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辨》~ 卷之上 (4)
卷之上 (4)
1. 水腫
許學士云:臍腹、四肢悉腫者,為水。但腹脹,四肢不甚腫,為蠱,蠱即脹也。然脹亦有頭面、手足盡腫者,大抵先頭足腫,後腹大者,水也;先腹大,後四肢腫者,脹也。
仲景法:諸有水者,腰以下腫,當利小便;腰已上腫,當發汗乃愈。防己黃耆湯、防己茯苓湯、蒲灰散(已上利小便)、越婢湯、越婢加朮湯、甘草麻黃湯、麻黃附子湯、杏子湯(已上發汗)。
腫病不一,或遍身腫,或四肢腫,面腫腳腫,皆謂之水氣。然有陽水,有陰水,並可先用五皮飲,或除濕湯加木瓜、腹皮各半錢,如未效,繼以四磨飲兼吞桂黃丸,仍用赤小豆粥佐之。
有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,宜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肺,六味丸補腎。有心火克肺金,不能生腎水,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證者,用人參平肺散以治肺,滋陰丸以滋小便。
若腎經陰虧,虛火爍肺金而小便不生者,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,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土,肺脾腎之氣交通,則水穀自然克化。二經既虛,漸成水脹,又誤用行氣分利之藥,以致小便不利,喘急痰盛,已成蠱證,宜加減金匱腎氣丸主之。
《資生經》云:水腫惟得針水分,若針餘穴,水盡即死。然灸水分則有效,乃為要穴也。有里醫與李生治水腫,以藥飲之不效。一日忽為灸水分與氣海穴,翼早觀其面如削矣。信乎,水分之能治水腫也。
鯉魚一頭,重一斤已上者,煮熟取汁,和冬瓜、蔥白作羹食之。
水病,脈洪大者可治,微細者不可治。又云:浮大輕者生,沉細虛小者死。又云:實者生,虛者死。
白話文:
許學士說:如果肚臘、四肢全部都腫脹,那就是水腫。但如果只有腹部脹大,四肢並無明顯腫脹,那就是蟲脹,蟲脹就是腹部脹大的意思。然而,也有頭面、手足全腫脹的脹病,大體上來說,如果是先從頭部和腳部開始腫脹,然後腹部才變大的,這就是水腫;如果是腹部先變大,然後四肢才開始腫脹的,這就是脹病。
張仲景的治療原則是:所有有水腫症狀的人,如果腰部以下腫脹,應該利尿;如果腰部以上腫脹,就應該發汗治療。常用藥方包括防己黃耆湯、防己茯苓湯、蒲灰散(這些都是利尿的)、越婢湯、越婢加朮湯、甘草麻黃湯、麻黃附子湯、杏子湯(這些都是發汗的)。
水腫疾病種類繁多,可能全身腫脹,也可能只有四肢或面部、腳部腫脹,這些都被稱為水氣。水腫分為陽水和陰水兩種,初期可以使用五皮飲,或者除濕湯加上木瓜、腹皮各半錢。如果效果不佳,再改用四磨飲配以吞服桂黃丸,同時服用赤小豆粥作為輔助。
對於脾肺虛弱無法正常調節水道的人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充脾肺,使用六味丸來補充腎臟。如果心火過旺剋制肺金,導致無法生成腎水,使得小便不通暢而形成水腫,可以使用人參平肺散來治療肺部,滋陰丸來滋養小便。
若是腎臟陰虛,虛火燒灼肺金,導致小便生成困難,應使用六味地黃丸來補充腎水,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培養脾土,一旦肺脾腎三臟氣血交換順暢,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。
如果兩條經絡虛弱,逐漸形成水脹,卻錯誤地使用行氣分利的藥物,導致小便不通,喘息急促,痰液增多,已經形成了蟲脹,應使用加減金匱腎氣丸來治療。
根據《資生經》記載,水腫病人唯有針刺水分穴纔能有效,如果針刺其他穴位,水分排完就會死亡。然而,灸療水分穴卻能產生效果,可見這是個重要的穴位。有位鄉村醫生為李先生治療水腫,用藥沒有效果。一天,他突然決定灸療水分穴和氣海穴,第二天早上看,李先生的臉部已經消瘦許多。由此可見,水分穴確實能治療水腫。
