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窮源集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卷一
2. 太虛圖論
《太始天元冊文》曰:大虛廖廓,肇基化元。太虛者何?太極也。由其本無者言之,曰太虛。由其自無之有者言之,曰太極。蓋天地萬物,莫不始於靜而終於動,有是理而後有是氣,有是氣而後有是形。形有屈伸消長,而理與氣無時或息。太極者,理氣之沖漠無朕,包含萬有者也。
故天地清寧,萬物化生,而太極不因是增。天地否塞,萬物歇絕,而太極不因是息。自一而萬,則萬太極也。由萬反一,仍一太極也。無乎在,無乎不在也。人生而靜,陰陽五行與氣俱賦。惟能清心寧欲,返樸還淳,則渾然太虛,客感無或干之。否則,陰陽偏陂,形氣雜糅,而本始之理幾於閉矣。
故予首揭其義,以見夫太極之理先天而具,而人事則不能無待於補救也,是即醫學之所由肇端也。
白話文:
【太虛圖論】
《太始天元冊文》說:浩瀚的虛空,是萬物化生的根本。所謂的太虛是什麼?就是太極。如果從它原本什麼都沒有的角度來說,我們稱它爲太虛。但如果從它能從無到有的角度來說,我們就叫它太極。因爲天地萬物,都是從靜開始,最終走向動,先有這個道理,然後纔有這個能量,有了這個能量後纔有了形狀。形狀可能會變化、成長或消減,但道理和能量卻不會停止運行。太極,就是那個道理與能量結合的最原始狀態,包容著所有事物的存在。
因此,當天地安寧,萬物生長,太極並不會因此增加。當天地閉塞,萬物消失,太極也不會因此減少。從一變萬,那每個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太極。從萬回到一,仍然是那個最初的太極。它無處不在,又可以說它不在任何地方。人出生時處於平靜的狀態,陰陽五行和氣一同賦予了我們。只有當我們能夠淨化心靈,抑制慾望,迴歸樸素的本質,我們才能完全融入太虛,外來的干擾無法影響我們。否則,陰陽失衡,形體和氣混雜,那麼最初的道理幾乎被封閉了。
所以,我首先揭示了這個道理,來說明太極的道理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,而人類的行爲則需要依賴補救措施。這就是醫學的起源,也就是醫療行爲的開始。
3. 陰陽圖象論
陰陽者何?氣化是也。先天之氣,渾渾噩噩,杳杳冥冥,無跡可見,無象可尋,而自然之化機,已充滿而無虧。惟充滿而無虧,斯生髮而莫圉。先天者,理與氣融;後天者,氣與形附。太極剖而陰陽立,天地其最鉅者也。陽性剛,陰性柔,劃之為兩儀,分之為四象。故程子曰:四象者,陰陽剛柔也。
天生於動,動之始則陽生,動之極則陽生,故曰陰陽生天。地生於靜,靜之始則柔生,靜之極則剛生,故曰剛柔生地。陰陽剛柔之中,又有太少之分。在天,太陽為日,太陰為月,少陽為星,少陰為辰。在地,太柔為水,太剛為火,少柔為土,少剛為石。仰觀俯察,陰陽之能事見矣。
由是而四方、五行、八卦、十干、十二支、二十四氣、七十二候、三百六十五度、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,莫不陰陽剛柔淆列而互用,或無形,或有形,其間屈伸往來,盈虛消息,進退抑揚,動靜微顯,清濁高下,低昂平陂,雨暘寒燠,晝夜昏旦,老少雌雄,行止語默,凹凸方圓,呼吸出納,鬼曰歸而神曰伸,朝為潮而夕為汐,無非二氣之流露也,自可對待者言之。六子肇於乾坤,而一一分峙其位,萬物咸資幬載,而高厚各呈其能,一彼一此,無倚無偏。
即細如蚤蝨,暫如蜉蝣,亦皆辨陰陽於微渺之中。而自其流行者言之,一二二一,運轉不窮,奇偶偶奇,嬗代無既。天有入地之星,地有摩天之嶺。冬,陰也,而子中一陽生;夏,陽也,而午中一陰生。北方多夜之地,亦曜燭龍;東極易旦之方,終熟羊胛。水本陰,而沸井之焰時生;火本陽,而蕭邱之煙不熱。
陽極陰生,陰極陽生。陽主生而陰主成,陰既屈而陽復兆,其循環不已也如此。是故飛潛動植,禽獸昆蟲,或角或牙,或蹄或翼,縱生橫生,有足無足,稟賦不同,種類各異,榮落有候,方隅有位。漢宮之荔扶乎,逾汶之貉鮮矣。是皆稟陰陽之氣,各得一偏,而不能渾全者也。
