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醫辨》~ 卷之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上 (5)

1. 痰飲

經曰: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安有所謂痰者哉。痰之生,由於脾氣不足,不能致精於肺,而淤以成焉者也。故治痰先補脾,脾復健運之常,而痰自化矣。然停積既久,如溝渠壅遏淹久,則倒流逆上,瘀濁臭穢,無所不有,若不疏決溝渠,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,無是理也。

龐安常有言:人身無倒上之痰,天下無逆流之水,故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氣,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。並宜蘇子降氣湯、導痰湯各半帖和煎。或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、木香各半錢,吞五套丸。或以五套丸料,依分兩作飲子煎服亦好。

有陰血不足,陰火上逆,肺受火侮,不得清肅下行,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者,此則當以潤劑,如門冬、地黃、枸杞子之屬滋其陰,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,而痰自清矣。投以二陳,立見其殆。

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出而不納則積,積而不散則痰生焉,八味丸主之。

脈來細滑或緩,痰涎清薄,身體倦怠,手足痠軟,此脾虛挾濕,六君子湯,或補中益氣加半夏、茯苓。

脈來結澀,胸膈不利,或作刺痛,此挾氣鬱,宜七氣湯、越鞠丸。

有人坐處率吐痰涎滿地,其痰不甚稠黏,只是沫多。此氣虛不能攝涎,不可用利藥,宜六君子湯加益智仁一錢攝之。

丹陽賀魯庵,年七十餘,膈間有痰不快,飲食少思,初無大害,就醫京口,投以越鞠丸、清氣化痰丸,胸次稍寬,日日吞之,遂不輟口,年餘困頓不堪,僦舟來就予診治,則大肉已脫,兩手脈如遊絲,太谿絕不至矣。見予有難色,因曰:吾亦自分必死,但膈間脹不可忍,大便秘結不通,誠為寬須臾,即死瞑目矣。

固強予疏方,以至親難辭,教用大劑人參、白朮煎湯進之,少頃如廁,下積痰數升,胸膈寬舒,更數日而歿。

通用海藏五飲湯、局方倍術丸。若乃虛症有痰,勿理其痰,但治其虛,虛者既復,則氣血健暢,津液流通,何痰之有?今人乃謂補藥能滯氣而生痰,此聾聵之言,流害無窮矣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,飲食進入胃部後,會產生精微物質,這些精華會向上傳遞到脾臟,脾臟再將這些精華分散到全身,再上傳到肺部,肺部負責調節水份的運行,將水分向下傳遞到膀胱,這樣水分就能均勻分佈到全身,所有經絡都能正常運作,哪有什麼痰的產生呢?然而,痰的生成,是因為脾氣不足,無法將精華傳送到肺部,因此導致了痰的形成。所以治療痰的第一步是補脾,當脾臟恢復正常運轉,痰自然就會消失。

然而,如果痰積聚過久,就像溝渠堵塞,時間久了,就會逆流而上,混濁且充滿異味,如果不疏通溝渠,卻想讓已經堵塞的水流清澈,這是不可能的。

龐安常曾經說過,人體內沒有會逆向上升的痰,就像世上沒有會逆流的水一樣。所以,擅長治療痰的人,不會直接去治療痰,而是治療氣,氣順了,全身的津液也會跟著氣一起順暢。可以使用蘇子降氣湯、導痰湯各一半混合煎煮,或者使用小半夏茯苓湯,加入等量的枳實、木香,服用五套丸。或者將五套丸的材料,按照比例煎煮服用,效果也是很好的。

對於陰血不足,導致陰火上升,肺部受到火的侵擾,無法正常運作,從而使得津液凝結,生成痰而不是血液的情況,應該使用滋潤的藥物,比如天門冬、地黃、枸杞子等,滋養陰虛,使逆向上升的火回歸原位,這樣痰自然就會消失。如果使用二陳湯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
如果腎虛,無法將氣收納,導致氣外泄,積聚在體內,就會生成痰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八味丸。

如果脈搏細弱滑滑的,或者緩慢,痰液清稀,身體疲憊,手腳酸軟,這可能是脾虛加上濕氣重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或者補中益氣湯,加入半夏、茯苓。

如果脈搏結澀,胸口悶痛,這可能是氣鬱,可以使用七氣湯、越鞠丸。

有人無論坐在哪裡,都會在地上吐出大量痰液,這些痰並不是很粘稠,只是泡沫很多。這可能是氣虛,無法控制口水,不能使用利尿藥物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加入益智仁一錢。

丹陽的賀魯庵,年齡超過七十歲,感覺喉嚨有痰不舒服,食慾不佳,起初並無大礙,後來在京城求醫,醫生開了越鞠丸、清氣化痰丸,他每天吞服,一年後,身體非常疲憊,租船來找我診治,他的肌肉已經消瘦,雙手的脈搏像遊絲一樣,太溪穴的脈搏已經摸不到了。看到我面露難色,他說:我也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久了,但是喉嚨的脹痛讓人難以忍受,而且大便乾結,如果能夠讓我舒服一會兒,就算死了也瞑目了。

