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)

1. 泄瀉

泄者如水之泄也,勢猶紓徐;瀉者如水之瀉也,勢已直下,微有不同,而為病則一,故總名之曰泄瀉。要其致病之由,皆因內傷飲食,外感寒濕,脾土受傷,不能運化,以致陰陽不分,偏滲大腸,而病斯作矣。

然亦有先感怒氣,而後傷飲食者,有先傷飲食,而後感怒氣者,有適值飲食之時,而忽暴怒者,有憂鬱內結,而含悲以食者,有飲食後即入水洗浴者,有飲食未久復飲食者,凡此皆足以成此病。善調攝者,不飢不食,不渴不飲,喜怒有節,不使太過,何致有泄瀉之患哉!大抵泄瀉與下利,皆脾家之疾,而受病之新久不同,故勢有輕重,而治之亦有難易也。

然果何以知之,蓋宿食停於中,得濕熱而始變,則有赤白諸般之色,而為下利,此受病已久,故有積而無糞也。飲食過飽,挾寒濕而不盡化,則大便通利,無裡急後重之苦,而為泄瀉。此受病未久,故有糞而無積也,此瀉與痢之別也。如是,用藥者,其可以概施乎?然諸痢多熱,而寒者少,諸瀉多寒,而熱者少,或有之,惟完穀不化,屬於客熱在脾,火性急速,不及傳化,而自出也。然亦有脾寒不能運,而完穀不化者,此其嘗也。

治此病者,當視小便之赤白,察其脈之洪數沉遲而已。小便赤,脈洪數,則為熱,小便清,脈沉遲,則為寒,醫者不可以不辨也。

藥例

暴泄者,皆因生冷油膩,恣食無節,或飲酒無忌,適觸寒邪,故成暴泄。其瀉出者皆是水,乃陰陽不分,偏滲大腸,而小便必短澀,治者以利小便為先,小便利則大便止矣。

用一味車前子,炒為末,以米湯送下四五錢,或六七錢,其瀉立止。然後以白朮為君,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、陳皮、神麯、山楂、麥芽、炙甘草為佐,加薑、棗煎服。

寒瀉者,腹中偎偎作痛,痛久而後下者是也,宜以溫脾為先。

用肉桂為君,白朮、乾薑、陳皮、茯苓、炙甘草為佐,加大棗煎服。

熱瀉者,肚腹嘗熱而痛,口乾舌燥,小便赤澀,所下之糞皆深黃色,臭穢不可近者是也,宜以清熱為先。

用生芍藥為君,白朮、茯苓、黃連、生甘草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為佐。

食瀉者,腹中絞痛,痛一陣下一陣,下即稍寬,少頃又痛又下者是也,宜以通利為先。

用大黃為君,枳實、厚朴、甘草為佐,服此藥後,猶未愈者,宜以白朮、枳實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、陳皮、甘草煎服。

氣食兼併而瀉者,兩脅中脘皆痛,腹中嘗悶,瀉亦不甚通利者是也,宜以行氣消食為先。

用青皮、木香、香附、砂仁之類以行氣,檳榔、草果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之類以消食,先服一二劑,後以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之類以調理之。

宿食不消作瀉者,飽悶作痛,或時噯酸臭之氣,大便溏滑,不甚通快者是也,專以消宿食為主,不必治其瀉,審其所傷之物,而以所治之藥消之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泄」,就像水慢慢地滲漏,速度比較緩和;而「瀉」就像水直接傾瀉而下,速度比較快。雖然兩者稍微有點不同,但發病的狀況是一樣的,所以統稱為泄瀉。

導致泄瀉的原因,主要都是因為飲食不當,或是外感寒濕,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無法正常運化食物,使得陰陽失調,偏向滲入大腸,就引起了泄瀉。

但也有一些情況是先有怒氣,然後才影響飲食;或是先飲食不當,然後才生氣;或是吃飯時突然暴怒;或是因為憂鬱而悲傷地吃飯;或是在飯後立刻洗澡;或是才吃完又繼續吃。這些都會導致泄瀉。

懂得養生的人,不餓不吃,不渴不喝,控制好情緒,不讓自己太過度,怎麼會得泄瀉呢!

總體來說,泄瀉和下利都是脾胃方面的疾病,只是發病時間長短不同,所以病情有輕重之分,治療的難易度也不同。

要如何分辨呢?如果體內有宿食停滯,遇到濕熱就會產生變化,出現紅白色等各種顏色的分泌物,造成下利,這是因為生病時間比較久,所以有積滯而沒有糞便。如果因為吃太多,加上寒濕無法完全消化,造成大便暢通,但沒有腹部急迫、排不乾淨的感覺,就屬於泄瀉,這是因為生病時間不長,所以有糞便而沒有積滯。這就是泄瀉和痢疾的區別。

既然這樣,用藥治療時,怎麼能一概而論呢?一般來說,痢疾多為熱證,寒證較少;泄瀉多為寒證,熱證較少。有時候會出現吃下去的食物沒有消化就直接排出,這是因為體內有客熱停留在脾胃,火的性質急速,來不及消化就直接排出來。但也有一種情況是脾胃虛寒無法運化,也會導致食物沒有消化就直接排出。這是常見的狀況。

治療泄瀉,要觀察小便的顏色,以及把脈,判斷脈象是洪數還是沉遲。小便顏色深,脈象洪數,屬於熱證;小便清澈,脈象沉遲,屬於寒證,醫生必須仔細分辨。

藥例

突然發生的泄瀉,通常是因為吃了生冷油膩的食物,沒有節制,或是喝酒無度,加上感受寒邪,所以造成突然的泄瀉。排泄出來的都是水,這是因為陰陽失調,偏向滲入大腸,小便一定會短少且澀滯。治療時要先利小便,小便通暢,大便自然就會停止。

可以使用單味車前子,炒過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四五錢,或是六七錢,泄瀉就能立刻停止。然後再以白朮為主藥,搭配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、陳皮、神麯、山楂、麥芽、炙甘草等作為輔助,加上薑、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
寒瀉的症狀是腹部隱隱作痛,痛一陣子之後才開始腹瀉,這種情況要先溫脾。

可以使用肉桂為主藥,搭配白朮、乾薑、陳皮、茯苓、炙甘草等作為輔助,加上大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
熱瀉的症狀是腹部發熱疼痛,口乾舌燥,小便赤澀,排泄出來的大便顏色深黃,而且非常臭穢,這種情況要先清熱。

可以使用生芍藥為主藥,搭配白朮、茯苓、黃連、生甘草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等作為輔助。

食瀉的症狀是腹部絞痛,痛一陣子腹瀉一次,腹瀉後會稍微舒服一點,但過一會兒又開始痛又開始腹瀉,這種情況要先通利腸道。

可以使用大黃為主藥,搭配枳實、厚朴、甘草等作為輔助。如果服藥後還沒有好轉,再以白朮、枳實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、陳皮、甘草等煎煮服用。

如果同時有氣滯和食積導致的腹瀉,症狀是兩側肋骨和胃部都疼痛,腹部感到悶脹,腹瀉也不是很順暢,這種情況要先疏通氣機、幫助消化。

可以使用青皮、木香、香附、砂仁等來疏通氣機,再用檳榔、草果、山楂、麥芽、神麯等來幫助消化。先服用一兩劑藥,然後再用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等來調理。

因為宿食積滯沒有消化而造成的腹瀉,症狀是飽脹悶痛,有時會打出酸臭的嗝,大便稀溏,排泄不順暢,這種情況要專注於消除宿食,不必特別治療腹瀉,要仔細判斷是什麼食物引起的,再用相對應的藥物來消除積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