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下卷 (2)
下卷 (2)
1. 後天八卦
先天離卦☲,變為後天震卦☳。蓋離火即電也。電先發而雷後應,是離變為震之明驗。所以成震之故,因陰水加於陽火之上,搏擊而成。試觀有電無雨,斷不成雷,以電火不遇陰水,不相搏擊也。但有雷聲,無不有雨,蓋電火之陽,遇陰水加之,相搏成雷。所以離之上爻變陰,即為震卦。
先天之離位在東方,以東方為日所出,日即離火之精也。而後天之水皆歸於東方,是水陰加於離陽之上,變為震卦。故東方海水潮沸震盪,陽氣在水下鼓動不休。江河之水無潮,以江河未加離位,其下無陽氣鼓動,是以不潮。惟東方坎來就火,離變為震,陽在下而上騰,乃發為潮。
此氣發於萬物,則為生氣。蠢然而動,即是帝出乎震之氣,東方所以主春也。人身膽木,是陰中之陽,實配震卦。凡人鬱冒、振戰、沖逆諸病,亦是人身之震氣。
先天坤卦☷,變為後天坎卦☵。因坤體純陰,凝而不流,土返其宅,水歸其壑,故在月令,坤當十月,純陰用事,固陰冱寒,地下之水泉盡皆涸竭,必得陽氣蒸之,然後凍化,水泉乃出。先天坤位正當北方,曰幽都,坤之黑色也。坤初爻曰:履霜堅冰,陰始凝也。北方有冰海,則全是坤純陰之氣所凝。
冰得日光而化,是為純陰中得一陽,遂化為水。遍地球之水,所以流而不冰者,以地心純是熱汁,故能化水,是即坤變為坎之義。地心熱汁,出於泰西地學,考驗得實,與《易》義合。再按:人身,坤為脾土,主膏油。坎為腎水,主水精。脾之膏油滲水入腎,則化為溺。五穀之液入腎化精,即人身之坤變化為坎也。
先天乾卦☰,變為後天離卦☲。蓋乾陽乃周天之空氣,純是輕清,並非火熱。西洋天學家言,去地一千六百丈,則上面純是冷際。又謂冷際之上,乃為熱際。夫冷際者,西人乘氣球已到之際也。至於冷際上覆有熱際,則西人想像之詞,並未曾到。揆之於理,實屬無憑。惟《易》繫辭云:乾為天,為寒,為冰。
可知乾天純是冷際。雖聖人亦未身到,然以氣推之,地本陰而含陽熱,則知天本陽而純陰冷也。且此冷際,乃生髮陽光之際,所以言天,只可言陽氣、陽光,而斷不可言陽熱。蓋此陽光,散而不聚,必得日質以凝之,則六合之光,皆聚於日。是日光屬陽,日質屬陰。凡有體者皆陰也。
西人遠鏡窺日,見有黑斑,便是察見陰體之驗。日在天中,為乾中得陰,合於離卦之象。然有光無熱,是以天空仍是冷際。必日光下交於地,而後生熱。地在南方,正當天頂,先天之乾,位在南方,故天頂為陽光所聚,得南方地球之陰體,承受其光,遂成離火。是以在天則赤道在南,在地則火位在南。
西人默瓦南,尋得南極之火地,今稱澳洲,真屬正離之位矣。地球聚天陽而成火,故地心尤熱。天陽是離上一卦,地熱是離下一卦,天之光合於地之熱,則明兩作離,是為火矣。此先天乾卦變為後天之離之義。或疑陽光不熱之說無據。然試金、銀、銅、鐵有光,寶石、玻璃有光,皆冷而不熱,且皆無火也。
白話文:
後天八卦
先天八卦中的離卦(☲,火)轉變為後天八卦中的震卦(☳,雷)。因為離卦代表的火,就如同閃電一般。閃電先出現,雷聲後響應,這就是離卦變為震卦的明顯證據。震卦形成的原因,是因為陰性的水加在陽性的火之上,互相碰撞而產生。試想,有閃電卻沒有下雨,就絕對不會打雷,因為電火沒有遇到陰水,無法互相碰撞。但是,只要有雷聲,就一定會有雨,因為陽性的電火遇到陰性的水,互相碰撞就形成了雷聲。所以,離卦上爻變為陰,就變成了震卦。
