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賸》~ 卷下 (12)
卷下 (12)
1. 白酒
白酒。胸痹所用。未詳其為何物。齊民要術。載河東頤白酒。白醪酒等造法。豈其是耶。又隋經籍志。有白酒並作物法十二卷。白酒方一卷之目。抑亦是耶。時珍食物本草。及彭用光普濟良方。楊州府志。亦有造法。疑非古之白酒。(食物本草云。白酒處處有之。以蓼與面為曲。釀糯米為酒母。以水隨下隨飲。初下時味嫩而甘。隔宿味老而酢矣。普濟良方云。糯米一斗。隔夜用冷水浸。次日蒸熟。用井花水。淋下白酒麴五稠。勻拍在缺邊中間留空。得有漿。是為白酒。若洗以燒酒一罈。即蜜淋漓酒。楊州府志。白酒各州縣皆有。用草曲。三日可成。味極甘美。少入水曰水白酒。冬月煮過窨之。曰臘白酒。)虞兆隆天香樓偶得。以為美酒。(偶得云。古人酒以紅為惡。白為美。蓋酒紅則濁。白則清。故謂薄酒為紅友。而玉醴玉液瓊漿瓊飴等名。皆言白也。梁武帝詩云。金盃盛白酒。正言白酒之美。近來造酒家。白麵為曲。並舂白秫。和潔白之水為酒。久釀而成。極其珍重。謂之三白酒。於是呼數宿而成之濁醪。曰白酒。使詩詞家。不敢用白酒字。失其旨矣。)然而靈樞經筋篇。以白酒和桂。且飲美酒。則知醫方所用。白酒與美酒自別。究竟古之白酒。不可得而詳焉。今且從千金。用白酨漿。酨漿。酢也。酢。有通氣下痰。豁胸利膈之能。此乃為得矣。(薛俊日本寄語。白酒。門東曬箕。)
白話文:
【白酒】
白酒,被用於治療胸痛病症。但其具體指何種酒類,古籍中並未明確說明。《齊民要術》一書中記載了河東地區一種叫做「頣白」的酒以及「白醪酒」的釀造方法,這是否就是古人所說的白酒呢?另外,在隋朝的《經籍志》中,有「白酒並作物法」十二卷以及「白酒方」一卷的目錄,這會不會也是古人所說的白酒呢?
李時珍的《食物本草》、彭用光的《普濟良方》,以及《揚州府誌》等書中也有白酒的釀造方法,但這些方法可能並非古人所說的白酒釀造方式。根據《食物本草》的描述,白酒在各地都有生產,釀造時使用蓼草和麩皮製成酒麴,再用糯米作酒母,隨釀隨飲。剛釀出的白酒口感嫩滑且甘甜,但隔天飲用就會變酸。
《普濟良方》中的釀酒方法是:先將糯米浸泡一夜,然後蒸熟,再用井水沖涼,加入白酒麴拌勻,放在容器中發酵,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漿汁,這就是白酒。如果將白酒與燒酒混合,就能得到蜜淋漓酒。《揚州府誌》中提到,白酒在各個州縣均有生產,釀造時使用草藥製成的酒麴,三天即可完成。這種白酒味道極其甘美,若加少量水,則稱為「水白酒」;冬天時,經過煮沸後窖藏的白酒,則稱為「臘白酒」。
虞兆隆的《天香樓偶得》中提到,古人認為紅色的酒不好,白色的酒纔是上乘佳釀,因為紅酒混濁,白酒清澈。因此,古人常以「紅友」代稱薄酒,而「玉醴」、「玉液」、「瓊漿」、「瓊飴」等詞都是形容白酒的。梁武帝的詩中有「金盃盛白酒」一句,正是讚美白酒的品質。近來,釀酒師傅們使用白麪製成酒麴,搭配白秫米,再加上清澈的水,釀造出的白酒經過長時間醞釀而成,非常珍貴,被稱為「三白酒」。然而,現在人們將短時間醞釀而成的混濁酒類稱為「白酒」,導致詩詞創作時無法正確使用「白酒」一詞,失去了原本的含義。
