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窮源集》~ 卷六 (18)
卷六 (18)
1. 水運年續編
〔釋〕此寒露後六日方也。前二方俱以扶木益火為主,以利氣行痰為輔。而此方直以醒脾為主者,蓋客氣屬於太陽,扶土製水,所以抑中運之太過也。然扶土之中,未嘗不兼達木之意,如殭蠶、赭石者是也。
又換方
鬱金(一錢),韭菜汁(一錢),殭蠶(錢半),山茨菇(錢二),橘皮(錢二),茜草根(八分),紅曲(錢二),白蔻仁(一錢),鶴蝨(八分),當歸(錢二),藿香(一錢),芸香(一錢)
〔釋〕此霜降前七日方也。陽明為月建之主氣,而又為病標之所在,故於病源將澈之時,重理陽明,使轉輸復其故度,則胃口開而飲食可進矣。合觀四方,先本後標,不急急於近功小效,乃能開痼癖而起沉疴。可知臨大證如臨大敵,必先自整齊步伍,彌縫周密,而後不為敵所乘也。
茅姓,廿五,從童時傷力吐血,醫治未得全愈,每逢舉發則乾咳,腰疼筋骨疼,面赤身熱。脈象虛大。
〔案〕台山何子曰:此陽衰而真水不能生木也。
肉蓯蓉(一錢),黑豆皮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鉤藤(二錢),女貞子(三錢),水紅子(一錢),紅曲(錢半,炒黑),當歸(一錢),黑山梔(一錢),韭菜根(一錢)
〔釋〕此丙寅年大雪日方也。中運水強之歲,又值寒水主令之月,宜乎水弱者可以無恙。豈知水為陰邪,非真陽充實者不足以御之,真陽不充,則水氣愈寒,而乏煦嫗滋生之趣矣。方用滋水培陽之味,使厥陰在泉之氣得所滋養,而木自暢茂也。
又換方。
桔梗(三錢),丹皮(錢半),白殭蠶(一錢),甜杏仁(二錢半),丹參(錢半),鱉甲(三錢,酒炙),焦楂肉(二錢),石決明(錢半),東丹(一錢),青黛(八分),小薊根(錢二),忍冬藤(二錢)
〔釋〕此冬至前五日方也。此則厥陰風木之味為多。前方用肉蓯蓉,此方用焦楂,同一潛陽之意也。大凡外象虛熱之症,總要引火歸源,上抑之而下攝之,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矣。吾師諸徒用藥之法,何嘗不從古方中脫化而出,但適乎時宜,稱乎病勢,周密圓到,為足貴耳。
趙姓,廿七,素有項強之疾,偶感風寒則惡寒、項腫,屢治不痊。
〔案〕藥田顧子曰:此風痰滯於上膈之膜也。痰不除,疾何能愈乎。
厚朴(一兩),石菖蒲(五錢),桔梗(一兩),化橘紅(一兩),丹參(一兩),山茨菇(六錢),皮硝(五錢),明雄黃(五錢),貝母(一兩),廣藿香(一兩),當歸(一兩),白殭蠶(一兩),竹茹(三兩),煎湯加生薑汁一杯,泛丸。
〔釋〕此丙寅年小寒日方也。本年水齊土化,固宜助土以剋水,而厥陰在泉之氣尚未退令,故方於利氣散結之中,仍用明雄、殭蠶以清風木。蓋丸為久服之劑,數日後即近大寒,又有次年主氣之厥陰與客氣之太陰相承而至也。
白話文:
水運年續編
第一方說明:這是寒露後六日的處方。前面兩個處方都以扶助脾木、益火為主,輔以利氣化痰。而這個處方則直接以醒脾為主,因為客氣屬太陽,扶土制水,用以抑制中運的過度。然而,扶土的同時,也兼顧了疏通肝木的用意,例如殭蠶、赭石就是如此。
第二方:鬱金(一錢)、韭菜汁(一錢)、殭蠶(半錢)、山茨菇(二錢)、橘皮(二錢)、茜草根(八分)、紅曲(二錢)、白蔻仁(一錢)、鶴蝨(八分)、當歸(二錢)、藿香(一錢)、芸香(一錢)
第二方說明:這是霜降前七日的處方。陽明經是當月主氣所在,也是病症顯現的部位,因此當病情將要痊癒時,要著重調理陽明經,使運化功能恢復正常,則胃口自然會好轉,飲食也能正常進食了。綜觀這幾個處方,都是先治本後治標,不急於求成,才能根治頑固的疾病。這就像面對重大病情如同面對大敵,必須先做好充分的準備,周全考慮,才能不為疾病所乘。
案例一:茅姓,二十五歲,從小受傷導致吐血,治療後未完全痊癒,每次用力就會乾咳,腰痛、筋骨痛,面紅身熱。脈象虛大。
案例一分析:台山何先生說:這是陽氣衰弱,真陰之水不能滋養肝木。
第三方:肉蓯蓉(一錢)、黑豆皮(二錢)、甘草(一錢)、鉤藤(二錢)、女貞子(三錢)、水紅子(一錢)、紅曲(半錢,炒黑)、當歸(一錢)、黑山梔(一錢)、韭菜根(一錢)
第三方說明:這是丙寅年大雪日的處方。這一年中運水氣旺盛,又值寒水當令的月份,水弱的人本可以安然無恙。然而,水氣屬陰邪,若非真陽充足,不足以抵禦,真陽不足,則水氣更寒,缺乏溫煦滋生的作用。此方使用滋陰培陽的藥物,使厥陰經的氣血得到滋養,肝木自然就能暢達。
第四方:桔梗(三錢)、丹皮(半錢)、白殭蠶(一錢)、甜杏仁(二錢半)、丹參(半錢)、鱉甲(三錢,酒炙)、焦楂肉(二錢)、石決明(半錢)、東丹(一錢)、青黛(八分)、小薊根(二錢)、忍冬藤(二錢)
第四方說明:這是冬至前五日的處方。此方多用厥陰風木之藥。前一方用肉蓯蓉,此方用焦楂,都具有潛陽的功效。凡是外在表現為虛熱的症狀,都要引火歸元,上抑下攝,才能以較少的藥力取得較大的療效。我的老師和弟子們用藥的方法,都是從古方中化裁而出,只是根據當時的時機和病情,周密完善,做到恰到好處,才是最珍貴的。
案例二:趙姓,二十七歲,素有頸項強直的疾病,偶感風寒就會惡寒、頸項腫痛,多次治療未癒。
案例二分析:藥田顧先生說:這是風痰阻滯在上胸膈的筋膜。痰不除,病怎麼能痊癒呢?
第五方:厚朴(一兩)、石菖蒲(五錢)、桔梗(一兩)、化橘紅(一兩)、丹參(一兩)、山茨菇(六錢)、皮硝(五錢)、明雄黃(五錢)、貝母(一兩)、廣藿香(一兩)、當歸(一兩)、白殭蠶(一兩)、竹茹(三兩),煎湯加生薑汁一杯,製成丸劑服用。
第五方說明:這是丙寅年小寒日的處方。這一年水氣與土氣交匯,固然應該助土以克水,但厥陰經的氣還沒有退去,因此在疏通氣機散結的同時,仍然使用明雄黃、殭蠶來清泄風木。因為丸劑是長期服用的藥物,服用幾天后就接近大寒節氣了,而且來年的主氣厥陰與客氣太陰也會相繼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