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粹醫話》~ 生死繫於病家而不繫於醫家論

回本書目錄

生死繫於病家而不繫於醫家論

1. 生死繫於病家而不繫於醫家論

醫為司命,除輕病不藥亦愈,及絕症與老死,雖藥不能挽救外,余則莫不恃醫藥為起死回生之途徑,顧病情雜出不窮,治法亦千端萬緒,有應治標者,有應治本者,有應先治標而後治本者,有應先治本而後治標者,有標本同治者,有不治標本而從乎中者,擇方有宜乎奇者,有宜乎偶者,有奇之不去而偶者,有偶之不去而奇者,用藥有須寒涼者,有須溫熱者,有寒熱溫涼並用而相濟者。

白話文:

醫學維護著生命,能治癒輕微的疾病而不必用藥,即使是絕症或老死,儘管藥物無法挽救,但我們仍然把醫藥視為起死回生的途徑。病情千變萬化,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。

有的需要先治症狀,再治根本;有的需要先治根本,再治症狀;有的症狀和根本都需要同時治療;有的則不直接對症或治本,而是採取中庸之道。

方劑的選擇也有講究。有的適合用奇特的方子,有的適合用一般的方子。有的奇特的方子去了,一般的方子不行;有的一般的方子去了,奇特的方子纔行。

使用的藥物有的需要寒涼的,有的需要溫熱的;有的需要寒熱溫涼並用相輔相成的。

凡此種種,不勝枚舉,病家求治心切,一擊不中,責難即至,或昨張而今李,或朝中暮西,築室道旁莫衷一是,雜藥亂投愈治愈壞,以其責醫,醫固不任其咎也。蓋病家延醫診病,必先擇其品行端正,學問優長者,信任之而不復疑,使之本其平日之所學,審其治標治本,先後緩急,從容展布,毫無牽制於其間,然後責以效果之如何而無可推諉矣。

白話文:

這些例子不勝枚舉,病人求醫心切,如果治療效果不佳,就會立即責怪醫生,或換一位醫生,或朝令夕改,就像在道路旁蓋房子卻不知該建在哪裡,隨便亂投醫藥,只會越治越糟。病人責怪醫生,醫生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過錯。其實,病人請醫生診治,必定要先選擇品行端正、學問淵博的醫生,並且信任他,不再懷疑。讓醫生根據平時所學,仔細判斷治療的重點和根本,先後緩急的順序,從容地進行治療,病人不應從中干涉。這樣才能在治療後追究療效如何,醫生也無法推卸責任。

不爾則敷衍了事,且避謗之不暇,而尚何徒薪與曲突耶!憶!曩有同事劉君竹深令妹,患產後心腹痛,余初診以為瘀血凝阻,用桃仁承氣法加減服之,痛更劇,復診以脈雙弦而澀,按之無力,改用歸耆建中法加牡蠣阿膠之屬,外貼二龍膏收效。設當時劉君以治不應手,另延一醫,則成敗未敢知也。

白話文:

否則草草了事,又避諱誹謗,還談什麼增加薪柴、修整煙囪呢!記得以前有個同事劉竹深的女兒生完孩子後 دچار心腹疼痛,我第一次看診時認為是瘀血阻滯,使用桃仁承氣加減方讓她服用,但是痛感更劇烈了。再次看診時,發現她的脈象雙弦而澀,按壓時無力,於是改用歸耆建中方,加上牡蠣、阿膠等藥物,並外敷二龍膏才見效。假設當時劉君認為治療沒有效果,另請一位中醫,那麼治療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。

上年江寧張姓婦,患肝鬱腹痛,余用苦辛泄肝,佐辛香流氣之品,連診十餘次,痛勢漸減,惟尚未全愈,倘再診數次,自信必可收功。後聞入某醫院割制而殞命。諸如此類,不知凡幾,不過略舉一、二,以為生死繫於病家而不繫於醫家之佐證云爾。

白話文:

去年江寧一位姓張的婦女,患有肝氣鬱結導致的腹痛。我用苦辛之藥以疏肝,再輔以辛香行氣之品,連續診療十多次,痛勢逐漸減輕,但尚未痊癒。如果再診治幾次,我自信一定能取得成功。後來聽說她入院動手術,卻不幸去世。像這樣的情況,不知還有多少,不過我僅簡單舉出一兩例,以證明生死取決於病人自身,而非醫生所能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