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窮源集》~ 原敘

回本書目錄

原敘

1. 原敘

粵稽大昊氏嘗草治砭,烈山氏磨蜃鞭策,而醫學以肇。及軒皇作睹,上觀天象,下察民情,本《羲經》以立極,審《河圖》而參元,明廷咨訪,石室珍藏,其道大光。秦政之亂,廢道滅德,先聖經籍焚燬殆盡,而《內經》巋然獨存,不可謂非天之佑斯民,欲永登仁壽而消夭癘也。但古人智識精深,依經准治,無毫釐差謬,後人見地稍卑,遂有望洋莫及之嘆。

於是仲景先生獨開生面,按經立論,著為方劑,以作醫林程法,庶幾學者即委溯源,從標探本,先聖經旨可以互相發明。原非謂天下古今之疾,必以成方為鐵案也。奈後人識力愈陋,用方愈少,並《金匱》一書亦不能會通而條貫之,何論《本經》、《靈素》哉。余恐墜緒之將絕也,因於讀書之暇,間習軒岐,覺古人之心思智慮,著有明文,猶堪揣摩,精理明言,固已包舉無遺。後之名醫如張、王、劉、李諸家,無非從此醞釀而出者。

因博覽群書,而仍以聖經為會歸之極焉。門人嘉善高生,取吾施治之方,疊為成案,予恐深晦之意,難於傳示來學,因仍前人遺蹟,作為《準繩大全》,以備參閱,故於依經審運之法,反略而不講。

今宅心殷生,見吾用方之權,恆在天地運氣,不僅僅於古人成方中討生活,思欲佑啟後學,俾知聖經運氣之說,為審證之捷法,療病之秘鑰,因取吾《尺木樓圖說》錄成二卷,並辛亥以後雜案,選輯四卷,逐章詳記,附以釋解。是直欲衍上古之薪傳,而起萬世之沉疴者,非特補《準繩》之未備,亦以訂諸家之缺失也。

殷生之意良苦,而殷生之功不可沒矣。書將成,請序於予。予因溯其源頭,名以窮源,更述吾所以食古而不泥於古之意,書於卷首云。

時天啟三年歲次癸亥六月中浣金壇念西老人王肯堂宇泰書

白話文:

[廣泛研究顯示,自大昊氏嘗試使用草藥與砭石治療疾病,再到烈山氏利用磨製的貝殼作為醫療工具,醫學便由此開始萌芽。到了黃帝時期,他上觀天文,下察民生,依據《易經》制定原則,參考《河圖》探究奧義,諮詢賢能,珍藏知識,使醫學理論得以完善和發揚。然而,秦朝統治期間,廢棄正道,摧毀道德,聖賢的典籍幾乎全被焚毀,唯有《黃帝內經》獨自留存,這可說是上天庇護人民,希望人民能夠健康長壽,免於疾病的折磨。只是古人智慧深邃,遵循經典治病,絲毫不差,後人見識較淺,往往望塵莫及。

因此,張仲景先生獨闢蹊徑,根據經典建立理論,撰寫方劑,作為醫學界的標準,讓學習者能追本溯源,從表面探尋根本,理解先賢的經典思想。這並不是說古今所有的疾病都必須按照現成的方子來治療。可惜的是,後人的見識越來越狹隘,使用的方子越來越少,連《金匱要略》這樣的重要著作也不能完全理解和融會貫通,更不用提《神農本草經》和《黃帝內經》了。我擔心這些古老智慧的傳承將要斷絕,因此在閑暇之餘,深入研究黃帝和岐伯的學說,發現古人的智慧和思考,留下明確的文字,仍然值得我們揣摩,精闢的道理和明確的言語,早已涵蓋了一切。

後來的名醫如張元素、王清任、劉完素、李杲等人,無不從這些古老智慧中汲取養分。我因此廣泛閱讀各種醫書,仍然以聖賢的經典為終極目標。我的學生高生,收集了我臨牀治療的方子,整理成案例集。我擔心其中深奧的意涵難以傳授給後學,於是沿襲前人的足跡,編纂《醫宗金鑒》,供後人參考,但在遵循經典和審視運行規律的方法上,卻略過不談。

如今,殷生看到我使用方子的方式,總是基於天地運行的規律,不僅僅拘泥於古人的現成方子,而是想要啟迪後學,讓他們知道聖賢關於運行規律的理論,是診斷疾病的快捷方式,也是治療疾病的關鍵。因此,他將我的《尺木樓圖說》錄製成兩卷,加上辛亥年以後的各種案例,編輯成四卷,詳細記錄每一章節,並加以解釋。這無疑是為了延續古老的智慧傳承,拯救千秋萬世的疾病,不僅補充了《醫宗金鑒》的不足,也修正了其他學派的錯誤。

殷生的想法真誠而深刻,他的貢獻不容忽視。書即將完成,他請我為其作序。我追溯其根源,命名為"窮源",進一步闡述我如何學習古人智慧,但又不被古人所束縛的理念,寫在卷首。]

於天啟三年,癸亥年的六月,金壇的念西老人王肯堂(字宇泰)書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