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11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11)

1. 天干

十干與《洛書》十數恰符,戊、己、配中央五、十,甲、乙配東方三、八,丙、丁配南方二、七,庚、辛配西方四、九,壬、癸配北方一、六。大撓作此,就天之五道,分布十干,以紀天之五行。推歷得甲乙,則知其盛德在木。得丙丁,盛德在火。得戊己,盛德在土。得庚辛,盛德在金。得壬癸,盛德在水。以十干管五行,以五行宰萬物,其法精矣。

問:只有五行,應隻立五干之名,何以必剖而為十干?答曰:五行之中,又各有陰陽也。《洛書》天數五,地數五,合而為十。故天干之名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,本天數者為陽。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,本地數者為陰。《內經》以陽干配腑,陰乾配臟。故「臟氣法時論」曰:肝主春,足厥陰少陽主治,其日甲乙。

心主夏,手少陰太陽主治,其日丙丁。脾主長夏,足太陰陽明主治,其日戊己。肺主秋,手太陰陽明主治,其日庚辛。腎主冬,足少陰太陽主治,其日壬癸。肝病者,愈於丙丁,加於庚辛,持於壬癸,起於甲乙。心病者,愈於戊己,加於壬癸,持於甲乙,起於丙丁。脾病者,愈於庚辛,加於甲乙,持於丙丁,起於戊己。

肺病者,愈於壬癸,加於丙丁,持於戊己,起於庚辛。腎病者,愈於甲乙,加於戊己,持於庚辛,起於壬癸。按:人秉五行之氣而生,故與天之五行生死相關,醫者不可不知也。

問曰:十干配五行,是空名乎?抑實象乎?答曰:非空名,皆實象也。蓋天有五道,各分五色。一曰黃道,居中央,以戊己配之。二曰赤道,居南方,以丙丁配之。三曰白道,居西方,以庚辛配之。四曰黑道,居北方,以壬癸配之。五曰青道,居東方,以甲乙配之。說見《月令疏》引《考靈曜》。

蓋十二辰者,天之經度,就天大圓之形,畫分為十二也。十天干者,天之緯度。分五色各有內外二界,故就五道剖分為十,而以十干紀之。是以太歲有在甲、在乙、在丙、丁、壬、癸之十位。其位不同,其色亦異,其氣亦各別,而陰陽衰旺,從可察矣。

西人天學最精,動謂中國聖人不知天象。然赤道、黃道之說,西人終不能改,但置黑道、白道、青道而不言。又不知黃道屬戊己,赤道屬丙丁。其紀歲也,但曰耶穌降生幾千幾百幾年,有象數,無氣化,與天地人物交關處不相干涉,是西人虛奉天主之名,於天之何以主宰萬物,不能發明。

何如中國聖人言天即驗於人,言人即驗於物,貫三才,賅萬類,一言數而象已呈,一言象而氣已具,於天之主宰萬物者,發揮無遺,非至聖其孰能之。

又曰:天之五緯,有此五色,而萬物應之,各有色象。《內經》以配五臟,白當肺,赤當心,青當肝,黃當脾,黑當腎。白當皮,赤當脈,青當筋,黃當肉,黑當骨。青如翠羽者生,如草滋者死。赤如雞冠者生,如衃血者死。黃如蟹腹者生,如枳實者死。白如豕膏者生,如枯骨者死。

白話文:

天干

十天干的順序與《洛書》中的十個數字相符。戊和己對應中央的五和十,甲和乙對應東方的三和八,丙和丁對應南方的二和七,庚和辛對應西方的四和九,壬和癸對應北方的一和六。據說是古代的大撓氏根據天空中的五條運行軌跡(五道),分配了十天干,用來記錄天上的五行變化。從推算曆法得知,如果出現甲或乙,就表示木的能量旺盛;出現丙或丁,表示火的能量旺盛;出現戊或己,表示土的能量旺盛;出現庚或辛,表示金的能量旺盛;出現壬或癸,表示水的能量旺盛。用十天干來管理五行,再用五行來掌控萬物,這種方法非常精妙。

