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嘔吐

嘔者有物在中,其所來之道遠,故必嘔而後出也;吐者亦有物在中,其所來之道近,故一吐而即出也。分而言之,微有不同,合而言之,同歸於火。飲食痰涎,停積不化,胃火上升,即湧而出矣。其病與翻胃相似,而實各有所屬。翻胃屬寒,嘔吐屬熱,惟其熱也,故其出也無定時,或隨食隨吐,或食良久而後吐。

隨食隨吐者火也,火邪急速,不及入胃而即出,無嘔逆之苦,無揮咯之勞,是即吐之謂也。食良久而後吐者,火猶稍緩,必入胃余時,委曲而出,酸苦萬狀,傷神勞精,腸卷而腹急,是即嘔之謂也。

而所出之物,亦不甚盡,惟翻胃也則陰氣下結,水穀暫容,朝食則暮吐,暮食則朝吐,或朝食至午而吐,或午食至暮而吐,其吐必盡所食,日日如此,不少愆期,蓋胃家受寒,不能運化,自不容於不出,則翻胃與嘔吐,所以不同也。又有吞酸吐酸者,何也?蓋飲食入胃,胃弱不能消,而又挾肝火,是以作酸,浮飲積蓄,變為酸痰,肝火升則吐,肝火降則吞,其吞與吐,皆肝火升降之所為也。

故治嘔吐者,必治其熱,治翻胃者,必治其寒,治吞酸吐酸者,必抑其肝,而後所投之藥,無不中矣。

藥例

傷食嘔吐者,飲食過多,一時不能克化,胃窄不能容,又挾火邪故也,宜以消食為主,抑火順氣次之,用山楂、麥芽、檳榔、草果之類以消食,黃連、石膏以抑火,藿香、蘇子、陳皮、白豆蔻之類以順氣,加薑汁服。

痰多嘔吐,以消痰為主,降火順氣次之,宜半夏、南星、瓜蔞、貝母之類以消痰,黃連、黃芩、山梔之類以降火,蘇子、茯苓、白豆蔻、橘紅之類以順氣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
痰食相併嘔吐,以消食化痰為主,降火順氣次之,用枳實、萊菔子、神麯、麥芽之類以消食,半夏、瓜蔞、貝母之類以化痰,黃連、石膏之類以降火,蘇子、白豆蔻、橘紅之類以順氣,加薑汁服之。

傷酒嘔吐,以解酒為主,降火順氣次之,用天花粉、綠豆粉、葛粉之類以解酒,黃連、山梔、黃芩之類以降火,蘇子、枳殼、陳皮之類以順氣,加蘿蔔汁服之。

挾風吐浮沫,以荊芥、天花粉、半夏、南星為主,薄荷、紫蘇梗葉為佐。若頭眩,加天麻,有火加黃連,入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
噁心嘔吐,乃胃氣不足故也,以扶胃為主,用白朮、人參、半夏、藿香、白豆蔻、白檀香、蘇子之類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,若惡食加枳實。

大凡嘔吐藥中,須磨沉香四五分服之,其效如神。

,翻胃

翻胃不甚劇者,但視其所食之物,猶未盡者是也,宜用溫藥。

如木香、桂心、生薑之類,以溫其脾,加半夏、黃連、人參、茯苓煎服。

翻胃甚者,所食之物吐盡者是也,其胃大寒,必用熱藥。

如煨熟附子、丁香、乾薑之類,加姜炒黃連、人參、茯苓、蘇子、沉香、白豆蔻煎服。

,吞酸,吐酸

吞酸、吐酸,雖有吞吐之不同,而治法則一也。皆以抑肝火為主,而消痰順氣次之,大劑姜炒黃連為君,佐以半夏、青皮、茯苓、烏藥、檳榔以順氣消痰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或用吳茱萸三錢,黃連七錢,姜糊丸,名曰左金丸,蓋佐肺金以伐肝也。用滾湯送下三五十丸,不拘時服,甚效。此方兼治兩脅臌脹。凡治酸,必用吳茱萸,順其性而折之也。

凡此四症,皆禁用甘草,蓋甘能壅氣,又能發吐故也。

河間曰:吐症有三,氣、積、寒是也。上焦吐者,從乎氣,脈浮而洪,食已即吐,渴欲飲水,大便燥結,氣上衝胸而痛,治當降氣和中;中焦吐者,從乎積,脈浮而長,或先吐而痛,或先痛而吐,乃食與氣相併為積而痛,治當去其積,行其氣;下焦吐者,從乎寒,脈沉而遲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小便清利,大便不通,治當通其秘,溫其寒,大便漸通,再用中焦藥和之而愈矣。

白話文:

[嘔吐]

嘔吐是因爲胃中有物質積聚,這些物質源自消化道深處,因此必須通過嘔吐才能排出;而吐則是胃中有物質積聚,這些物質源自消化道較淺處,所以一旦開始吐,就能立即排出。從細節上看,兩者有些許區別,但從整體來看,兩者都與胃部的火氣有關。飲食不當、痰涎積存不化,胃部火氣上升,就會引發嘔吐。這種病症與翻胃類似,但實際上各有其特性。翻胃屬於寒症,嘔吐屬於熱症,因爲是熱症,所以發作時間不定,可能隨吃隨吐,也可能食物在胃裏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吐。

