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醫辨》~ 卷之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上 (5)

1. 痰飲

經曰: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安有所謂痰者哉。痰之生,由於脾氣不足,不能致精於肺,而淤以成焉者也。故治痰先補脾,脾復健運之常,而痰自化矣。然停積既久,如溝渠壅遏淹久,則倒流逆上,瘀濁臭穢,無所不有,若不疏決溝渠,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,無是理也。

白話文:

中醫典籍記載:食物進入胃中後,精氣散發出來,上升至脾臟。脾臟將精華散發出去,再上升至肺臟,並調節全身的水道,水分再下降至膀胱。而水分的精華會分佈到全身,五臟六腑都能得到滋養,哪裡還有所謂的痰呢?痰的產生,是因為脾氣不足,無法將精華運送到肺臟,於是淤積而形成的。因此,治療痰症首先要補脾,脾臟恢復正常的運作後,痰就會自行化解。但是,如果痰液積聚得太久,就像溝渠長期堵塞一樣,就會導致倒流和上逆,產生各種污濁和異味。如果不疏通溝渠,而只是想要澄清已經積水的地方,使水變清,這是沒有道理的。

龐安常有言:人身無倒上之痰,天下無逆流之水,故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氣,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。並宜蘇子降氣湯、導痰湯各半帖和煎。或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、木香各半錢,吞五套丸。或以五套丸料,依分兩作飲子煎服亦好。

白話文:

龐安常說:人體沒有倒流的上行痰液,就像世間沒有倒流的江水一樣。所以,擅長治療痰症的醫師,不是直接針對痰液著手,而是調理氣機,氣機通暢了,全身的津液也會隨著氣機而順暢。同時,可以將蘇子降氣湯和導痰湯各半帖和在一起煎服。或者在小半夏茯苓湯中加入枳實和木香各半錢,再吞服五套丸。此外,也可以按照五套丸的配方,按比例煎成湯液服用,效果也不錯。

有陰血不足,陰火上逆,肺受火侮,不得清肅下行,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者,此則當以潤劑,如門冬、地黃、枸杞子之屬滋其陰,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,而痰自清矣。投以二陳,立見其殆。

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出而不納則積,積而不散則痰生焉,八味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陰血不足、陰火上炎、肺部受到火氣侵犯,導致肺部無法正常執行清肅下行功能,造成體液混濁而產生痰液,卻不能化生血液,這種情況應當使用滋潤的藥物,像是玉竹、地黃、枸杞子等,來滋養陰液,讓上逆的火氣得以回到原處而平息,這樣痰液就能自然消除了。使用枇杷葉和陳皮等二陳湯,就能迅速看到效果。

脈來細滑或緩,痰涎清薄,身體倦怠,手足痠軟,此脾虛挾濕,六君子湯,或補中益氣加半夏、茯苓。

白話文:

脈象細弱、緩慢,痰液清稀,身體疲倦,手腳無力,這是脾氣虛弱,伴有濕氣。治療方劑:六君子湯,或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半夏、茯苓。

脈來結澀,胸膈不利,或作刺痛,此挾氣鬱,宜七氣湯、越鞠丸。

白話文:

脈象緊實而阻塞,胸部和膈膜感到不適,或出現刺痛,這是氣滯血瘀的徵兆,適合服用七氣湯和越鞠丸治療。

有人坐處率吐痰涎滿地,其痰不甚稠黏,只是沫多。此氣虛不能攝涎,不可用利藥,宜六君子湯加益智仁一錢攝之。

白話文:

有的人經常坐著就吐痰,滿地都是,痰也不是很稠黏,只是沫子多。這是因為氣虛不能控制唾液,不可以用攻下的藥,適合用六君子湯加入益智仁一錢來收斂唾液。

丹陽賀魯庵,年七十餘,膈間有痰不快,飲食少思,初無大害,就醫京口,投以越鞠丸、清氣化痰丸,胸次稍寬,日日吞之,遂不輟口,年餘困頓不堪,僦舟來就予診治,則大肉已脫,兩手脈如遊絲,太谿絕不至矣。見予有難色,因曰:吾亦自分必死,但膈間脹不可忍,大便秘結不通,誠為寬須臾,即死瞑目矣。

白話文:

丹陽人賀魯庵,年過七十,膈肌間有痰液積聚導致不適,進食慾望降低,起初沒有大礙。他前往京口求醫,醫生開了越鞠丸、清氣化痰丸。賀魯庵服用後,胸中稍有寬敞,於是每天吞服,從未間斷。一年多後,他感到極度困頓,無法忍受,便租了一艘船來找我看病。我診斷後發現,他的肌肉嚴重萎縮,雙手脈象微弱如遊絲,太谿穴完全沒有脈搏。他見我面露難色,便說道:「我也知道自己必死無疑,但膈肌脹痛難忍,大便也難以排出,如果能稍稍寬慰片刻,即便死去也能瞑目。」

