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四 (7)
卷之四 (7)
1. 中惡、天吊、客忤、夜啼
中惡、天吊者,為惡鬼之氣所中,兩目上突,吊起而不能𦞂也。此因胎氣不足,精神失守,虛之所在,邪必湊之。心虛則神走,肺虛則魄亂,肝虛則魂亡,脾虛則意擾,腎虛則精乏,而鬼邪得以犯之矣。其症面白帶青,或如土色,目睛上視,口吐白沫,手足拘攣,身冷如冰,有似乎驚風,而實非驚風也。
白話文:
中邪和天吊是指被惡鬼之氣侵擾,導致兩眼上吊,無法閉合。這是因為胎氣不足,精神無法穩定,虛弱的地方,邪氣就容易聚集。心虛,神志會脫離;肺虛,魂魄會混亂;肝虛,元神會離散;脾虛,意念會混亂;腎虛,精氣會不足,因此惡鬼邪神纔有機可乘。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發青,或像土色一樣,眼睛向上看,口吐白沫,手腳抽搐,身體冰冷如冰,看起來類似癲癇發作,但實際上不是。
又有所謂客忤者,非中惡之謂也。乃偶見生人異物,卒然驚駭,啼哭不止,心志恍惚,聞響即跳,嘗欲躲避者,是也。如為客所忤犯,故名客忤,非鬼之為病也。又有所謂夜啼者,非客忤之謂,乃心經受熱也,其症至夜即啼,百計安之而不能止。蓋心為君火,主乎血,夜則血歸於肝,心虛火熾,故煩躁不寧,而多啼也。
藥例
白話文:
此外,還有一種情況稱為「客忤」,這並非「中惡」。而是突然遇到陌生的活物或事物,受到驚嚇而嚎啕大哭不止,心神恍惚,聽到一點聲響就跳起來,而且想要躲避。這是因為遇到了「客」物相衝犯,所以稱為客忤,並不是鬼怪作祟造成的疾病。
還有一種情況稱為「夜啼」,這並非客忤,而是心經受熱導致的。這種症狀在晚上特別明顯,會哭鬧不止,用盡辦法安撫都無法停止。這是因為心屬於「君火」,主掌血液,到了晚上血液會回歸肝臟,心臟虛弱而火氣旺盛,因此煩躁不安,哭鬧不止。
中惡、天吊,宜先安心神,使權歸君主,如茯神、遠志、菖蒲、燈心、麥門冬之類,煎湯,調下辰砂末,量兒大小用之。外用闢鬼之法,如蒼朮、檀香、沉香、麝香、安息香之類,近兒旁周圍燒之,香菸如霧,則鬼不能容。得兒稍蘇,以桃葉湯浴之。
白話文:
中邪和鬼氣侵擾,首先要安撫心神,使權力歸還給心靈主人。可以使用茯苓、遠志、菖蒲、燈心、麥門冬之類的藥材煎湯,調入辰砂粉,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服用。
外部則使用驅邪的方法,比如蒼朮、檀香、沉香、麝香、安息香等,在孩子周圍燃燒。香煙如霧氣,鬼怪就不會靠近。
當孩子稍稍清醒,可以用桃葉湯給他洗澡。
客忤,亦安心為主。或為生人所忤,即當令此人見之,使兒習慣;如為物所忤,若貓犬之類,亦令兒習見,自不驚駭。其所服之藥,亦如前茯神等劑,可也。
白話文:
孩子受驚嚇,也以安定心神為主。如果受驚是因為遇到陌生人,就讓這個人出面讓孩子習慣;如果是受物品所驚,如貓狗之類,也讓孩子多次接觸,自然就不會害怕。孩子服用的藥物,也可以像前面提到的茯神等藥劑。
夜啼由於心虛有熱,宜用人參、麥冬、炒鹽之類,以補其虛;茯神、遠志、菖蒲之類,以安其神;石蓮、黃連之類,以去其熱;燈草、木通、薄荷之類,以清其氣。外用壓鬼之法,或以井中四旁草,暗置兒席下;或寫父名倒貼床腳裡面,不令人知;或以桃木杖,擊兒四旁,如趕逐狀;唸咒曰:天蒼蒼,地皇皇,小兒夜啼疏客堂。多誦幾遍。
內服藥而外施法,則啼自止矣。
白話文:
嬰兒夜啼是因為心氣虛弱,有熱氣上火所致。宜用人參、麥冬、炒鹽等補虛;茯神、遠志、菖蒲等安神;石蓮、黃連等清熱;燈草、木通、薄荷等清氣。
此外,可用一些外用的方法來壓制夜啼,如:
- 在嬰兒牀下暗藏四方形井邊的草。
- 將父親的名字倒著貼在牀腳裡面,不要讓人發現。
- 用桃木棒輕敲嬰兒的四周,像在驅趕什麼一樣。
- 念誦咒語:"天蒼蒼,地皇皇,小兒夜啼疏客堂。"多誦幾遍。
2. 傷風傷寒
傷風之症,頭疼身熱,鼻塞氣粗,噴嚏呵欠,呻吟不絕,見風便怕,灑淅微寒,與大人傷風無異。若挾食即吐食,挾痰即吐痰。作劑止大人所服藥,宜減一半。不論痰與食有否,嘗須兼用之。蓋小兒易傷食,而熱則生痰,故劑中宜略帶用。但輕輕疏解令微汗出,不宜過劑,過劑則真元亦傷,是伐無過之地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感冒的症狀,會有頭痛身體發熱、鼻子不通氣粗、打噴嚏打哈欠、不停呻吟、一接觸風就害怕、輕微出汗等,跟大人感冒的症狀沒有什麼不同。如果小孩有積食,就會吐出食物;如果他有痰,就會咳出痰。小孩子服用的藥方,要減去大人服用藥方的劑量一半。不論小孩是否有痰或積食,都應該一起服用。因為小孩子容易積食,而發燒也會產生痰,因此藥方中要稍微使用到這兩方面的藥。不過,藥方要溫和一點,只讓小孩微微出汗,不要給予過量的藥,以免損傷小孩子的元氣,過猶不及。
