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5)

1. 疝氣

睪丸一大一小者,濕疝也。

宜以蒼朮、防風、白朮為主治,佐以官桂、青皮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、烏藥、大小茴香、橘核之類煎之。仍以帶須蔥一大握,煎湯,浸睪丸於內,即服此藥,嘗添熱湯浸之,以手挪之,立能使之一樣。就坐湯中撒尿,其病易去。

陰囊脹大,皮爛水流者,勞疝也。

宜以豬尿脬一個,當歸三錢為主治,佐以紅花、桃仁、官桂、橘核、青皮、鹽炒黃柏、酒炒芍藥、茴香、茯苓、木通、甘草之類,煎服。

痄腮退後,忽患偏墜者,熱疝也。

宜以柴胡、青皮、鹽炒黃柏為主治,佐以赤芍、赤苓、甘草梢、橘核、生地、當歸之類。若挾風邪,加荊芥、防風。

陰囊大如斗,小便淋瀝者,膀胱氣也。

宜伐腎邪,用澤瀉一斤,切片,分作四分,一分童便浸,一分鹽水浸,一分酒浸,一分醋浸,各七日夜,日中曬乾,不要去汁,收至極干,略焙為末,陳米粉粥為丸。每空朝白滾湯下二錢,至下午飢時,又服一錢,如此服去,自然小便流利,陰腫漸寬,將久而自愈矣。不可求速效。

婦人小腹近陰之處,並結脹痛,或皮肉頂起,如雞子頭者,陰疝也。

宜以官桂為主治,佐以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大小茴香、香附、烏藥之類煎之,磨沉香五六分,空心服。

小兒偏墜,乃食積也。

宜用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黃連、檳榔、草果、砂仁、蓬朮、神麯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之類。等分為丸,白湯調下,量兒大小與之,久而自愈矣。大抵疝皆屬肝經,惟小兒偏墜,乃由脾經而反傳於肝也。

凡一切疝症,皆禁用薑、橘同服。或單用姜,或單用橘,則無所妨,但二味相合,斯補肝矣。至於細辛,尤為補肝,能閉氣,患肝經症者服之,即時悶脹,慎之!慎之!肝無補法,以其嘗有餘也,五臟惟肝有餘,而疝氣則又肝氣有餘之甚者也,其可以復補乎哉!

白話文:

疝氣

睪丸一大一小,是濕疝。宜用蒼朮、防風、白朮為主藥,再加官桂、青皮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、烏藥、大小茴香、橘核等煎服。同時取一把帶鬚蔥煎水,將睪丸浸在蔥水中,邊服用藥物,邊用熱水添入蔥水中保持溫度,用手輕輕按摩睪丸,就能使兩邊睪丸大小一致。坐在蔥水中小便,病情更容易痊癒。

陰囊腫大,皮膚潰爛流膿,是勞疝。宜用豬膀胱一個、當歸三錢為主藥,再加紅花、桃仁、官桂、橘核、青皮、鹽炒黃柏、酒炒芍藥、茴香、茯苓、木通、甘草等煎服。

腮腺炎痊癒後,突然出現睪丸下墜,是熱疝。宜用柴胡、青皮、鹽炒黃柏為主藥,再加赤芍、赤苓、炙甘草、橘核、生地、當歸等。如果伴隨風寒,再加荊芥、防風。

陰囊腫大如斗,小便排尿困難,是膀胱氣虛。宜瀉腎邪,用澤瀉一斤切片,分成四份,分別用童便、鹽水、酒、醋浸泡七天七夜,每天曬乾,不要去除汁液,曬到極乾,略微焙乾研末,用陳米粉粥做成藥丸。每次清晨空腹用滾燙的開水送服二錢,下午飢餓時再服一錢,如此服用,小便自然會通暢,陰囊腫脹也會逐漸消退,久而久之自然痊癒。不可求速效。

婦女小腹部靠近陰部的部位,結塊脹痛,或皮膚隆起如雞蛋大小,是陰疝。宜用官桂為主藥,再加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大小茴香、香附、烏藥等煎服,並將沉香磨成粉末五到六分,空腹服用。

小兒睪丸下墜,是食物積滯。宜用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黃連、檳榔、草果、砂仁、蓬朮、神麴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等分量相等的藥材製成藥丸,用白開水送服,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,久而久之自然痊癒。大部分疝氣都屬於肝經病症,只有小兒睪丸下墜是脾經病症反傳到肝經。

所有疝氣都禁用生薑和橘子一起服用。單獨服用生薑或橘子則無妨,但兩者一起服用,則會補益肝氣。細辛尤其會補肝氣,並能收斂氣機,肝經有病的人服用,會立即感到胸悶脹痛,需謹慎!謹慎!肝無需補益,因為肝氣本來就容易過盛,五臟之中只有肝氣容易過盛,而疝氣正是肝氣過盛的極端表現,怎麼還能再補益肝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