選用一隻一斤以上的鯉魚,煮熟後取汁,和冬瓜、蔥白一起做羹食用。
對於水腫疾病,如果脈搏洪大,就有可能治癒;如果脈搏微弱細小,就無法治癒。另外,脈搏浮大輕盈的是生機,脈搏沉細虛弱的是死象。另外,實證可以治癒,虛證則難以治癒。
2. 脹滿
仲景云:脹滿,按之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,可下之。腹脹時減,復如故,此為寒,當與溫藥。
有因積聚相攻,或疼或脹者,初用七氣消聚散。日久元氣虛、脾胃弱而脹者,參朮健脾湯少佐消導藥。
瘀蓄死血而脹,腹皮上見青紫筋,小水反利,脈芤澀,婦人多有此疾。先以桃仁承氣湯,勢重者抵當湯。如虛人不可下者,且以當歸活血散調治。
大病後,飲食失調,脾胃受傷,運化且難而生脹者,先以化滯調中湯,次以參苓白朮散。瀉利後,並過服通利藥,以致脾胃太弱而脹,專以補脾為主。若瀉痢未止,間用胃風湯。經久患泄瀉,晝夜不止,乃氣脫也,宜用益智子煎濃湯服,立愈。
嘉定沈氏子年十八,患胸腹身面俱脹滿,醫治半月不效。診其脈,六部皆不出也。於是用紫蘇、桔梗之類,煎服一盞,胸有微汗,再服則身盡汗,其六部和平之脈皆出,一二日其證悉平。
一男子三十餘歲,胸腹脹大,發煩躁渴,面赤不得臥而足冷,予以其人素飲酒,必酒後入內,奪於所用,精氣溢下,邪氣因從之上逆,則陰氣在上,故為䐜脹。其上焦之陽因下逆之邪所迫,壅塞於上,故發煩躁。此因邪從上下而盛於上者也,於是用吳茱萸、附子、人參輩以退陰逆,水冷飲之,以解上焦之浮熱。入咽覺胸中頓爽,少時腹中氣喘如牛吼,泄氣五七次,明日其證愈矣。
脹,脈浮大洪實者易治,沉細微弱者難治。脹或兼身熱,或兼如瘧狀,皆不可治,累驗。
白話文:
【腹脹】
張仲景說,腹脹如果按壓不會感到疼痛,這表示是虛症;若是按壓會感到疼痛,那就是實症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腹脹的狀況偶爾減輕,但很快又恢復原狀,這可能就是寒症,應該給予溫暖的藥物。
有的患者因為積食或者腸胃功能相互影響導致腹痛或脹氣,初期可以使用七氣消聚散。如果長時間元氣虛弱、脾胃功能弱導致脹氣,可以使用參朮健脾湯加上一些助消化的藥物。
如果是因為淤血導致的脹氣,腹部皮膚上會出現青紫色的血管,排尿反而順暢,脈象空虛或澀滯,女性患者比較常見這種情況。首先可以用桃仁承氣湯,病情嚴重者可用抵當湯。如果是體質虛弱無法瀉下的患者,可以先用當歸活血散來調理。
大病之後,飲食不當,脾胃受損,消化吸收困難而產生脹氣,首先可以使用化滯調中湯,接著使用參苓白朮散。拉肚子後,或是服用太多通便藥物,導致脾胃過於虛弱而脹氣,主要應以補脾為主。如果拉肚子還未停止,可以偶爾使用胃風湯。長期患有腹瀉,日夜不停,這可能是氣脫,適合使用益智子煎煮濃湯服用,馬上就會好。
嘉定縣一個姓沈的18歲少年,胸部、腹部、身體和臉部都腫脹,醫生治療了半個月都沒有改善。檢查他的脈象,六個部位都沒有脈象。於是使用紫蘇、桔梗等草藥煎服一碗,胸部開始微微出汗,再喝一碗全身都出汗,六個部位的正常脈象都出現了,一兩天後病症就消失了。
一個30多歲的男性,胸部和腹部脹大,感到煩躁、口渴,臉色紅潤,無法睡覺,腳卻冰冷。根據他平時喝酒的習慣,推測他可能在醉酒後行房,導致精氣下溢,邪氣趁機上衝,使得陰氣聚集在上部,因此產生脹氣。上焦的陽氣被下衝的邪氣所迫,阻塞在上方,所以感到煩躁。這是因為邪氣從下往上,集中在上部所致,於是使用吳茱萸、附子、人參等草藥來抑制陰氣的上衝,用水冷飲服用,以消除上焦的浮熱。藥物入喉,感覺胸口立刻舒暢,不久後腹部氣喘如牛吼,排氣五到七次,第二天病情就痊癒了。
對於脹氣,如果脈象浮大洪實,較容易治療;如果脈象沉細微弱,則較難治療。脹氣如果伴有體溫升高,或是類似瘧疾的症狀,通常很難治癒,多次驗證都是如此。
3. 積聚
肝之積,名曰肥氣,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嘔逆,或兩脅痛牽引小腹,足寒轉筋,久則如瘧,宜大七氣湯煎熟待冷卻,以鐵器燒通紅,以藥淋之,乘熱服,兼吞肥氣丸。
肺之積,名曰息賁,在右脅下,大如覆杯,氣逆背痛,或少氣喜忘,目瞑,膚寒,皮中時痛如蝨喙針刺,久則咳喘,宜大七氣湯加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半錢,兼吞息賁丸。
