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9)

1. 先天八卦

天行西方,與地四之位合,其時草木黃落,鞠有黃華,為天九成金之驗。重九後,地行戌位,天體漸低,地體漸高,故但言地十為成土之時。其時農功告成,即地十成土之驗。五、十二位,寄於辰戌,故辰戌為天門、地戶。凡此十數,以紀五行,成四時。故《易》曰:變通莫大乎四時。

西人斥金、木二物不足以當五行,中國人和之,亦以為然。不知五行者,言天左行,地右行,而有一步生水,二步生火之義,非執有象之五物言也。是以五行括盡天地之氣化。西人立土、水、火、風四端,不知風即木氣也。去金不言,試問數十種金從何化生?秋日草木黃落,感何氣化?知有形之金而不知無形之氣,以西人未讀中國書,不知《洛書》十數,固不知五行。奈何中國人日讀聖人書,而亦不考耶。

《洛書》之數,一生一成,其間必得五數。《易》所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蓋中五者,太極也。四方者,四象也。中五之極,臨制四方,五行皆得中五,乃能生成。所謂物物各有一太極。

五行分為五方,今就地球剖分之。英、法當四九金位,是為西方。俄、美當一六水位,是為北方。非洲、澳洲當二七火位,是為南方。東洋大海當三八木位,是為東方。中國當五十土位,是為中央。五洲惟東洋一片汪洋,並無土地。雖有琉球、日本,究竟土面無多。蓋東方屬三八木位,水來生木,是以多水。

木能剋土,是以少土。然雖少土,而以方位論之,不得謂非東方也。惟其以海為東方,然後知中國實居中央,與《洛書》之位恰合。今人以崑崙為地中,因其水分四面流也。然崑崙只是地之腦頂,《撼龍經》云:崑崙山是天地骨,中鎮天地為巨物,如人脊背與頂梁,生出四肢龍突兀。是崑崙山如腦頂,中國在前面,如人之腹心。

美利堅在背面,如人之背心。以《洛書》十數論,則天五是地上之中宮,中國配之。地十是地下之中宮,美利堅配之。又以五印度為中者,乃中外形勢之說,實非大造之定位也。

《內經·陰陽大論》曰: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肝生筋。在色為蒼,在音為角,在聲為呼,在變動為握,在竅為目,在志為怒。其畜雞,其穀麥,其數八,其臭臊。南方生熱,熱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,心生血。在色為赤,在音為徵,在聲為笑,在變動為擾,在竅為舌,在志為喜。

其畜羊,其谷黍,其數七,其臭焦。中央生濕,濕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,脾生肉。在色為黃,在音為宮,在聲為歌,在變動為噦,在竅為口,在志為思。其畜牛,其谷稷,其數五,其臭香。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肺生皮毛。在色為白,在音為商,在聲為哭,在變動為咳,在竅為鼻,在志為憂。

白話文:

先天八卦

天在西方運行,與地支的戌位相合,此時草木枯黃凋零,菊花盛開,這是天之九成金的徵象。重陽節(農曆九月九日)後,地運轉到戌位,天體逐漸降低,地體逐漸升高,所以說地支的亥位才是土氣成熟的時刻。此時農事收穫完畢,正是地十成土的徵象。辰、戌二位,分別代表天門和地戶,與五行、四時相互聯繫。《易經》說:「變化最大的莫過於四季」。

西方人認為金、木二物不足以代表五行,中國人也曾這樣認為。其實五行並非指具體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,而是指天左旋、地右旋的運行規律,以及由此產生的水、火等氣化的過程。五行涵蓋了天地間所有氣的變化。西方人提出土、水、火、風四個基本元素,卻不知道風就是木的氣息。他們不提金,試問那麼多種類的金屬是從哪裡來的?秋天草木枯黃,又是什麼氣的變化造成的?他們只認識有形的金,卻不認識無形的氣,這是因為西方人沒有讀過中國古籍,不知道《洛書》的十數,所以也不懂五行。然而,中國人天天讀聖賢的書,卻也不去深入思考嗎?

《洛書》的數字,一數一生一成,其中必然包含五個數字。《易經》所說的五位相得而各有其合,指的是中央的五是太極,四方是四象。中央的太極統轄四方,五行都受到中央太極的制約,才能生成萬物。所謂「物物各有一太極」。

五行分佈於五方,我們以地球為例來分析。英法位於四九金位,屬西方;俄美位於一六水位,屬北方;非洲澳洲位於二七火位,屬南方;東亞大海位於三八木位,屬東方;中國位於五十土位,屬中央。五洲之中,只有東方的海洋廣闊,陸地面積很少。即使有琉球、日本,陸地也不多。因為東方屬三八木位,水生木,所以多水。

木剋土,所以東方少土。但從方位來說,仍然不能說它不是東方。正是因為以海洋為東方,才能知道中國實際上位於中央,與《洛書》的方位相符。現在有人以崑崙山為地中,是因為水從那裡向四面流去。但崑崙山只是地的頂端,《撼龍經》說:崑崙山是天地之骨,鎮壓天地,像人的脊樑和頭頂,四肢從那裡伸出。所以崑崙山如同人的頭頂,中國在前面,如同人的腹心。

美國在背面,如同人的背心。《洛書》十數論中,天五是地上中宮,中國與之對應;地十是地下中宮,美國與之對應。又有人以印度為中央,那是根據當時中外形勢的說法,並不是宇宙的真實定位。

《內經·陰陽大論》說: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肝生筋。其色青,其音角,其聲呼,其動握,其竅目,其志怒。其畜雞,其穀麥,其數八,其臭臊。南方生熱,熱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,心生血。其色赤,其音徵,其聲笑,其動擾,其竅舌,其志喜。其畜羊,其谷黍,其數七,其臭焦。中央生濕,濕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,脾生肉。其色黃,其音宮,其聲歌,其動噦,其竅口,其志思。其畜牛,其谷稷,其數五,其臭香。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肺生皮毛。其色白,其音商,其聲哭,其動咳,其竅鼻,其志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