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一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1)

1. 中濕

生薑汁半碗,米醋一盞,廣膠四兩,熬成膏,入肉桂、花椒、牙皂、川烏、草烏末各五六錢,麝香一錢,攪和,攤於紵絲上,先以生薑擦患處,烘熱貼上,甚效。又有湯洗法,見股痛門。

骨節疼痛。

白朮一兩,土炒,酒三盞,煎一盞,頓服。如不能飲酒,以水代之。服後略飲幾杯,以助藥力。

腰腳疼痛。

黑牽牛,大黃(各二兩),白朮(一兩)

為末,滴水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食前生薑湯下。如要利,加至百丸。

濕傷腎經,腰重冷痛,小便自利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白朮(各一兩),杜仲(半兩)

每服五錢,水一盞,姜七片,空心服。

脾濕太過,四肢腫痛,腹脹喘逆,氣不宣通,小便赤澀。

葶藶(四兩),防己(二兩),赤茯苓(一兩),木香(半兩)

上為末,棗肉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,桑皮湯送下。

風濕相搏,手足掣痛,不可屈伸,或身微腫。

羌活,附子,白朮,甘草(等分)

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五片,溫服,不拘時。

諸濕腰痛,四肢腫滿,及酒傷胸脅刺痛,口乾目黃。

甘遂(一兩),當歸,陳皮(各五錢)

為末,每三錢,酒調下。

附痿症

四肢軟弱,身體重滯,經年不能下床,而飲食如故,不痛不酸,有似乎濕而實非濕,乃肺經受熱,其葉焦垂,不能統攝一身之氣,故成痿也。

宜用四君子以補其氣,桔梗引入肺經,黃芩、山梔以清肺熱,瓜蔞子、麥門冬、五味子以潤肺焦,通脫木以通肺竅,少加升麻以提肺氣,則可以收全功矣。

白話文:

[中濕]

生姜汁半碗,米醋一杯,阿膠四兩,熬成膏狀,加入肉桂、花椒、牙皂、川烏、草烏末各五六錢,麝香一錢,攪拌均勻,塗在紵絲布上。使用前先用生姜擦拭患處,使其溫熱,再貼上藥膏,效果很好。另有湯洗方法,詳見「股痛」章節。

骨節疼痛:

白朮一兩(土炒),米酒三杯,煎煮至一杯,一次服用。如果不能飲酒,可用水代替。服藥後,稍喝幾杯水,以助藥力。

腰腳疼痛:

黑牽牛、大黃(各二兩)、白朮(一兩),研磨成粉,加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飯前用生姜湯送服。如果需要瀉下,可增加至一百丸。

濕邪傷及腎經,腰部沉重冷痛,小便自利:

附子(炮製後,去除皮和臍部)、白朮(各一兩)、杜仲(半兩)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杯,生姜七片,空腹服用。

脾濕過盛,四肢腫痛,腹部脹滿,呼吸困難,氣機不暢,小便短赤澀痛:

葶藶子(四兩)、防己(二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木香(半兩),研磨成粉,用棗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桑皮湯送服。

風濕邪氣交搏,手足抽搐疼痛,不能屈伸,或身體輕微腫脹:

羌活、附子、白朮、甘草(等量)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兩杯,生姜五片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各種濕邪引起的腰痛,四肢腫脹,以及因飲酒過度導致的胸脅刺痛,口乾舌燥,目黃:

甘遂(一兩)、當歸、陳皮(各五錢)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酒送服。

附:痿症

四肢無力,身體沉重,多年不能下床,但飲食如常,沒有疼痛或酸痛感,看似濕邪,實則不然,這是肺經受熱,肺氣不足,不能統攝全身之氣,而導致的痿症。

宜用四君子湯補益氣血,桔梗引藥入肺經,黃芩、山梔子清熱瀉火,瓜蔞仁、麥門冬、五味子滋潤肺陰,通脫木通利肺竅,少加升麻以提升肺氣,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