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三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1)

1. 瘡瘍

若夫癥瘕痞癖,則豈有此等之症與脈哉!此特論內癰之大略耳。而肺癰、腹癰、腸癰之狀,又何如耶?蓋肺為五臟之華蓋,其位最高,而癰生於肺,則上膈滿悶,口吐膿血,腥穢之氣,不可近人。其始得於肺痿不治,故結而為癰也。腹居中宮,脾胃之位也。而癰生於腹,則中脘並結,騰騰而痛,飲食減於平時,噁心生於飲後,小便短澀,時覺惡寒者是也。至於腸癰,雖在於腹,而實繫於腸。

其為病也,盤腸絞痛,內氣交攻,而不能通暢。生於小腸,則小便不利,或反滲於大腸,以作瀉;生於大腸,則大便閉塞而糞或從小腸出。其出也,痛楚非常,欲死不死,欲生不生,故患此癰者多死。診其脈則弦數而芤,見於寸口,則謂之肺癰;見於關部,則謂之腸癰、腹癰,《脈經》曰:寸芤積血在胸中,關內逢之腸里癰。此之謂也。

觀此,則可以辨三者之癰也。大法瘡瘍之在外者,初發無如一灸,艾煙一透,其毒立散。若延至六七日,則不可灸矣。毒之淺者點之,毒之深者決之,毒之尤深而針刀所不及者,則烙之。未成膿,則用化毒之劑;既成膿,則用托裡之藥;膿既潰,則一於補而已矣。若夫癰之在內者,艾煙不能入,刀針不能加,則惟以化毒等藥,令其膿於大便中出,亦庶乎其可生也。此皆難治之症,故歷言之,其餘之毒,吾亦何暇於遍論耶!

藥例

背上癰疽,屬太陽經。未成膿之始,宜解毒發散,以羌活為君,防風、紫蘇、獨活、金銀花、當歸、川芎、連翹、殭蠶、蟬殼、皂角刺、穿山甲、白芷、甘草為佐,加蔥頭煎服,送下蠟礬丸四五十粒。既成膿之時,宜護心托裡,以羌活為君,黃耆、甘草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、當歸、川芎之類為佐,少加官桂煎服,送下蠟礬丸百粒。

凡瘡瘍皆火也,而反用官桂者,何也?蓋氣血得寒則斂,得熱則行,故以為血導,使毒氣自內發外,不停蓄於中也。此特其總方耳。然在上在中在下,皆各有引藥,如上搭手,則加升麻;下搭手,則加酒炒黃柏;其對心者,則加大劑麥門冬以護心;當肺俞之處者,則加桔梗、玄參。要當以意參之。

癰疽已潰,以大補氣血為主,黃耆、當歸二味,為氣血之君,佐以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為佐,加糯米一撮,大棗十枚,煎服,送下長肉丸。凡瘡瘍補劑,禁用白朮。白朮雖補,大能作膿,故不用也,惟痘科不禁。

蠟礬丸,黃蠟十兩,熔化,入飛過明礬末五兩,攪和,投水中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大能護心,使毒氣不入,即以煎藥送下。

長肉丸,黃蠟一斤,熔化,入乳香、沒藥、血竭末各二兩,象牙末四兩,攪和,投水中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一日二服,即以煎藥送下。

白話文:

瘡瘍

內臟腫塊、痞積、癖證等,並非本文討論的範圍。此處僅概述內癰的大致情況。肺癰、腹癰、腸癰的症狀又如何呢?肺是五臟之華蓋,位置最高,癰瘍生於肺部,則會上膈悶脹,口吐膿血,散發腥臭之氣,令人難以靠近。肺癰的成因大多是肺痿久治不愈,最終導致膿瘍形成。腹部居於中宮,是脾胃的所在。癰瘍生於腹部,則中脘部位腫脹堅硬,疼痛劇烈,食慾減退,飯後噁心,小便短少澀痛,時感惡寒。至於腸癰,雖然也在腹部,但實際上與腸道相關。

腸癰發病時,腸道絞痛劇烈,氣機阻塞不通。若發生在小腸,則小便不利,或滲入大腸而導致腹瀉;若發生在大腸,則大便秘結,糞便可能從小腸排出。膿瘍排出時,疼痛劇烈難忍,患者徘徊於生死邊緣,故此病致死率很高。診脈時,脈象弦數而虛弱,若在寸口脈出現,則為肺癰;若在關脈出現,則為腸癰或腹癰。《脈經》記載:「寸脈虛弱,積血在胸中;關脈內陷,則為腸癰。」這就是腸癰的脈象特徵。

觀察脈象,即可辨別三種癰瘍。外在瘡瘍初期,最好立即用艾灸,艾煙一經燻透,毒氣即可迅速消散。如果延誤至六七天,則不宜再灸。毒氣淺者可用點刺法;毒氣深者可用切開法;毒氣極深,針刀無法處理者,則需用烙法治療。膿未形成,則使用化解毒邪的藥物;膿已形成,則使用托毒外出之藥;膿瘍潰破後,則應注重補益身體。至於內部癰瘍,艾煙無法滲入,針刀也無法施治,只能服用化解毒邪的藥物,使其膿液從大便排出,才有痊癒的希望。這些都是難治之症,故詳細論述,其餘的瘡瘍疾病,恕不贅述。

藥方舉例

背上癰疽,屬於太陽經病證。膿未形成初期,宜解毒發散,以羌活為主藥,配伍防風、紫蘇、獨活、金銀花、當歸、川芎、連翹、殭蠶、蟬殼、皂角刺、穿山甲、白芷、甘草為輔藥,加蔥頭煎服,服用蠟礬丸四十至五十粒。膿瘍已形成時,宜護心托毒外出,以羌活為主藥,黃耆、甘草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、當歸、川芎等為輔藥,少加肉桂煎服,服用蠟礬丸一百粒。

所有瘡瘍都屬火邪,為何還要使用肉桂呢?因為氣血遇寒則收斂,遇熱則運行,所以用肉桂引導血行,使毒氣從內向外排出,而不停留在體內。以上只是一般通方,但根據病灶部位的不同,需加入不同的引經藥物,例如:病在上部,則加升麻;病在下部,則加酒炒黃柏;病在心臟附近,則加大劑量麥門冬保護心臟;病在肺俞穴附近,則加桔梗、玄參。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

癰疽潰破後,應以大補氣血為主,黃耆、當歸為主藥,輔以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等,加糯米少許,大棗十枚煎服,服用長肉丸。所有瘡瘍的補益藥方,均禁用白朮。白朮雖有補益作用,但容易生膿,所以不用,痘瘡除外。

蠟礬丸:黃蠟十兩,熔化,加入飛過的明礬末五兩,攪拌均勻,投入水中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能有效保護心臟,防止毒氣內侵,需用煎好的藥送服。

長肉丸:黃蠟一斤,熔化,加入乳香、沒藥、血竭末各二兩,象牙末四兩,攪拌均勻,投入水中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每日二次,需用煎好的藥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