心之積,名曰伏梁,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病煩,心腹熱,咽乾,甚則吐血,宜大七氣湯加石菖蒲、半夏各半錢,兼吞伏梁丸。
脾之積,名曰痞氣,在胃脘,大如覆杯,痞塞不通,背痛心疼,飢減飽見,腹滿吐泄,久則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,足腫肉消,宜大七氣湯下紅丸子,兼吞痞氣丸。
腎之積,名曰賁豚,發於少腹,上至心,若豚狀,或下或上,無時,飢見飽減,小腹急,腰痛,口乾目昏,骨冷,久不已,令人喘逆,骨痿少氣,宜大七氣湯倍桂加茴香、炒楝子肉各半錢,兼吞奔豚丸。
磨積之藥,必用補氣血藥相兼服之,積消及半即止。若純用之致死,乃醫殺之也。
凡攻病之藥,皆是傷氣損血,故經曰:大毒治病,十去其五;小毒治病,十去其七,不得過也。
治積之法,理氣為先。氣既升降,津液流暢,積聚何由而生?丹溪乃謂:氣無形而不能作塊成聚,只一消痰破血為主,誤矣。夫天地間有形之物每自無中生,何止積聚也。戴復庵以一味大七氣湯治一切積聚,其知此道歟。
白話文:
[積聚]
肝臟部位的病變,我們稱之為「肥氣」,它會出現在左側的肋骨下方,形狀就像一個倒扣的杯子,有清晰的上下邊緣,如果長時間未治癒,會讓人感到噁心、嘔吐,或者兩側的肋骨會疼痛且牽連到小腹,腳部感到寒冷並出現抽筋,病情持續的話會像得了瘧疾一樣,治療方法是使用大七氣湯煮熟後冷卻,然後用燒得通紅的鐵器來淋上藥汁,趁熱服用,同時也要吞下肥氣丸。
肺部的病變,我們稱之為「息賁」,會出現在右側的肋骨下方,大小也像一個倒扣的杯子,會導致呼吸困難和背部疼痛,或者呼吸短促,容易忘事,眼睛閉合,皮膚寒冷,皮膚偶爾會有像蝨子咬或針扎的疼痛,病情持續的話會咳嗽和喘息,治療方法是使用大七氣湯加入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半錢,同時也要吞下息賁丸。
心臟的病變,我們稱之為「伏梁」,從肚臍開始向上延伸,大小像手臂,可達到心臟下方,如果長時間未治癒,會讓人感到煩躁,心腹部熱,咽喉乾燥,嚴重的話可能會吐血,治療方法是使用大七氣湯加入石菖蒲、半夏各半錢,同時也要吞下伏梁丸。
脾臟的病變,我們稱之為「痞氣」,會出現在胃脘,大小也像一個倒扣的杯子,會堵塞消化,造成背痛和心痛,飢餓感減少,飽食後更明顯,腹部會感到飽脹,可能會嘔吐或拉肚子,病情持續的話四肢會無法正常活動,出現黃疸,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膚的養分,腳部腫脹,肌肉逐漸消瘦,治療方法是使用大七氣湯搭配紅丸子,同時也要吞下痞氣丸。
腎臟的病變,我們稱之為「賁豚」,會從小腹開始向上延伸至心臟,形狀像豬一樣,可能上下移動,無固定的時間,飢餓時更顯著,飽食後稍微減緩,小腹緊繃,腰痛,口乾,視力模糊,骨骼冰冷,病情持續的話會讓人喘息,骨頭脆弱,呼吸短促,治療方法是使用大七氣湯加倍的肉桂,再加入茴香、炒楝子肉各半錢,同時也要吞下奔豚丸。
在消除病變的過程中,必須同時服用補充氣血的藥物,當病變消除一半的時候就要停止。如果單純的使用消除病變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死亡,這就是醫生殺人了。
所有治療疾病的藥物,都可能傷害氣血,因此古籍中有提到:使用劇毒的藥物治病,只能去除五分之五的病症;使用較輕的藥物治病,也只能去除七分之七的病症,不能過度使用。
治療病變的方法,首先要調整氣血。當氣血順暢,體內的液體也會流動順暢,病變怎麼可能會產生呢?丹溪認為:氣血是無形的,不可能形成實質的病變,只用消痰和破血的藥物就能解決問題,這是錯誤的。在這個世界中,所有的實質物質都是從無形中產生的,病變當然也不例外。戴復庵以一味大七氣湯治療所有的病變,他是否理解了這個道理呢?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請遵循專業醫師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