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醫辨》~ 卷之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上 (1)

1. 卷之上

2. 中風

經云:暴病卒死,皆屬於火。注云:火性速疾故也。然初治之藥,不寒而溫、不降而升,甚者從治也。俗有中風、中氣、中食、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惡之別。但見卒然仆倒,昏不知人,或痰涎塞壅,咽喉作聲,或口眼喎斜,手足癱瘓,或半身不遂,或六脈沉伏,或指下浮盛者,並可用麻油、薑汁、竹瀝調蘇合香丸。

如口噤,抉開灌之,或用三生飲一兩,加人參一兩,煎成入竹瀝二三杯、薑汁少許;如抉不開,不可進藥,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,或用細辛、皂角、菖蒲為末吹入,得嚏則蘇。此可以驗其受病深淺,則知其可治不可治。若口開、手撒、遺尿者,虛極而陽暴脫也,速用大料參、耆接補之,及臍下大艾灸之。

蓋心是天真神機開發之本;胃是穀氣充大真氣之標,標本相得,則胸膈間之膻中氣海所留宗氣盈溢,分布四臟三焦,上、中、下無不周遍。若標本相失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,不周於五臟則喑。

有元氣素弱,或過於勞役,或傷於嗜欲,而卒然厥僕,狀類中風者,手必散,口必開,非大劑參耆用至斤許,豈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。亦有不僕而但舌強語澀,痰壅,口眼喎斜,肢體不遂者,作中風治必殆,以六君子湯加諸汁治之。

有熱盛生風而為卒僕偏枯者,以麻、桂、烏、附投之則殆,當以河間法治之。《紺珠經》云:以火為本,以風為標。心火暴甚,腎水必衰。肺金既摧,肝木自旺。治法先以降心火為主,或清心湯,或瀉心湯,大作劑料服之,心火降則肝木自平矣。次以防風通聖散汗之,或大便閉塞者,三化湯下之。

內邪已除,外邪已盡,當以羌活愈風湯常服之,宣其氣血,導其經絡,病自已矣。或舌蹇不語者,轉舌膏或活命金丹以治之,此聖人心法也。或有中風便牙關緊急,漿粥不入,急以三一承氣湯灌於鼻中,待藥下則口自開矣,然後按法治之。《寶鑑》云:凡人初覺大指、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,三年內有中風之疾也。

宜先服愈風湯、天麻丸各一料,此治未病之法也。薛己云:預防之理,當養氣血,節飲食,戒七情,遠幃幕可也。若服前方以預防,適所以招風取中也。

卒僕偏枯之症雖有多因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,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,防風為必用之臣藥,黃耆助真氣者也,防風載黃耆助真氣以周於身者也,亦有治風功焉。許胤宗治王太后中風口噤,煎二藥熏之而愈,況服之乎。

多怒加羚羊角;渴加葛根汁、秦艽;口噤、口喎亦加秦艽;恍惚錯語加茯神、遠志;不得睡加炒酸棗仁;不能言加竹瀝、荊瀝、梨汁、陳醬汁、生葛汁、人乳汁;內熱加梨汁、人乳、生地黃汁;痰多加竹瀝、荊瀝,少佐以薑汁。予每治此症,用諸計以收奇功,為其行經絡、滲分肉,捷於湯、散故也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突然發病、猝死的,都屬於火熱引起的。解釋說:因為火的性質是快速而猛烈的。然而,剛開始治療的時候,用藥如果不是用寒涼藥而是用溫熱藥,不是用降火藥而是用升提藥,嚴重的甚至用反治法(即用與病性相反的藥物),都是不恰當的。民間有中風、中氣、中食、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惡等不同的說法。但凡見到突然倒地,昏迷不省人事,或者痰涎阻塞喉嚨發出聲音,或者口眼歪斜、手腳癱瘓,或者半身不遂,或者脈象沉伏,或者指下脈象浮盛的,都可以用麻油、薑汁、竹瀝調配蘇合香丸來治療。

