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下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4)

1. 六子

乾稱父,坤稱母,而生六子之卦。《易》曰:震一索而得男,故謂之長男。巽一索而得女,故謂之長女。坎再索而得男,故謂之中男。離再索而得女,故謂之中女。艮三索而得男,故謂之少男。兌三索而得女,故謂之少女。舊說云:索者,陰陽相求也。陽先求陰,則陽入陰中而得男。

白話文:

乾卦代表父親,坤卦代表母親,它們生出六個兒子的卦象。《易經》說:震卦第一次求取,就得到男孩,所以稱為長子。巽卦第一次求取,就得到女孩,所以稱為長女。坎卦第二次求取,就得到男孩,所以稱為中男。離卦第二次求取,就得到女孩,所以稱為中女。艮卦第三次求取,就得到男孩,所以稱為少男。兌卦第三次求取,就得到女孩,所以稱為少女。以前的說法認為:求取,就是陰陽相求。陽先求取陰,那麼陽進入陰中就會得到男孩。

陰先求陽,則陰入陽中而得女。三男本坤體,各得乾之一陽而成男,陽根於陰也。三女本乾體,各得坤之一陰而成女,陰根於陽也。此與西洋天學互相吸攝,有一往一來之異。然往而不來非索,來而不往亦非索也,是二說異而實同。

白話文:

如果陰氣先主動求取陽氣,那麼陰氣就會進入陽氣之中,生出女兒。三個兒子原本是陰柔的坤體,各得到一個陽氣,才成為男人,陽氣的根源在於陰氣。三個女兒原本是陽剛的乾體,各得到一個陰氣,才成為女人,陰氣的根源在於陽氣。

這個原理與西方的天文學互相呼應,有一種一往一來的變化。但是,如果只有往而沒有來,就不是吸引;如果只有來而沒有往,也不是吸引。這兩種說法雖然不同,但本質上是一致的。

天地定位以後,乾坤之功用全在六子。《說卦》云:神也者,妙萬物而為言者也。水火不相逮,雷風不相悖。山澤通氣,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。此章單言六子,重之曰神,則真神妙莫測矣。

白話文:

天地形成後,乾坤的作用完全展現在六種元素中。

《說卦傳》說:「神」,就是精妙地描述萬物的語言。水火無法相及,雷風不會互相抵觸。山澤互通氣息,才能變化成萬物。

這段話只談論六種元素,卻稱它們為「神」,可見其神妙莫測。

男祖鑑曰:六子之說不過以陰陽言,非有形之男女也。然禽獸、人物,凡有血氣者,皆應卦氣而各有男女。至於人之男女,尤符卦氣。《內經·上古天真論》曰:女子七歲更齒,二七而天癸至,三七而真牙生,四七體壯盛,五七始衰,七七天癸竭,地道不通。男子八歲更齒,二八而天癸至,腎氣盛,三八真牙生,四八滿壯,五八始衰,八八天癸竭。

白話文:

男祖鑑說:六子學說只是以陰陽來說明,而不是有形的男女。然而,禽獸、人物,凡是有血氣的,都能應合卦氣而各有男女。至於人的男女,更是符合卦氣。《內經·上古天真論》說:女子七歲換牙,十四歲天癸(月經)來潮,二十一歲乳牙長成,二十八歲身體強盛,三十五歲開始衰老,四十九歲天癸竭止,生育能力喪失。男子八歲換牙,十六歲天癸來潮,腎氣強盛,二十四歲乳牙長成,三十二歲身體強壯,四十歲開始衰老,六十四歲天癸竭止。

男起八數,女起七數,注家皆無確解。不知天癸未至時,皆少男少女也,實應艮、兌二卦。故男女皆從此二卦起數。兌在《河圖》配七數,故女子之數起於七。二七一十四歲,是為少女。七歲更齒,應兌之下一卦也。二七天癸至,應兌之上一卦也。天癸氣在腦內,以象兌卦陰爻在上。

白話文:

男性從八歲開始計算,女性從七歲開始計算,歷代註解家都沒有確切的解釋。不知天癸未到時,都是男孩和女孩,其實應該對應艮、兌兩卦。因此,男女都從這兩卦開始計算。兌卦在《河圖》中對應七數,所以女性的計算從七歲開始。兩個七歲十四歲,這是少女。七歲換牙,對應兌卦下方的一卦。兩個七歲天癸到來,對應兌卦上方的一卦。天癸之氣在大腦中,以兌卦陰爻在上為象徵。