然而,《靈樞經·筋篇》中提到,可以將白酒和肉桂一起飲用,且飲用美酒,由此可知,在醫學上使用的白酒和美酒是有區別的。但對於古人所說的白酒,我們無法獲得更詳細的資訊。現在我們暫且參考《千金方》,使用「白酨漿」。酨漿,也就是醋,具有通氣、化痰、開胸、利膈的功效,這樣看來,使用白酨漿是合適的。
2. 靈貓
靈貓。時珍本草,舉數說已,似未親睹其物。職方外紀云,有山貍,似麝,臍後有肉囊,香滿其中輒病,向石上剔出之始安。香如蘇合油而黑,其貴次於龍涎,能療耳病。寬政癸丑年,從崎岙郵致蠻舶所齎一頭,先考藍溪公,重價購之,畜於小檻中。其臭異常,狀如家貍,稍長大,尖頭短耳,黑鼻巨口,其利在於牙,爪短而不著地,渾身茶褐色,黑斑如虎,尾頗似雉,兩陰間有一囊,大如桃,即香囊也。香如白堊,滿則癢悶,舉一足開囊,著之於柱壁間,常與三四人捉之,以氍毹蒙其頭,令不得咬人,因視囊,囊左右分開,色白有底,向上有一小孔,如針眼,乃香所泄出竅也。香以竹篾刮取嗅之,與真麝無別,與身臭大異,經久變黑色。此獸行則低首垂尾,不聞鳴聲,人或觸之,嚇如貓,時閉窗戶,放活雀於堂上,出之於檻,跳躍捕之而啖,甚捷。喂之以雀,日五六頭,先考命二僮豢之,年餘而死,惜不多取其香而貯焉。本草云,自為牝牡,恐誕矣。蓋陰囊之外,有香囊,兩靡略似牝戶,故生此說耳。又云糞溺香,此亦不然。
白話文:
靈貓這種動物,在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中有過記載,但似乎未曾親眼見過。根據《職方外紀》中的描述,靈貓類似於麝,它在臍部後方有一個肉質的囊袋,其中充滿了香氣,當香氣滿溢時,靈貓就會感到不舒服。它會到石頭上刮除囊袋中的香料以減輕不適。這種香料像蘇合油一樣黑,價值僅次於龍涎香,對治療耳朵疾病有療效。
在寬政癸丑年,從崎岙郵路來的一艘外國商船帶來了一隻靈貓。我的父親藍溪公以高價買下,將其飼養在一個小籠子裡。靈貓散發出異常的氣味,形態和家貓相似,但逐漸長大。
它的頭尖、耳朵短小,有黑色的鼻子和大嘴,最特別的是它那鋒利的牙齒。它的爪子短且不著地,全身呈現茶褐色,上面有黑色的虎紋斑點。尾巴形狀類似雉雞,兩腿之間有一個桃子大小的囊袋,就是香囊。香囊內的香氣如白檀木,當香氣滿溢時,靈貓會感到癢悶,於是抬起一腳將香囊貼在柱子或牆壁上。通常需要三四個人合力捉住它,用毛毯遮住它的頭部,防止它咬人。香囊左右分開,底部是白色的,頂部有一個針眼大小的小孔,這是香氣洩出的通道。香氣可以使用竹片刮取,其氣味和真正的麝香沒有分別,但和身體散發的氣味截然不同。香氣久置後會變成黑色。
這種動物行走時會低頭垂尾,不會發出聲音。如果有人接近,它會像貓一樣受到驚嚇。我們會關上窗戶,在廳堂上放一些活的麻雀,然後把靈貓從籠子裡放出來,它會迅速地捕捉並吞食麻雀,非常敏捷。每天餵它五六隻麻雀。父親指派兩個僕人照顧它,一年多後,靈貓死亡。可惜當時未能多收集一些它的香囊香料保存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靈貓能夠自我繁殖,這恐怕是錯誤的傳言。因為在香囊的外側,有一個類似雌性生殖器的結構,導致了這種誤解。另外,書中還提到靈貓的排泄物具有香味,這也是不正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