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重舌鵝口
舌者,心之苗也。心為君火,其體本熱。而況小兒以純陽之軀,先受熱於胎,復感熱於內,其母愛惜之至,惟恐其寒,而又裹之以綿衣,覆之以重衾,幾何而不為兒之病哉!重舌鵝口之症,未必皆兒之自病,或者其母有以致之也。古人云:若要小兒安,嘗令飢與寒。飢不至於傷脾,寒不至於生熱,此非保嬰之道乎。
所謂寒者,亦非使凍之也。惟令嘗溫,不至於甚暖耳。冷暖得宜,豈復有重舌鵝口之病耶。然何以名之曰重舌?重舌者,舌下腫突,其狀若又一層,故謂之重,非真有兩舌。何以名之曰鵝口?鵝口者,滿口皆白,有似鵝之口中,俗謂之雪口是也。分而言之,重舌屬心,鵝口屬脾。
合而言之,總為心熱。何者?心統於脾,脾為心之子,心熱則遺熱於脾,故白沿於口也。使不由於心熱,則口雖白而舌自赤,何為而舌皆白耶?大法內服瀉心清熱之劑,而外敷涼藥,則重者可消,而白者可退矣。
藥例
重舌,宜瀉心,而不瀉脾。以黃連為君,生地、甘草、石蓮、木通、連翹、燈心為佐。臘雪水煎,待溫,時時滴入鼻中,令咽。欲吐則任其吐,亦可以發散熱邪。
鵝口,以瀉心而兼瀉脾。以黃連為君,生地、生甘草、山梔、煅過石膏、木通、燈心為佐。臘雪水煎,如前服法。口中舌上,並用軟帛裹指,蘸水□淨,用黃柏、青黛、風化硝、硼砂、黃連、人中白之類,為細末,敷之。亦可以治口疳。
白話文:
【重舌鵝口】
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。心臟如同君主之火,本質就是熱的。況且小孩是純陽的身體,從母體開始就受到熱氣影響,出生後又容易內部感受熱氣。母親因為疼愛孩子,生怕孩子著涼,常常讓孩子穿著厚實的衣服,蓋著厚重的被子,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生病!重舌鵝口的病症,不一定都是孩子自己生病的原因,有可能是母親的照顧方式導致的。古語有云:「想要孩子健康,就應讓他時常處於微餓和微涼的狀態。」餓不會傷害脾胃,涼不會產生熱氣,這難道不是保護嬰兒的好方法嗎?
所謂的涼,並不是要讓孩子凍著。只是讓他保持適度的溫暖,不要過度的暖和。如果冷暖適度,怎麼還會有重舌鵝口的病呢?那麼為什麼叫作重舌呢?重舌,指的是舌頭下面腫脹突出,看起來像多了一層,所以稱之為重舌,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有兩個舌頭。那為什麼叫作鵝口呢?鵝口,指的是整個口腔都呈現白色,就像鵝的嘴巴一樣,俗稱為雪口。如果分別來說,重舌屬於心臟的問題,鵝口屬於脾臟的問題。
然而,如果合併來看,總體來說是心臟太熱的問題。為什麼呢?因為心臟掌控脾臟,脾臟是心臟的孩子,當心臟太熱時,會把熱傳遞給脾臟,所以口腔才會出現白色的症狀。如果不從心臟熱的角度來看,那麼即使口腔是白色的,但舌頭應該還是紅色的,怎麼可能舌頭也是白色的呢?一般治療原則上,內服清心去熱的藥物,外用涼性的藥膏,重舌的情況可以消除,白色的症狀也能夠消退。
【藥物示例】
對於重舌的狀況,應清心,而非清脾。黃連作為主要藥物,輔以生地、甘草、石蓮、木通、連翹、燈心等。使用冬天的雪水煎煮,待溫後,時常滴入鼻中,使其嚥下。如果想吐就讓他吐,這樣也可以幫助排出熱邪。
