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四 (3)
卷之四 (3)
1. 胎前諸症
婦人有妊月餘,即噁心嘔逆者,謂之惡阻。乃足厥陰肝經養胎之月也。肝嘗有餘,本不能容物,而今乃有妊,則肝氣為胎所礙,不得發泄,故噁心嘔逆也。過此月,則別經養胎,而惡阻之病息矣。夫十二經,皆養胎者也,而肝經獨養於初妊之時,何哉?蓋胎者,血之始成,而肝則血之所藏,以血養血,造化之相為合也。然受氣之始,則何經以主之?曰足少陰腎經也。
天一生水,得氣最先,故男子先生左腎,女子先生右腎。而婦人右腎,亦以系胞,為胞之根柢,先天真一之氣,發此以為胎兆也。
妊婦心氣痛者,受胎必上,胎礙其心,故心氣痛也。小便不通者,受胎必下,胎壓膀胱,故小便不通也。其有遺尿不禁者,必其胎氣受寒,逼近膀胱,故遺尿不禁也。
妊婦腹痛,人皆謂之胎痛,而不知胎痛自有分別,不可以腹痛例觀也。假如努力任重,致傷其胎而作痛者,方可言胎痛;或平日瘦弱,血不足以潤其胎,而致腹痛,其痛如芒刺引掣者,亦可以言胎痛也。若偶傷於食,偶感於氣,偶觸於穢惡,而作痛者,非干於胎,何以亦謂之胎痛耶?醫者當審其脈,若滑而弦,乃是氣食;若得澀脈,乃為胎痛。脈訣云:澀脈如刀刮竹行。
男人有此號傷精,婦人有孕為胎痛,無孕還須敗血凝。由是觀之,可以見胎痛,由於血不足矣。
妊婦腰痛,與男子腰痛不同。男子腰痛,乃腎虛也。妊婦固亦有虛者,然因勞力而得者居多焉。勞力以任重,致傷胞系,胞系與腎相連,胞系受傷,則腰必痛,痛甚則胞系將脫,多至小產。其有素享安逸而妊婦腰痛者,必其受胎之後,不節房事,以致傷胞系也。十月滿足而腰痛者,非病也,欲產故也。
《脈訣》云:將產之候脈離經。又曰:一息二至號離經。所謂離經者,胞系欲離腎經也。此脈在妊婦,則為欲產而無所妨;在病人,則為欲死而氣將絕。醫者亦不可不知也。
妊婦下血者,人皆謂之胎漏,而不知胎漏,亦有辨也。蓋胞外有血,胎內無血,胎內之所有者,水而已矣。使胞破漏,則必有聲,而所下者,皆水也。若所下者血,則皆胞外之物耳,豈可以言胎漏耶?然下血過多,則無以養胎;下水過多,則胞已干而兒必死,皆危症也。若臨月腹痛而胞破,則為欲產,亦不可言胎漏也。
妊婦傷寒、瘧疾,皆能墮胎。蓋懷胎最怕寒戰,則遍身筋骨皆振,易動其胎。故患此二疾者,多至小產。用藥者,先以安胎為首務,可也。
妊婦痢疾、泄瀉,雖不至於墮胎,然臨月之時,多有產難。蓋痢疾則下血,而胎無所養;泄瀉則去水,而胎無所滋。泄痢既止之後,必將有乾枯澀滯之患,而產難恐不免矣。用藥者,其可不深加意乎。若暫瀉暫痢,其勢不甚者,亦無大害也。
藥例
惡阻嘔逆,以平肝順氣為主。宜君之以草決明、白芍藥以平其肝,佐之以枳殼、砂仁、厚朴、蘇子、烏藥以順其氣,藿香、黃連、白豆蔻以止其嘔逆而已。然此症乃自然之氣候,雖不服藥亦無妨。
心氣痛者,胎礙其心也,以縮胎降氣為主。宜君之以枳殼以縮其胎,佐之以砂仁、檳榔、沉香、蘇子以降其氣,少加四物湯服之。
或用艾葉、茴香、川楝子,俱炒等分,水煎,加醋少許服之,亦可。
小便不通,胎壓膀胱也,以利小便為主,兼用搐鼻法,以升提其氣,則小便自下。宜君之以木通,佐之以車前、甘草梢、赤茯苓、澤瀉之類。又以烏梅、牙皂等分為末,略吹些少於鼻中,鼻中酸癢,欲嚏不嚏,其氣必升。先服煎藥,如一飯之頃,後用此搐鼻法。
遺尿不禁者,胎寒迫近於膀胱也,以溫胎為主。宜君之以艾葉,佐之以茴香、五味、牡蠣,同豬尿脬煎服。
胎痛,以生血安胎為主。宜用四物湯以生血,佐以砂仁、白朮、黃芩以安胎;陳皮、木香、香附以調氣。
腰痛,以安胎為主。宜君之以砂仁,佐之以白朮安胎,杜仲、續斷、甘草以止痛。
胎漏下血,其勢已危,急用阿膠為君,鹿角屑、熟地、艾葉、白朮、砂仁、黃芩為佐,加蔥白一握,水煎,送下黃蠟丸一二錢,一日三服。
傷寒、瘧疾,皆以安胎為先,定寒熱為次,宜用大劑白朮、砂仁、黃芩、紫蘇以安胎。如傷寒,則兼用羌活、防風、甘草,無汗則少加麻黃。如瘧疾,則兼用柴胡、川芎、芍藥。有食加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陳皮、神麯之類。
痢疾,以黃連、當歸為主治,佐以白朮、茯苓、芍藥、木香、陳皮、甘草之類。如泄瀉,以白朮、蒼朮為主治,佐以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神麯、陳皮、甘草之類。二病俱加砂仁煎服。病愈後,又當大補陰血,如四物湯、龜板、阿膠、玄參、知母、黃柏、山藥、五味、人參之類作丸,服之,始可以免臨產乾枯澀滯之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