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溪書屋夜話錄》~ 醫話 (1)

回本書目錄

醫話 (1)

1. 醫話

醫雖小道而義精,工賤而任重。余自習醫以來,兢兢業業,造次於是,顛沛於是,歷經卅餘年,成就些微事業,多從困苦勤慎中得之。汝輩學醫,且將遊戲念頭,刪除淨盡,然後耐煩做去,何愁不日進於高明。

醫仁術也,其心仁,其術智,愛人好生為之仁,聰明權變為之智,仁有餘而智不足,尚不失為誠厚之士,若智有餘而仁不足,則流為欺世虛狂之徒。

凡治一病,先須細心診視,其病雖輕,亦不可輕許無事,恐其人因病輕而自忽,致生他變也。其病雖重,亦不宜決裂回絕,恐病家聞而生怖,愈致慌張也。然真正無妨,與絕證畢具不可救者,不在此例。

曾有一病人,年約十三四,其母呼之出外廂診視,其面色青黃而無和悅之氣,目向下視,亦不轉瞬,其脈小,身無熱,問其疾苦不答。其母代言曰:咳嗽十餘日矣。余處以平常治嗽套方一劑,明日即死。余聞之駭然,自咎識淺術疏。後又遇一船家,年約四十,面色雖不青,然神呆目睛不轉,脈亦小,病咳嗽氣急,問其疾不答,余即回卻,後兩日果死矣。此屬肺絕證,經曰:「肺絕之脈,如風吹毛」,蓋言其細也。

前二證神氣已離,其死必矣。

又見一女子,年十八九,四月間患時證,與其母同日得病,至七日同時戰汗,其母戰陷發厥而死,女正得汗未收,聞母死驚起,號淘痛哭,極力勸慰方止,自此如醉如呆,兀坐不語。邀余診治,脈極弦而銳,目睛環轉不定,此為膽絕之候也。因驚傷膽,神魂失守,不可為也。

果至晚發狂而死。經云:「少陽終者,目睘絕系,絕系者,一日半死。」又曰:「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」。又曰:「狂言者失志,失志者死。」

臟結為死證,仲聖戒不可攻。余曾治二人,皆不治而死。其一素有肝氣,其一素有癖塊,皆卒然腹中硬滿大痛,得食則嘔,二便不行,腹中硬塊或豎或橫者數條。初用深師七氣湯,如吳萸、官桂、木香、厚朴、烏藥等,送下備急丸五粒,不得利。又轉用許學士溫脾湯,亦不得利。他醫進仲景黃連湯加肉桂,痛嘔亦不止。一人四日死,一人三日死,竟一無辦法。

旭高自按:或曰灸關元或可救,然其人痛無暫安,安能施灸法哉。每思陰邪盤踞,臟氣凝結,不通不出,若用通陽之屬,如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半夏、茯苓、烏藥、澤瀉等味,送下來復丹通臟腑之陽,理三焦之氣,假我數年,再遇斯證,得試此法,未識何如。

一嫗年五十有餘,當冬月大便後,腹中微痛,胸悶滿,噁心,微惡寒,微發熱。初醫以為感寒,用疏通發散藥不效,延至旬外,邀余治之。診得脈左沉小,右脈浮而無力,此中氣虛而感寒也。當用六君子湯,加炮薑、木香、蘇葉汁,意議已定,方亦寫出。適某醫來,與之商訂,將方請正,醫曰:「今病已十餘日不大便,且胸腹滿悶,暫緩參、朮、炮姜,易入枳殼、栝蔞,稍磨紫金錠,香開氣分,治其痛滿。」病者正愁大便不通,未敢進食,主翁亦畏投補劑,恐滋脹滿,遂聽某醫之言。

白話文:

醫術雖然是小小的技藝,但其中蘊含的道理非常精深;工作雖然看似卑微,但責任卻很重大。我自從學習醫術以來,一直兢兢業業,在醫學這條路上努力不懈,經歷了三十多年,才稍有成就,這多半是從困苦和勤奮謹慎中得來的。你們這些學醫的人,應該將玩樂的心思完全去除,然後耐心地去學習實踐,何愁醫術不能一天天進步,達到高明的境界呢?

