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下卷 (7)
下卷 (7)
1. 人身八卦
以八卦配人身,乾為首,坤為腹,震為足,巽為股,坎為耳,離為目,艮為手,兌為口。《易·繫辭》此章近取諸身,實吾《醫易通說》之根源。能將此章發明,則醫道思過半矣。
乾,天也,陽也。首居上法天,鼻通呼吸以受生氣,人之與天相通,全在於鼻。凡植物之頭皆在下,本地親下也。動物之頭皆在上,本天親上也。三陽經皆聚於頭,故頭面獨不畏寒。頭上之發全屬太陽經,太陽象天,全包人身,而頭上髮際有如天頂。仲景《傷寒論》太陽病,先言脈浮,以見太陽如天,包於身外也。
次言頭痛,以見頭為太陽所總司。用藥升散,皆是乾為首之義。坤為腹,三陰經皆會於腹也。腹非指大小腸,乃指腹中油網,西醫名為腹統膜。在腹內為油網,生連於外,包筋連皮為肌肉,屬於脾土。脾旺則膏油與肌肉無不肥厚。乾為首而統皮毛,坤為腹而主肌肉,二者相連,如地配天。
觀仲景桂枝湯解肌,必用大棗、甘草,並食熱粥,填補腹中之膜油,益知肌肉是由腹外達矣。震卦一陽在下,人身陽氣自下而生,故是象震。人生三焦主少陽,乃腎水中之陽,發於命門。命門之膜,下為丹田氣海,又下生筋,直抵足跟。下焦陽旺,其足乃溫。仲景少陰經證,下利清穀,手足厥冷者,用四逆湯、白通湯,皆以附子為主,以生足下之陽。白通加豬膽汁人尿湯,尤合震卦二陰在上一陽在下之旨。
震陽在人身即魂氣也。黃坤載天魂湯,溫養下焦,亦頗有理。巽卦陰生於下,陽應於上,配厥陰肝經,主血脈。脈中之膜,生出周身之膜。膜生筋,筋之大者下行於股。凡股脛焦削腫痛,皆屬肝經。肝主血脈,股內尤屬血分。坎水配腎,腎開竅於耳,耳之中心有薄翳一層,包裹陽氣,為聽宮。
耳竅外通,與空氣相接,外邊有聲響,擊動空氣,則耳內薄翳應之,故能辨音。耳外空而內含陽氣,是坎之中滿之象。若耳內薄翳戳破,則一點陽氣外散,坎之中爻見奪,不能辨聲音矣。氣虛耳鳴,則宜補腎,以復坎中之爻。然中爻之陽,又賴兩爻之陰以封蟄之。設陰虛陽動,亦能耳鳴,宜滋腎陰。
至於少陽經風火壅塞耳聾鳴者,是火擾其陰,不能成坎卦外陰內陽之象,須清火以還其陰爻,則耳自清澈。離卦配心火,心中之神,晝出於目則醒,夜歸於心則寐。神隨天日以為晝夜,而目隨醒睡以司光暗。眸子內陰而陽光外發,合於離體。眼科多主退火,是抑離陽之太過也。
然亦有陽光不足,不能遠視者。目閉則離火內斂不用。若睡中多夢,是目不用於外,而反用於內,皆離火妄動,心神不安之故。艮為手,艮與震對觀,震陽在下故配足,艮陽在上故配手。震陽是地下有雷聲,一陽來復之陽也,故屬下焦而主足。艮陽是春陽出於地以發生萬物,冒土而出之陽也。
白話文:
以八卦配對人體各部位:乾卦象徵頭部,坤卦象徵腹部,震卦象徵腳部,巽卦象徵大腿,坎卦象徵耳朵,離卦象徵眼睛,艮卦象徵手,兌卦象徵口。這出自《易經·系辭》,這章節中的身體部位描述,實際上是我《醫易通說》的理論基礎。如果能夠理解這一章節,那麼對醫學的理解就已過半。
乾卦象徵天空和陽性,頭部位於上方,模仿天空,鼻子通過呼吸接受生命之氣,人與天空的聯繫全在於鼻子。所有植物的根都在下方,因為它們親近地面。而動物的頭部都在上方,因為它們親近天空。三條陽經聚集在頭部,因此頭面部不怕寒冷。頭上的頭髮全屬於太陽經,太陽像天空一樣,完全包裹著人體,頭髮的邊緣就像天頂一樣。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提及太陽病時,首先提到脈浮,以此表明太陽像天空一樣,包圍在身體外部。