有人問:既然只有五行,為什麼不只設立五個天干的名字,而要分成十個天干呢?回答說:因為五行之中,各自還有陰陽的區別。《洛書》中,天數有五個,地數有五個,加起來就是十。所以,天干中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這些屬於天數的,被歸為陽;而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這些屬於地數的,被歸為陰。《黃帝內經》中將陽性的天干配屬到六腑,陰性的天干配屬到五臟。因此,《臟氣法時論》中說:肝臟主掌春季,足厥陰少陽經脈主管,其對應的日子是甲乙。

心臟主掌夏季,手少陰太陽經脈主管,其對應的日子是丙丁。脾臟主掌長夏,足太陰陽明經脈主管,其對應的日子是戊己。肺臟主掌秋季,手太陰陽明經脈主管,其對應的日子是庚辛。腎臟主掌冬季,足少陰太陽經脈主管,其對應的日子是壬癸。肝臟生病,會在丙丁日好轉,在庚辛日加重,在壬癸日持續,在甲乙日發作。心臟生病,會在戊己日好轉,在壬癸日加重,在甲乙日持續,在丙丁日發作。脾臟生病,會在庚辛日好轉,在甲乙日加重,在丙丁日持續,在戊己日發作。

肺臟生病,會在壬癸日好轉,在丙丁日加重,在戊己日持續,在庚辛日發作。腎臟生病,會在甲乙日好轉,在戊己日加重,在庚辛日持續,在壬癸日發作。總之,人稟承五行之氣而生,所以與天的五行有著生死相關的聯繫,醫生不可以不知道這些。

有人問:十天干配屬五行,是虛假的名稱嗎?還是有實際的象徵?回答說:不是虛假的名稱,都是實際的象徵。天空中存在五條運行軌跡,各自呈現不同的顏色。第一條是黃道,位於中央,用戊己來對應。第二條是赤道,位於南方,用丙丁來對應。第三條是白道,位於西方,用庚辛來對應。第四條是黑道,位於北方,用壬癸來對應。第五條是青道,位於東方,用甲乙來對應。這些說法都可以在《月令疏》引用的《考靈曜》中找到。

十二地支代表天上的經度,是在天空的大圓上劃分出的十二個區域。十天干代表天上的緯度,將五種顏色各自分為內外兩層,所以將五條運行軌跡劃分為十個部分,用十天干來記錄。因此,太歲運行時會有在甲、乙、丙、丁、壬、癸這十個不同的位置。位置不同,顏色也不同,所表現出來的氣也各不相同,從中可以觀察到陰陽的衰盛變化。

西方人對天文學研究非常深入,常常說中國古代的聖人不懂得天象。然而,赤道和黃道的說法,西方人始終無法改變,只是不提及黑道、白道和青道。他們也不知道黃道屬於戊己,赤道屬於丙丁。他們記錄年份,只說耶穌誕生幾千幾百幾年,只重視數字和現象,沒有考慮到氣的變化,與天地和人物之間的關聯沒有任何關係。這就像西方人只是表面上信奉天主,卻無法解釋天如何主宰萬物。

而中國古代的聖人所說的天,能直接在人身上得到驗證;所說的人,也能在萬物身上得到驗證,貫通天、地、人三者,涵蓋萬物。一句話說到數,現象就呈現出來;一句話說到現象,氣的變化就已經包含在其中。對於天如何主宰萬物,闡述得淋漓盡致,不是最高境界的聖人,誰能做到這樣呢?

還說:天空的五條緯線有這五種顏色,萬物也與之呼應,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現象。《黃帝內經》中用它們來配屬五臟,白色對應肺,紅色對應心,青色對應肝,黃色對應脾,黑色對應腎。白色對應皮膚,紅色對應血脈,青色對應筋,黃色對應肌肉,黑色對應骨骼。青色像翠鳥羽毛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旺盛;像野草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衰竭。紅色像雞冠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旺盛;像瘀血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衰竭。黃色像螃蟹腹部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旺盛;像枳實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衰竭。白色像豬油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旺盛;像枯骨一樣的,表示生命力衰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