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外治須知
畏炭火者,用瓦罐盛熱湯或糠火熨之或手摩之,皆可治。熱症不用火,以冷水逼之。治寒熱交混者,冷熱互熨之,此在臨症制宜矣。至背後脾腧、胃腧有須兼治者,又有熏臍、蒸臍、填臍法太乙熏臍法,附子填臍法。及布包輪熨等法(如脾實者用枳殼、陳皮炒熨;脾虛者用糯米炒熨,能助脾運。
陰寒症用吳英、蛇床子炒熨之類。)
下焦之病,以藥或研或炒或隨症而制,布包坐於身下為第一捷法,如水腫,搗蔥一斤坐身下,水從小便出。小便不通亦然。水瀉不止,艾一斤坐身下(並可敷腳心至膝蓋。)微火烘腳,瀉自止是也。一屬前陰,一屬後陰。凡有病宜從二便治者仿此。治疝者,用灶心土或淨砂炒過加川椒、小茴香末拌勻,隔褲坐之並用布袋盛藥夾囊下,又是二法。
婦人癆症,有燒熱磚淋藥水布包墊氈片坐法,癆多屬肝腎之損,故治在下部,此又一法則,知下部之病,無不可坐。若內服藥不能達到或恐傷胃氣者或治下須無犯上中者,中上病宜釜底抽薪者,更以坐為優矣。又法臌腫及秘結有煎藥水傾桶中坐熏者,即用峻藥(如〔芒〕硝、〔大〕黃、〔甘〕遂、[黑白〕醜、輕粉之類。)亦不至大傷元氣。
又治久痢人虛或血崩、脫肛者,不敢用升藥,用補中益氣[湯]煎湯坐熏。產婦陰脫用四物[湯〕煎湯加龍骨入麻油熏洗皆與坐法一例。或瀉或補任用古治。婦人本有坐藥,但以導為坐,不如坐身下者可用大劑,或有宜導者不妨兼用。蔣示吉云「治專人、虛人、產婦便秘用導最妥,此又代內服之一法也。
再下焦之病,有摩腰(腰為腎府,《簡便方》用黃蠟、麻油為丸如胡桃大摩腰,俟腰熱扎之,並可摩腹中諸病。)暖腰法、兜肚法,又命門(火衰治此。)臍下(臍下三寸為下丹田即關元也,臍下二寸為氣海,一寸為陰交,皆肝腎要穴。古灸法治陰症,每於此回陽,如欲用玉桂引火歸元用破故紙納氣歸腎者,糝敷臍下最妙。
)膝蓋、腿彎皆三陰所匯,故陰症及三陰瘧皆敷膝蓋。又治陽虛有蔽膝敷法,傷寒有熏腿彎法,喉症有刺委中穴法,治痧亦有之。又治魚禽獸骨卡喉者,用灰面四兩,冷水調敷膝蓋,一時之久其骨不知消歸何處。予按亦是引下法。但未解其用意,錄此以俟知者,如能推之,則用法無窮矣。
腿肚即三里穴,在膝蓋下三寸外旁,屬陽明胃經,亦是下部要穴。而醫治肺病有白芥[子]貼腿肚引下法,腳跟與肺腎俱相通,治肺腎宜知此。腳趾與手指同灸穴甚多,亦有掐法、扎法宜參看。
足心即湧泉穴,凡治下部肝腎之病皆宜貼足,又引熱下行,如衄血、吐血、水瀉、譁口痢、赤眼、牙痛、耳痛、喉風、口疳等症,又假陽症,皆宜用附子,吳萸、川烏等藥敷足心,或微火烘之,亦有貼大蒜片者,又有囊盛川椒踏者,浸熱湯者,亦有加牛膝[蚯〕蚓泥為導者。治孕婦熱症,保胎用涼藥敷臍下並井泥塗足心,云勝用罩胎飲治陽虛者,古有湧泉膏。
白話文:
外治須知
畏懼炭火的人,可以用瓦罐盛熱湯或用糠火熨燙,或者用手按摩,都能治療。熱症不用火,要用冷水來降溫。治療寒熱交雜的病症,要冷熱交替熨燙,這需要根據病情靈活運用。至於背後脾俞、胃俞穴位需要同時治療的,還有熏臍、蒸臍、填臍的方法,例如太乙熏臍法、附子填臍法,以及用布包藥物熨燙等方法(例如脾實的人用枳殼、陳皮炒熱熨燙;脾虛的人用糯米炒熱熨燙,可以幫助脾胃運化)。陰寒症可以用吳茱萸、蛇床子炒熱熨燙之類。
