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易通說》~ 上卷 (17)
上卷 (17)
1. 地支
故在人身,少陽經配三焦與膽,而根於腎中之命門,三焦者,周身膜膈也,膜色白,屬申金,上合於膽,膽色青,屬寅木。三焦根於命門,引命門之陽氣上附於膽木,則化為火。故《內經》云:少陽之上,火氣治之。
巳亥對衝,合化為厥陰風氣。蓋亥水之陰,從巳火之陽,遂化為風。巽卦以下一陰從上二陽。西人天學言日行南陸,則風從北來,日行北陸,則風從南來。亥陰從巳陽而化為風,即此義也。亥者荄也,謂木之根荄,屬於北方水位以養根荄。根荄既養,便當發生,故交於巳位。
如根荄上升,發生枝葉,以象風氣之四散。故巳亥對衝,合化則為厥陰風木也。人身之肝木,生於腎水,配亥以象根荄。心包絡是由肝繫上連而生,如木之枝葉;包絡包心,象葉之承花。肝挾腎水之陰氣,上連心包,以陰從陽,有如亥交於巳,化為風氣。故經曰:厥陰之上,風氣治之。
凡中風病,多入於心包。
辰戌對衝,合化為太陽寒氣。蓋辰方乃皎日當天之位,故稱太陽。戌方乃日入虞淵之所,遂生夜寒。是以辰從戌化而為寒氣。西人造冰之法,用玻璃罐一枚,外面安放水銀,另將淨水煮至極熱,傾入罐內,即結成冰。雖全賴水銀之冷,然水不煎熱,亦不易凝,此可見太陽之熱化為寒也。
人身有小腸以宣心陽,故曰太陽。小腸之膜通水道,下入膀胱,為寒水之府。以寒濟熱,陽乃不亢,是以小腸下合膀胱而化為寒氣。今人但知人身不可無熱氣,不知尤必有寒氣,乃能濟熱。故張口呵之則熱氣出,是上焦太陽之氣也。撮口吹之則寒氣出,是下焦寒水之氣也。冬則皮膚熱,太陽衛外也;夏則皮膚冷,寒氣濟熱也。
丑未對衝,合化為太陰濕氣。蓋未屬坤,醜屬艮,坤艮皆土也。而未近午兼火氣,醜近子兼水氣,以火蒸水而後生濕。譬有干臘肉,是屬未宮火土之物。遇天將雨,則臘肉回潤髮濕,是未宮火土得醜宮之水而化濕也。又如干茶葉,其內本含水澤,是醜宮水土之物。遇火烘之則回潤,又是醜宮水土得未宮之火而蒸濕也。
濕土為萬物之母,故稱太陰。在人之身,心與肺交之處,有黃油相連,即未土也。《月令》以未月為中央土,漢之中宮名未央。《內經》未央絕滅,皆指未為中宮,而人之未央,實在心包與肺相交之間,一塊黃油即未土也。肺附此油而生,故肺亦配太陰經。此油屬未土,下連脾臟,生出腹中之板油、網油,是為醜土。
丑未合化為濕,凡潤濕之物,無逾膏油者矣。消化飲食,全賴膏油。今人但稱脾為濕土,不知濕是何物。吾為指出即是膏油,然後知太陰所司之氣化矣。
守潛按:據黃庭內景之說,則未央又不在心肺之間,當參。
《內經》六氣司天在泉,司天者主春夏,在泉者主秋冬。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,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,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,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,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,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。子午之歲上見少陰,丑未之歲上見太陰,寅申之歲上見少陽,卯酉之歲上見陽明,辰戌之歲上見太陽,巳亥之歲上見厥陰。皆言司天之氣本於六沖合化也,說詳《內經》,茲不具贅。
白話文:
地支
因此,在人體,少陽經與三焦、膽經相配,根源在腎臟的命門。三焦是周身膜和膈,膜的顏色是白色,屬申金;膽的顏色是青色,屬寅木。三焦根於命門,引導命門的陽氣上升附著於膽木,則轉化為火。所以《內經》說:少陽經上,用火氣來治療。