傷寒之症,六經感受,亦無異於大人,但大人元氣已削,天真不完,況有七情相感,又多挾內傷,故患真正傷寒最難調理。小兒則天真未鑿,七情又少,所感之症比大人差緩。但寒多熱少,外感必深;熱多寒少,內病必重。外感必遍身骨疼,內病必腹痛飽悶。治外之劑,嘗兼治內之藥,而汗下之法,比大人宜從輕焉。
藥例
白話文:
小兒患上傷寒時,六經受寒的情況與成人無異,但成人的元氣已經衰弱,天生的正氣不完整,再加上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相互影響,又往往夾雜著內傷,所以患上真正的傷寒最難調理。小兒則天生的正氣未受損耗,七情也比較少,受寒的症狀比成人緩和。但寒氣多,熱氣少,外感必定較深;熱氣多,寒氣少,內傷必定較重。外感必定會全身骨頭疼痛,內傷必定會腹痛、腹脹。治療外感的藥物,一般也會兼治內傷,而發汗和瀉下的方法,應比成人更輕微。
傷寒一二日間,頭頂痛,腰脊強,惡寒發熱,無汗者,乃太陽經症也。宜以羌活為君,防風、紫蘇、甘草、生薑、蔥白頭為佐。若不汗,少加麻黃、桂枝。
白話文:
傷寒發作一兩天,感到頭頂疼痛,腰背僵硬,怕冷發燒,不出汗的,這是太陽經的症狀。應當以羌活為主要藥物,防風、紫蘇、甘草、生薑、蔥白為輔助藥物。如果不出汗,可以少量加入麻黃、桂枝。
傷寒二三日間,目疼鼻乾,不得眠,發熱不惡寒,乾嘔,有汗者,乃陽明經症也。宜以白芷為君,防風、紫蘇、芍藥、桂枝、生薑為佐。
白話文:
感染風寒兩三天後,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,發燒但不畏寒,乾嘔作嘔,並伴有出汗的症狀,這是陽明經受熱的表現。治療時宜以白芷為君藥,防風、紫蘇、芍藥、桂枝、生薑為臣藥。
傷寒三四日間,胸脅痛,兩耳聾,往來寒熱者,乃少陽經症也。宜以柴胡為君,黃芩、半夏、枳實、防風、紫蘇、甘草、生薑、蔥白為佐。
白話文:
傷寒發作後三四天,胸脅疼痛,兩耳失聰,時而發冷、時而發熱的,是少陽經的症狀。宜以柴胡為主要藥材,黃芩、半夏、枳實、防風、紫蘇、甘草、生薑、蔥白為輔助藥材。
傷寒四五日間,腹滿咽乾,身無大熱,自利不渴者,乃太陽經症也。宜以蒼朮為君,乾薑、甘草、蔥白為佐。
白話文:
傷寒四五天後,腹部脹滿、咽喉乾燥,身體沒有高燒,自己會排便、不口渴,這是太陽經的症狀。應該以蒼朮為主藥,乾薑、甘草、蔥白為輔藥。
傷寒六七日間,煩悶,舌卷囊縮,身不熱者,乃厥陰經症也。宜以桂枝為君,附子、青皮、甘草、生薑為佐。
白話文:
感冒發燒六七天後,感到煩躁不安,舌頭捲縮,身體不發熱,這是厥陰經的症狀。應以桂枝為主藥,佐以附子、青皮、甘草、生薑。
四時感冒傷寒,宜以九味羌活湯為主治,代桂枝麻黃湯用。方見首卷傷寒門。
白話文:
在春夏秋冬引起的感冒發燒,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,取代桂枝麻黃湯。具體的藥方請參考本書第一卷的傷寒篇。
春傷於風,宜以川芎為君,柴胡、紫蘇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蔥、姜為佐。
夏傷於風,宜以羌活為君,川芎、紫蘇、防風、甘草、柴胡、蔥、姜為佐。
秋傷於風,宜以柴胡為君,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紫蘇、半夏、黃芩、蔥白、生薑為佐。
白話文:
春季受風寒,以川芎為主藥,搭配柴胡、紫蘇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蔥、薑等輔藥;夏季受風寒,以羌活為主藥,搭配川芎、紫蘇、防風、甘草、柴胡、蔥、薑等輔藥;秋季受風寒,以柴胡為主藥,搭配川芎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紫蘇、半夏、黃芩、蔥白、生薑等輔藥。
冬傷於風,宜以桂枝為君,升麻、葛根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紫蘇、蔥白、生薑為佐。已上傷寒傷風二症,若挾食則兼消食,挾痰則兼消痰。俱禁用茯苓,以其滲泄,能引邪入內也。又有夾驚者,當兼驚治。
白話文:
冬天被風寒所傷,應以桂枝為主藥,升麻、葛根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紫蘇、蔥白、生薑為輔助藥物。以上寒症和風症,如果合併有飲食問題,就需要加入消食藥;如果合併有痰液問題,就需要加入化痰藥。這兩種情況都禁用茯苓,因為茯苓有滲利作用,容易引邪氣入內。如果還有抽搐發驚的症狀,應當同時治療驚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