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月事不調

月事先期而來者,血熱也;其色紫者,亦血熱也。後期而來者,血虛也;其色淡者,亦血虛也。或先或後,色淡而稠黏者,痰也。將來而先腰腹痛者,血滯而氣不至也。既止而復腰腹痛者,血海空虛而氣不收也。或止或來無定期者,因氣不調,故血亦隨之為行止也。或一月兩至,或數日一至,不可一月論矣,氣虛血熱也。

或經年之後,累數日而不能止者,乃血海脫滑,兼有火以動之也。既止之後,隔三兩日而復見微血者,以舊血未盡,為新生之血所催,故不能容而復出也。醫者觀此,可以施治矣。

藥例

先期而來,及其紫色者,以涼血為主。宜君之以黃連,佐之以槐花、山梔、香附之類,同四物湯煎服。而四物湯中,又倍芍藥、生地,可也。

後期而至,及其色淡者,以補血為主。宜以四物湯起劑,佐以香附、蘄艾、龜板、玄參、五味、麥冬之類煎服。而四物湯中,又倍加當歸、熟地,可也。

色淡而稠黏者,以化痰為主。宜以半夏、茯苓、橘紅、甘草,名曰二陳湯,用此藥起劑,佐以烏藥、香附、枳殼、紫蘇梗之類,同四物湯,加生薑、砂仁煎服。

將來而先腰腹疼痛者,以行氣為主。宜君之以木香,佐之以枳殼、青皮、香附,同四物湯煎服。

既止而復腰腹疼痛者,以補血為方。宜君之以地黃,佐之以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香附、陳皮之類,煎服。

或一月兩至,或數日一至者,以補氣涼血為主,宜以八物湯起劑,加黃連、山梔、香附、敗龜板、炒黑蒲黃之類,煎服。

或止或來無定期者,以調氣為主。宜君之以香附,佐之以陳皮、烏藥、砂仁、蘄艾之類,同四物湯煎服。

經事數日不能止者,以涼血止血為主。宜君之以炒黑山梔,佐之以炒黑蒲黃、黃連、地榆、牡蠣、側柏葉、香附之類,同四物湯煎服。

經止後,隔三四日復見微血者,惟以四物湯起劑,加香附、陳皮、甘草之類,煎服。然此不足為病,雖不服藥,亦無害也。

白話文:

[月經不調]

月經提前來臨,是因為血液過熱;若是顏色呈現深紫色,同樣也是血液過熱的表現。月經延遲來臨,代表血液較為虛弱;若顏色偏淡,同樣顯示血液虛弱。月經時而提前,時而延遲,且顏色淡且黏稠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痰濕。如果在月經來前就出現腰腹部疼痛,這可能是血液瘀滯,氣血運行不順所致。月經結束後仍感到腰腹部疼痛,則可能是因為血液虧虛,氣血無法及時回復。月經來臨與否沒有固定週期,這是因為氣血調節失常,導致月經跟著氣血的狀態來去不定。或者一個月來兩次,或者每隔幾天就來一次,這樣的頻率已無法以一個月的週期來衡量,這是氣血虛弱和血液過熱的表現。

對於這些症狀,醫生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治療。

藥物使用示例

對於月經提前來臨,或是顏色呈紫色的情況,應以清涼血液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選擇黃連作為主藥,輔以槐花、山梔、香附等藥材,再搭配四物湯一起煎煮服用。在四物湯中,可以多加一些芍藥和生地。

對於月經延遲來臨,或是顏色偏淡的情況,應以補充血液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以使用四物湯作為基礎,輔以香附、蘄艾、龜板、玄參、五味、麥冬等藥材一起煎煮服用。在四物湯中,可以多加一些當歸和熟地。

對於顏色淡且黏稠的情況,應以化痰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使用半夏、茯苓、橘紅、甘草,這被稱為二陳湯,以此為基礎,輔以烏藥、香附、枳殼、紫蘇梗等藥材,再搭配四物湯,加入生薑、砂仁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月經來前就出現腰腹部疼痛的情況,應以調理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以選擇木香作為主藥,輔以枳殼、青皮、香附等藥材,再搭配四物湯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月經結束後仍感到腰腹部疼痛的情況,應以補充血液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以選擇地黃作為主藥,輔以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香附、陳皮等藥材,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一個月來兩次,或者每隔幾天就來一次的情況,應以補充氣血和清涼血液為主要治療方向,可以使用八物湯作為基礎,輔以黃連、山梔、香附、敗龜板、炒黑蒲黃等藥材,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月經來臨與否沒有固定週期的情況,應以調節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以選擇香附作為主藥,輔以陳皮、烏藥、砂仁、蘄艾等藥材,再搭配四物湯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月經持續多日無法停止的情況,應以清涼血液和止血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可以選擇炒黑山梔作為主藥,輔以炒黑蒲黃、黃連、地榆、牡蠣、側柏葉、香附等藥材,再搭配四物湯一起煎煮服用。

