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一 (14)
卷之一 (14)
1. 瘧疾
久病新病,皆用柴胡,但久病用少,新病用多,以瘧乃少陽經之病居多,而柴胡又少陽經之引藥,且治寒熱有功也。
瘧母在脅下,非煎劑所能愈,乃痰與食並結不化所成也。
宜以生鱉甲,醋炙為君,浮石、白芥子、半夏之類以治痰,蓬朮、檳榔、枳實、山楂、草果之類以治食,青皮、香附、木香之類以開氣,白朮、陳皮之類以助脾,共為末,以醋或酒為丸,人參、柴胡湯下。
瘧久不住,或三四日一發。
常山、檳榔、烏梅肉各四錢,炙甘草二錢,酒水各一盅,隔夜煎,露一宿,次早溫服,微吐即效。
或用常山一兩,銼碎,以好酒浸一宿,瓦器內煮乾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,去渣停冷,五更初服之,不吐不瀉效。
或用知母、貝母、常山、檳榔等分,水酒各一盞,煎至一盞,綿覆一宿,五更面東服之,即效。不可令婦人煎。
瘧疾發於春夏冬三時者,非其時而有其氣,乃似瘧而非瘧也。或一日兩發,或一日三發,其寒熱無定時,醫者不可以瘧治之,必其陰血不足,兼感外邪故也。
宜於四物湯中,倍加酒炒芍藥為主治,佐以柴胡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之類,以去外邪,陳皮、枳殼、香附之類,以調其氣。有痰加薑汁、竹瀝,有食加檳榔、草果之類而已。
白話文:
瘧疾
不管是久病還是新發的瘧疾,都用柴胡,但久病用量要少,新病用量要多。因為瘧疾大多是少陽經的病症,而柴胡又是少陽經的引導藥物,而且能有效治療寒熱症狀。
瘧疾的根本原因在脅肋下,單靠煎劑無法治癒,是痰和食物積聚不化造成的。
應該用醋炙過的生鱉甲為主藥,再用浮石、白芥子、半夏等治療痰濕,蓬朮、檳榔、枳實、山楂、草果等消食導滯,青皮、香附、木香等理氣,白朮、陳皮等健脾,將這些藥物磨成粉末,用醋或酒做成藥丸服用,再用人參、柴胡湯送服。
瘧疾如果久治不癒,或者三四天才發作一次,
可以用常山、檳榔、烏梅肉各四錢,炙甘草二錢,酒水各一盅,隔夜煎煮,放置一夜,次日早晨溫服,稍微嘔吐一下就有效。
或者用常山一兩,切碎,用好酒浸泡一夜,用瓦器煎煮至乾燥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煎至半盞,去渣放涼,五更時服用,不吐不瀉也有效。
或者用知母、貝母、常山、檳榔等量,水酒各一盞,煎至一盞,用棉被蓋好放置一夜,五更時面向東方服用,很快見效。但不可以讓婦女煎藥。
瘧疾發作在春夏冬三季的,並非瘧疾的發病季節卻出現類似症狀,這就不是真正的瘧疾。可能一日發作兩次或三次,寒熱發作時間不定,醫生不能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,這是因為陰血不足,又感受外邪引起的。
應該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倍酒炒芍藥為主藥,輔以柴胡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等祛除外邪,用陳皮、枳殼、香附等調理氣機。如果有痰濕,就加入薑汁、竹瀝;如果有食積,就加入檳榔、草果等藥物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