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卷二

2. 桂為諸藥先聘通使

人手之骨節,左右各十八,合之為三十六;足之骨節,左右各十八,合之為三十六,合計四肢骨節七十二,七十二候,七十二節,天人同具此數也。七十二節屬四肢,四肢屬脾胃,胃為坎,坎為月,月為戊,戊為土,土生水,水歸海,海起潮,潮應月,月至中秋而愈明,潮至中秋而特大。

桂至中秋而自芳,則又何必月中之桂,亦何必非月中之桂,凡字從肉旁者作月,月桂即肉桂,肉桂即箘桂,箘從囷,廩之圓者為囷,箘桂其圓如竹,箘桂即今之肉桂、厚桂也,然生髮之機在枝幹,故仲祖方中所用俱是桂枝,即牡桂也。《神農本草經》云「箘桂,味辛溫,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,為諸藥先聘通使」。

先聘通使者,取乎圭之義也,桂字從圭,圭所以通信,信為土德,故從土。何休《公羊傳》注云「月者,土地之精也」。潮以時至而有信,桂得中央土嗅之香,當月明潮應之秋而桂也飄香,則桂之為物可知也。月也潮也桂也,皆通乎土者也,故桂為諸藥先聘通使也。坤坎皆土,故字皆從土,先天圖坎位乎正西,邵子以土系之坎,而謂水生於土,此所以月生於西,而潮亦自西而趨東,桂亦取乎桂林西土所產也。後天圖坤亦位乎西南,先後天一理也。

月之生明,惟賴此震之一陽,震三生木,桂為木也。《難經》謂肝木主色;邵子謂木之神不二;《說文》謂桂為百藥之長,則桂之主百病,養神和顏色也固宜。又節者,即關節也,兩肘兩腋兩髀兩膕皆機關之室,周身三百六十五節,皆神氣之周行,桂助君火之氣,使心主之神而出入於機關,遊行於骨節,故主利手足步履動轉維艱也。時醫以桂枝發表,禁不敢用,自唐宋以後,罕有明其旨,所以余用桂枝,宜其招謗也。

噫,桂枝之屈於不知己也,將何時得以大申其用哉!

白話文:

桂為諸藥先聘通使

人體手部骨節,左右手各有十八個,合共三十六個;腳部骨節,左右腳各有十八個,合共三十六個,四肢骨節總共七十二個。七十二候,七十二節,天地人體都具有這個數字。七十二節屬於四肢,四肢屬脾胃,脾胃屬坎,坎屬月,月屬戊,戊屬土,土生水,水歸海,海生潮,潮汐與月亮相關,月亮在中秋最明亮,潮汐也在中秋最大。

桂花在中秋時香氣最濃郁,所以說桂花是月中之桂,也並非一定要是月中之桂。凡是字旁帶「肉」的字都與月亮相關,月桂就是肉桂,肉桂也就是箘桂。「箘」字從「囷」,圓形的糧倉叫「囷」,箘桂的形狀像圓形的竹子一樣,箘桂就是現在的肉桂、厚桂。然而,頭髮生長的力量來自枝幹,所以仲景的方劑中都使用桂枝,也就是牡桂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「箘桂,味辛溫,主治百病,能養神、和顏色,為諸藥先聘通使。」

「先聘通使」取自「圭」的意義。「桂」字從「圭」,「圭」是古代傳達信息的信物,「信」屬土德,所以「圭」字從土。何休在《公羊傳》注中說:「月亮是土地的精華。」潮汐定期漲落,有規律可循,桂花吸收了大地中央的土氣而芬芳,在月亮明亮、潮汐高漲的秋天飄香,由此可知桂花的特性。月亮、潮汐、桂花都與土相關,所以桂花是諸藥之先聘通使。坤卦和坎卦都屬土,所以字形都帶土。先天圖中坎卦位於正西,邵雍用土來聯繫坎卦,認為水生於土,所以月亮生於西方,潮汐也從西向東流動,桂花也產自桂林西方的土地。後天圖中坤卦位於西南,先天和後天圖理相同。

月亮的光明,依靠震卦的一陽之氣。震卦三生木,桂花屬木。《難經》說肝屬木主顏色;邵雍說木的神不二;《說文》說桂花是百藥之長,所以桂花主治百病,養神和顏色是理所當然的。此外,「節」就是關節,兩肘、兩腋、兩股、兩膝都是人體的關節部位,全身三百六十五個關節,都是神氣運行的地方。桂花能幫助心火之氣,使心神出入於關節,遊行於骨節,所以能治療手腳行動不便。現代醫生用桂枝發汗解表,卻不敢大量使用,從唐宋以來,很少有人明白桂枝的功效,所以我使用桂枝,難免招致批評。

唉,桂枝因為不被了解而受委屈,什麼時候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呢!