天癸即至,則陰氣下交於心,任脈始通,月事乃下,是兌變為離。自十四歲至四七二十八歲,名為中女。三七二十一歲真牙生,應離之下一卦,四七二十八歲身盛壯,應離之上一卦。自二十八歲至四十二歲,陰血全歸於陰,則離變為巽,是為長女。四十二歲以後,陰血漸衰,至七七四十九歲,則巽變為乾,女血盡矣。

白話文:

當女性進入青春期,陰氣就會下行與心臟相通,任脈開始暢通,月經開始來潮,這是從「兌」卦轉變成「離」卦的過程。

從十四歲到四十七歲二十八歲之間,女性稱為中女。二十一歲時長出真牙,這對應「離」卦下方的「巽」卦。二十八歲時身體達到壯盛,這對應「離」卦上方的一卦。

從二十八歲到四十二歲之間,女性的陰血都歸於陰,這時「離」卦轉變成「巽」卦,女性進入長女階段。四十二歲以後,陰血逐漸衰退,到四十九歲時,「巽」卦轉變成「乾」卦,女性的月經就停止了。

良在《河圖》配八數,故少男之數起於八。八歲至十六歲為少男,應艮卦在頭,故下無腎精。八歲更齒,應艮之下一卦也。二八而天癸至,應艮之上一卦也。十六歲後,天癸既至,則艮上之爻入於中爻,遂成坎卦。是少男變為中男,故腎氣盛,精溢泄。三八二十四歲真牙生,應坎之下一卦。

白話文:

古籍《河圖》把數字八與方位艮配對,所以少男的年齡數值從八開始。八歲到十六歲為少男,對應的是艮卦在頭部,因此腎精不足。八歲時換牙,對應艮卦下面的那卦。十六歲時天癸產生,對應艮卦上面的那卦。十六歲以後,天癸一產生,艮卦上爻就會進入中爻,從而形成坎卦。這表示少男變為中男,因此腎氣旺盛,精液會溢出。二十四歲時真牙長出來,對應坎卦下面的那卦。

四八三十二歲身體滿壯,應坎之上一卦。由五八至六八四十八歲,陽氣全歸於下,是坎變為震,是為長男。四十八歲後至八八六十四歲,則男精已竭,是震變為坤,不能生子矣。亦有男逾八八,女逾七七尚能生子者,秉氣獨厚,修養皆優,故出於常數之外。醫家道家,有返老還童之說,欲返長男在下之陽,還為少男在上之陽,故必轉河車、運轆轤、醐醍灌頂、服藥還丹,使陽氣復歸腦中。竊造化之機以逆用,其術豈不難哉。

白話文:

48 歲到 58 歲,身體強壯,對應坎卦中的上爻。58 歲到 68 歲,陽氣完全歸於下部,坎卦轉變為震卦,代表長子。68 歲到 88 歲,男性的精氣已經枯竭,震卦轉變為坤卦,無法再生育。

但也有人在 88 歲以上男性、77 歲以上女性還能夠生育子女,那是因為他們的體質獨厚,修養也很優良,所以超過了常規的界限。

醫家道家流傳著返老還童的說法,希望能讓長子在下的陽氣恢復為少男在上的陽氣,因此必須轉動河車、運轉轆轤、醍醐灌頂、服用還丹,使陽氣重新回到腦中。

竊取大自然的規律逆向運用,這樣的技術難道不困難嗎?

又按:男女天癸,路道不同。女子天癸至,是從前面下交於心,合於離卦,故《內經》原文先言任脈通。男子天癸至,是從背後下交於腎,合於坎卦,故《內經》先言腎氣盛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認為,男女的天癸運行路線不同。女性天癸從前方下降連接心臟,與離卦相合,所以《內經》先說任脈通暢。男性天癸從後方下降連接腎臟,與坎卦相合,所以《內經》先說腎氣充足。

2. 闢卦

男祖鑑曰:十二闢卦起於京房。以一年分配乾坤兩卦,上半年為陽,屬乾卦;下半年為陰,屬坤卦。每一月又應一爻。從冬至起為陰極陽生,坤卦下生一陽,是為復卦。邵康節云:地下有雷聲,春風彌宇宙。言陽氣來復也。《易》曰: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爻辭》曰: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。

白話文:

《男祖鑑》中說:十二闢卦是由京房創立的。京房將一年分為乾卦和坤卦兩部分,上半年屬陽,歸於乾卦;下半年屬陰,歸於坤卦。每一個月又對應一個卦爻。從冬至開始,陰氣最盛,陽氣開始生長,坤卦下生一個陽爻,成為復卦。邵康節說:地下有雷聲,春風彌漫在天地間。這是說陽氣復甦了。《易經》說:復卦表示天地初生的狀態。《爻辭》說:先王在冬至那天閉關,商旅停止往來。

