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21)
卷之二 (21)
1. 腹痛
血虛腹痛者,宜用芍藥為主治,佐以川芎、當歸、地黃,兼以甘草、陳皮、木香之類。
氣虛腹痛者,宜蒸熟人參為主治,佐以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、芍藥之類。
腹中冷痛者,宜用肉桂為主治,佐以木香、乾薑、烏藥、砂仁、芍藥、甘草之類,冷甚者加熟附子。
腹中攻痛,口乾舌燥,大小便艱澀者,宜以蒸熟大黃為主治,佐以石膏、黃連、甘草、厚朴之類,水酒同煎。
腹痛而泄瀉者,宜以蒼朮為主治,佐以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之類,少加肉桂、木香,蓋腹痛而泄瀉,雖是傷食,其實胃寒所致,故用溫藥也。
宿食不消,又挾寒而作痛者,不可用黃連,而枳實則猶可用也,蓋枳實、黃連,雖能消宿食,然既挾寒,則寒藥必不可用,故禁用黃連,但以枳實、蓬朮為主治,佐以消食余藥,加溫劑,如木香、肉桂之類,則自愈矣。
凡諸腹痛,皆宜用芍藥、甘草,乃治腹痛通用之藥也。蓋芍藥味酸,能於土中剋木,甘草味甘,甘先入脾而能緩諸痛,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,稼穡作甘,甘者己也,甲己化土,此仲景妙法也。故芍藥、甘草,名之曰戊己湯,統治諸般腹痛,而血虛腰痛者,尤為甚效,宜於諸藥中加之,惟腹中窄狹者勿用,以其酸寒也。若以酒浸炒熟,則寒性自散矣。
白話文:
腹痛
血虛引起的腹痛,應該以芍藥為主藥,再搭配川芎、當歸、地黃,以及甘草、陳皮、木香等藥材。
氣虛引起的腹痛,應該以蒸熟的人參為主藥,再搭配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、芍藥等藥材。
腹部冷痛,應該以肉桂為主藥,再搭配木香、乾薑、烏藥、砂仁、芍藥、甘草等藥材,如果冷痛非常嚴重,可以再加入熟附子。
腹部劇烈疼痛,伴隨口乾舌燥、大小便困難,應該以蒸熟的大黃為主藥,再搭配石膏、黃連、甘草、厚朴等藥材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。
腹痛又伴隨腹瀉,應該以蒼朮為主藥,再搭配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山楂、神麴、麥芽等藥材,少量加入肉桂、木香。因為腹痛伴隨腹瀉雖然像是食物積滯,但實際上是胃寒造成的,所以要用溫性的藥材。
食物積滯未消化,又夾雜寒氣導致疼痛,不能使用黃連,但枳實仍然可以使用。因為枳實和黃連都能消食積,但如果已經夾雜寒氣,就不能使用寒性的藥物,所以禁用黃連,應該以枳實、蓬朮為主藥,再搭配其他消食的藥材,並加入溫性的藥材,例如木香、肉桂等,就能痊癒。
各種腹痛,都應該使用芍藥和甘草,這兩種藥是治療腹痛的常用藥。因為芍藥味酸,能在五行中剋制肝木;甘草味甘,甘味先入脾經,能緩解各種疼痛。酸味屬木,甘味屬土,木土相生化土,這是張仲景的妙法。所以芍藥、甘草合用,稱為「戊己湯」,能治療各種腹痛,尤其對血虛腰痛效果顯著,應該在各種藥方中加入,但腹部狹窄的人不宜使用,因為它性味偏酸寒。如果用酒浸泡炒熟,就能減輕寒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