人本一元之氣,參兩太之位,二五之精既具,萬物之性皆備,頭圓象天,足方象地,耳目以應日月,口鼻以應岳瀆。天有四時,人有四肢,地有五方,人有五臟。得中和之氣者為聖賢,得偏駁之氣者為愚昧,此其大較已。而人之血氣之應乎陰陽者,則更有說:一陽也,有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之分,是陽中之陰陽也;一陰也,有太陰、厥陰、少陰之別,是陰中之陰陽也。故背為陽而腹為陰,營為陰而衛為陽。
各經分屬陰陽,腑陽而臟陰。一臟自為陰陽,虛陰而實陽。陰陽有受於包胞者,有餘與不足殊科。陰陽有限於方隅者,西北與東南異體。而五運六氣之感召,或多陽而少陰,或少陽而多陰,或上陽而下陰,或下陽而上陰,背陽反陰,拒陰格陽,變生百端,莫可窮詰。明哲之士,深悉夫盛衰消長之理,勝復承製之機,劑盈酌虛,大其裁成。
白話文:
「陰陽是什麼呢?它們是氣化的表現。先天之氣,混混沌沌,幽暗不明,無法看到痕跡,也無法尋找形象,但自然的變化機制,早已充盈無缺。因為充盈無缺,所以生長發育沒有邊界。先天之氣,理與氣融合;後天之氣,氣與形相附。太極一分,陰陽便確立,天地是最龐大的表現。陽性剛烈,陰性柔和,它們被劃分為兩儀,再細分為四象。所以程子說:四象就是陰陽剛柔。
天因運動而生,運動開始時陽氣生成,運動到極致也是陽氣生成,所以說陰陽生於天。地因靜止而生,靜止開始時柔和生成,靜止到極致剛烈生成,所以說剛柔生於地。在陰陽剛柔中,還有太極和少極之分。在天,太陽代表日,太陰代表月,少陽代表星,少陰代表辰。在地,太柔是水,太剛是火,少柔是土,少剛是石。仰望天空,俯瞰大地,陰陽的作用就清晰可見了。
從這裡延伸至四方、五行、八卦、十干、十二支、二十四節氣、七十二候、三百六十五度、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,無不充斥著陰陽剛柔的交互作用,或無形,或有形,其中的屈伸往來,盈虧消長,進退抑揚,動靜微妙,清濁高低,低昂平坡,雨晴寒熱,晝夜昏晨,老少雌雄,行動停止,沉默說話,凹凸方圓,呼吸吐納,鬼魂歸去,神靈伸展,朝為潮夕為汐,無不是二氣的流露,這是從相對的角度來說。六子起源於乾坤,各自佔據其位置,萬物都依賴大地載育,而高厚各展其能,一個這邊一個那邊,無偏無倚。
即使細小如跳蚤,短暫如蜉蝣,也在微渺中辨別陰陽。從其流行的角度來看,一二二一,運轉無窮,奇偶偶奇,更替不止。天上有落入地面的星星,地上有摩天的山嶺。冬天,是陰,但在子時中,一絲陽氣生發;夏天,是陽,但在午時中,一絲陰氣生發。北方多夜的地方,也有燭龍照耀;東極最早迎來黎明的地方,終究也能烤熟羊排。水本是陰,但沸井中時常有火焰生發;火本是陽,但蕭邱的煙霧卻不熱。
陽極生陰,陰極生陽。陽主生,陰主成,陰屈服後,陽又萌芽,其循環不息。因此,飛禽走獸,昆蟲植物,有的有角,有的有牙,有的有蹄,有的有翅,縱生橫生,有腳無腳,稟賦不同,種類各異,榮枯有季節,方位有定所。漢宮的荔枝茂盛,汶水北面的貉皮珍稀。這些都是秉承陰陽之氣,各自得到一方,而不能渾然全體。
人本是一元之氣,處於兩太之位,兼有二五之精,萬物之性皆具,頭圓像天,腳方像地,耳朵眼睛以應對日月,嘴巴鼻子以應對山川。天有四季,人有四肢,地有五方,人有五臟。得到中和之氣的人成為聖賢,得到偏頗之氣的人成為愚昧,這是一個大概的區分。而人的血氣應對陰陽,則有更多講解:一陽,分為太陽、陽明、少陽,這是陽中的陰陽;一陰,有太陰、厥陰、少陰之別,這是陰中的陰陽。所以背是陽,腹是陰,營是陰,衛是陽。
各條經絡分別屬於陰陽,腑是陽,臟是陰。一臟自己也有陰陽,虛是陰,實是陽。陰陽受到包胞影響,餘與不足有不同的區別。陰陽在方位上有限制,西北與東南各有特點。而五運六氣的感應,可能多陽少陰,或者少陽多陰,或者上陽下陰,或者下陽上陰,背向陽而反向陰,抗拒陰而排斥陽,變化多端,難以窮盡。明智之人,深入瞭解盛衰消長的道理,勝負承製的機遇,調節盈虧,成就大業。
天有過剩的邪氣而不侵擾,地有偏僻之處而不固守,人有疾病而無早夭之憂。粗淺的醫生不知道陰陽的大原則,常常被一方所侷限,像固定琴絃彈奏,坐在井裡看天。所以我列出了陰陽圖象,作為學習者的參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