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2)

1. 總綱

西學有《物理推原》一書,由一名一物次第推求,而歸本於造化主,是萬殊推到一本。《中庸》所謂其次致曲,曲能有誠也。中國聖人作《易》,由太極衍為八卦,由八卦重為六十四卦,範圍天地,曲成萬物,是一本散為萬殊,孔子所謂吾道一以貫之也。太極者,謂天地未分之先,只渾然元氣一團而已。

由太極生出兩儀,則有陰有陽;由兩儀生出四象,則陰中又有陽,陽中又有陰。由四象生出八卦,邵子所謂先天八卦也。非僅空名,實有此八樣氣化以化成天地。於是乎天旋地轉,陽為晝,陰為夜,遂有《河圖》九數之位。積晝夜以成四時,天地轉運,四時互更,又有《洛書》十數之位。

天與地一往一來,將先天八卦之氣,變而為後天八卦之運,則萬物成矣。物相雜,卦相蕩,合為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則變化盡矣。《焦氏易林》又衍為三百八十四卦,二千三百四爻。然《內經》云:陰陽者,數之可千,推之可萬,安能以爻象盡之。聖人舉例發凡,備於六十四卦,廣矣,大矣,莫能外矣。

何必更加推衍。吾於《易》義,尤不過窺豹一斑,只就確然可據有關醫學者,約略言之。所望醫學昌明,允躋仁壽。至於《易》學,尤望海內群公闡明聖道,位天地,育萬物,豈曰小補之哉!謹將臆說序列於後。

白話文:

西方學問中有本名為《物理推原》的書,它從每一個名詞和事物逐步探索,最終回歸到創造萬物的源頭,這就是從多樣性追溯到根本統一性的過程。類似《中庸》裡提到的,通過深入各個方面,再在這些細微處體現真誠。在我們中國,聖人創作了《易經》,從最初的太極分化為八卦,再由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,涵蓋了天地萬物的規律,使萬物得以形成,這正是一種從根本統一性散發出多樣性的過程,正如孔子所說的,我的道理可以用一個原則貫穿始終。太極,是指天地尚未分開之前,只有渾然一體的原始氣息。

從太極中誕生了兩儀,就有了陰和陽;從兩儀中又生出了四象,那麼在陰中還有陽,在陽中也有陰。由四象中誕生了八卦,這是邵子所說的先天八卦。這並非只是空洞的名詞,實際上存在著八種不同的氣化作用,以此形成了天地萬物。於是,天空開始旋轉,大地開始轉動,陽代表白晝,陰代表夜晚,於是就有了《河圖》中的九個數字位置。累積晝夜的交替形成了四季,天地運轉,四季更迭,又有了《洛書》中的十個數字位置。

天地之間的相互作用,將先天八卦的氣息轉變為後天八卦的運行模式,萬物就此生成。萬物交錯,卦象交互,共同構成了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這樣變化無窮。《焦氏易林》進一步衍生出三百八十四卦,二千三百四十爻。然而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,陰陽的變化,可以數以千計,推算可以達到萬計,怎麼可能用爻象完全涵蓋。聖人舉例說明,概括了六十四卦,已經非常廣泛且宏大,無法超出其範疇。

何必再去進一步推導呢。對於《易》的義理,我所理解的不過是管中窺豹,只能根據確切的證據,與醫學相關的部分,大致談談。我期待醫學能夠昌盛,讓人們得以健康長壽。至於《易》學,更希望國內各位學者能夠闡釋聖賢之道,定天地之位,養育萬物,豈止是小小的裨益!謹慎地將我的見解列述於後。

2. 太極

天地未分之先,無物無象,人誰得而見之。聖人原始返終,由有形推到無形,知天地初生之始,只是渾然元氣一團,無以名之,尊稱之曰太極。欲將太極寫圖,則當作,以象渾然☯元氣之形。泰西算法從○起,從九止,謂天地之數皆起於○,即是起於太極之義。中國數起一,一字本作-,後人引長作一,其實古只一點,以象太極。

故許氏《說文》云:惟初太始,道立於一,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世稱庖羲一畫開天,皆指太極而言。至宋·周濂溪先生乃以為☯無極圖,而另以為太極圖,其說未嘗☯不通。然圖既分黑白,已有陰陽,是☯已生兩儀,不得仍名太極也。雖草木之核,內仁多是兩瓣。然五穀之實不盡兩瓣,不得以核仁兩瓣為象太極。