我勉強開了處方,因為他是親戚,無法拒絕,我讓他使用大量的人參、白朮煎湯服用,不久,他上廁所,排出了幾升的痰,喉嚨感到寬慰,幾天後,他就去世了。

一般來說,可以使用海藏五飲湯、局方倍術丸。對於虛弱有痰的患者,不要去管痰,只要治療虛弱,虛弱得到改善,氣血就會健康,津液也能正常流通,怎麼還會有痰呢?現在有些人認為補藥會阻塞氣機,導致痰的生成,這是錯誤的觀點,對人的傷害無窮。

2. 咳嗽

咳謂無痰而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謂無聲而有痰,脾濕動而為痰也。咳嗽是有痰而有聲,蓋因傷於肺氣而咳,動於脾濕,因咳而為嗽也。經言:臟腑皆有咳嗽。咳嗽屬肺,何為臟腑皆有之?蓋咳嗽為病,有自外而入者,有自內而發者。風寒暑濕外也,七情飢飽內也。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,皮毛者,肺之合,故雖外邪欲傳臟腑,亦必先從其合而為嗽,此自外而入者也。

七情飢飽內有所傷,則邪氣上逆,肺為氣出入之道,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,此自內而發者也。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,蓋所感者重,徑傷臟腑,不留於皮毛。七情亦有不為嗽者,蓋病尚淺,止在本臟,未即上攻。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,而七情飢飽之嗽,久而後見,治法當審脈證、三因。

若外因邪氣,止當發散,又須原其虛實,冷熱。若內因七情,則隨其部經,在於氣口脈相應,當以順氣為先,下痰次之。有停飲而咳,又須消化之方,不可用烏梅、罌粟酸澀之藥。其寒邪未除,亦不可便用補藥。尤忌憂思過度,房室勞傷,遂成瘵疾,宜養脾生肺也。

薛新甫云:春月風寒所傷,咳嗽聲重,頭疼,用金沸草散。咳嗽聲重,身熱頭痛,用局方消風散。蓋肺主皮毛,肺氣虛則腠理不密,風邪易入,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。肺有火則腠理不閉,風邪外乘,治宜解表兼清肺火,邪退即止。若數行解散,則重亡津液,邪蘊而為肺疽、肺痿矣。

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,而小便短少,皮膚漸腫,咳嗽日增者,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,六味丸以滋腎水。夏月喘急而嗽,面赤潮熱,其脈洪大者,黃連解毒湯。躁而咳,梔子湯。咳唾有血,麥門冬湯。俱吞六味丸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,而保肺金。秋月咳而身熱,自汗口乾,便赤,脈虛而洪者,白虎湯。

身熱而煩,氣高而短,心下痞滿,四肢困倦,精神短少者,香薷飲。若病邪既去,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乾山藥、五味子以養元氣,柴胡、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。冬月風寒外感,形氣、病氣俱實者,宜華蓋散、加減麻黃湯,所謂從表而入,自表而出。若形氣、病氣俱虛者,宜補其元氣,而佐以解表之藥,若專於解表,則肺氣益虛,腠理益疏,外邪乘虛易入,而其病愈難治矣。

《衍義》云:有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炙,飢瘦,將成肺勞。以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各如常制治訖,同為末,蜜丸如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。

一男子五十餘歲,病傷寒咳嗽,喉中聲如齁,與獨參湯一服而齁聲餘,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,凡服二三斤,病始全愈。

診:浮為風,緊為寒,數為熱,細為濕,浮緊則虛寒,沉數則實熱,弦澀則少血,洪滑則多痰,澀為房勞。右關濡傷脾,左關弦短傷肝,浮短傷肺。久嗽脈弱者可治,實大數者死。上氣,喘息低昂,脈滑,手足溫者生;脈澀,四肢寒者死。咳嗽,羸瘦,脈形堅大者死。咳嗽,脈沉緊者死;浮直者生,浮軟者生;小沉伏匿者死。咳而嘔,腹滿,泄,弦急欲絕者死。

白話文:

標題: [咳嗽]

內容: 咳嗽是指無痰但有聲音的情況,這表示肺氣受傷且不清爽。而有痰無聲則稱爲嗽,這是脾臟溼氣過盛導致產生痰液。咳嗽則是指既有痰又有聲的症狀,這是因爲肺氣受損而引發咳嗽,同時脾臟溼氣被觸動,進而形成嗽。

經典文獻指出:所有臟腑都有可能引發咳嗽。雖然咳嗽通常與肺部相關,但爲什麼說所有臟腑都可能引發咳嗽呢?這是因爲咳嗽作爲一種病症,可能由外部因素引起,也可能由內部因素觸發。風、寒、暑、溼屬於外部因素,而情緒波動和飲食過飽或飢餓則屬於內部因素。風、寒、暑、溼這些外部因素首先通過皮膚毛髮侵入人體,而皮膚毛髮是肺部的外在表現,因此即使外部邪氣想要影響臟腑,也必須先從皮膚毛髮開始,引發咳嗽,這就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咳嗽。

