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8)

1. 茯苓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見脾和。

2. 赤茯苓

見脾和注。

白話文:

見脾和注。

3. 茯神

主治與茯苓同,而入心之用居多,安魂養神,療心虛驚悸。黃松節即茯神心木,療筋攣偏風心掣健忘。

白話文:

茯神的功能與茯苓相似,但更多作用於心,能安定心神、養護精神,治療心虛引起的驚悸。黃松節是茯神的心材,可以治療筋攣、偏風、心痛、健忘。

4. 琥珀

見肝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肝和。

5. 蓮鬚

見腎和。

白話文:

見腎和。

6. 百合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肺和。

7. 小麥

甘微寒,養心止血,除煩利溲。浮小麥咸涼,止汗涼心退熱。麩皮甘寒,與浮麥同性,醋拌蒸,熨滯氣痹痛。麵筋甘涼,解熱和中。

白話文:

小麥味甘微寒,具有養心、止血、除煩、利尿的功效。浮小麥味鹹涼,能止汗、清心、退熱。小麥麩皮味甘寒,與浮小麥的功效相似,用醋拌勻後蒸熟,可以溫敷治療氣滯、痹痛。小麥麵筋味甘涼,能解熱和胃。

8. 赤小豆

甘酸平,色赤入心,性下行而通小腸,行水散血,清熱解毒敷瘡,通乳汁下胞胎,最滲精液不宜久服。相思子苦平,研服,能吐邪氣及蠱毒。

白話文:

赤小豆味甘酸,性平,顏色赤紅入心經,其性向下運行,能通利小腸,具有利水消腫、散瘀止血、清熱解毒、治療瘡瘍、通利乳汁、排出胎盤等功效。但因其利於滲洩精液,不宜長期服用。相思子味苦,性平,研磨後服用,可以吐出邪氣和蠱毒。

9.

辛平有毒,鎮心肝安魂魄,治驚癇風熱之病。

白話文:

性味辛平,有毒性,能鎮靜心神、安定肝臟、安撫魂魄,治療驚癇、風熱等疾病。

10.

功用與金相同。

白話文:

銀的功效和金一樣。

11. 食鹽

見腎和。

白話文:

見腎和。

12. 龍骨

甘平澀,入心肝腎大腸,能斂浮越之正氣,澀腸益腎,安魂鎮驚,固精止汗,定喘解毒,皆澀以止脫之義。

白話文:

龍骨味甘性平,略帶澀味,歸心、肝、腎、大腸經。能收斂浮越之氣,止瀉固精,滋補腎陰,安神定驚,止汗,平喘,解毒,其功效都是通過收斂作用來達到止脫(脫失)的效果。

13. 龍齒

見肝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肝和。

14.

見肝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肝和。

15. (散)桔梗

見肺散。

白話文:

見肺散。

16. 細辛

見腎散。

白話文:

見腎散。

17. 麻黃

見肺散。

白話文:

見肺散。

18. 冰片

見通行散。

白話文:

見通行散。

19. (寒)黃連

大苦大寒,入心瀉火,鎮肝涼血,燥濕開鬱,能消心竅惡血,亦瀉脾火,酒炒治上焦火,薑汁炒治中焦火,鹽水炒治下焦火。

白話文:

黃連性味極苦且寒涼,能瀉去心火,鎮定肝火,涼血,燥濕,疏通鬱結,可以消除心臟的瘀血,也能瀉去脾胃的火氣。 酒炒後適合治療上焦(心肺)的火熱症狀,薑汁炒後適合治療中焦(脾胃)的火熱症狀,鹽水炒後適合治療下焦(肝腎)的火熱症狀。

20. 胡連

性味功用並似黃連,治小兒潮熱五疳,解吃煙毒。

白話文:

胡連的藥性功效和黃連相似,可以治療小兒發熱、五疳以及解煙毒。

21. 川貝母

見肺寒。

白話文:

見肺寒。

22. 黃芩

苦寒入心,勝熱折火之本,瀉中焦實火,除脾家濕熱,為中上二焦之藥,亦治邪在少陽往來寒熱,中空者名枯芩,佐梔子瀉肺火,中實者名條芩,瀉大腸火。

白話文:

黃芩味苦性寒,能清熱瀉火,是治療中焦(胸腹)實火、脾胃濕熱的良藥。它主要作用於中焦和上焦(胸膈以上),也能治療少陽經(膽經)實火引起的往來寒熱。質地疏鬆的黃芩稱為枯芩;質地堅實的黃芩稱為條芩,條芩瀉火之力更強,能瀉大腸之火。

23. 白茅根

見脾寒。

白話文:

見脾寒。

24. 丹皮

見肝寒。

白話文:

見肝寒。

25. 麥冬

見胃寒。

白話文:

見胃寒。

26. 瞿麥

見小腸寒。

白話文:

見小腸寒。

27. 燈心

甘淡微寒,降心火,利小腸,清肺熱,通氣止血利水。

白話文:

燈心草味甘淡微寒,能降心火,幫助小腸通暢,清肺熱,並能利尿通氣止血。

28. 大青

見胃寒。

白話文:

見胃寒。

29. 鮮生地

見腎寒。

白話文:

見腎寒。

30. 射干

見肺寒。

白話文:

見肺寒。

31. 山豆根

大苦大寒,瀉心火以保肺金,去肺大腸之風熱,消腫止痛,治喉齒瘡痔諸疾,解藥毒,療人馬急黃。

白話文:

山豆根味苦性寒,能瀉去心火以保護肺金,消除肺和大腸的風熱,消腫止痛,治療喉嚨、牙齒、瘡瘍、痔瘡等疾病,解毒,還能治療人畜患有的黃疸。

32. 梔子

苦寒入心,瀉心肺之邪熱,使之下行由小便出,解三焦鬱火,最清胃脘之血,內熱用仁,表熱用皮。

白話文:

梔子味苦性寒,能清瀉心肺的邪熱,使其從小便排出體外,能解三焦的鬱火,尤其能清胃脘的熱邪。內熱用果實(仁),表熱用樹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