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二 (21)
卷二 (21)
1. 醫藥箴言
一、富者病一年,裕一年的調理,勤一年的服伺;貧人病一日,損一日的工傭,添一日的債負,醫者但加意於有餘,不垂憐於不足,難言濟世,直是忍人。
一、富家之病輕而致重者,重在著忙中無主而妄劑雜投,初則藥不合病,繼則藥難治病,可不慨哉!貧家之病凶而轉吉者,吉在措力不能而平心以俟,既然病不亂醫,自然病不添病,洵有道也。
一、病深藥淺,力未能療,勿疑而中止;病淺藥深,反生他變,當法以治之,斟酌其間,豈草率從事者乎?
一、表散之藥,煎宜小熟;調和之藥,煎宜中熟;補益之藥,煎宜透熟:乃取其汁味與病相當耳,病家每不知此,是在醫者囑令如法也。
一、引經報使藥,引所由稱也。藥引用多,必紊亂乎君臣,藥引好奇、恐不恰乎宣導,既多又奇,使人隱僻難求,奔馳莫購,何曾有益病人,無非妄市能事,光明之士必不為之。
一、私闢單方及草頭方子服之,亦嘗愈病,但有不愈者,不惟不愈且益變,是乃見似為真,妄擬妄逞、輕信輕試之誤也。願有識者達而嘗之,則效否有理可評,授受無詭幻之設矣。
一、考正穴道以施針刺,軒岐奧妙,達者有幾?可托手於村婆市媼者多為客忤、驚痧,偶然奏效,遂致痞疳、瘛瘲,恆受其殃,明眼者當不被若輩模糊也。
一、天時盦郁,攪亂脾胃陰陽,證名霍亂,不得吐利者,飲以鹽湯引之作吐,亦因而越之之義也。每見證非霍亂輒飲鹽湯,吐則傷中,不吐則涎,胃且變膈中脹滿,投谷反悶等證,夫微水尚有此禁,況醫藥之大誤乎。
一、風熱幹人,亦微惡風寒,所謂几几者是也。病家誤以為寒重,從而加衣覆被,蓋大人變為燥渴,小兒變為驚忤,醫當指明習弊以開悟之,夫渴者熱也,驚者風也,熱極生風,理必然耳,何世習比比然乎!
一、病人久餓,身似潮熱,得食反吐而脈細微,執雲表未盡故發熱,表有滯故作吐,更從而表散消導之,使病枵腹告窮,不虛汗眩冒,則熱嘔益甚,非大誤乎,此際粥米救之,捷於藥劑。
一、糖性每熱,冰糖並不生津,勿因其名之美,使病者不時噙之,既燥舌又滋熱也。
一、食不爽口,以茶泡而導之亦細故也,久久如此,每令人噎且致作吐,干食全不下矣,故君子不可不防其微也。
一、治病委之醫家,養病卻在自己,養之不善,勿盡謂醫之不善也。人在病中,惟宜靜息,每怪問候者相率嗅鬧,使病人免力應答,得不損氣耗神乎?問候者均宜諒之。
白話文:
醫藥箴言
-
富人得病,一年調理身體,一年休養生息,一年精心照料;窮人得病,一天就損失一天的工錢,還得增加一天的債務。醫生只關心富人,而不憐憫窮人,這樣難以做到濟世救人,簡直是殘忍。
-
富人家輕病變重病,原因是病人著急慌亂,胡亂用藥,一開始藥物不對症,後來藥物更難治癒疾病,真是令人惋惜!窮人家凶險的病症卻能轉危為安,是因為他們盡力而為,卻能保持平和心態等待疾病好轉,因為不亂投醫,自然病情不會加重,真是有道理。
-
病症嚴重,藥力不足以治療,不要懷疑而停止用藥;病症輕微,卻用藥過猛,反而產生其他病變,應該按照正確方法治療,要仔細斟酌,怎麼能草率行事呢?
-
發散表邪的藥物,煎煮時間宜短;調和氣血的藥物,煎煮時間宜適中;補益的藥物,煎煮時間宜長:這樣才能使藥物的汁液和味道與病情相符。病人常常不知道這一點,應該由醫生囑咐病人按照正確方法去做。
-
引經藥,指的是引導藥物到達特定經絡的藥物。藥引用得太多,必定會打亂君臣佐使的配伍;藥引過於奇特,恐怕不能恰當引導藥力;藥引既多又奇特,會使人費盡心思尋找,奔波購買,哪裡會有益於病人,無非是浪費錢財做無用功,正直的醫生絕不會這樣做。
-
私自使用單方和民間草藥,有時也能治癒疾病,但也有治不好的情況,不僅治不好,病情還會加重。這是因為輕信、草率嘗試而造成的錯誤。希望有識之士能夠仔細研究,就能判斷其療效的真偽,避免虛假的說法。
-
考究穴位進行針灸治療,是軒轅黃帝和扁鵲的奧妙之法,能精通此道的人很少。那些讓村婦、老嫗施針的人,多半是治療客忤(精神性疾病)、驚痧(突然發作的疾病),偶然奏效,卻往往導致痞塊、疳積、瘛瘲等疾病,常常因此受害。有識之士應避免被這些庸醫迷惑。
-
天氣悶熱,導致脾胃陰陽紊亂,出現霍亂症狀,如果不能嘔吐或腹瀉,可以喝鹽湯引導嘔吐,這是利用反向作用的方法。但常常見到非霍亂的病人也喝鹽湯,嘔吐傷了脾胃,不吐則涎液阻塞,胃部脹滿,吃了東西反而想吐等症狀。即使是少量的水也有禁忌,何況是藥物治療呢,這真是醫學上的重大錯誤!
-
風熱侵襲人體,也伴隨輕微的風寒症狀,這就是所謂的「几几」症狀。病人誤以為是寒症加重,就增加衣物保暖,結果大人變得口乾舌燥,小孩變得驚悸不安。醫生應該指出這種錯誤習慣,讓病人明白:口渴是熱症,驚悸是風症,熱極生風,這是必然的道理,為什麼世俗習慣如此普遍呢!
-
病人長期飢餓,身體感到發熱,吃了東西反而嘔吐,脈搏細弱,有人認為是表邪未盡而發熱,表邪停滯而嘔吐,於是繼續使用發散、消導的藥物,使病人更加虛弱,出現汗出、頭暈目眩,結果發熱和嘔吐更加嚴重,這不是大錯特錯嗎?此時應該用粥米來救治,比藥物更有效。
-
糖類大多性熱,冰糖並不能生津,不要因為名字好聽,就讓病人經常含服,既會乾燥舌頭,又會加重體內熱量。
-
食慾不振,用茶水沖泡食物來幫助消化,也是細微的錯誤。長期這樣做,常常會導致病人噎住,甚至嘔吐,連乾的食物也吃不下去了。因此君子應該防微杜漸。
-
治療疾病依靠醫生,調養身體卻靠自己,調養不善,不要完全責怪醫生。人在生病時,應該保持安靜休息,經常有親友前來探望,喧鬧吵雜,讓病人不得不費力應答,豈不是損耗元氣,耗費精神嗎?探望者都應該體諒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