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醫辨》~ 卷之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上 (4)

1. 水腫

許學士云:臍腹、四肢悉腫者,為水。但腹脹,四肢不甚腫,為蠱,蠱即脹也。然脹亦有頭面、手足盡腫者,大抵先頭足腫,後腹大者,水也;先腹大,後四肢腫者,脹也。

白話文:

許學士說:肚臍、腹部、四肢都腫脹的,是水腫。只有腹部腫脹、四肢不那麼腫脹的,是脹滿,此脹滿就是水腫。不過脹滿也有頭面、手腳都腫脹的情況,大抵上先頭足腫脹,後腹部變大的,是水腫;先腹部變大,後四肢腫脹的,是脹滿。

仲景法:諸有水者,腰以下腫,當利小便;腰已上腫,當發汗乃愈。防己黃耆湯、防己茯苓湯、蒲灰散(已上利小便)、越婢湯、越婢加朮湯、甘草麻黃湯、麻黃附子湯、杏子湯(已上發汗)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的治療方法:

如果有水腫在腰部以下,應該利尿;如果水腫在腰部以上,應該發汗治療。

利尿的藥方:

  • 防己黃耆湯
  • 防己茯苓湯
  • 蒲灰散

發汗的藥方:

  • 越婢湯
  • 越婢加朮湯
  • 甘草麻黃湯
  • 麻黃附子湯
  • 杏子湯

腫病不一,或遍身腫,或四肢腫,面腫腳腫,皆謂之水氣。然有陽水,有陰水,並可先用五皮飲,或除濕湯加木瓜、腹皮各半錢,如未效,繼以四磨飲兼吞桂黃丸,仍用赤小豆粥佐之。

白話文:

水腫的症狀有很多種,可能是全身腫脹,也可能是四肢、臉部或腳部腫脹,這些都是所謂的水氣造成的。水氣又分為陽水和陰水,可以先用五皮飲治療,或是將除濕湯加入半錢的木瓜和半錢的腹皮,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再用四磨飲搭配服用桂黃丸,同時服用赤小豆粥輔助治療。

有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,宜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肺,六味丸補腎。有心火克肺金,不能生腎水,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證者,用人參平肺散以治肺,滋陰丸以滋小便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有脾肺虛弱、經脈不通的情況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脾肺,六味丸來補腎。若是有心火過旺剋制肺金,導致無法生出腎水,進而導致小便不順形成水腫的情況,則可以用人參平肺散來治療肺部,用滋陰丸來滋養小便。

若腎經陰虧,虛火爍肺金而小便不生者,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,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土,肺脾腎之氣交通,則水穀自然克化。二經既虛,漸成水脹,又誤用行氣分利之藥,以致小便不利,喘急痰盛,已成蠱證,宜加減金匱腎氣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腎經中的陰液不足,導致虛火焚燒肺中的津液,而小便不通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水,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培補脾土。肺、脾、腎這三臟的氣血通暢,水穀食物自然可以消化吸收。如果肺脾兩經都虛弱,漸漸形成水腫,如果錯誤地使用了行氣利水的藥物,會導致小便不利,喘氣急促,痰液增多,形成蠱證,此時宜加減使用金匱腎氣丸來治療。

《資生經》云:水腫惟得針水分,若針餘穴,水盡即死。然灸水分則有效,乃為要穴也。有里醫與李生治水腫,以藥飲之不效。一日忽為灸水分與氣海穴,翼早觀其面如削矣。信乎,水分之能治水腫也。

白話文:

《資生經》中記載:治療水腫只有扎水分穴纔有效,如果刺其他穴位,水腫就會全部消失,人也會死亡。但是灸水分穴就有效果,所以這是一個重要的穴位。有一位鄉下醫生和李生一起治療水腫,用藥物服用都沒有效果。有一天,他們突然灸了一下水分穴和氣海穴,第二天早上一看,病人的臉已經消瘦了。這證明,水分穴確實能治療水腫。

鯉魚一頭,重一斤已上者,煮熟取汁,和冬瓜、蔥白作羹食之。

水病,脈洪大者可治,微細者不可治。又云:浮大輕者生,沉細虛小者死。又云:實者生,虛者死。

白話文:

取一條一斤以上重的鯉魚,煮熟後取出湯汁,加入冬瓜和蔥白做成湯食用。

2. 脹滿

仲景云:脹滿,按之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,可下之。腹脹時減,復如故,此為寒,當與溫藥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腹部脹滿,按壓時如果不痛是虛證,按壓感到痛則是實證,可以使用瀉下法。腹部脹滿的情況時有減輕,但隨後又恢復原狀,這屬於寒證,應該使用溫裡藥。