對於鵝口的狀況,除了清心,還需清脾。黃連作為主要藥物,輔以生地、生甘草、山梔、煅過的石膏、木通、燈心等。使用冬天的雪水煎煮,服法同前。同時,可用軟布包裹手指,蘸水清洗口腔和舌頭,然後使用黃柏、青黛、風化硝、硼砂、黃連、人中白等藥物,研磨成細粉,塗抹於患處。這種方法也可用於治療口腔潰瘍。
2. 丹毒
丹毒,火症也,得於胎熱。其母受胎之後,不忌胡椒、姜。蒜煎熬炙煿酒面之類,或感風熱,或不節房事,皆能助火,火邪內攻,胎受其毒,而傳氣於小兒,故小兒出胎之後,多有是症。近則五六日,或十日半月;遠則彌月之後,或兩三月。
其形症不同,或頦下如櫻桃突出,色赤而光,謂之赤瘤;或遍身紅點如灑朱,謂之丹疹;或遍身紅腫,熱氣如蒸,謂之火丹;或小腹、䠙上、陰囊等處,忽然紅腫如霞,流行不定,謂之赤遊丹。病名非一,總為丹毒。丹毒入腹,腹脹不飲乳者死。必於未入腹之時,急服退毒涼劑;外用小刀,輕輕刺出惡血,或猶可生。
其入腹者,無如一瀉,間有瀉而得生者,乃千百中之一也。諸丹毒,惟赤遊丹為至急。善保嬰者,若見小兒多啼少乳,即遍視其身上,一有紅色,即急治之。若看視不周,丹毒在身,而母猶未覺,及至覺時,已入腹中,救之奚及。丹毒惟紅綠瘤,不治。因父服熱藥,遺熱在胎,非藥所能解也。
藥例
丹瘤,如櫻桃狀者是也。宜以綿羊腦子,同朴硝研爛,貼患處,立效。或以蓖麻子,同面研和,敷之。
丹疹,遍身紅點如灑朱是也。宜以漢防己半兩,朴硝、犀角、黃芩、黃耆、升麻各一錢,加竹瀝,煎服。
火丹,遍身紅腫是也。宜以當歸、赤芍、甘草、大黃等分,每服三錢,水半盞,煎三四分,食後服。或用前丹疹方服之,亦妙。
赤遊丹,流行不止於一處是也。此為至急,救遲即死矣。宜用積年胞衣所化之水,和金汁塗之,神效。若無金汁,單以胞衣水,和風化硝、冰片,塗之。若無胞衣水,單以金汁,和甘草、大黃末,塗之,皆能取效。
或用野人糞下土,雞子清調塗,又以人中黃二三錢煎服之,能去胎毒。
或用麻骨燒灰。先將香油調塗,次用麻骨點火,倒持之,將不點火一頭出煙燻患處,立退。
或用雄黃、五倍等分,為細末,醋調塗之。
丹毒煎方,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生甘草、連翹、天花粉、皂角刺各五分,水一盞,煎五分飲之。丹毒入腹者,加大黃一錢。
五種丹毒,用鬱金、甘草、桔梗、天花粉、葛粉,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薄荷湯入蜜調下。
十種丹毒,如三日不治,毒入腸胃,則不可治。宜仔細辨認,依方治之,萬不失一。
一從頂頭起腫,用蔥白研取汁,塗之。
二從頭上起紅腫痛,用赤小豆末,雞子清調搽。
三從面起赤腫,用灶心土,雞子清調搽。
四從背起赤點,用桑白皮為末,羊脂調塗。
五從兩臂起赤腫黃色,用柳木燒灰,水調塗。
六從兩脅起虛腫,用生鐵屑,和豬糞調塗。
七從臍上起黃腫,用檳榔末,米醋調塗。
八從兩腳赤腫,用乳香末,羊脂調塗。
九從兩腳赤白點,用豬槽下土,麻油調塗。
十從陰上起黃腫,用屋漏處土,羊脂調塗。
白話文:
[丹毒]
丹毒是一種火熱病症,源自胎兒在母體中受到過度的熱氣影響。母親懷孕期間,若不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胡椒、薑、蒜,或是燒烤、煎炸、烈酒等易上火食物,或是感染風熱,或性生活過度,都可能加重體內火氣。火氣在體內聚集,胎兒受到這種毒素影響,出生後便容易患有丹毒。丹毒可能在出生後幾天到幾個月內發病。
