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7)

1. 諸血

人身之血,猶地中之水也。水流而不息,故能滋萬物;血流而不息,故能榮百脈也。惟善調攝者,不妄作勞,則血之運於身者,無一息之停,自然肌膚潤澤,筋脈和暢,何病之有?在不善調攝者,恃其壯盛,恣情酒色;而貧窮困苦之人,又不暇日惜,涉遠負重,奔走於衣食,而無日夜之安息,其能不傷於血乎!傷於上部,則胸肋痛:傷於中部,則兩肋、中脘痛;傷於下部,則腹痛。由是衄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之病作矣。

夫衄血與吐血無異,但所由之經則不同,而要之皆裹於脾也。脾能裹血,不能使血之不升,胃火上蒸則血從口出,肺火上騰則血從鼻出。因其所屬之經,而由其所通之竅,故有口與鼻之異也,然亦有輕重之差焉。衄血太甚,始與吐血無異,不甚不足為慮也。至於吐血雖不甚,而實為可畏之疾。

用藥者,其可以混施耶!夫吐血固重於衄血矣,而就其吐血言之,則亦自有輕重。如一咯一塊者,胃口血也,其所從來者近;痰中見血色如瑪瑙,而成塊者,亦胃口血也,其所從來者亦近。二者勢若可畏,而猶能措手,法當任其自出,又必看其色不鮮者,舊血也,勿以藥止之;其色鮮者,新血也,所積者必不甚多,宜以藥止之。

蓋舊血終不歸經,不任其出,反以增劇;新血終當歸經,若所出者多,則損人矣,故宜以藥止之。此皆可以調理而愈者也。若痰中見血,或一點之小,或一絲之細,語其勢,若無可畏,而病根反深,此血非胃口之血也,乃從肺臟中來。肺為虛火所逼,血隨痰出故也。其所以少者何也?蓋肺臟以氣為主,本多氣而少血,是以出者亦少也。

肺臟之血本少,而又逼而出之,則肺已枯,而無以領一身之氣矣,其害不亦大乎!至於五竅出血者,勢如潮湧,耳目口鼻,一齊迸流,藥不及煎,針不及下,死在頃刻間,此猶血症之至極者也。而究其病之所成,莫非酒色無度,及奔走勞碌,以致五臟皆傷,是以五竅出血也。

醫者其可無急治之法乎!若夫腸風臟毒,大便下血,與小便出血者,其病易治,非若上焦之血也。大法未見血則宜消宜和,既見血則宜涼宜止,舊血未盡則化其血,新血未生則補其血。因其勢之輕重,而為緩急之施,則無不中矣。若婦人崩漏,女子月事,則自有本科,而此不及載之。

藥例

衄血甚者,先以濕紙搭囟門,其血立止。然後以藕節搗取汁,和童便服之。煎劑用炒黑山梔、炒黑蒲黃、炒黑香附、側柏葉、茅根、地榆,同四物湯煎服。

吐血甚者,以小薊草搗汁,和童便先服。次用犀角、地黃、玄參、阿膠、地榆之類為主治,佐以黃連、山梔、側柏葉之類煎之,磨沉香少許,令其降下,再加藕節汁,磨上等清煙墨一二錢服之。待其血止,然後以四物湯,加敗龜板、何首烏、地榆之類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血液,就像地裡的水一樣。水流動不停,才能滋養萬物;血液流動不停,才能滋潤全身的經脈。只有懂得保養的人,不隨意過度勞累,那麼血液在身體裡的運行,就會沒有一刻的停滯,自然而然就能使肌膚潤澤、筋脈舒暢,哪裡會有什麼疾病呢?不懂得保養的人,仗著自己身強體壯,就放縱於飲酒和色慾;而那些貧困勞苦的人,又沒有時間愛惜自己,長途跋涉、背負重物,為了衣食奔波,沒有一天能好好休息,這樣怎麼可能不傷到血液呢?血液傷在上部,就會胸口和肋骨疼痛;傷在中部,就會兩側肋骨和胃部疼痛;傷在下部,就會肚子痛。因此,就會產生流鼻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這些疾病。

流鼻血和吐血其實沒有什麼不同,只是出血的經絡不同,但歸根究柢都是被脾所包覆。脾有包裹血液的功能,但無法阻止血液上升,胃火往上蒸騰,血就會從口而出;肺火往上衝,血就會從鼻子流出。因為所屬的經絡不同,經由不同的孔竅流出,所以有口和鼻的區別,但這其中也有輕重之分。流鼻血太嚴重,會和吐血一樣,但如果只是輕微的流鼻血,就不用太擔心。至於吐血,即使不嚴重,也是很可怕的疾病。

用藥治療,怎麼可以隨意亂用呢?吐血當然比流鼻血嚴重,但就吐血來說,也有輕重之分。例如吐出一小塊血,那是胃口的血,來源較近;痰中帶血,血色像瑪瑙,而且成塊狀,也是胃口的血,來源也較近。這兩種情況雖然看起來可怕,但還可以處理,治療的方法是讓它自己流出,並且要觀察血的顏色,如果顏色不鮮豔,是舊血,就不要用藥止血;如果顏色鮮豔,是新血,積聚的血一定不多,就應該用藥止血。

因為舊血最終不會歸回經絡,如果強行止血,反而會加重病情;新血最終會回到經絡,如果流出的量太多,就會傷害身體,所以應該用藥止血。這些情況都可以調理而治癒。如果痰中帶血,或者只有一點點,或者只有一絲絲,雖然看起來不嚴重,但病根反而很深,這種血不是胃口的血,而是從肺臟來的。這是因為肺有虛火,逼迫血液隨著痰一起排出。之所以出血量少,是因為肺臟以氣為主,本來就氣多血少,所以排出的血也少。

肺臟的血本來就少,又被逼迫排出,那麼肺就會虛弱,無法統領全身的氣,造成的傷害難道不大嗎?至於五竅出血的情況,就像潮水般洶湧,耳朵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,一起噴出血,藥還沒煎好,針還沒扎下,就可能立刻死亡,這是血症最嚴重的情況。而探究其病因,無非是縱情酒色,以及奔波勞碌,導致五臟都受傷,才會五竅出血。

醫生怎麼可以沒有急救的方法呢?至於腸風、痔瘡導致的大便出血,以及小便出血,這些病都比較容易治療,不像上焦(指胸腔以上)的出血那麼棘手。治療原則是,還沒看到出血時,應該疏通和調和;已經看到出血時,應該清涼和止血;舊血還沒排乾淨時,應該幫助它排出;新血還沒產生時,應該補養血液。根據病情輕重,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,就沒有不見效的。至於婦女崩漏,以及女子月經,自有相關的專門論述,這裡就不多加敘述了。

藥例

流鼻血很嚴重,先用濕紙敷在囟門上,血會立刻止住。然後將藕節搗爛取汁,和童便一起服用。煎藥則用炒黑的山梔子、炒黑的蒲黃、炒黑的香附、側柏葉、茅根、地榆,和四物湯一起煎服。

吐血很嚴重,先用小薊草搗汁,和童便一起服用。接著以犀角、地黃、玄參、阿膠、地榆等藥材為主,再佐以黃連、山梔、側柏葉等一起煎服,磨少許沉香,使其往下走,再加入藕節汁,磨一些上好的清煙墨一兩錢服用。等到血止住後,再用四物湯,加入炒過的龜板、何首烏、地榆等一起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