巳亥相衝,合化為厥陰風氣。因為亥水之陰,受到巳火之陽的影響,就轉化為風。巽卦以下一陰從上二陽。西方天文學說,太陽運行到南半球,風就從北方來;太陽運行到北半球,風就從南方來。亥陰從巳陽而化為風,就是這個道理。亥是根莖的意思,指木的根莖,屬於北方水位,用來滋養根莖。根莖得到滋養,就要發芽生長,所以與巳位相交。
如同根莖上升,長出枝葉,以此比喻風氣的四散。所以巳亥相衝,合化則為厥陰風木。人體的肝木,生於腎水,配亥以比喻根莖。心包絡是由肝經向上連接著生出來的,如同樹木的枝葉;包絡包圍著心臟,像葉子承載著花朵。肝臟挾帶腎水的陰氣,向上連接著心包,陰從陽,如同亥交於巳,化為風氣。所以經書說:厥陰經上,用風氣來治療。
凡是中風病,大多會侵入心包。
辰戌相衝,合化為太陽寒氣。因為辰方是太陽當空的位置,所以稱為太陽。戌方是太陽落入地平線的地方,於是產生夜晚的寒冷。因此辰從戌化而為寒氣。西方人造冰的方法,是用一個玻璃罐,外面放上水銀,再把乾淨的水煮沸,倒進罐子裡,就能結成冰。雖然完全依靠水銀的寒冷,但是水不先加熱,也不容易凝固,這可以看出太陽的熱氣化為寒氣。
人體有小腸來宣洩心陽,所以說太陽。小腸的膜與水道相通,向下通入膀胱,是寒水的府邸。用寒來制約熱,陽氣就不會亢盛,所以小腸向下與膀胱相合而化為寒氣。現在人只知道人體不可缺少熱氣,不知道更必須要有寒氣,才能制約熱氣。所以張開口呵氣,就是熱氣出來,這是上焦太陽之氣;撮口吹氣,就是寒氣出來,這是下焦寒水之氣。冬天皮膚溫熱,是太陽衛護體外;夏天皮膚涼爽,是寒氣制約熱氣。
丑未相衝,合化為太陰濕氣。因為未屬坤,醜屬艮,坤艮都是土。而未靠近午,兼有火氣;醜靠近子,兼有水氣,火蒸水之後就產生濕氣。例如有乾的臘肉,是屬於未宮火土之物。遇到將要下雨,臘肉就會回潤變濕,這是未宮火土得到醜宮的水而化為濕氣。又例如乾的茶葉,裡面本來就含有水分,是醜宮水土之物。遇到火烘烤,就會回潤,這是醜宮水土得到未宮的火而蒸發出濕氣。
濕土是萬物之母,所以稱為太陰。在人體,心與肺交接的地方,有黃油相連,就是未土。《月令》以未月為中央之土,漢朝的中宮稱為未央。《內經》中未央絕滅,都是指未為中宮,而人體的未央,實際上在心包與肺臟交接的地方,一塊黃油就是未土。肺臟依附著這塊油而生長,所以肺也配屬太陰經。這塊油屬於未土,向下連接著脾臟,生出腹中的板油、網油,是為醜土。
丑未合化為濕,凡是潤濕的東西,沒有超過膏油的。消化食物,完全依靠膏油。現在人只稱脾為濕土,不知道濕氣是什麼。我為你們指出來,就是膏油,然後就知道太陰所主管的氣化了。
守潛按:根據《黃庭內景經》的說法,未央不在心肺之間,應該參考。
《內經》六氣司天在泉,司天是指主春夏,在泉是指主秋冬。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,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,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,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,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,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。子午年歲上見少陰,丑未年歲上見太陰,寅申年歲上見少陽,卯酉年歲上見陽明,辰戌年歲上見太陽,巳亥年歲上見厥陰。都說明司天之氣本於六沖合化,詳見《內經》,這裡就不詳細敘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