對於月經結束後,隔了三到四天再次出現少量出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四物湯作為基礎,輔以香附、陳皮、甘草等藥材,一起煎煮服用。不過,這種情況並不算疾病,即使不服用藥物,對身體也無大礙。

2. 血臌、血癖、血風、崩淋、帶下、熱入血室

婦人臌脹,雖有因於氣食而成者,然成於血者居多焉。若成於氣食,腹雖脹而經不閉;成於血,其經必閉也。婦人之血恆有餘,故月見其血,而不以為病。若閉而不通,則日積而充滿,其始發之時,小腹先膨,久則上逆中脘,緊脹如鼓,青筋綻露,而血臌之症成矣。其有因產後惡血不下,逆而上升,滲入於皮膚,充滿於中宮,甚至上騰於面,而成紫色者,此必死之症也。

婦人癖塊,雖因痰與氣食而成,然成於血者居多焉。然痰與氣食而成,塊雖成而不礙於經水。成於血者,經水雖來,亦必有時而斷也。此必因經水既來之後,尚有舊血未盡,偶感於寒氣,或觸於怒氣,留滯於兩脅小腹之間,故成血癖也。

又有所謂血風者,經水逆行,上攻於腦,頭目旋悶,不省人事,甚至滿面滿頭,皆成赤斑者。此因經水適臨,感冒風邪所致。蓋風之為氣,善行而數變,其勢易上而難下,經水為風所激,以故倒流而上行也。

又有所謂崩淋者,其病相似而實不同。崩者,如土之崩,源泉迸流而不禁,乃血熱而兼氣虛,不能收攝也。淋者,如水之淋漓,艱澀而不通快,乃內有鬱熱,而氣亦滯也。然崩則皆血,而淋則有赤白沙石之異。赤者屬血,白者屬氣,沙石者,氣血之尤濁者也。治此病者,惟調其氣血,清其內熱而已。

又有所謂帶下者,從腰間束帶之處而來,故名曰帶。雖有赤白,總屬腎虛。其病與淋相似,然淋疾之所下者,多散而薄,必覺臭穢;帶疾之所下者,多滑而稠,無腥穢之氣。以此為辨耳。

又有所謂熱入血室者,何以致之?必其經水適臨,或犯熱症,因而經止。經隨熱而入於血室,則往來潮熱,如瘧之狀,而無定期,或一日三兩發者,是也。熱久不愈,傳於骨髓,多成骨蒸,其可不早治之乎?

藥例

血臌,以破血通氣為主。宜君之以桃仁,佐之以紅花、當歸梢、牛膝、三稜、蓬朮、木香、厚朴、官桂、青皮、牙皂、穿山甲之類。必先以大腹皮一大團先煎,後入余藥,乃妙。

或用血見愁草汁,和酒服之。或用杜牛膝搗汁,和酒服之。

血癖,以破血軟堅為主。宜君以蓬朮,佐以三稜、桃仁、紅花、歸梢、官桂、穿山甲、牙皂之類。共一處,醋煮為末。將血見愁搗汁,浸阿魏令軟,研爛,加醋調和,煮陳米粉粥為丸,好酒送下,每服百丸,一日二服。

或單用血見愁為君,木香為佐,浸酒服之,亦妙。

血風,乃血症中之最急者也,宜以四物湯為主治,加桃仁、紅花、防風、荊芥、天麻、薄荷、白朮之類。其所以用白朮者,以其能去面上遊風,及利腰臍間血,故也。

或用蒼耳草,陰乾為末,不拘時,酒調一大盞服之,其功最大。然人不可多服,多服則連通腦頭。蒼耳草,一名喝起草。

血崩不止,必用散子藥,如棕灰、牡蠣、釜底墨、山梔、黃連、槐花、側柏葉、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之類,為末,飛鹽湯下。若以此為丸亦妙。一日連進數服,立止。或用小薊草汁,同藕節汁,調和服之。

淋症,宜先通利。用大劑牛膝為君,佐以桃仁、歸梢、枳殼、烏藥、香附、砂仁、木通、黃連、山梔、赤芍、赤苓、生甘草、生地之類,水煎,加童便服之。

或用車前子一味為末,酒下,一日四五服。

帶下,不論赤白,皆杜仲為君,佐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黃柏、甘草、澤瀉、橘核之類。若小腹先痛而後下者,不用黃柏、參、術,加延胡索、砂仁、香附之類,服之。