3. 龜板

馮夢禎《快雪堂集》載,王節齋先生素工醫,撫蜀時患蟲病,訪知青城山有隱者能治,招之不來,乃躬造之。一宿隱者脈之云「此蟲病也」。問何以致此,乃詰其嘗所服藥?云:「素服補陰丸」?曰:是矣。其蟲乃龜板所致,龜久生之物,惟敗板入藥,不得已用生解者,須酥炙極透,應手如粉者良。少堅得人之生氣,其生氣復續,乃為蟲耳,此非藥餌所治。

公自今壽尚可三年,猶及生子。公遂歸。三年生子而卒。龜板良藥,製法一乖,取禍如此,以節齋之善醫尚有此失,醫可輕言哉?按王節齋《本草集要》云:龜乃陰中至陰之物,稟北方之氣而生,故能補陰血不足。又方家以其靈於物,故用以補心甚效,此說蓋出於丹溪,王氏深信丹溪不啻筆之於書,自用以取禍如此,抑似愚焉。然龜板為蟲之說,亦難信據。

而又《紫桃軒雜綴》所載一事,殆與此相類,云「昔潤州一大老,惟喜服食所制補劑,中用龜板,餌之垂十年,頗健朗,晚歲忽患蟲膈,厭厭就盡,乃謁白飛霞,飛霞診視良久曰:此瘕也,公豈餌龜板藥餌耶?今滿腹皆龜,吾藥能逐之。其在骨節膚腠中者,非吾藥所能也。

公可速治後事,乃與赤丸數粒,服之下龜如菽大者升余,得稍寬,不數月仍敝,易簣時驗小遺,悉有細蟲,彷彿龜形,其得氣而傳化如此,可畏哉。」考龜、鱉、水魚、山瑞、鮜等物,形狀相類,與莧菜同時食之,龜鱉皆能復生,曾於清明時將鮜與克〔菜〕用刀同琢至碎,轉瞬悉變小鮜,蠕蠕生動矣,物理之相生如此,不可不慎。

白話文:

龜板

馮夢禎的《快雪堂集》記載,王節齋先生原本醫術高明,在四川任職時患了蟲病。他聽說青城山有隱士能治此病,便親自前往,卻未能請動隱士。隱士診脈後說:「這是蟲病。」問起病因,得知他平時服用補陰丸。隱士說:「正是如此!蟲病是龜板造成的。龜是長壽之物,只有腐敗的龜板才能入藥,如果用新鮮的龜板,必須用酥油炙烤得非常透徹,用手一捏就成粉末才行。如果龜板沒有烤透,保留了龜的生機,這生機就會繼續生長,形成蟲子,這就不是藥物所能治癒的了。」

隱士預言王節齋還能活三年,還能生個兒子。王節齋回家後,三年後果然生了兒子,然後就去世了。龜板雖是良藥,但炮製方法稍有不當,就會造成如此禍患。即使像王節齋這樣精通醫術的人,也會犯這樣的錯誤,醫術怎能輕易言之?王節齋的《本草集要》中記載:龜是陰中至陰之物,吸收北方之氣而生,所以能補陰血不足。而且,醫家認為龜靈性非凡,所以用它來補心非常有效。這種說法大概是出自朱丹溪,王節齋深信朱丹溪的醫說,卻因服用龜板而造成這樣的禍患,似乎有些愚昧。然而,龜板生蟲的說法,也難以完全相信。

《紫桃軒雜綴》也記載了一件類似的事情:潤州一位年長之人,長期服用自己炮製的補藥,裡面含有龜板,吃了將近十年,身體都挺好。晚年卻突然患了蟲膈病,身體越來越虛弱。他去拜訪白飛霞醫生,白飛霞診治很久後說:「這是瘕積病,您是不是服用過龜板藥?現在您的肚子裡全是龜,我的藥能把它們驅除,但那些已經深入骨骼、肌膚、毛孔中的,我的藥就無能為力了。」

白飛霞建議他趕快處理後事,然後給了他幾粒紅色藥丸。服藥後,他排出許多像大豆一樣大的龜形物,總量超過一升,病情稍有好轉。但幾個月後,病情再次惡化,臨終前大小便都排出細小的蟲子,形狀像龜。龜板因吸收天地精氣而發生變化,實在令人害怕。考究龜、鱉、水魚、山瑞、鮜等動物,形狀都很相似,如果與莧菜一起食用,龜鱉都能再生。我曾在清明時節,將鮜魚和莧菜一起切碎,轉眼間就變成許多小鮜魚,蠕動著活了過來。自然界的生機如此奧妙,實在不可不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