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6)
上卷 (6)
1. 先天八卦
男祖鑑曰:《河圖》之數,法天象地,天旋地轉,互相乘除。陽數起於三,三三如九而得九數,三九二十七而得七數,三七二十一而得一數,一三如三,而得三數,皆左旋以法天,故日東出而西沒也。陰數起於二,二二如四而得四數,二四如八而得八數,二八一十六而得六數,二六一十二而得二數,皆右旋以法地,故地右轉以迎天也。
西洋天學但謂地球每日右旋一周以成晝夜,而不知地右旋則天左旋,不得但言地轉,不言天轉也。天旋地轉,日往月來,《易》所謂日月相推而明生焉,即指《河圖》而言。《九數通考》云:天圍三而因以三乘,地周四而折半起算,因以二乘。折半之說太迂曲。蓋天起於一,原無乘除,至三數始有乘除,故天數以三為乘也。
地數起於二,已有乘除,故地數即以二為乘也。
上條經,先父信筆附入,故仍原稿不低格。祖鑑系守潛原名
問:天圍三,地周四,《易》義有取於此否?答曰:有。《易》法天地,故首乾坤。凡陽爻皆從乾來,法天之象。天圍三,以三乘之極於九,故陽爻用九。凡陰爻皆由坤來,法地之象。地周四,以四乘之極於十六,故陰爻用六。天三極於九,內含五數,地四極於六,內含十數,《易》用九六者,所以盡天地之數也。
問曰:天地只一區宇耳,何以分此三彼二,此五彼六,而定為九方,分為九數哉?答曰:《河圖》本於晝夜,晝夜以日為主。日在天則有光,地承日則有熱,以光熱論之則其數顯然。東方日初出,其時天有三分光,故其數三,地承日光恰在西南,地有二分熱,故其數二。辰巳之時,日臨中五,其時天有五分光,故其數五。
地承日光,恰在辰位,其時地有四分熱,故其數四。午未時天在正南,地在東北,天有九分光,故其數九。地有八分熱,故其數八。申酉時天在西方,有七分光,故其數七。地在西北,有六分熱,故其數六。戌亥子之時,日在地下正北方,其時天只有一分光,故其數一。地轉中宮,其時全無熱氣,故中宮只有天五之數而無地數也。
至寅卯時則天光又轉到三數,地熱又轉到二數矣。天至辰而臨中五,地至戌而轉中宮,故《內經》以辰為天門,戌為地戶。王冰注戌為天門,辰為地戶,則顛倒矣。光熱之說不見於古,然《河圖》之數以紀晝夜,《易》不云乎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,既光之謂也;日以暄之,即熱之謂也。參以泰西光熱之學而易理分明。
男祖鑑曰:《洛書》為相加之數,加法以次第論,故《洛書》天一、地二、天三、地四,依次遞加,所以明天地一周之次序。《河圖》之數以紀天光地熱,積累而成,故用乘。天光由三而累乘之,地熱由二而累乘之,其數恰符,是天地之巧合。隸首作算,實取於此,故凡算法皆不離加減乘除也。
白話文:
先天八卦
祖先的筆記中提到,《河圖》的數字,是根據天象和地象推演出來的。天旋轉,地也轉動,它們互相影響,互相制約。陽數從三開始,三乘三得九,九乘三得二十七,二十七除以三得七,七乘三得二十一,二十一除以三得一,一乘三得三,這些數字都是左旋的,符合天體運行的規律,就像太陽東昇西落一樣。陰數從二開始,二乘二得四,四乘二得八,八乘二得十六,十六除以二得八,八乘二得十六,十六除以二得八,這些數字都是右旋的,符合地球運行的規律,就像地球自轉迎合太陽一樣。
西方天文學只說地球每天自轉一周形成晝夜,卻不明白地轉則天也轉,不能只說地轉,不說天轉。天旋地轉,太陽運行,月亮運行,《易經》中說的「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」,就是指《河圖》的道理。《九數通考》說:天圍三,就用三去乘;地周四,就從一半開始計算,再用二去乘。這個「折半」的說法太過迂迴。其實天數從一開始,本來就沒有乘除,到了三數才開始有乘除,所以天數以三為乘數。
地數從二開始,就已經有乘除運算了,所以地數就以二為乘數。
以上內容,是先父隨手記錄的,所以保留原稿不作修改。祖鑑是守潛的原名。
問:天圍三,地周四,《易經》的道理是否取自於此?答:是的。《易經》效法天地,所以首先講乾坤。所有陽爻都來自乾,效法天的形象。天圍三,用三乘之,最終達到九,所以陽爻用九。所有陰爻都來自坤,效法地的形象。地周四,用四乘之,最終達到十六,所以陰爻用六。天三最終達到九,包含五數;地四最終達到十六,包含十數,《易經》使用九六,就是為了包含天地所有的數。
問:天地只有一個宇宙,為什麼要分這個三那個二,這個五那個六,而定為九方,分成九數呢?答:《河圖》的基礎是晝夜,晝夜以太陽為主。太陽在天就有光,地接受太陽的光就有熱,從光熱來講,其數字就顯而易見了。東方太陽剛升起,此時天有三分光,所以數為三;地接受日光恰在西南,地有二分熱,所以數為二。辰巳時分,太陽在正午,此時天有五分光,所以數為五;地接受日光,恰在辰位,此時地有四分熱,所以數為四。午未時分,天在正南,地在東北,天有九分光,所以數為九;地有八分熱,所以數為八。申酉時分,天在西方,有七分光,所以數為七;地在西北,有六分熱,所以數為六。戌亥子時,太陽在地下正北方,此時天只有一分光,所以數為一;地轉到中宮,此時完全沒有熱氣,所以中宮只有天五之數而沒有地數。
到了寅卯時分,天光又轉到三數,地熱又轉到二數了。天到辰位而居中五,地到戌位而轉到中宮,所以《內經》以辰為天門,戌為地戶。王冰注釋戌為天門,辰為地戶,則顛倒了。光熱的說法在古代不見記載,但是《河圖》的數是用來紀日的,《易經》不是說「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」嗎?「明」就是指光;「暄」就是指熱。參照西方的光熱學說,《易經》的道理就更加清楚了。
祖先的筆記中還提到,《洛書》是相加的數字,加法是按照順序排列的,所以《洛書》天一、地二、天三、地四,依次遞加,以此說明天地運行的次序。《河圖》的數字是用來紀述天光地熱的,是累積而成的,所以用乘法。天光從三開始累乘,地熱從二開始累乘,其數恰好符合,這是天地巧合的結果。古代算術,實際上就是取自於此,所以所有的算法都不離開加減乘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