丹毒的表現形式多樣,有的下巴下方會像櫻桃般突出,紅色且光滑,稱為赤瘤;有的全身出現紅色斑點,像是灑上的硃砂,稱為丹疹;有的全身紅腫,熱氣蒸騰,稱為火丹;有的小腹、大腿、睪丸等部位,突然出現如彩霞般的紅腫,流動不定,稱為赤遊丹。雖然病症名稱不同,但總稱為丹毒。若丹毒進入腹部,導致腹部脹大,孩子無法吸吮母乳,這是很危險的情況。必須在丹毒未進入腹部之前,立即服用排毒涼血的藥物;外部治療可以使用小刀輕輕刺破患處,排出惡血,或許還有救。
若丹毒已進入腹部,通常只有極少數情況下,通過瀉下法能存活。在各種丹毒中,赤遊丹是最緊急的一種。好的保育者,若發現孩子哭鬧頻繁,吸奶量減少,應立即檢查孩子的身體,一旦發現紅色異常,應立刻治療。若照護不周,丹毒已存在於孩子身上,而母親尚未察覺,等到發現時,丹毒可能已進入腹部,救治可能來不及。丹毒中紅綠瘤最難治療,因為父親服用熱性藥物,將熱毒遺留胎兒,這種情況不是藥物能解決的。
藥方示例
針對丹瘤,形狀如櫻桃。可用綿羊腦與朴硝研磨成膏,貼於患處,效果顯著。或者用蓖麻籽與麵粉混合,敷於患部。
丹疹,全身布滿紅色斑點。可用漢防己半兩,朴硝、犀角、黃芩、黃耆、升麻各一錢,加入竹瀝,煎煮服用。
火丹,全身紅腫。可用當歸、赤芍、甘草、大黃等量,每次服用三錢,半杯水煎煮至剩三分之一,飯後服用。也可使用丹疹的配方,同樣有效。
赤遊丹,流動不定的紅腫。這是極度危急的情況,若救治不及,就會致命。可用多年累積的胞衣水,混合金汁塗抹,效果神奇。若沒有金汁,單獨使用胞衣水,混合風化硝、冰片,塗抹亦可。若無胞衣水,單獨使用金汁,混合甘草、大黃粉末,也能取得療效。
或使用野外人糞下的土,混合雞蛋清調勻塗抹,同時服用人中黃二三錢煎煮的湯藥,能去除胎毒。
或使用麻骨燒成灰。先用香油調勻塗抹,再用燃燒的麻骨產生的煙薰患處,效果立竿見影。
或使用雄黃、五倍子等量,研磨成細末,用醋調勻塗抹。
丹毒煎方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生甘草、連翹、天花粉、皁角刺各五分,一杯水煎煮至剩五分,飲用。若丹毒進入腹部,需添加大黃一錢。
五種丹毒,可用鬱金、甘草、桔梗、天花粉、葛粉等量,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薄荷湯加入蜂蜜調勻服用。
十種丹毒,若三天不治療,毒素進入腸胃,就難以救治。應仔細辨識,根據病情治療,確保不會失手。
-
若頭頂開始腫脹,可用蔥白搗碎取汁塗抹。
-
若頭部紅腫疼痛,可用赤小豆粉,混合雞蛋清塗抹。
-
若面部開始紅腫,可用爐竈中心的土,混合雞蛋清塗抹。
-
若背部出現紅點,可用桑白皮研磨成粉,混合羊脂塗抹。
-
若雙臂出現紅腫黃色,可用柳木燒成灰,用水調勻塗抹。
-
若兩側肋骨下方出現虛腫,可用生鐵屑,混合豬糞調勻塗抹。
-
若肚臍上方出現黃腫,可用檳榔粉,混合米醋塗抹。
-
若雙腳紅腫,可用乳香粉,混合羊脂塗抹。
-
若雙腳出現紅白點,可用豬圈下的土,混合麻油塗抹。
-
若生殖器上方出現黃腫,可用屋簷滴水處的土,混合羊脂塗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