下焦的病症,可以用藥物研磨、炒制,或者根據病情配製藥物,然後用布包著坐在藥物上面,這是最快速的方法。例如水腫,可以搗爛一斤蔥放在身下,水就會從小便排出;小便不通也是同樣的方法。水瀉不止,可以用一斤艾草放在身下(也可以敷在腳心到膝蓋)。用微火烘烤腳部,瀉痢就會停止。這分別屬於前陰和後陰的治療方法。凡是需要從大小便治療的疾病,都可以仿照這種方法。治療疝氣,可以用灶心土或淨砂炒過,再加入川椒、小茴香末拌勻,隔著褲子坐在上面,或者用布袋盛藥物夾在腹股溝下,這也是兩種方法。
婦人的癆症,可以用燒熱的磚頭淋上藥水,用布包著墊上氈片坐著;癆症大多是肝腎虧損引起的,所以治療部位在下部,這也是一種治療法則,知道下焦的病症,沒有不能用坐療的方法的。如果內服藥物達不到效果,或者擔心傷到胃氣,或者治療下焦的病症而不至於影響上中焦,上中焦的病症需要釜底抽薪,更應該用坐療。還有一種方法是臌脹和便秘,可以用煎好的藥水倒在桶裡坐著熏蒸,即使是用峻藥(例如芒硝、大黃、甘遂、黑白醜、輕粉之類),也不會過度損傷元氣。
又治療久痢虛弱或血崩、脫肛的人,不敢用升提藥物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煎好後坐著熏蒸。產婦陰道脫垂可以用四物湯煎好後,加入龍骨和麻油熏洗,都與坐療的方法類似。不管是瀉下還是補益,都可以根據古法運用。婦女本來就有坐藥的療法,但是用導引的方法坐藥,不如坐在藥物上面效果好,可以使用大劑量的藥物,如果需要導引,也可以同時使用。蔣示吉說:「治療專家、虛弱的人、產婦便秘,用導引的方法最妥當,這也是代替內服藥物的一種方法。」
再說下焦的病症,有摩腰(腰是腎臟的府邸,《簡便方》中用黃蠟、麻油做成核桃大小的丸藥來摩腰,等到腰部發熱就扎針,也可以用來按摩腹部各種疾病)。暖腰法、兜肚法,還有命門(命門火衰弱就治療這裡)。臍下(臍下三寸是下丹田,也就是關元穴;臍下二寸是氣海穴;一寸是陰交穴,都是肝腎的重要穴位。古代灸法治療陰虛症,常常在這些穴位回陽,如果想要用玉桂引火歸元,用破舊的紙張把氣引入腎臟,那麼在這些穴位敷藥最有效)。膝蓋、腿彎都是三陰經匯聚的地方,所以陰虛症和三陰瘧都敷膝蓋。又治療陽虛有蔽膝敷法,傷寒有熏腿彎的方法,喉嚨疾病有刺委中穴的方法,治療痧症也有這種方法。又治療魚骨、禽骨、獸骨卡在喉嚨的,可以用四兩灰面,用冷水調和後敷在膝蓋上,一會兒功夫骨頭不知跑到哪裡去了。我認為這也是引下法。但是我還沒理解其中的用意,記錄下來等待明白的人,如果能夠推論,那麼用法就無窮無盡了。
小腿肚就是三里穴,在膝蓋下三寸外側,屬於陽明胃經,也是下焦的重要穴位。而治療肺病有白芥子貼小腿肚引下法,腳跟與肺腎都相通,治療肺腎疾病要知道這個方法。腳趾與手指一樣有很多穴位,也有掐法、扎針的方法,應該參考一下。
足心就是湧泉穴,凡是治療下焦肝腎的疾病都應該貼敷足心,又可以引熱下行,例如鼻出血、吐血、水瀉、霍亂、赤眼、牙痛、耳痛、喉風、口疳等症,還有假陽症,都應該用附子、吳茱萸、川烏等藥物敷在足心,或者用微火烘烤,也有貼大蒜片的,也有用布袋盛川椒踩踏的,浸在熱湯裡的,也有加入牛膝、蚯蚓泥來導瀉的。治療孕婦熱症,保胎可以用涼藥敷在臍下,並用井泥塗在足心,說比用罩胎飲治療陽虛更好,古代有湧泉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