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下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3)

1. 後天八卦

以物觸擊之,則發而為火。是陽光遇陰質觸之乃為火,即乾陽得陰乃變離之一驗。人身心屬火,全賴腎水交心,以養此火,亦是陽中得陰,然後合成離卦。

先天兌卦☱,變為後天巽卦☴,蓋巽為風,風氣之生,輕微閃灼,見於禾苗之末。當日光初出時,人從旁而斜視之,則見禾苗末有此閃閃灼灼之氣,往上升發。故《易》曰地風升,謂風從地土升出,即宋玉《風賦》起於青蘋之末也。此風之起,多在日出時,因日出則露澤之陰下降於地,而地中之陽應之以起,遂上升於天。

《莊子》名野馬,生物之息以相吹者也。凡是草木皆秉風氣,草木伸長,便是風氣上升之驗。《管子》云:澤下尺伸上。尺謂澤下潤其根至於一尺,其上之苗莖遂伸長一尺,足見澤下則風上,而兌變為巽,義可睹矣。人身之呼吸象風,必肺中澤液下調,而後呼吸靜息,亦是兌變為巽也。

道家調息之功,只是調肝肺,以兌澤化其巽風而已。

先天巽卦☴,變為後天坤卦☷。《爾雅》云:風而雨土為霾。是其驗也。《莊子》以風為野馬塵埃;西洋天學言樹枝不動亦有微風,一刻行六里。稱野馬者,言其行也。日光照隙,但見光線中無數塵埃,迴旋飛舞,此即風所生之土氣,由微至著,集埃成土,特人不覺耳。草木樹葉感風而生,零落則腐化為土,皆是巽變為坤之義。

西洋地學,言天之空氣,最能侵蝕各物,無論木石銅鐵等件,皆能逐漸剝落,空氣愈濕則侵蝕愈甚。按:濕即土氣,風之化濕,即是化土之先兆。及至各物剝,皆化為有形之上矣。人身肝木配巽卦,而主周身之膜,脾土配坤卦,而主周身之膏油。膜上生膏油,即是巽變為坤之形。

先天震卦☳,變為後天艮卦☶。西洋地學言改變地勢,由地中有火力奮發突起,或於水面突出島嶼,或地震時凹然地下,凸然高起,此皆震變為艮之象。又云火山常有轟聲,山頂破裂,噴出稀汁,冷則凝結成石,此尤震變為艮之顯著者。中國各山,雖未見漲突之跡,然必地下有氣奮起,乃能高出。

人身膽配震木,胃配艮土。西醫言膽汁入胃化谷,中醫言木能疏土。李東垣補中益氣湯用柴胡、升麻,達木氣以扶中土,皆合震變為艮之旨。

先天艮卦☶變為後天乾卦☰。艮為山,山頂出雲氣,放霞光,皆山氣變為天氣。乾天純陽,艮則上一陽而下二陰,必得日光射照,將山下之陰變而為陽,然後能出雲氣,放霞光。艮之變乾,其理可微會矣。先天艮卦方位在戌,古之崑崙,今之烏拉大嶺,實在戌方,以應先天艮卦,乃地之腦頂也。

其山最高,其地氣自與天相接。天左旋至戌方,則入於地下。天之就地在此,地之近天亦在此。天空純是冷氣,山之最高者,其氣最冷。山生冷氣,即是艮氣變為乾氣。崑崙、烏拉嶺寒氣較重,可為良氣變乾之一驗。乾又屬金,五金之礦生於山中,皆是石體,即艮體也。以火煉之,然後成金,是將艮體下二爻之陰,變為純陽,遂成乾金,此尤艮變為乾之實事。

白話文:

後天八卦

萬物相觸,便會產生火。這是因為陽光遇到陰性物質而產生火,也就是乾卦的陽性之氣遇到陰性之氣而轉化為離卦的現象。人體的火性,全賴腎水的滋養,才能維持,這也是陽中得陰,才能化合為離卦的道理。

