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醫辨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上

2. 中風

經云:暴病卒死,皆屬於火。注云:火性速疾故也。然初治之藥,不寒而溫、不降而升,甚者從治也。俗有中風、中氣、中食、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惡之別。但見卒然仆倒,昏不知人,或痰涎塞壅,咽喉作聲,或口眼喎斜,手足癱瘓,或半身不遂,或六脈沉伏,或指下浮盛者,並可用麻油、薑汁、竹瀝調蘇合香丸。

如口噤,抉開灌之,或用三生飲一兩,加人參一兩,煎成入竹瀝二三杯、薑汁少許;如抉不開,不可進藥,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,或用細辛、皂角、菖蒲為末吹入,得嚏則蘇。此可以驗其受病深淺,則知其可治不可治。若口開、手撒、遺尿者,虛極而陽暴脫也,速用大料參、耆接補之,及臍下大艾灸之。

蓋心是天真神機開發之本;胃是穀氣充大真氣之標,標本相得,則胸膈間之膻中氣海所留宗氣盈溢,分布四臟三焦,上、中、下無不周遍。若標本相失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,不周於五臟則喑。

有元氣素弱,或過於勞役,或傷於嗜欲,而卒然厥僕,狀類中風者,手必散,口必開,非大劑參耆用至斤許,豈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。亦有不僕而但舌強語澀,痰壅,口眼喎斜,肢體不遂者,作中風治必殆,以六君子湯加諸汁治之。

有熱盛生風而為卒僕偏枯者,以麻、桂、烏、附投之則殆,當以河間法治之。《紺珠經》云:以火為本,以風為標。心火暴甚,腎水必衰。肺金既摧,肝木自旺。治法先以降心火為主,或清心湯,或瀉心湯,大作劑料服之,心火降則肝木自平矣。次以防風通聖散汗之,或大便閉塞者,三化湯下之。

內邪已除,外邪已盡,當以羌活愈風湯常服之,宣其氣血,導其經絡,病自已矣。或舌蹇不語者,轉舌膏或活命金丹以治之,此聖人心法也。或有中風便牙關緊急,漿粥不入,急以三一承氣湯灌於鼻中,待藥下則口自開矣,然後按法治之。《寶鑑》云:凡人初覺大指、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,三年內有中風之疾也。

宜先服愈風湯、天麻丸各一料,此治未病之法也。薛己云:預防之理,當養氣血,節飲食,戒七情,遠幃幕可也。若服前方以預防,適所以招風取中也。

卒僕偏枯之症雖有多因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,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,防風為必用之臣藥,黃耆助真氣者也,防風載黃耆助真氣以周於身者也,亦有治風功焉。許胤宗治王太后中風口噤,煎二藥熏之而愈,況服之乎。

多怒加羚羊角;渴加葛根汁、秦艽;口噤、口喎亦加秦艽;恍惚錯語加茯神、遠志;不得睡加炒酸棗仁;不能言加竹瀝、荊瀝、梨汁、陳醬汁、生葛汁、人乳汁;內熱加梨汁、人乳、生地黃汁;痰多加竹瀝、荊瀝,少佐以薑汁。予每治此症,用諸計以收奇功,為其行經絡、滲分肉,捷於湯、散故也。

中風將發預防之:黃耆(蜜炙)五錢,防風一錢五分,人參一錢五分,橘紅一錢,當歸身(酒洗)二錢五分,木通二錢五分,山梔一錢,甘草五分,紅花三分。

脾胃虛弱,語言無力,再加人參二錢,乾山藥一錢五分,薏苡仁二錢,白朮一錢。內熱加山梔至二錢,仍多啖消梨妙;渴加麥門冬二錢五分,五味子五分;眩暈加明天麻一錢;痰多而暈更加旋覆花五分;腳膝麻痹無力,加杜仲(薑汁炒去絲)、牛膝(酒浸)、石斛(酒浸)各一錢五分;夜臥不安,或多驚恐,心神不寧,加酸棗仁(炒香熟)、茯神各一錢五分。

上用水二鍾,煎至一鍾,入竹瀝一杯、梨汁一杯,加薑汁一匙,溫服無時。

中風將發之前,未有不內熱者,熱極生風,子能令母實,故先輩謂以火為本,以風為標。治法先以降心火為主,心火既降,肝木自平矣,此實則泄其子之法也。若作風治,而以辛熱之藥疏之者,固貽害不小,而調氣一法亦百無一驗,明者更精思之。

《太平廣記》載:唐梁新見一朝士,診之曰:風痰已深,請速歸去。其朝士復見鄜州馬醫趙鄂,乃復診之,言疾危,與梁說同矣。曰:只有一法,請官人試吃消梨,不限多少。咀齕不及絞汁而飲,到家旬日,惟吃消梨頓爽矣。此亦降火除熱之驗也。

每見時師初用八味順氣散多不得效,已而用二陳、四物加膽星、天麻之類,自謂穩當之極,可以久而奏功,而亦竟無一驗,何也?蓋妄以南星、半夏為化痰之藥,當歸、川芎為生血之劑,而泥於成方,變通無法故也。正不知通血脈、助真元非大劑人參不可。而有痰者惟宜竹瀝,少加薑汁佐之,不宜輕用燥劑。

至於歸、地,甘黏能滯脾氣,使脾精不運,何以能愈癱緩?豈若人參出陽入陰,少則留而多則宣,無所不達哉。其能通血脈,雖明載《本草》,誰信之?

里中一老醫,右手足廢,不起於床者二年矣。人傳其不起。過數月,遇諸塗,訊之。曰:吾之病幾危矣。始服順氣行痰之藥,了無應驗,薄暮神志輒昏,度不可支,令家人煎進十全大補湯,即覺清明,遂日服之,浹數月能扶策而起,無何則又能捨策而步矣。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

吾治其虛,不理其邪而邪自去,吾所以獲全也。余曰:有是哉。使進順氣疏風之藥不輟者,墓木拱矣。然此猶拘於成方,不能因病而變通,隨時而消息,故奏功稍遲。使吾早為之,當不止是也。姑書之以俟明者採焉。

凡卒中之時,不可驚惶搬攪,只掐其人中,徐徐以藥灌之。

遺尿,濃煎參耆湯,少加益智子,頻啜之。

失音不語,竹瀝、荊瀝、大梨汁各三杯,生葛汁、人乳汁各二杯,陳醬汁半杯,和勻,隔湯頓溫服。

風邪中人,六脈多沉伏,亦有脈隨氣奔,指下洪盛者。浮遲吉,堅大急疾凶。浮遲為寒,虛大為暑,不當暑則為虛。浮澀為濕。浮大為風,浮數無熱亦為風。微而數,浮而緊,沉而遲,皆氣中。風應人迎,氣應氣口。洪大為火,滑為痰。或浮而滑、沉而滑、微而虛者,皆虛與痰。

更當察時月氣候及其人之起居,參以顯症而定病之主名,以施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