至日謂冬至,言令當閉藏也。觀之草木,萬卉皆凋,梅花獨開,為一陽初生之驗。宋·翁森詩云:數點梅花天地心。鹿角解亦應復卦。古人以律管測氣,冬至律中黃鐘,葭管飛灰。十二月應十二律,無不符驗,乃知十二闢卦非浮說也。丑月二陽初生,為地澤臨。二陽在地下,井中水極溫,是其驗也。

白話文:

冬至這一天又稱為「至日」,那是因為陽氣應該要閉藏到裡面。觀察草木,所有的花草都已經凋謝,只有梅花盛開,這是陽氣初生的證明。宋朝詩人翁森的詩句:「幾點梅花天地心。」鹿角開始脫落,也應該與「復卦」相應。

古人用律管測量氣候,冬至的時候,律中會是黃鐘的音調,蘆葦管裡的灰燼會飛揚。十二個月對應十二律,都非常吻合,所以知道十二闢卦不是空洞的說法。丑月,陽氣開始萌生,稱為「地澤臨」。陽氣在地下,井裡的水會很溫暖,這就是證明。

澤者汽也,丑月掘地下入,則見其出氣。律中大呂。寅月三陰在上,三陽在下,為地天泰。天地氣交,芶萌盡達。是月立春,萬物發生,律中大簇,以成太和之氣象。二月驚蟄動雷。雷出地而上於天,故應雷天大壯,言萬物方壯長也。律中夾鍾。三月為澤天夬,言雨澤自天而下降。

白話文:

澤這個卦象代表水汽,在丑月(十二月)挖地入土,就能看到水汽冒出來。與音律中的大呂相應。

寅月(正月)的時候,三陰卦在上方,三陽卦在下方,形成地天泰卦的格局。天地之氣交合,所以草木旺盛生長。這個月是立春,萬物開始萌發,與音律中的大簇相應,形成天地和諧的景象。

二月是驚蟄,雷聲開始響起。雷從地下升起,通達上天,所以與雷天大壯卦相應,表示萬物正在茁壯成長。與音律中的夾鍾相應。

三月是澤天夬卦,表示雨水從天上降落。

律中姑洗。四月陽極,為純乾之卦,故晝日極長。律中仲呂。五月陽極陰生,為姤卦。《月令》半夏生。今四川松蕃產蟲草,冬至生蟲,至五月蟲長寸余,蠢然行動,到夏至節,蟲忽入土,變生為草。居民掘得其根,猶顯然蟲也。此蟲由陽入陰,實應姤卦。麋角解亦應姤卦。

白話文:

**律中姑洗:**四月陽氣極盛,為純陽的卦象,所以白天最長。

律中仲呂: 五月陽氣極盛,陰氣開始產生,為《姤》卦。《月令》記載半夏開始生長。

四川松潘的蟲草: 冬至時生長成蟲,到五月時蟲長到一寸多長,開始蠕動。夏至時,蟲突然鑽入土中,變成草。當地居民挖出它的根,仍然能明顯看出蟲的形狀。這隻蟲由陽入陰,確實符合《姤》卦。

麋鹿角的脫落: 也應合《姤》卦。

律中蕤賓。六月二陰初生,四陽在上,為天山遁。遁者,藏也。六月亢陽在上,陰氣欲出而不得,名曰三伏。金遇火伏,即遁藏之義,人皆避暑,亦是遁意。律中林鐘。七月三陽在上,三陰在下,為天地否。否與泰對。天地氣交則萬物生,天地氣不交則萬物死。故立秋以後,草木漸死,梧桐一葉落,是其驗矣。

白話文:

在律呂中,「蕤賓」對應的季節是六月。這個時候,陰氣初生,而四種陽氣在上,形成「天山遁」的局勢。所謂「遁」,就是隱藏的意思。六月陽氣旺盛,陰氣想要出來,卻被陽氣壓制,這就是「三伏」的由來。金屬在遇到火時會「伏伏」,也就是隱藏起來,這就是「遁」的道理。人們避暑也是這個意思。

在律呂中,「林鐘」對應的季節是七月。這個時候,三種陽氣在上,三種陰氣在下,形成「天地否」的局勢。「否」與「泰」相對。天地之氣交會,萬物才能生長;天地之氣不相交,萬物就會死亡。所以,立秋以後,草木逐漸枯萎,梧桐葉一片片掉落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六壬書以申為人門,寅為鬼門,實屬顛倒。蓋寅值泰卦,人生於寅,何得以寅為鬼門?申值否卦,天地不交,萬物漸死,當以申為鬼門。七月節名處暑,蓋暑者,天地水火相蒸之氣也。暑自此止,則天地之氣上下各分矣。律中夷則。八月陰漸盛,為風地觀。觀與臨反。至於八月,則臨卦之氣體休囚,故《爻辭》曰:至於八月有凶,以見八月觀卦為主。