先天八卦中離卦的位置在東方,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,太陽就是離卦火之精華。而後天八卦中所有的水都歸向東方,也就是陰性的水加在陽性的離火之上,變成了震卦。因此,東方的海水潮漲潮落,震盪不已,那是因為陽氣在水下不斷鼓動的緣故。江河的水沒有潮汐,是因為江河沒有在離卦的位置,其下沒有陽氣鼓動,所以沒有潮汐。只有東方的坎卦(水)靠近火,離卦才變為震卦,陽氣在下而向上湧動,才會形成潮汐。
這種氣息推動萬物生長,就是生機。萬物蠢蠢欲動,正是震卦之氣的運作,所以東方主宰春天。人體的膽經屬木,是陰中之陽,正好對應震卦。凡是人體出現鬱悶、顫抖、氣逆等疾病,都是人體震卦之氣失調的表現。
先天八卦中的坤卦(☷,地)轉變為後天八卦中的坎卦(☵,水)。因為坤卦代表的土性純陰,凝而不動,土歸於土,水歸於溝壑。所以,在月令中,十月屬坤卦,純陰之氣主事,天氣寒冷,地下的泉水都乾涸了,必須要陽氣蒸騰,才能解凍,泉水才會重新湧出。先天八卦中坤卦的位置在北方,稱為幽都,坤卦的顏色是黑色。坤卦初爻說:「履霜堅冰」,陰氣開始凝結。北方有冰海,都是坤卦純陰之氣凝結而成的。
冰遇到陽光融化,這是純陰之中得到了一絲陽氣,於是就變成了水。遍布地球的水,之所以能流動而不結冰,是因為地心是純粹的熱液,所以才能使水融化,這就是坤卦變為坎卦的道理。地心有熱液,是西方地學研究證實的,與《易經》的道理相符。再者,人體中,坤卦代表脾土,主導膏油;坎卦代表腎水,主導水精。脾土的膏油滲入腎水,就會變成尿液。五穀的精華進入腎臟化為精氣,這就是人體中坤卦轉化為坎卦的過程。
先天八卦中的乾卦(☰,天)轉變為後天八卦中的離卦(☲,火)。因為乾卦代表的天,是周天之氣,純粹是輕清之氣,並不是火熱。西方的天文學家說,離地一千六百丈以上,上面就全是冰冷的空間。又說冰冷空間之上,才是炎熱的空間。所謂冰冷空間,是西人乘坐氣球已經到達的地方。至於冰冷空間之上還有炎熱空間,只是西人的推測,他們並沒有到達過。從道理上講,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。但是《易經》繫辭傳說:「乾為天,為寒,為冰。」
可知乾卦代表的天,是純粹冰冷的空間。雖然聖人也沒有親自到達過,但是從氣的運作推測,地是陰性的,卻包含著陽性的熱,那麼天是陽性的,就應該是純陰的寒冷。而且,這個冰冷的空間,是產生陽光的地方,所以說天,只能說陽氣、陽光,而絕對不能說陽熱。因為這種陽光,是散而不聚的,必須依靠太陽的本體來凝聚它,然後天地間的光芒,都聚集在太陽上。所以說,日光屬陽,日體屬陰。凡是有形體的都屬陰。
西人用望遠鏡觀察太陽,發現有黑斑,這就是觀察到陰性物質的證明。太陽在天空中,是乾卦中獲得陰氣,符合離卦的象徵。但是,有光卻沒有熱,所以天空仍然是冰冷的。必須日光照射到地上,才能產生熱。地處南方,正對著天頂,先天八卦中乾卦的位置在南方,所以天頂是陽光聚集的地方,得到南方地球陰性物質的承載,於是就形成了離火。所以,在天空中,赤道在南方;在地面上,火的位置也在南方。
西人默瓦南,在南極發現了火地,現在稱為澳洲,這確實是離卦的正確位置。地球聚集天上的陽氣而形成火,所以地心特別熱。天上的陽光屬於離卦上爻,地下的熱屬於離卦下爻,天上的光與地下的熱結合,就形成了火。這就是先天乾卦變為後天離卦的道理。有人可能會懷疑陽光不熱的說法沒有根據。但是,試想一下,金、銀、銅、鐵有光,寶石、玻璃也有光,都是冰冷的而不是熱的,而且都沒有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