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9)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9)
1. 蘆薈
見肝寒。
2. 竹葉
辛淡甘寒,專涼心經亦清脾氣,清痰止渴,除上焦煩熱。
白話文:
這種藥材性味辛淡而微寒,專門能清涼心經並且清除脾氣的燥熱,可以清理痰液、解渴,還能消除上焦的煩躁與熱感。
3. 天竹黃
甘微寒,涼心去風熱,利竅豁痰鎮肝,功同竹瀝而性和緩,治中風驚癇,南海大竹內黃粉也。
白話文:
甘草微寒,性涼,能清涼降火、去除風熱,利於竅道、清除痰液、鎮定肝臟,功效與竹瀝相同,但性味和緩,用於治療中風驚癇,南海大竹內部黃色的粉末。
4. 石蓮子
苦寒,清心開胃去濕熱。
白話文:
性質寒涼,能夠清理心火、開胃並去除體內的濕熱。
5. 梨
見肺寒。
6. 黃丹
鹹寒沉陰,內用鎮心安魂墜痰,消積殺蟲,外用解熱拔毒,去瘀長肉。鉛粉主治略同。
白話文:
味鹹性寒,有下沈和陰性的特質。內服可以鎮靜心神、安定魂魄、降痰、消除食積、殺蟲;外用能夠解熱排毒、袪除瘀血、促進肉芽組織生長。鉛粉的主要功效大致相同。
7. 硃砂
甘涼,體陽性陰,心經血分藥,鎮心而瀉邪熱,定驚清肝,祛風解毒,治癲狂下死胎,多服令人呆悶,細研水飛,如火煉則有毒,服餌常殺人,或用原塊辰砂綿裹,入藥同煎最妙。
白話文:
甘涼,性質溫陽而味苦寒。是心經血分的藥物,能鎮靜心神、清除邪熱、平息驚悸、清肝明目、祛風解毒,治療癲狂疾病和墮胎。服用過多會使人精神呆滯,故需細研水飛,如有火煉則有毒,服食常能殺人,或用整塊硃砂,用綿花包裹後,與藥物一起煎服,效果最佳。
8. 犀角
見胃寒。
9. 牛黃
見肝寒。
10. 羚羊角
見肝寒。
11. 豬膽汁
苦寒入心,勝熱潤燥,瀉肝膽之火,兼能明目療疳,醋和灌穀道治大便不通。
白話文:
性味苦寒,可以清心火,解熱潤燥,袪除肝膽的熱毒,還能明目治療眼疾,與醋混合後可以治療便秘。
12. 象牙
甘涼,清心腎之火,療驚悸骨蒸痰熱瘡毒,銼屑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甘涼,可以清除心臟和腎臟的火氣,治療驚悸、骨蒸、痰熱和瘡毒,使用時應磨碎後煎煮服用。
13. 熊膽
苦寒,涼心平肝,明目殺蟲,治驚癇塗痔。
白話文:
性質寒涼,能夠清心平肝,明亮眼睛,殺滅蟲害,治療驚風癲癇以及痔瘡。
14. 繰絲湯
抑心火,治消渴。
15. 真珠
甘鹹寒,入心肝二經,鎮心安魂,瀉熱墜痰,拔毒生肌。
白話文:
味甘鹹,性寒,歸心肝二經,能安神定志,清熱化痰,解毒促肉芽生長。
16. (熱)桂心
見脾熱。
17. 炮姜
見通行熱。
18. (補)巴戟天
甘辛微溫,入腎經血分,強陰益精,散風濕,去心用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微辛,性質稍微溫暖,作用於腎臟和血液,可以增強男性生殖功能,補充精氣,袪除風濕,調節心神。
19. 金毛狗脊
見肝補。
20. 肉蓯蓉
甘酸鹹溫,入腎經血分,補命門相火,潤五臟益精血滑腸,功用與瑣陽相仿,草蓯蓉力稍劣。
白話文:
甘酸鹹溫,歸屬腎經血分,可以補益命門相火,並且滋潤五臟,使精血充盈,滑利腸道。其功效與鎖陽相似,但草蓯蓉的效力略差一些。
21. 冬蟲夏草
見肺補。
22. 熟地
甘微溫,入足三陰經,滋腎補肝,封填骨髓,亦補脾陰,利血脈益真陰,除痰退熱止瀉,治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,為壯水之主藥,兼散劑亦能發汗,兼溫劑又能回陽。按:制熟地宜九蒸九曬,蓋多蒸則不滯,多曬則氣溫,水裡陽生之義也。若一蒸便用絕不見日,則與煎劑用生地何異。
白話文:
甘草性味甘、微溫,歸入足三陰經,具有滋補腎陰、肝陰,充養骨髓的作用。同時,它還能益氣補脾陰,活血通脈,補益真陰,祛痰退熱,止瀉止痢。甘草用於治療一切肝腎陰虛損耗所致的各種疾病,是補益水臟的要藥。同時,甘草製成散劑還能發汗,製成溫熱劑還能回陽救逆。
註釋:
- 按:制熟地宜九蒸九曬,蓋多蒸則不滯,多曬則氣溫,水裡陽生之義也。
按:製作熟地時,應經過九次蒸製、九次曬乾的過程。多次蒸製可以去除熟地中的滯膩之氣,多次曬乾可以使熟地的性味變得溫熱。這種做法符合水火相濟,陰陽平衡的養生原則。
- 若一蒸便用絕不見日,則與煎劑用生地何異。
如果只蒸製一次就使用熟地,而且從不曬乾,那麼它的藥效與直接用生地黃煎服並無太大差別。
23. 生地
苦甘寒,沉陰下降,入心腎肝心包小腸,養陰退陽,涼血生血,治血虛內熱,能交心腎而益肝膽,兼能行水,佐歸身解火鬱。
白話文:
苦味、甘味,寒涼性質,藥物性質趨於沈降,歸入心、腎、肝、心包、小腸,滋養陰氣,抑制陽氣,涼血生血,治療血虛內熱,能使心腎相交而滋養肝膽,兼具利尿作用,佐助當歸、生地黃解救鬱結的火氣。
24. 續斷
見肝補。
25. 枸杞子
見肝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