如果病人牙關緊閉,要撬開牙齒灌藥,或者用三生飲一兩,加入人參一兩煎成湯藥,再加入竹瀝二三杯、少許薑汁;如果牙關撬不開,就不要強行灌藥,應趕快用生半夏研成粉末吹入鼻中,或者用細辛、皂角、菖蒲研成粉末吹入鼻中,打噴嚏後就會清醒。這可以檢驗病人病情的深淺,從而判斷是否可以治癒。如果病人出現口開、手撒開、大小便失禁,這是虛弱到極點、陽氣突然脫失的表現,要趕快用大量的人參、黃耆來接補元氣,並在肚臍下用大艾柱進行艾灸。

心是人體天真神機運轉的根本;胃是運化穀物之氣,充養真氣的關鍵,根本和關鍵相互協調,那麼胸膈間的膻中氣海所貯藏的宗氣就會充盈,分布到四臟三焦,上中下各處都能夠周遍。如果根本和關鍵不協調,就不能把氣輸送到氣海,宗氣就會散失。所以分布不到經脈就會導致半身不遂,分布不到五臟就會導致失語。

有的人因為元氣原本就虛弱,或者過於勞累,或者沉溺於慾望,而突然昏厥倒地,症狀類似中風,這種情況下手肯定會撒開,口肯定會張開,必須用大量的人參、黃耆,用量甚至要達到一斤左右,才能將元氣從衰竭的狀態中拉回來。也有的人沒有昏倒,只是舌頭僵硬、說話不清楚、痰多、口眼歪斜、肢體不能活動,如果按照中風來治療肯定會危險,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一些藥汁來治療。

有的人因為熱邪過盛導致生風,而出現突然昏倒、半身不遂的,如果用麻黃、桂枝、烏頭、附子等溫熱藥來治療就危險了,應當按照河間學派的方法治療。《紺珠經》說:以火為本,以風為標。心火過於旺盛,腎水必定衰竭。肺金被摧殘,肝木就會旺盛。治療方法首先要以降心火為主,或者用清心湯,或者用瀉心湯,大量服用,心火降下來肝木就會平靜了。然後用防風通聖散發汗,或者大便不通暢的,用三化湯來通便。

體內的邪氣已經清除,體外的邪氣也已經消除,應當經常服用羌活愈風湯,宣通氣血,疏導經絡,病自然就好了。如果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用轉舌膏或者活命金丹來治療,這是聖人的醫學心法。也有的中風病人出現牙關緊閉,米粥都無法餵入,應急時用三一承氣湯灌入鼻中,等藥物生效後嘴巴自然就會張開,然後再按常規方法治療。《寶鑑》說:凡是剛開始感覺大腳趾、二腳趾麻木不仁或者不能活動的人,三年內會有中風的疾病。

應該先服用愈風湯、天麻丸各一劑,這是治療未病的方法。薛己說:預防的道理,應當保養氣血,節制飲食,戒除七情過度,遠離房事。如果服用之前的方子來預防,反而是招致風邪入侵而患上中風。

突然昏倒、半身不遂的症狀雖然有多種原因,但沒有不是因為真氣不能周遍全身而導致的,所以黃耆是必須用的主藥,防風是必須用的輔藥,黃耆是幫助真氣的,防風是載著黃耆的藥力幫助真氣周遍全身的,也具有治療風邪的作用。許胤宗治療王太后中風口噤,煎這兩種藥來熏蒸,就治好了,何況是服用呢?

如果病人容易發怒,要加羚羊角;口渴,要加葛根汁、秦艽;牙關緊閉、口眼歪斜,也要加秦艽;神志恍惚、說錯話,要加茯神、遠志;睡不著覺,要加炒酸棗仁;不能說話,要加竹瀝、荊瀝、梨汁、陳醬汁、生葛汁、人乳汁;體內有熱,要加梨汁、人乳、生地黃汁;痰多,要加竹瀝、荊瀝,少加一些薑汁。我每次治療這種病症,都用這些方法來取得奇效,因為它們能夠疏通經絡、滲透肌肉,比湯藥、散劑都更快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