隨吃隨吐是因爲火氣旺盛,食物還沒來得及進入胃部就排出了,沒有反胃的痛苦,也沒有劇烈咳嗽的困擾,這就是所謂的“吐”。食物在胃裏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吐,則是因爲火氣稍緩,食物已經進入胃部一段時間,然後才曲折地排出,感覺酸苦無比,精神疲憊,腹部緊縮,這就是所謂的“嘔”。

吐出的物質不一定完全排盡,而翻胃則是因爲陰氣在下部凝結,食物暫時儲存,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,晚上吃的食物早晨吐,或者早晨吃的食物到中午才吐,或者中午吃的食物到晚上才吐,而且每次吐出的都是全部吃下的食物,天天如此,從不錯過,這是因爲胃部受寒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,自然無法忍受而不將其排出,這就是翻胃與嘔吐的不同之處。還有吞酸吐酸的情況,這是爲什麼呢?這是因爲食物進入胃部,胃部虛弱無法消化,同時伴有肝火,因此產生酸味,過多的液體積存,轉化爲酸痰,肝火上升時會吐,肝火下降時會吞,吞與吐都是肝火上下波動的結果。

因此,治療嘔吐,必須針對熱症,治療翻胃,必須針對寒症,治療吞酸吐酸,必須抑制肝火,這樣,使用的藥物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
藥例:

因飲食過量導致的嘔吐,是因爲一時之間無法消化過多的食物,胃部狹窄無法容納,再加上火氣的影響。應以消化食物爲主,抑制火氣、調理氣機爲輔。使用山楂、麥芽、檳榔、草果等幫助消化,黃連、石膏等抑制火氣,藿香、蘇子、陳皮、白豆蔻等調理氣機,加入薑汁服用。

痰多引起的嘔吐,應以清除痰液爲主,降火、調理氣機爲輔。宜用半夏、南星、瓜蔞、貝母等清除痰液,黃連、黃芩、山梔等降火,蘇子、茯苓、白豆蔻、橘紅等調理氣機,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
飲食與痰液共同引起的嘔吐,應以消化食物、化痰爲主,降火、調理氣機爲輔。使用枳實、萊菔子、神曲、麥芽等消化食物,半夏、瓜蔞、貝母等化痰,黃連、石膏等降火,蘇子、白豆蔻、橘紅等調理氣機,加入薑汁服用。

酒精中毒引起的嘔吐,應以解酒爲主,降火、調理氣機爲輔。使用天花粉、綠豆粉、葛粉等解酒,黃連、山梔、黃芩等降火,蘇子、枳殼、陳皮等調理氣機,加入蘿蔔汁服用。

伴有風邪的嘔吐,泡沫狀的嘔吐物,主要使用荊芥、天花粉、半夏、南星,輔助使用薄荷、紫蘇梗葉。如果伴有頭暈,可加入天麻,有火氣可以加入黃連,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
噁心嘔吐,是由於胃氣不足,應以補胃爲主,使用白朮、人參、半夏、藿香、白豆蔻、白檀香、蘇子等,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,如果伴有厭食,可以加入枳實。

一般情況下,在嘔吐藥物中加入磨碎的沉香4-5分服用,效果神奇。

附錄,翻胃

對於症狀不是非常嚴重的翻胃,觀察所吃的食物,仍有剩餘未被吐出。這時應使用溫性藥物,如木香、桂心、生薑等溫養脾胃,加入半夏、黃連、人參、茯苓煎煮服用。

對於症狀嚴重的翻胃,所有吃下去的食物都被吐出,胃部極度寒冷,必須使用熱性藥物,如熟附子、丁香、乾薑等,加入姜炒黃連、人參、茯苓、蘇子、沉香、白豆蔻煎煮服用。

附錄,吞酸、吐酸

吞酸、吐酸雖然在吞與吐上有區別,但治療方法是一致的。都以抑制肝火爲主,清除痰液、調理氣機爲輔。大劑量的姜炒黃連爲主要成分,輔以半夏、青皮、茯苓、烏藥、檳榔等調理氣機、清除痰液,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或者使用吳茱萸3錢,黃連7錢,姜糊丸,名爲左金丸,意在輔助肺金以剋制肝火。用滾湯送下30-50粒,不限時間服用,效果顯著。這個配方也能治療兩側脅肋脹滿。治療酸性問題,一定要使用吳茱萸,順其性質而加以控制。

以上四種病症,都禁止使用甘草,因爲甘草能夠阻礙氣機,還可能引發嘔吐。

河間說:嘔吐症狀有三種類型,分別是氣、積、寒。上焦嘔吐,與氣相關,脈象浮而洪大,進食後立即嘔吐,口渴想喝水,大便乾燥結塊,氣上衝胸並感到疼痛,治療應當降氣和中;中焦嘔吐,與積食相關,脈象浮而長,可能先嘔吐後疼痛,也可能先疼痛後嘔吐,這是食物與氣相混合形成積滯而引發疼痛,治療應當去除積滯,運行氣機;下焦嘔吐,與寒氣相關,脈象沉而遲緩,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,晚上吃的食物早晨吐,小便清澈,大便不通暢,治療應當疏通便祕,溫暖寒氣,大便逐漸通暢後,再使用中焦藥物調和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