醫術是一門仁慈的學問,行醫者要有仁愛的心,還要有智慧。愛護人們、珍視生命是仁愛的表現,聰明且能隨機應變是智慧的體現。如果仁愛之心有餘,但智慧不足,還不失為一個誠實厚道的人;但如果智慧有餘,而仁愛之心不足,就會淪為一個欺騙世人的虛偽狂妄之徒。

凡是診治疾病,都必須仔細診察。即使是小病,也不能輕忽,認為沒有大礙,以免病人因為覺得病情輕微而疏忽,導致病情惡化。即使是重病,也不應該斷然拒絕,以免病家聽了感到恐懼,更加慌亂。當然,那些確實沒有問題的病症,以及已經確定無救的絕症,不在這個例外。

曾經有一個病人,大約十三四歲,他的母親叫他到外面的廂房讓我診斷。他的臉色青黃,沒有和悅的氣色,眼睛向下看,也不轉動。他的脈搏很細小,身上沒有發熱,問他哪裡不舒服也不回答。他的母親代他說:「咳嗽已經十多天了。」我開了平常治療咳嗽的藥方一帖,第二天他就死了。我聽了非常震驚,責怪自己見識淺薄,醫術不精。後來又遇到一位船家,大約四十歲,他的臉色雖然不青,但是神情呆滯,眼睛也不轉動,脈搏也很細小,生病咳嗽、呼吸急促,問他哪裡不舒服也不回答。我當即回絕,沒有診治,結果兩天後他也死了。這屬於肺臟衰竭的絕症,古書上說:「肺臟衰竭的脈象,像風吹毛髮一樣」,就是形容它的細微。

前面這兩個病人的神氣已經散失,他們的死亡是必然的。

我又見到一位女子,大約十八九歲,四月間得了時疫,和她的母親在同一天生病,到第七天同時發冷發熱,全身出汗。她的母親發冷過度而暈厥死去,而這位女子正在出汗還沒結束,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驚嚇起來,大聲哭泣,極力勸慰才停止。從此她就像喝醉酒一樣,呆呆地坐著不說話。我被請去診治,她的脈象非常弦而銳利,眼睛不停地轉動。這是膽臟衰竭的徵兆,因為驚嚇傷到了膽,神魂散失,不可救治了。

果真到了晚上,她就發狂而死。古書上說:「少陽經脈衰竭時,眼睛會轉動不停,轉動不停者,一天半就會死亡。」又說:「得到神氣者昌盛,失去神氣者死亡。」又說:「說胡話的人是失去了意志,失去意志的人就會死亡。」

臟腑結實是死亡的徵兆,醫聖張仲景告誡不可強攻。我曾經診治過兩個病人,都沒有救活就死了。其中一個平時有肝氣鬱結的毛病,另一個平時有積塊,都是突然腹部脹滿疼痛劇烈,吃東西就嘔吐,大小便都不通,腹中的硬塊有的豎著,有的橫著。剛開始我用了古代醫書上的七氣湯,用吳茱萸、官桂、木香、厚朴、烏藥等藥材,送服備急丸五粒,卻沒有通便的效果。又改用許學士的溫脾湯,也沒有通便。其他醫生用張仲景的黃連湯加肉桂,疼痛嘔吐也沒能停止。結果一個人四天就死了,另一個人三天就死了,竟然一點辦法都沒有。

我(旭高)自己認為:或許用艾灸關元穴或許可以救治,但是病人疼痛難忍,根本無法施用艾灸。我常常思考,當陰邪盤踞,臟氣凝結,不通不暢時,如果用一些溫通陽氣的藥物,如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半夏、茯苓、烏藥、澤瀉等,再送服來復丹,疏通臟腑的陽氣,調理三焦的氣機,如果能給我幾年時間,再遇到這樣的病症,我就可以試試這個方法,看看效果如何。

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,在冬天排便後,腹部微微疼痛,胸悶脹滿,噁心,稍微怕冷,稍微發熱。最初的醫生認為她是感冒受寒,用了疏通發散的藥物卻沒有效果,拖延了十多天,請我前去診治。診脈後發現左脈沉而細小,右脈浮而無力,這是中氣虛弱而又感受寒邪。我打算用六君子湯,加上炮薑、木香、蘇葉汁來治療,心意已定,藥方也寫好了。正好某位醫生來了,就和他商量,把藥方拿給他請教。那位醫生說:「現在病人已經十多天沒有大便,而且胸腹脹滿,暫時緩用人參、白朮、炮薑,改用枳殼、栝蔞,稍微磨些紫金錠,讓藥的香氣開通氣分,治療脹痛。」病家正擔心大便不通,不敢吃東西,主家也害怕用補藥,怕會更加脹滿,於是就聽從了那位醫生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