白話文:

「六壬書」把「申」定為「人門」,「寅」定為「鬼門」,這顯然是錯誤的。因為「寅」代表泰卦,人在寅時出生,怎麼能把「寅」當作「鬼門」呢?「申」代表否卦,天地隔絕,萬物逐漸凋零,應該把它定為「鬼門」。七月節氣叫做「處暑」,意思是暑氣到此停止。暑氣是由天地間水火相蒸而產生的。暑氣停止後,天地之氣就上下分開了。八月陰氣漸盛,為風地觀卦,與臨卦相反。到了八月,臨卦的氣勢已經衰弱,所以《爻辭》說:「至於八月有兇」,這是因為八月以觀卦為主。

律中南呂。九月五陰一陽,為山地剝。草木黃落,剝即落也。木落而果見樹梢,有碩果僅存之象。律中無射。十月六爻皆陰,為坤卦。俗名陽月,謂其無陽也。晝短夜長,以應陰極之數。律中應鐘。十一月,陰極陽生,又為復卦。凡十二卦各值一月,以律考之,氣化胥合。

白話文:

節氣中進入南呂。九月陰氣強盛,陽氣衰微,形成「山地剝」卦。草木枯黃凋落,正符合「剝」字之意,猶如樹木落葉後,僅剩碩果點綴樹梢。節氣中進入無射。十月六條陰爻構成「坤」卦。民間稱為「陽月」,但實際上是沒有陽氣的時期。白天縮短,夜晚拉長,符合陰氣達到極點的規律。節氣中進入應鐘。十一月,陰氣達到極點後,陽氣開始萌發,形成「復」卦。所有十二卦都對應於一個月,通過音樂節律來驗證,氣候變化與卦象之間完全吻合。

京房又以其餘配公卿大夫,十二月共配六十四卦,謂系六爻發揮,理雖可通,事無定驗,可置勿論。《內經·陰陽別論》曰:人有四經十二從,四經應四時,十二從應十二月。張隱菴注:春弦、夏洪、秋毛、冬石為四經。其十二從謂手太陰應正月寅,手陽明應二月卯云云,義與從字不合。

白話文:

京房還用剩下的卦象來配上公卿大夫,十二個月總共配了六十四卦,他說這是根據六爻進行推演闡述,道理上雖然可以說得通,但具體情況並無確定的驗證,可以不予置評。《內經·陰陽別論》中說:人體有四經十二從,四經對應四個季節,十二從對應十二個月。張隱菴注釋說:春弦、夏洪、秋毛、冬石是四經。所謂十二從是指手太陰對應正月寅,手陽明對應二月卯,等等,這種解釋與「從」字的含義不符。

蓋從者,從經脈也。經脈弦應春令,主木氣。春三月之從脈,正月當是足厥陰肝,二月足少陽膽,三月手厥陰包絡。夏三月經脈洪應火,其從脈,四月手太陽小腸,五月手少陰心,六月足太陰脾。秋三月經脈毛,主金氣。其從脈,七月當是足陽明胃,八月手太陰肺,九月手陽明大腸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從脈」,就是從屬於經脈。經脈的弦脈受到春季的影響,主導木氣。春天的三個月中,從脈依序是:

  • 正月:足厥陰肝經
  • 二月:足少陽膽經
  • 三月:手厥陰包絡經

夏天的三個月中,經脈的洪脈受到火氣的影響,其從脈依序是:

  • 四月:手太陽小腸經
  • 五月:手少陰心經
  • 六月:足太陰脾經

秋天的三個月中,經脈的毛脈受到金氣的影響,其從脈依序是:

  • 七月:足陽明胃經
  • 八月:手太陰肺經
  • 九月:手陽明大腸經

冬三月經脈石,主水氣。其從脈,十月當足太陽膀胱,十一月足少陰腎,十二月手少陽三焦。《內經》無明文,茲因張注與月氣不合,故改配之。

白話文:

冬天的三個月裡,經絡對應膀胱,主導水氣。其相關經絡線則在十月對應腳部的陽氣通路的膀胱經,十一月對應腳部的陰氣通路的腎經,十二月對應手部的陽氣通路的散寒解熱經。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沒有明文記載,這是因為張仲景的註解與月氣相不合,所以在此進行了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