有因積聚相攻,或疼或脹者,初用七氣消聚散。日久元氣虛、脾胃弱而脹者,參朮健脾湯少佐消導藥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積食所致的腹痛或腹脹,一開始服用七氣消聚散治療。如果時間一長,元氣虛弱、脾胃虛弱而引起腹脹,則服用參朮健脾湯配合少量消食導滯的藥物治療。

瘀蓄死血而脹,腹皮上見青紫筋,小水反利,脈芤澀,婦人多有此疾。先以桃仁承氣湯,勢重者抵當湯。如虛人不可下者,且以當歸活血散調治。

白話文:

瘀血積聚導致脹痛,腹皮上可見青紫色的靜脈,小便反覆不止,脈搏虛弱不暢,女性常有此病。首先用桃仁承氣湯治療,病情嚴重的用抵當湯。如果身體虛弱不能瀉下的,暫時用當歸活血散治療。

大病後,飲食失調,脾胃受傷,運化且難而生脹者,先以化滯調中湯,次以參苓白朮散。瀉利後,並過服通利藥,以致脾胃太弱而脹,專以補脾為主。若瀉痢未止,間用胃風湯。經久患泄瀉,晝夜不止,乃氣脫也,宜用益智子煎濃湯服,立愈。

白話文:

大病初癒後,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受損,消化困難並伴有腹脹時,應先服用化滯調中湯調理脾胃。如果病人腹瀉後大量服用瀉藥,導致脾胃虛弱而腹脹,則應以補脾為主。如果腹瀉未停,可以間接服用胃風湯。如果腹瀉持續很長時間,白天黑夜都不停止,可能是氣虛,應服用益智子煎製的濃湯,可立即見效。

嘉定沈氏子年十八,患胸腹身面俱脹滿,醫治半月不效。診其脈,六部皆不出也。於是用紫蘇、桔梗之類,煎服一盞,胸有微汗,再服則身盡汗,其六部和平之脈皆出,一二日其證悉平。

白話文:

嘉定沈姓男子,十八歲時患有胸腹、身面全部脹滿的症狀,經過半個月的治療仍無效。醫生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六部脈象(浮脈、沉脈、遲脈、數脈、滑脈、澀脈)全部不出。於是醫生使用紫蘇、桔梗等藥物,煎熬成一碗湯藥給他服用。患者服下一碗後,胸口微微出汗;再服一碗,全身大汗淋漓,六部脈象都恢復平穩。一兩天後,患者的症狀完全消失。

一男子三十餘歲,胸腹脹大,發煩躁渴,面赤不得臥而足冷,予以其人素飲酒,必酒後入內,奪於所用,精氣溢下,邪氣因從之上逆,則陰氣在上,故為䐜脹。其上焦之陽因下逆之邪所迫,壅塞於上,故發煩躁。此因邪從上下而盛於上者也,於是用吳茱萸、附子、人參輩以退陰逆,水冷飲之,以解上焦之浮熱。入咽覺胸中頓爽,少時腹中氣喘如牛吼,泄氣五七次,明日其證愈矣。

脹,脈浮大洪實者易治,沉細微弱者難治。脹或兼身熱,或兼如瘧狀,皆不可治,累驗。

白話文:

一個30多歲的男子,胸腹脹大,心煩口渴,臉色發紅,無法入睡,但腳卻發冷。我詢問病史得知,他經常喝酒,而且必定是在喝完酒後才發生這些症狀。我認為這是因為他飲酒後精氣外溢,邪氣趁虛而入,逆行上沖,導致陰氣在上,因此產生脹氣。上焦的陽氣因下逆之邪氣所迫,堵塞於上,所以才會心煩躁動。由於邪氣從下向上逆行並在上焦聚集,因此使用吳茱萸、附子、人參等藥物來驅逐陰邪,並飲用冷水以緩解上焦的浮熱。在服藥後,他感覺胸中頓時暢快,過了一會兒,腹中氣體奔湧而出,像牛吼一樣,放了五至七次氣,第二天,他的症狀完全消失。

3. 積聚

肝之積,名曰肥氣,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嘔逆,或兩脅痛牽引小腹,足寒轉筋,久則如瘧,宜大七氣湯煎熟待冷卻,以鐵器燒通紅,以藥淋之,乘熱服,兼吞肥氣丸。

白話文:

肝臟積聚的病氣,稱為肥氣。它位於左肋下,形狀像倒扣的杯子,有頭和腳。肥氣久不癒合,會導致嘔吐和反胃,或兩肋疼痛牽連到小腹,手足發冷和肌肉痙攣。久了之後,症狀會像瘧疾一樣。此時應煎煮大七氣湯,放涼後,用燒紅的鐵器將藥水淋熱,趁熱服用,並同時吞服肥氣丸。

肺之積,名曰息賁,在右脅下,大如覆杯,氣逆背痛,或少氣喜忘,目瞑,膚寒,皮中時痛如蝨喙針刺,久則咳喘,宜大七氣湯加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半錢,兼吞息賁丸。

白話文:

肺部的腫塊,稱為「息賁」,位於右肋下方,大小與覆蓋的茶杯相近。症狀有呼吸困難、背部疼痛,或者氣短健忘、眼睛閉著、皮膚寒冷,皮膚內時常有如蝨子喙或針刺般的疼痛。時間久了會引起咳嗽和喘息。建議服用大七氣湯,並加入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半錢。此外,還可以服用息賁丸。

心之積,名曰伏梁,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病煩,心腹熱,咽乾,甚則吐血,宜大七氣湯加石菖蒲、半夏各半錢,兼吞伏梁丸。

白話文:

心臟的積滯,稱為「伏梁」,從肚臍上方開始,像手臂一樣粗大,向上直到心臟下方。長期無法痊癒,會讓人感到煩悶,心腹發熱,喉嚨乾燥,嚴重時會吐血。建議服用大七氣湯,並加入半錢石菖蒲和半錢半夏。另外,可以服用「伏梁丸」。

脾之積,名曰痞氣,在胃脘,大如覆杯,痞塞不通,背痛心疼,飢減飽見,腹滿吐泄,久則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,足腫肉消,宜大七氣湯下紅丸子,兼吞痞氣丸。

白話文:

脾臟出現積滯,稱為痞氣,位於胃脘部位,形狀大小像倒扣的杯子,導致胃脘堵塞不通。患者常伴有後背疼痛、心痛,飢餓時症狀減輕,過飽時症狀加重。腹部脹滿、嘔吐泄瀉,久了四肢肌肉萎縮,出現黃疸,飲食無法轉化為營養,導致足部水腫、肌肉消瘦。此時宜服用大七氣湯,搭配紅丸子服用,同時吞服痞氣丸。

腎之積,名曰賁豚,發於少腹,上至心,若豚狀,或下或上,無時,飢見飽減,小腹急,腰痛,口乾目昏,骨冷,久不已,令人喘逆,骨痿少氣,宜大七氣湯倍桂加茴香、炒楝子肉各半錢,兼吞奔豚丸。

白話文:

腎臟積聚的氣體稱為「奔豚」,從小腹部開始,往上到心臟,形狀像小豬,有時會從下往上,有時從上往下移動,沒有固定的時間。飢餓時症狀明顯,飽食後減輕,小腹緊迫、腰痛、口乾目昏、骨頭冰冷,長期不癒,會導致呼吸困難、骨頭痿弱、氣喘。建議服用「大七氣湯」,將桂枝加倍,並加入茴香和炒楝子肉,各半錢;另外還可吞服「奔豚丸」。

磨積之藥,必用補氣血藥相兼服之,積消及半即止。若純用之致死,乃醫殺之也。

凡攻病之藥,皆是傷氣損血,故經曰:大毒治病,十去其五;小毒治病,十去其七,不得過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消除積滯的藥物時,必須搭配補充氣血的藥物一起服用,當積滯消除了一半就應停止。如果單獨使用會導致死亡,這等於是醫生害死人的。

凡是治療疾病的藥物,都會傷害氣血,所以古書上說:劇毒的藥物治病,只能去掉五分之病;小毒的藥物治病,只能去掉七分之病,都不能過量使用。

治積之法,理氣為先。氣既升降,津液流暢,積聚何由而生?丹溪乃謂:氣無形而不能作塊成聚,只一消痰破血為主,誤矣。夫天地間有形之物每自無中生,何止積聚也。戴復庵以一味大七氣湯治一切積聚,其知此道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積聚的方法,首先要理順氣機。氣機一通行,津液就會暢通無阻,積聚自然不會產生。丹溪認為:氣沒有形狀,不能形成塊狀或聚合,只要消痰破血就可以了,這是錯的。天地間有形之物,往往都是從無到有,何況是積聚呢。戴復庵用一味的大七氣湯治療各種積聚,他可能是懂得了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