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粹精言》~ 卷一 (7)
卷一 (7)
1. 服藥既得寐
一凡治病者,服藥既得寐,此得效之徵也,正以邪居神室,臥必不安,若藥已對證,則一匙入咽,群邪頓退,盜賊甫去,民即得安,此其治亂之機,判於頃刻,藥之效否,即此可知。其有誤治亂投者,反以從亂,反以助虐,必致煩惱懊憹,更增不快,智者見機,當以此預知之矣。
白話文:
凡是治療疾病,服藥後就能睡著,這就是藥物有效的徵兆。因為邪氣侵犯心神,臥床時必定不安穩。如果藥物對症,那麼藥物入口後,邪氣就會立刻退散,就像盜賊被趕走,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一樣。這是治療疾病的關鍵,藥效好壞,立竿見影。如果用藥錯誤,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煩躁不安,更加不舒服。聰明的人,應該以此預先知道藥效。
2. 用藥須知
夫治病最難,而用藥尤難,目今藥店所賣之藥,不依古炮炙,只徒顏色好看,又真偽雜投,好歹不辨,即或有精通陰陽之醫,方能中病,而點名具數之藥不惟無益,反覺有損,譬之五穀,最能養人,或腐朽濕蝕則反傷人,而藥材亦然。故醫者病家,藥材宜選擇,炮炙要精工,二者所關甚大。
余是以反復叮嚀,再三提揭,果能方與藥俱盡美盡善,則藥到病除,醫家病傢俱獲益無窮矣。然醫為性命所關,易學難精,非得高人指示,醫中三昧何能瞭然,是醫有性命之學,能調燮陰陽,功補造化,斯為上醫。
余望舉世皆為良醫,使天下蒼生盡登春臺,何樂如之,彼用藥時,必須質堅性全者方選入手,能人人皆然,處處盡是,庶辦買藥材之輩,壞藥無用,選擇自精,推其流弊,皆由病家慳吝,總思價廉,不求功倍,在辦藥買藥者,概以假藥壞藥欺人,而病人所服,皆是有損之藥,又安能起其沉疴哉。
彼未得高人指示之醫,用方用藥故每每誤人而不辨藥之好歹真偽,不講究炮炙生熟,以人命為兒戲者,充滿字內,吾願病家,莫惜銀錢,務求上品好藥,而醫家當細心代為選擇,賣藥家體貼天良,貨真價實,不以假藥壞藥欺人,庶醫持方以治病,病得藥以全愈,亦不無小補云爾。
白話文:
用藥須知
治病很困難,用藥更困難。現在藥店賣的藥,不按照古法炮製,只注重外觀好看,真偽混雜,好壞不分。即使是精通陰陽的醫生,也只能治好一部分病,而那些指定藥物數量不對,不僅無益,反而有害。就像五穀能養人,但如果腐爛變質,反而傷人,藥材也是一樣。所以醫生和病人,都應當選擇優質藥材,炮製也要精細,這兩點非常重要。
我再三叮囑,如果藥方和藥材都能做到盡善盡美,就能藥到病除,醫生和病人都能受益無窮。然而醫術關係到性命,容易學習卻難以精通,沒有高人指點,怎能明白醫術的精髓?真正的醫生,能調節陰陽,效法自然,才是上等的醫生。
我希望世人都能成為好醫生,讓天下百姓都健康長壽,這不是很令人高興嗎?用藥時,一定要選擇質地堅實、藥性完好的藥材。如果人人如此,處處如此,那麼那些販賣藥材的人就不會賣劣質藥材了,選擇藥材也會更精細。藥材的劣質問題,都是因為病人吝嗇,只圖便宜,不求效果好。而那些賣藥的人,也用假藥劣藥欺騙病人,病人服用的都是有害的藥,又怎麼能治好重病呢?
那些沒有得到高人指點的醫生,開方用藥常常誤人,分辨不出藥材的好壞真偽,也不講究炮製,拿人命當兒戲,這種情況比比皆是。我希望病人不要吝嗇錢財,一定要選用上等好藥,而醫生也應該仔細幫忙選擇,賣藥的人也要良心經營,貨真價實,不要用假藥劣藥欺騙人,這樣醫生才能用藥方治病,病人才能用藥痊癒,這也是一件好事。
3. 水弱火弱論
一陽虛者多寒,非謂外來之寒,但陽氣不足,則寒生於內也,若待既寒則火已敗矣,而不知病見虛弱而雖無熱證者,便是陽虛之候,即當溫補元氣,使陽氣漸回,則真元自復矣。蓋陽虛之候,多得之愁憂思慮以傷神,或勞逸不節以傷力,或色欲過度而氣隨精去,或素稟元氣不足而寒涼致傷等證,皆陽氣受損之所由也,欲補陽氣,惟辛甘溫燥之劑為宜,萬勿兼清涼寒滑之品,以殘此發生之氣,如生地、芍藥、天麥門冬、沙參之屬,皆非所宜,而石斛、元參、知柏、芩連、龜膠之類,則又切不可用。
一陰虛者多熱,水不濟火而陰虛生熱也。此病多得於酒色嗜欲或憤怒邪思,流蕩狂勞以動五臟之火,而先天元陰不足者尤多此病。凡患虛損而多熱多燥,不宜熱食者,便是陰虛之候,欲滋其陰,惟宜甘涼醇靜之物。
凡陰中有火者,大忌辛溫,如乾薑、桂附、破故紙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之屬,皆不可輕用,即如人參、黃耆、枸杞、當歸、杜仲之類,是皆陰中有陽,亦當酌宜而用之,蓋恐陽旺水愈消,熱增水益涸耳。然陰虛者,因其水虧,而水虧者,又忌寒涼,蓋苦劣之流,非資補之物,其有火盛之甚,不得不從清涼者,亦當兼壯水之劑,相機間用而可止即止,亦防其敗,斯得資補之大法。
白話文:
水弱火弱論
陽虛的人多體寒,這不是指外來的寒冷,而是因為陽氣不足,寒邪從內生發。等到已經感覺寒冷時,體內的陽氣已受損了,卻不知道疾病源於虛弱,即使沒有發熱症狀,也是陽虛的表現。此時應該溫補元氣,使陽氣逐漸恢復,則元氣自然會恢復。陽虛多因憂愁思慮傷神、勞逸不節傷身、房事過度傷精,或先天元氣不足、寒涼侵襲等造成陽氣受損。要補陽氣,應該選擇辛甘溫燥的藥物,絕對不能用寒涼滑利之品,例如生地、芍藥、天麥門冬、沙參等都不適合。石斛、元參、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龜膠等更絕對不能使用。
陰虛的人多體熱,是因為水不足以制火,陰虛生熱。這種病多因縱慾過度、憤怒、思慮過度,或過度勞累,導致五臟之火旺盛,而先天元陰不足的人更容易患此病。凡是患有虛損且體熱乾燥、不宜吃熱食的人,就是陰虛的表現。要滋補陰氣,應該服用甘涼醇靜的藥物。
陰虛有火的人,最忌諱辛溫的藥物,例如乾薑、桂枝、附子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等都不宜輕易使用。即使是人參、黃耆、枸杞、當歸、杜仲等,這些藥物雖然有滋補作用,但也含有溫陽之性,使用時也需謹慎,因為擔心陽氣過盛會加劇陰虛,使陰液更加耗損。但陰虛的人因為陰液虧損,又忌諱寒涼,寒涼的藥物並非滋補之物。如果火盛得很厲害,不得不使用清涼藥物時,也應該同時服用滋陰的藥物,根據情況靈活運用,見效即止,避免損傷正氣,這就是滋補的正確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