固強予疏方,以至親難辭,教用大劑人參、白朮煎湯進之,少頃如廁,下積痰數升,胸膈寬舒,更數日而歿。

白話文:

我為她開了疏通壅滯的藥方,因為關係親近,我不好推辭。我教她服用大劑量人參和白朮煎湯。過了一會兒,她上廁所,排出了好幾升積痰。她感到胸膈寬舒,幾天后就去世了。

通用海藏五飲湯、局方倍術丸。若乃虛症有痰,勿理其痰,但治其虛,虛者既復,則氣血健暢,津液流通,何痰之有?今人乃謂補藥能滯氣而生痰,此聾聵之言,流害無窮矣。

白話文:

常用的補益方劑是海藏五飲湯,而治療脾胃虛弱的處方是倍術丸。對於虛證伴有痰濕,不要只治療痰濕,而是要調理虛證。虛弱得到改善後,氣血運行暢通,津液也會正常運行,痰濕自然會消失。現在有些人認為補益藥物會滯氣生痰,這是一種愚蠢且誤導的說法,對後世造成了無窮的危害。

2. 咳嗽

咳謂無痰而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謂無聲而有痰,脾濕動而為痰也。咳嗽是有痰而有聲,蓋因傷於肺氣而咳,動於脾濕,因咳而為嗽也。經言:臟腑皆有咳嗽。咳嗽屬肺,何為臟腑皆有之?蓋咳嗽為病,有自外而入者,有自內而發者。風寒暑濕外也,七情飢飽內也。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,皮毛者,肺之合,故雖外邪欲傳臟腑,亦必先從其合而為嗽,此自外而入者也。

白話文:

:是指沒有痰但有聲響,這是肺氣受損且不潔淨所致。

:是指沒有聲響但有痰,這是脾氣濕潤動而形成痰導致的。

咳嗽 :是有痰又有聲響,主要是由於肺氣受損而咳嗽,脾氣濕潤而引起咳嗽便產生了嗽。

經文 說:全身的臟腑都有可能出現咳嗽。咳嗽歸屬於肺,為何說臟腑都有?這是因為咳嗽作為一種疾病,有從外部侵入的,也有從內部發作的。

風寒暑濕是外部因素,七情飢飽是內部因素。風寒暑濕先從皮毛入侵,而肺與皮毛相合,所以即使外邪想要傳入臟腑,也必須先從肺部這個部位引起咳嗽,這就是從外部入侵的。

七情飢飽內有所傷,則邪氣上逆,肺為氣出入之道,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,此自內而發者也。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,蓋所感者重,徑傷臟腑,不留於皮毛。七情亦有不為嗽者,蓋病尚淺,止在本臟,未即上攻。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,而七情飢飽之嗽,久而後見,治法當審脈證、三因。

白話文:

七情(指喜怒憂思悲恐驚)和暴飲暴食會損害內在,導致邪氣逆流。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,所以五臟的邪氣會通過肺蒸發出來,形成咳嗽。這種咳嗽是由於內在原因引起的。然而,風寒暑濕等外邪有時不會引起咳嗽,這是因為外邪過重,直接損傷了臟腑,不會殘留在皮膚表面。七情也會引起咳嗽,但如果病情較輕,僅限於臟腑本身,還不會立即影響到肺部。因此,傷寒時出現咳嗽比較輕微,而七情和暴飲暴食引起的咳嗽則會在一段時間後出現,治療時應仔細辨別脈象和證狀,並根據三因(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)來治療。

若外因邪氣,止當發散,又須原其虛實,冷熱。若內因七情,則隨其部經,在於氣口脈相應,當以順氣為先,下痰次之。有停飲而咳,又須消化之方,不可用烏梅、罌粟酸澀之藥。其寒邪未除,亦不可便用補藥。尤忌憂思過度,房室勞傷,遂成瘵疾,宜養脾生肺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生病是由於外在的邪惡之氣,就應該以發散的方法治療,同時也要分辨虛實寒熱。如果生病是由於內在的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引起的,就根據發病部位,觀察與之相應的氣、口和脈象,應以順氣為先,化痰為次。如果咳嗽是因為體內有痰液停滯,需要使用消化的方法,不能使用酸澀的烏梅和罌粟等藥物。病情尚未完全康復時,也不能馬上使用補藥。尤其要避免過度憂慮和房事過度,以免導致慢性病。治療時應該滋養脾臟,培補肺氣。

薛新甫云:春月風寒所傷,咳嗽聲重,頭疼,用金沸草散。咳嗽聲重,身熱頭痛,用局方消風散。蓋肺主皮毛,肺氣虛則腠理不密,風邪易入,治法當解表兼實肺氣。肺有火則腠理不閉,風邪外乘,治宜解表兼清肺火,邪退即止。若數行解散,則重亡津液,邪蘊而為肺疽、肺痿矣。

白話文:

薛新甫說:春天受風寒侵襲後,咳嗽聲大,頭疼,可用金沸草散治療。咳嗽聲大,發燒頭疼,可用局方消風散治療。因為肺主宰皮毛,肺氣虛弱時,腠理不緻密,風邪容易入侵,治療方法應該是疏解表寒兼益肺氣。肺有熱時,腠理不閉合,風邪乘虛而入,治療應疏解表寒兼清肺熱,邪氣退散就能止咳。如果多用疏解的方法,就會損傷津液,邪氣積蓄而形成肺疽或肺痿。

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,而小便短少,皮膚漸腫,咳嗽日增者,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,六味丸以滋腎水。夏月喘急而嗽,面赤潮熱,其脈洪大者,黃連解毒湯。躁而咳,梔子湯。咳唾有血,麥門冬湯。俱吞六味丸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,而保肺金。秋月咳而身熱,自汗口乾,便赤,脈虛而洪者,白虎湯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凡是肺部受到邪氣侵襲,無法正常輸布津液,導致小便減少、皮膚逐漸浮腫、咳嗽加劇的,適合服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肺,六味丸來滋養腎水。

夏季出現氣喘和咳嗽,臉色發紅潮熱,脈象洪大的,使用黃連解毒湯。

煩躁不安和咳嗽的,使用梔子湯。

咳嗽時咳出帶血的唾液,使用麥門冬湯。

上述所有情況,都應同時服用六味丸,以強壯腎水,制約陽氣,保護肺金。

秋季出現咳嗽和發熱,自汗口乾,小便發紅,脈象虛弱而洪大的,使用白虎湯。

身熱而煩,氣高而短,心下痞滿,四肢困倦,精神短少者,香薷飲。若病邪既去,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乾山藥、五味子以養元氣,柴胡、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。冬月風寒外感,形氣、病氣俱實者,宜華蓋散、加減麻黃湯,所謂從表而入,自表而出。若形氣、病氣俱虛者,宜補其元氣,而佐以解表之藥,若專於解表,則肺氣益虛,腠理益疏,外邪乘虛易入,而其病愈難治矣。

白話文:

身體發熱而煩躁,呼吸急促短促,心窩堵悶脹滿,四肢乏力,精神萎靡,可以服用香薷飲。

如果病邪已經清除,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乾山藥和五味子以滋養元氣,加柴胡和升麻各二分,以升發生氣。

冬季風寒外感,無論形氣(身體狀態)還是病氣都較實,應服用華蓋散或加減麻黃湯,這叫做「從表而入,自表而出」。

如果形氣和病氣都較虛,應補益元氣,輔以解表的藥物。若只注重解表,肺氣會更加虛弱,腠理更加疏鬆,外邪容易趁虛而入,疾病也將更加難治。

《衍義》云:有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炙,飢瘦,將成肺勞。以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各如常制治訖,同為末,蜜丸如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中記載:有一位女性患有肺熱引起的久咳,身體像被火烤一樣,消瘦飢餓,快要變成肺結核了。用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等各等分,大黃減半,按照一般的方法處理後,全部研磨成粉,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丸子。在飯後和臨睡前各含化一丸,尚未服完一劑藥就痊癒了。

一男子五十餘歲,病傷寒咳嗽,喉中聲如齁,與獨參湯一服而齁聲餘,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,凡服二三斤,病始全愈。

白話文:

一名五十多歲的男性,患有傷寒和咳嗽,喉嚨裡發出鼾聲。服用了一劑獨參湯後,鼾聲減少。服用兩三劑後,咳嗽也漸漸減輕。一共服用了兩三斤藥,病情才完全痊癒。

診:浮為風,緊為寒,數為熱,細為濕,浮緊則虛寒,沉數則實熱,弦澀則少血,洪滑則多痰,澀為房勞。右關濡傷脾,左關弦短傷肝,浮短傷肺。久嗽脈弱者可治,實大數者死。上氣,喘息低昂,脈滑,手足溫者生;脈澀,四肢寒者死。咳嗽,羸瘦,脈形堅大者死。咳嗽,脈沉緊者死;浮直者生,浮軟者生;小沉伏匿者死。咳而嘔,腹滿,泄,弦急欲絕者死。

白話文:

診脈:

  • 浮脈:代表有風
  • 緊脈:代表有寒
  • 數脈:代表有熱
  • 細脈:代表有濕
  • 浮緊脈:虛寒
  • 沉數脈:實熱
  • 弦澀脈:血虛
  • 洪滑脈:痰多
  • 澀脈:房事過度

左右關脈:

  • 右關脈濡傷脾
  • 左關脈弦短傷肝
  • 浮短脈傷肺

其他情況:

  • 久咳脈弱者可治,脈大數者會死亡
  • 有氣喘,呼吸聲忽高忽低,脈滑,手腳溫和者可活;脈澀,四肢寒冷者會死亡
  • 咳嗽,瘦弱,脈象堅硬大者會死亡
  • 咳嗽,脈沉緊者會死亡;浮直脈、浮軟脈者可活;小沉脈、伏匿脈者會死亡
  • 咳嗽伴嘔吐、腹脹、泄瀉,弦脈急促欲絕者會死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