先天兌卦轉變為後天巽卦,巽為風,風的產生輕微閃爍,就像禾苗尖端閃動的光芒一樣。當太陽初升時,人從側面斜視,就能看到禾苗尖端有這種閃閃爍爍之氣,向上升騰。所以《易經》說「地風升」,意思是風從地底升起,就像宋玉《風賦》中「起於青蘋之末」的描述一樣。這種風的產生,多在日出時,因為日出時露水的陰氣下降於地,地中的陽氣便應聲而起,上升於天。

《莊子》稱風為野馬,指萬物生息互相吹拂。凡草木都受到風的影響,草木伸長,就是風氣上升的證明。《管子》說:「澤下尺伸上」,意思是說,地下的濕氣滋潤根部達一尺深,地上莖葉就會長高一尺,足以說明地下濕氣上升即為風,兌卦轉變為巽卦的道理在此可見。人體的呼吸如同風,必須肺部的津液下降調和,呼吸才能平靜,這也是兌卦轉變為巽卦的道理。

道家的調息之法,就是調和肝肺,以兌卦的濕潤之氣化解巽卦的風而已。

先天巽卦轉變為後天坤卦。《爾雅》說:「風而雨土為霾」,這就是證明。莊子以風比作野馬揚起的塵埃;西方科學說,即使樹枝不動,也存在微風,每刻行六里。稱之為野馬,形容它的速度。陽光照射縫隙,就能看到光線中無數塵埃迴旋飛舞,這就是風所產生的土氣,從微小到顯著,積累塵埃形成土,只是人們平常沒有注意到而已。草木樹葉受風的影響而生長,凋零後腐化成土,都是巽卦轉變為坤卦的道理。

西方地理學說,空氣最能侵蝕萬物,無論是木石銅鐵,都會逐漸剝落,空氣越濕潤,侵蝕越嚴重。濕潤就是土氣,風化成濕潤,就是化成土的先兆。最終所有被侵蝕的物質,都化為有形的物質。人體的肝屬木,配巽卦,主宰全身的膜;脾屬土,配坤卦,主宰全身的膏油。膜上生膏油,就是巽卦轉變為坤卦的現象。

先天震卦轉變為後天艮卦。西方地理學說,地形的改變,是由於地底的火氣噴發突起,例如水面突起島嶼,或者地震時地表凹陷後隆起,這些都是震卦轉變為艮卦的現象。又說火山經常有轟鳴聲,山頂裂開,噴出熔岩,冷卻後凝結成石,這更是震卦轉變為艮卦的明顯例子。中國的山,雖然沒有見到突然隆起的跡象,但是一定有地底的氣上升,才能高出地面。

人體的膽配震木,胃配艮土。西醫說膽汁入胃消化食物,中醫說木能疏土。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使用柴胡、升麻,就是利用木氣來扶助中土,都符合震卦轉變為艮卦的道理。

先天艮卦轉變為後天乾卦。艮為山,山頂出現雲氣,放出霞光,都是山氣轉變為天氣。乾為天,純陽之氣,艮卦則是一陽二陰,必須得到陽光的照射,將山下的陰氣轉變為陽氣,才能產生雲氣和霞光。艮卦轉變為乾卦的道理,可以略微領悟。先天艮卦方位在戌,古代的崑崙山,現在的烏拉爾山脈,就在戌位,符合先天艮卦的方位,是大地之巔。

山越高,地氣就越接近天。天自左旋至戌位,就進入地下。天接地就在此,地近天也在此。天空純粹是冷氣,山越高,氣溫越低。山產生冷氣,就是艮氣轉變為乾氣。崑崙山、烏拉爾山脈寒冷,可以作為艮氣轉變為乾氣的證明。乾又屬金,金屬礦物產生於山中,都是石頭,也就是艮卦的物質。用火煉製,然後成金,是將艮卦下二爻的陰氣,轉變為純陽,於是成為乾金,這是艮卦轉變為乾卦的實際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