大多會死亡。如果治療得當,也可能有人能存活。建議使用白芍、木香、黑姜等藥劑。
宜以乾山藥、細茶為主,佐以人參、石蓮、黃連、石菖蒲、茯苓之類。水煎,加生薑汁,徐徐呷下,任其吐出,仍與飲之。又吐又飲,終至不吐,即可生矣。再與二三服即愈。以後不必再服。胸次一開,自然思食,何噤口之有,故宜用石菖蒲。
疫痢,憎寒壯熱,下痢臭穢,眾人病一般者是也,必先解表發散。
白話文:
最好以乾山藥和細茶為主藥,加上人參、石蓮、黃連、石菖蒲、茯苓等輔助藥材。煎湯服用,加入生薑汁,慢慢喝下,讓它緩緩吐出,再繼續喝。反覆吐飲,直到不再嘔吐,病情就會好轉了。再服兩三劑藥就能痊癒。之後就不必再服藥了。只要胸悶、心窩不適的症狀解除,自然就會想吃東西,所以沒有必要禁食,因此可以使用石菖蒲。
宜以大劑蒼朮為主,佐以羌活、防風、人中黃、芍藥、黃芩、黃連之類,加蔥白、生薑服之。
白話文:
宜用大量蒼朮為主藥,輔以羌活、防風、人中黃、芍藥、黃芩、黃連等中藥材,加入蔥白、生薑一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