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10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10)

1. 先天八卦

其畜馬,其谷稻,其數九,其臭腥。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腎,腎生骨,骨生髓。在色為黑,在音為羽,在聲為呻,在變動為慄,在竅為耳,在志為恐。其畜彘,其谷豆,其數六,其臭腐。

五倫五常之性,本於五行,出於五臟。仁者木之性,出於肝。義者金之性,出於肺。禮者火之性,出於心。智者水之性,出於腎。信者土之性,出於脾。五方之民,性各有偏,人有厚薄,性亦不齊,然皆秉天地之五行,莫不具有本性,故孟子曰:人性皆善也。蓋《洛書》之數,以五十為中宮,孔子之教,以五常為中道,體天地,貫四時,所謂時中之聖也。佛主仁而義不備,道主義而仁不全,天主、耶穌各得一性之偏,而五者未備。

雖各有理致,與孔子教中之道不同。蓋孔子生於中國,以中立教,此非強人為之也,實天地生成自有之性。特恐人慾錮蔽,故必立教以明之。今試驗諸物,而知五常之性,本於天矣。雁飛則成行,居則成偶,從一而終,有夫婦之倫禮也。雁何故有禮哉?蓋雁乃隨陽之鳥也。日行北陸,則雁遷居至北;日行南陸,則雁遷居至南。

日者,離火也,雁秉火德,故主有禮。仲秋之月,鳩化為鷹,應西方金氣而主殺義也。仲春之月,鷹化為鳩,名布穀鳥,應東方木氣而主生仁也。以一物應時變性,蓋知人性之秉於五行。獸之有信,無過於象。越南、印度等處設陷阱,象落其中,教令投誠,象點頭,則引出,終身相從,或代耕作,永不叛也。按:其地正當坤方,坤土主信。

象鼻極長,鼻準屬脾,鼻長土旺,是以有信。象色黑而兼白,黑者二黑,坤之正色也。白者坤之對宮八白,良方之色。艮亦屬土,象得坤艮之間色,秉純土之氣所生,是以有信。信與忠同情而異位。忠者合於天地之中氣,應乎《洛書》之中五,必秉中宮五黃之正氣,然後有忠。

試觀蜂蟻有君臣,其形腰中特細,以應中央。惟黃蜂、黃蟻乃有君臣,黃是中五之色,腰既中細,色又應中央,是以有忠也。龜能前知,鼠不穿空倉,二物皆秉北方水性,故主智。腎者,水臟也。凡物之生,皆秉父母之腎氣。蜼獸尾長過身,是腎中督脈極長,知尊貴老。烏鴉純黑,得腎水之氣,知反哺孝養,皆因秉腎氣足,故報本返始,不忘其由生也。

相法言人耳垂有黑痣主孝,亦以腎開竅於耳,故於此驗孝。夫鳥獸猶有五常,豈可人而不如乎。

天干地支,非《易經》之正旨,然亦《易》理所有,且其根源,實具於《洛書》,故即繼《洛書》而遞及之。

白話文:

先天八卦

養馬吃稻穀,數九,氣味腥臭。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鹹,鹹生腎,腎生骨,骨生髓。顏色為黑,聲音為羽聲,發聲為呻吟,變動為顫抖,竅穴為耳,情志為恐懼。養豬吃豆類,數六,氣味腐臭。

五倫五常的特性,本源於五行,出自五臟。仁屬木的特性,出自肝臟;義屬金的特性,出自肺臟;禮屬火的特性,出自心臟;智屬水的特性,出自腎臟;信屬土的特性,出自脾臟。各地人民的性情各有偏向,人的品德高低不一,性情也不相同,但都稟承天地間的五行之氣,沒有不具備本性的,所以孟子說:「人性本善」。《洛書》的數目,以五十為中心,孔子的教誨,以五常為中道,體合天地,貫通四季,這就是所謂的「時中之聖」。佛祖有仁德但義理不全,道家講義理卻仁慈不足,天主教、基督教各具一種德性的偏向,而五德並未完全具備。

雖然各有道理,但與孔子教誨的中道不同。因為孔子生於中國,以中庸之道立教,這並不是強求的,而是天地生成自有的特性。只是擔心人慾蒙蔽了本性,所以必須立教來闡明。現在試驗各種事物,就能知道五常的特性,本源於天。大雁飛行成隊,棲息成雙,從一而終,具有夫婦之倫理。大雁為何有禮?因為大雁是順應陽氣的鳥類。太陽運行到北方,大雁就遷徙到北方;太陽運行到南方,大雁就遷徙到南方。

太陽屬離火,大雁秉承火德,所以講究禮義。仲秋之月,斑鳩化為鷹,應西方金氣,主殺伐和義氣。仲春之月,鷹化為斑鳩,又名布穀鳥,應東方木氣,主生長和仁慈。一種生物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特性,由此可知人性的秉賦取決於五行。動物之中,最守信的是象。越南、印度等地設陷阱捕捉大象,大象掉入陷阱後,教牠投誠,大象點頭,便將牠放出來,終身相隨,為人耕作,從不背叛。按:這些地方正處於坤位,坤土主信。

象鼻子極長,鼻尖屬脾,鼻子長則土旺,所以守信。大象顏色黑色而兼有白色,黑色是坤土的正色,白色是坤土的對宮色,是良好的方位之色。艮也屬土,大象兼具坤艮二方的顏色,秉承純粹的土性而生,所以守信。信與忠誠、同情心雖有所不同,但地位相當重要。忠誠符合天地間的中氣,應合《洛書》中的五,必須秉承中宮五黃的正氣,然後才能有忠誠。

觀察蜜蜂和螞蟻有君臣之分,牠們腰部特別細,應合中央。只有黃蜂、黃蟻才有君臣之分,黃色是中五的顏色,腰部細小,顏色又應合中央,所以有忠誠。烏龜能預知未來,老鼠不啃空的糧倉,這兩種動物都秉承北方的水性,所以有智慧。腎臟是水臟。凡是生物的產生,都稟承父母的腎氣。蜼猴的尾巴比身體長,這是腎經中的督脈極長,所以知道尊貴和年老。烏鴉全身黑色,得腎水的精氣,知道反哺孝養,都是因為腎氣充足,所以報答本源,不忘其生養之恩。

相法說人耳垂有黑痣主孝,也是因為腎經的經脈開竅於耳,所以從此可以驗證孝道。鳥獸尚且有五常,人怎麼可以不如呢?

天干地支,不是《易經》的正旨,但也是《易》理所包含的,而且其根源,實際上都具備在《洛書》中,所以就繼承《洛書》而推演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