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聖經賢論
《本草》、《靈素》聖經也,《傷寒要略》賢論也。賢論猶儒者之之《四書》,聖經猶儒者之本經。奈千古以來,天下之醫只求方技以行術,不求經旨以論病,仲祖序云「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,各承家技終始順舊,舉世昏迷莫能覺悟」者是也。夫《傷寒論》雖論傷寒,而經脈臟腑、陰陽交會之理,凡病皆然,故內科、外科、兒科、女科皆當讀傷寒書也。
不明《四書》者,不可以為儒,不明《傷寒》者,不可以為醫,經云「非其人勿授」,論云「傳與賢人」,甚哉!人之不易得也。
白話文:
[聖經賢論]
《本草綱目》和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是醫學的聖經,《傷寒論》是醫學的賢論。賢論之於醫者,如同《四書》之於儒者;聖經之於醫者,如同儒家經典之於儒者。然而,千百年來,天下醫生只追求醫術技巧,而不去探究醫學經典的原理來論證疾病,正如仲景在序文中所說的:「不思考探究經旨來闡述自己的醫學知識,只繼承家傳的醫術,從一而終地沿襲舊法,世上的人們都昏沉迷糊,無法覺悟。」 《傷寒論》雖然專論傷寒,但其中關於經脈臟腑、陰陽相互作用的道理,適用於所有疾病,所以內科、外科、兒科、婦科醫生都應該研讀《傷寒論》。
不懂《四書》不能算真正的儒者,不懂《傷寒論》不能算真正的醫生。經典上說「非其人勿授」,《傷寒論》也說「傳與賢人」,可見這醫學真諦的難能可貴啊!
2. 山中宰相
按古稱醫士為山中宰相,謂能燮理陰陽,調和氣味,操生殺之柄耳。《記》云「醫不三代,不服其藥」,許學士曰「謂能讀三代之書」。予以為世代相傳,又能讀書好學,猶簪纓世胄士之子而恆為士也,若僅守遺方以為世傳,何異按圖索驥。
夫大有四時之氣,地有五方之異,人之百病變幻多端,即如傷寒一症有三百九十七法,可膠執遺方能通變時疾乎!趙括徒讀父書,尚至喪師敗績,況無遺書可讀乎!守祖父之業而不好學者,可方草廬諸葛乎?伊川先生曰:「醫不讀書,縱成倉扁終為技術之流,非士君子也。」盧不遠先生曰:「當三複斯語」。
白話文:
山中宰相古時稱醫師為「山中宰相」,意思是他們能調節陰陽,調配藥物,掌握生死大權。《春秋》記載「醫不三代,不服其藥」,許學士解釋說這是指能讀懂三代(夏商周)的典籍。我認為,如果能世代相傳醫術,又能好學不倦,那就像世代為官的士大夫一樣,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;如果只是死守祖傳的方子,就像按圖索驥,尋找已經不存在的目標一樣。
天地間有四季不同的氣候,各地也有不同的地理環境,人體疾病更是變化多端,就拿傷寒來說,就有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,怎麼可能只依靠祖傳的方子就能應對各種疾病呢?趙括只會背誦他父親的兵書,結果卻導致兵敗身亡,何況醫術沒有祖傳的書籍可讀呢?只守著祖輩的產業而不學習的人,能比得上臥龍諸葛亮嗎?伊川先生說:「醫生不讀書,即使醫術高明如倉公、扁鵲,終究也只是技術人員,算不上真正的士君子。」盧不遠先生說:「這句話應該反复研讀思考。」
3. 論《醫宗必讀》
明李士材先生聽著醫書數種內有《醫宗必讀》一書,固已膾炙人口矣,然余竊有議焉,夫必讀書,軒岐之書也,越入、仲景之書也,下此而《脈經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以及近代諸名家書,雖不能盡讀或取其十之六七或取其十之三四,不可不讀矣。苟守長沙博聞強識之訓,以探本窮源,則是書又為淺醫畫限之書矣,改其名曰「不必讀」其庶幾乎?
白話文:
論《醫宗必讀》
明朝李士材先生所聽聞的醫書有很多種,其中《醫宗必讀》一書,確實已廣為流傳,非常知名。但我私下有些不同意見。所謂必讀的醫書,應該是像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這樣的經典之作,以及《傷寒雜病論》這樣的著作。除此之外,《脈經》、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以及近代許多名家的醫書,雖然無法全部讀完,但至少也要讀個六七成或三四成,絕對不能不讀。如果只拘泥於博覽群書、熟記知識的學習方法,而沒有深入探究醫理的本源,那麼《醫宗必讀》就成了限制淺薄醫生的書了,不如將它的名字改成「不必讀」更貼切一些。
4. 四大家辨
李士材《讀四大家論》一篇,本自王節齋大意,謂三子補仲景之未備,而與仲景並峙也。然仲景醫中神聖,德備四時,三子則伯夷、伊尹、柳下惠而已,試觀《玉函金匱》方中黃芩、白虎已開河間之先也;建中、理中已開東垣之先;復脈、黃連阿膠已開丹溪之先也,然則謂三子得仲景之一德,而引伸條暢之則可,謂三子補仲景之未備,則未確也。
白話文:
李士材在《讀四大家論》中,闡述了王節齋的觀點,認為張仲景之後的四位醫家(指張仲景、張元素、朱丹溪、李東垣)並駕齊驅,補足了仲景醫學的不足。 然而,仲景在醫學上的造詣如同神明一般,醫德完美,而後三家則只能比擬伯夷、伊尹、柳下惠等聖賢。 仔細研讀《玉函金匱》就知道,書中黃芩、白虎湯等方劑已預示了河間派(張元素)的醫學思想;建中湯、理中湯等方劑已預示了東垣派(李東垣)的醫學思想;而復脈湯、黃連阿膠湯等方劑已預示了丹溪派(朱丹溪)的醫學思想。因此,說後三家繼承了仲景醫學中的一種德行,並加以發揚光大,這倒是可以的;但說他們補足了仲景醫學的不足,這就說得不夠確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