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粹醫話》~ 論《內經》標本中氣從化
論《內經》標本中氣從化
1. 論《內經》標本中氣從化
寇孟傑曰:從本從標從中氣者,蓋無非同氣相求之意焉。如少陽本火而標陽,太陰本濕而標陰,標本同氣,故從本化。然少陽之中,見風木為火母;太陰之中,見燥金為土子,木從火化,燥從濕化,故不從中而從本也。少陰本熱而標陰,太陽本寒而標陽,標本異化,故或從標,或從本。
然中與本同而標則異,中與標同而本則異,故不從中而從標從本也。陽明本燥而標陽,厥陰本風而標陰,然厥陰之中見相火為木子,陽明之中見濕土為金母,木從火化,燥從濕化,故不從標本而從中氣也。
白話文:
寇孟傑說:治療疾病時,遵循「從本」、「從標」、「從中氣」的原則,其根本都是「同氣相求」的道理。例如,少陽的本質是火,其表現是陽;太陰的本質是濕,其表現是陰。因為標與本同氣,所以治療就從本治。但是,少陽之中,有風木(風屬木)是火的來源;太陰之中,有燥金(燥屬金)是土的產物。木從火化,燥從濕化,因此治療並不從中氣,而從本治。
少陰的本質是熱,其表現是陰;太陽的本質是寒,其表現是陽。因為標與本不同氣,所以治療時,有時從標治,有時從本治。
然而,有些情況中氣與本質相同,但表現卻不同;有些情況中氣與表現相同,但本質卻不同,所以治療並不從中氣,而從標或從本治。陽明本質是燥,其表現是陽;厥陰本質是風,其表現是陰。但是,厥陰之中有相火(火的一種)是木的產物;陽明之中有濕土(濕屬土)是金的來源。木從火化,燥從濕化,因此治療並不從標或本,而從中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