至於情緒波動、飲食過飽或飢餓等內部因素對身體造成傷害時,邪氣會上升,而肺部是氣體進出的通道,因此五臟的邪氣上升到肺部,也會引發咳嗽,這就是由內部因素引起的咳嗽。然而,風、寒、暑、溼並不一定都會引發咳嗽,因爲如果感受的邪氣過於強烈,會直接損傷臟腑,不會停留在皮膚毛髮。同樣地,情緒波動和飲食過飽或飢餓也不一定會引發咳嗽,因爲如果病情還比較輕微,僅限於本髒,不會立即向上攻擊其他臟腑。因此,在傷寒病中,咳嗽較輕,而在由情緒波動和飲食過飽或飢餓引起的咳嗽,則會在較長時間後出現。治療時應仔細辨證論治,考慮病因的三個方面。

如果是外部邪氣引起的咳嗽,應當發散邪氣,但也要辨別虛實和冷熱。如果是內部因素如情緒波動引起的咳嗽,則要根據具體臟腑經絡情況,在氣口脈象相應的地方進行調理,以順氣爲主,其次纔是祛痰。如果是因爲體內積水引起的咳嗽,需要用消化的方法,不能使用烏梅、罌粟等酸澀藥物。如果寒邪尚未清除,也不能立即使用補藥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過度憂慮和過度勞累,以免形成癆病,應該養護脾胃,促進肺部健康。

薛新甫說:春季因風寒傷害,咳嗽聲音沉重,頭痛,可以使用金沸草散。咳嗽聲音沉重,身體發熱頭痛,可以使用局方消風散。這是因爲肺部主管皮膚毛髮,如果肺氣虛弱,毛孔無法緊密閉合,風邪容易入侵,治療方法應解表並增強肺氣。如果肺部有火,毛孔無法完全閉合,風邪從外乘虛而入,治療應解表並清肺火,一旦邪氣消退就應該停止治療。如果頻繁使用解表藥,會導致大量流失體液,邪氣積聚,最終發展爲肺疽或肺萎。

因此,如果肺部受到邪氣侵害無法正常輸化,小便量減少,皮膚逐漸腫脹,咳嗽日益加重,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來補充脾胃和肺部功能,使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。夏季咳嗽伴有氣喘、面部潮紅、潮熱,脈象洪大的,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。煩躁咳嗽,可以用梔子湯。咳嗽帶血,可以使用麥門冬湯。以上各種情況都可以配合服用六味丸,以增強腎水,控制陽氣,保護肺金。秋季咳嗽伴有身體發熱、自汗、口乾、尿色深紅、脈象虛大,可以使用白虎湯。

身體發熱且煩躁不安,氣喘短促,胸悶腹脹,四肢疲倦,精神不振,可以使用香薷飲。如果病邪已經清除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山藥和五味子來滋養元氣,加入柴胡和升麻各兩分來提升生氣。冬季受風寒外感,如果體質和病情都較強壯,可以使用華蓋散或加減麻黃湯,所謂從表入內,再從表面排出。但如果體質和病情都較虛弱,則應該補充元氣,並輔以解表藥物,如果只專注於解表,肺氣會更加虛弱,毛孔更加疏鬆,外部邪氣乘虛而入,疾病將更難治癒。

《衍義》記載:有一位女性患者長期患有肺熱咳嗽,身體像被烤焦一樣,瘦弱不堪,幾乎要變成肺癆。她使用了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苑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份,大黃減半,按照常規方法制成藥丸,如櫻桃大小。飯後和睡前各含化一丸,未等藥劑用完就已經痊癒。

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,因傷寒而咳嗽,喉嚨發出類似打鼾的聲音。給予獨參湯一劑,打鼾聲減弱,服用兩三劑後咳嗽逐漸減輕,總共服用了兩三斤藥材,最終痊癒。

診斷:浮脈表示風邪,緊脈表示寒邪,數脈表示熱邪,細脈表示溼邪。浮緊脈表示虛寒,沉數脈表示實熱,弦澀脈表示血虛,洪滑脈表示痰多,澀脈表示房勞。右關脈濡表示脾虛,左關脈弦短表示肝虛,浮短脈表示肺虛。長期咳嗽脈象虛弱者可治,實大數脈者預後不良。上氣,喘息高低起伏,脈象滑動,手足溫暖者生存機會較大;脈象澀滯,四肢冰冷者預後不良。咳嗽,身體瘦弱,脈象堅硬粗大者預後不良。咳嗽,脈象沉緊者預後不良;脈象浮直者生存機會較大,脈象浮軟者生存機會較大;脈象微小沉伏者預後不良。咳嗽伴隨嘔吐、腹脹、腹瀉,脈象弦急欲絕者預後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