凡核仁兩瓣者,其中間必有微芽,是芽象太極,兩瓣仍象兩儀,故追寫太極,必以為元氣☯渾然之象。

又按:《易經》只推到太極而止,並未推到無極。蓋太極者,造化之根柢也。若云無極則並根柢而無之,亦何關於造化。故周子無極之說,未免頭上安頭。

天地初生,無從目睹,惟將人物初生考驗之,則太極之象可見。有如雞卵,皆以為太極一團之象。然卵白象天,卵黃象地,黃為陰,白為陽,已分陰陽,便是兩儀,不得名為太極也。惟未成卵之先,附於雌雞背脊骨間,只有細子,小者如梧子,大者如彈丸,只是圓核一枚,並無黃白二色,乃為雞卵之太極。人之初胎,一月為胚,亦只渾然一團,是為生人之太極。

推之萬物,返之兩大,太極之義從可想矣。

太極者,肇造天地人物之真宰也。耶穌、天主,尊崇造化主,虛奉其名,不知其實。問如何肇造天地人物,則但曰神妙莫測。不知聖人言太極則真是造化主。如何肇造,如何神妙,皆有變化生成之實據,不徒托諸空談。《易》其至矣乎。

男守潛按:西人生理學言生殖器中有核如卵稍虛。男子精以顯微鏡照之,有動物形如蝌蚪,為精蟲,男女交則精蟲入女之卵核,補其虛處而成孕。夫女之卵核即太極形,男女交成孕,即太極生兩儀。男子之精蟲如蝌蚪,女卵核虛處如蝌蚪,相補完兩儀圖。此圖今以為太極也。詳後。

白話文:

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,既無實物也無形跡,誰又能見到呢?聖人們從追溯事物的起源並回溯至終了,由有形的事物推想到無形的事物,瞭解到天地初生之時,只是一團渾然一體的元氣,無法用語言描述,尊稱它爲“太極”。如果要將太極畫成圖像,則應描繪成太極圖,象徵着渾然一體的元氣。西方的數學從0開始,到9結束,認爲天地的數字都是從0開始,這正是從太極出發的意義。中國的數字從1開始,“一”字原本寫成“-”,後人將其拉長寫成“一”,但實際上,在古代,它只是一點,象徵着太極。

因此,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中寫道:“最初,太始之道,始於‘一’,創造了天地,化育萬物。”世人稱伏羲的一筆開天,都是在說太極。到了宋代,周敦頤先生則認爲這是無極圖,並將其視爲太極圖,他的說法並非不通。然而,圖中既然有黑有白,便有了陰陽之分,這意味着已經產生了兩儀,不能再被稱爲太極。即使植物的種子,內部多數是兩瓣。但是,五穀的果實並非全是兩瓣,不能以種子的兩瓣來象徵太極。

凡是種子兩瓣的,其中必定有一顆微小的幼芽,這芽象徵着太極,兩瓣仍然象徵着兩儀,所以描繪太極時,必須將其視爲渾然一體的元氣。

再者,《易經》僅推論到太極就停止了,並未推論到無極。因爲太極是創造萬物的根本。如果說無極,則連根本都不存在,與創造萬物有何關聯。所以,周敦頤的無極理論,不免有些多此一舉。

天地初生時,我們無法親眼目睹,唯有通過觀察生命的誕生,太極的形象才得以顯現。比如雞蛋,都被認爲是太極的象徵。然而,蛋清象徵天,蛋黃象徵地,黃色代表陰,白色代表陽,已經有了陰陽之分,便是兩儀,不能稱爲太極。只有在未形成蛋之前的階段,附着在母雞脊椎骨旁的,只有微小的卵細胞,小的像梧桐籽,大的像彈丸,只是一枚圓形的核,沒有黃色和白色的區別,這纔是雞蛋的太極。人類的胚胎在一個月時,也只是渾然一體,這就是人的太極。

推及萬物,迴歸到更大的概念,太極的意義便可以理解了。

太極,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真正主宰。耶穌和天主教徒尊崇創造者,卻虛妄地供奉其名,不知其實質。問他們如何創造天地萬物,他們只會說神妙莫測。他們不知道,聖人所說的太極,纔是真正的創造者。如何創造,如何神奇,都有變化生成的實證,不僅僅是空談。《易經》的深奧程度,真是令人歎爲觀止。

男性生殖器中的精子,用顯微鏡觀察,形狀如同蝌蚪,稱爲精子。男女交配時,精子進入女性的卵細胞,填補其空白處,從而受孕。女性的卵細胞就是太極的形狀,男女交配受孕,就是太極生出兩儀。男性的精子像蝌蚪,女性卵細胞的空白處也像蝌蚪,兩者相互補充,完成兩儀圖。這個圖現在被視爲太極圖。詳細情況請看後續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