熱入血室,宜於四物湯中,倍加生芍、生地,佐以赤茯苓、黃芩、連翹、麥冬、丹皮之類,服之。

白話文:

婦女的腹部脹大,雖然可能因為飲食或氣滯引起,但大多是由於血液問題造成的。如果是飲食或氣滯導致的脹大,腹部會脹但月經不會停;若是由於血液問題,月經一定會停止。女性的血液通常過剩,所以每個月排出血液不算疾病。但如果月經停止不通,血液會逐日累積,開始時可能是小腹先膨脹,久了就會向上影響到中脘部位,腹部緊繃如鼓,青色血管顯露,形成血臌的症狀。有些情況是產後舊血未排除,反向流動並滲入皮膚,充滿整個身體,甚至臉部也會變成紫色,這是致命的病症。

婦女的腫塊,雖可能由痰或飲食、氣滯引起,但大多是由血液問題造成的。由痰或飲食、氣滯引起的腫塊,即使形成也不會影響月經。由血液問題引發的,即使月經來了,也會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。這通常是因為月經來時,舊血未排完,偶爾受寒或生氣,使血液滯留在腰部或小腹,形成血癖。

所謂的血風,是指月經反向流動,影響到腦部,導致頭暈目眩,失去意識,甚至臉部、頭部出現紅斑。這是月經期間受風邪影響所致,風氣容易上行而難以下降,月經被風氣影響而反向流動。

所謂的崩淋,病情相似但實質不同。崩是指如土崩一樣,大量出血且無法控制,這是血液過熱且氣虛,無法控制血液流失。淋則像水滴一樣,排尿困難且不順暢,這是由於體內鬱熱,氣血運行不順。崩的出血全是血液,淋則可能有血尿、白色分泌物或砂石,紅色屬血,白色屬氣,砂石是更混濁的氣血。治療這種疾病,主要是調節氣血,清除內熱。

所謂的帶下,指的是從腰部以下,像束腰帶的地方流出,因此稱為帶。雖然顏色有紅有白,但總體上都屬於腎虛。這種病和淋有些相似,但淋的分泌物較稀且有臭味,帶下的分泌物則較濃稠且無腥臭味。

所謂的熱入血室,是怎麼產生的呢?通常是月經來時,或有熱症,導致月經停止。熱氣隨著血液進入血室,會產生像瘧疾一樣的發熱現象,且無固定時間,一天可能發作兩三次。如果熱氣持續不退,影響到骨髓,會形成骨蒸,必須及早治療。

對於血臌,治療應以破血通氣為主。可用桃仁為主要藥材,輔以紅花、當歸尾、牛膝、三棱、蓬朮、木香、厚朴、肉桂、青皮、牙皁、穿山甲等。先用大腹皮煎煮,再加入其他藥材。

血癖的治療,以破血軟堅為主。可用蓬朮為主要藥材,輔以三棱、桃仁、紅花、當歸尾、肉桂、穿山甲、牙皁等,一同以醋煮成粉末。將血見愁搗碎,浸泡阿魏使其軟化,研磨後加醋調和,與陳年米粉一起做成藥丸,每次一百粒,每天兩次,用好酒送服。

血風是最急性的血癥,治療可用四物湯,加桃仁、紅花、防風、荊芥、天麻、薄荷、白朮等。白朮能去除臉上的風氣,並促進腰部血液循環。

對於血崩不止,可用散子藥,如棕灰、牡蠣、鍋底墨、山梔、黃連、槐花、側柏葉、人參、黃耆、甘草等,研磨成粉,以飛鹽湯送服。也可以做成藥丸。每天連續服用數次,可以立即止血。或者使用小薊草汁,與藕節汁調和服用。

淋症的治療,應先通利。可用大量牛膝為主要藥材,輔以桃仁、當歸尾、枳殼、烏藥、香附、砂仁、木通、黃連、山梔、赤芍、赤苓、生甘草、生地等,用水煎煮,加童便服用。

對於帶下,無論紅白,都可用杜仲為主要藥材,輔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黃柏、甘草、澤瀉、橘核等。如果小腹先疼痛再下血,不用黃柏、人參、白朮,改用延胡索、砂仁、香附等。

熱入血室的治療,在四物湯中,加倍使用生芍、生地,輔以赤茯苓、黃芩、連翹、麥冬、丹皮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