接著提到頭痛,這表明頭部由太陽經統管。使用的藥物有助於提升和分散,這都符合乾卦象徵頭部的意義。坤卦象徵腹部,三條陰經在腹部交匯。這裡的腹部不僅指的是大小腸,而是指腹腔內的脂肪組織,西醫稱之為腹膜。在腹腔內作為脂肪組織,向外延伸,包裹筋骨,連接皮膚形成肌肉,屬於脾臟的範疇。脾臟強壯時,脂肪和肌肉都會變得豐厚。乾卦象徵頭部並統領皮毛,坤卦象徵腹部並主管肌肉,二者相互連接,猶如大地與天空相配。
觀察張仲景的桂枝湯,用於解除肌肉緊繃,必須使用大棗和甘草,並且要食用熱粥,以補充腹腔內的脂肪組織,這進一步證明肌肉是由腹腔外側發展而來的。震卦在下方有一個陽爻,人體的陽氣從下而生,因此象徵震卦。人的三焦主要管理少陽,這是腎臟中的陽氣,起源自命門。命門的脂肪組織,向下延伸至丹田氣海,再向下生長成為筋腱,直至足跟。當下焦的陽氣旺盛時,腳部就會保持溫暖。張仲景在描述少陰經的症狀時,提到下痢清穀,手腳冰涼,他使用四逆湯和白通湯,主要成分是附子,用以激活腳下的陽氣。白通加豬膽汁和人尿湯,更符合震卦上方兩個陰爻和下方一個陽爻的特徵。
震卦中的陽氣在人體中就是靈魂之氣。黃坤的天魂湯,溫養下焦,也有一定的道理。巽卦的陰爻在下方,陽爻在上方,與厥陰肝經相配,主導血液循環。脈絡中的薄膜,生長出全身的薄膜。薄膜產生筋腱,大的筋腱下行至大腿。所有大腿和小腿的消瘦、腫脹和疼痛,都屬於肝經的範疇。肝臟主導血液循環,大腿內部尤其屬於血液部分。坎卦的水象徵腎臟,腎臟開竅於耳朵,耳朵的中心有一層薄薄的膜,包裹著陽氣,這是聽覺器官。
耳朵的竅孔向外開放,與外界空氣相接觸,當外界有聲音時,會打動空氣,然後耳朵內的薄膜就會響應,因此能辨別聲音。耳朵外面是空的,裡麪包含陽氣,這是坎卦中間充滿的象徵。如果耳朵內的薄膜被戳破,那麼一點點的陽氣就會散失,坎卦中間的爻位就會受到損失,無法辨別聲音。氣虛導致的耳鳴,應該補充腎氣,以恢復坎卦中間的爻位。然而,中間爻位的陽氣,又依賴兩個陰爻來封閉和保護它。如果陰虛而陽氣活躍,也會引起耳鳴,這時應該滋補腎臟的陰氣。
對於因少陽經風火堵塞導致的耳聾和耳鳴,這是火氣幹擾陰氣,無法形成坎卦外陰內陽的形象,必須清除火氣,以恢復陰爻,這樣耳朵自然會變得清晰。離卦與心火相配,心臟中的神明,白天出現在眼睛中使人清醒,夜晚回到心臟使人入睡。神明隨著天日的變化,決定晝夜,而眼睛則根據清醒和睡眠來感知光明和黑暗。瞳孔內部是陰性的,但陽光從外部發射出來,符合離卦的形象。眼科治療通常側重於抑制過度的心火。
然而,也有陽光不足,無法遠視的情況。當眼睛閉合時,離火向內收斂,停止作用。如果睡覺時做很多夢,這是因為眼睛不作用於外部,反而作用於內部,這都是離火的妄動,心神不安的表現。艮卦象徵手,艮卦與震卦相對,震卦的陽爻在下方所以配對腳,艮卦的陽爻在上方所以配對手。震卦的陽爻是地下雷聲,代表一陽來復,因此屬於下焦,主導腳部。艮卦的陽爻是春天的陽氣從地面升起,生長萬物,突破土壤的陽氣。
因此,艮卦屬於胃經,這是膽汁中的清陽上升,進入胃部,然後到達手部。小兒胃中有食物積滯時,手心會發熱,這是一個實例。兌卦上方有缺口,象徵口,兌卦的金屬屬性與肺相應。肺氣從口中排出。兌卦象徵沼澤,主管津液,就像天空中的露水。口腔的作用全在於津液。甘露飲時方治療口乾舌燥,這是增加兌卦上方爻位的陰性。霍亂引起的口乾,使用理中湯加上人參和花粉,則符合整個兌卦的特徵。
雖然《內經》和張仲景的著作未曾提及《易經》,但《易經》的原理與醫學相通,這章節正是明確的文獻。其他的如心病、耳痛,無需用藥就能康復,艮卦象徵背部,臀部沒有皮膚,這些都與醫學相關。在聖人藉助醫學來理解《易經》,而我則是通過《易經》來瞭解醫學。按照這種思路閱讀書籍,或許也能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