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22)

1. 萸肉

見腎補。

2. 白糖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脾補

脾主運化,統攝氣血。脾虛則運化失常,氣血不足。

症狀:

  • 面色萎黃
  • 食慾不振
  • 肢體倦怠
  • 腹瀉或便祕
  • 舌淡苔白

治療原則:

  • 補脾益氣
  • 健脾胃

常用藥物:

  • 黨參:補脾益氣
  • 黃耆:補氣固表
  • 白朮:健脾胃
  • 山藥:補脾益腎
  • 蓮子:補脾止瀉

3. 韭子

見腎補。

白話文:

原文(中醫古代文字):

腎虛為陰虛陽亢,治宜滋陰降火。

翻譯(繁體中文):

腎虛是陰虛陽亢的狀況,治療應當滋補陰分、降低火氣。

4. 冬瓜子

見脾寒注。

白話文:

脾寒注

脾為濕土,生於水旁。水氣過多,則脾土泄瀉,不能運化水穀,故致脾寒。

症見:腹痛、泄瀉,清稀如水,不思飲食,面色蒼白,四肢不溫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
治法:溫中健脾,散寒止瀉。

方藥: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、附子瀉心湯、四神丸等。

5. 胡麻

甘平,補肝腎填精髓,潤五臟,涼血益血,療風解毒滑腸。按:胡麻有四稜六稜七八稜之別,因地土肥瘠而然,八稜者名巨勝子,舊說胡麻即脂麻脂俗作芝,而近時名家方論胡麻與黑芝麻往往並用,則明是二物矣芝。麻功用略同,皮肉俱黑,徽州產者良。麻油涼血生肌,滑胎療瘡。亞麻即壁蝨胡麻,甘微溫,氣惡不堪食,治大風瘡癬。

白話文:

甘味平性,有助於補益肝腎和精髓,滋潤五臟,涼血益血,治療風疾,解毒,潤滑腸道。

注意:胡麻有四稜、六稜、七稜和八稜之分,這取決於土壤的肥沃和貧瘠。八稜的胡麻稱為巨勝子。以前說胡麻就是脂麻,脂麻俗稱為芝麻,但最近名家醫方論述中,胡麻和黑芝麻常常並用,這說明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。

芝麻的功效與胡麻略同,皮肉都是黑色的,徽州產的芝麻品質最好。

麻油具有涼血生肌、滑胎療瘡的功效。

亞麻即是壁蝨胡麻,具有甘味,略微溫熱,氣味難聞,不宜食用,可治療大風瘡癬。

6.

甘溫屬木,補虛溫中動風,煮汁性滑而濡。烏骨雞甘平,屬水能益肝腎退熱補虛,治肝腎血分之病。雄雞冠血治中惡驚忤,塗口眼歪斜用老者。雞蛋甘平,補益氣血,散熱止嗽。痢哺雞蛋殼敷瘡毒。蛋內白皮治久咳結氣。雞屎白微寒,下氣消積,通利大小便,治蠱脹米症。

白話文:

甘溫屬木,滋補虛弱、溫中益氣、通利血脈、驅風散寒,煎汁服用很滋潤。烏骨雞甘平,屬水,能益肝腎、退熱補虛,治療肝腎血分之病。雄雞血治中惡驚忤,塗口眼歪斜用老者。雞蛋甘平,補益氣血,散熱止嗽。痢哺雞蛋殼敷瘡毒。蛋內白皮治久咳結氣。雞屎白微寒,下氣消積,通利大小便,治蠱脹米症。

7. 牛筋

補肝強筋,益氣力續絕傷。

白話文:

補肝強筋,益氣力持續不斷,癒合傷勢。

8. 羊肝

青色者補肝明目。膽苦寒,點目良。

白話文:

現代白話文:

中醫古籍記載:

青色的東西可以補肝明目。

膽汁苦寒,點眼可用來治療眼疾。

9. 阿膠

見肺補。

白話文:

肺補

方劑

  • 阿膠蜜丸

組成

  • 阿膠一斤,蜜半斤

製法

  • 將阿膠烊化,加入蜂蜜,攪拌均勻,搓成丸劑,如梧桐子大小。

用法

  • 每服三十丸,早晚服,黃酒送下。

功效

  • 補肺益血,滋陰潤肺。

  • 川貝散

組成

  • 川貝母(去心)半斤,白蜜半斤

製法

  • 將川貝母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,攪拌均勻。

用法

  • 每服一湯匙,早晚服,溫水送下。

功效

  • 止咳化痰,潤肺清肺。

  • 麥門冬湯

組成

  • 麥門冬三兩,五味子二兩,人參二錢,甘草二錢

製法

  • 將麥門冬、五味子、人參、甘草放入砂鍋中,加水煎煮。

用法

  • 取煎液,分兩次服用。

功效

  • 滋陰潤肺,益氣生津。

  • 百合固金湯

組成

  • 百合三錢,麥冬四錢,五味子三錢,枸杞三錢,山藥三錢,淮山三錢,芡實三錢

製法

  • 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中,加水煎煮。

用法

  • 取煎液,分兩次服用。

功效

  • 補肺固腎,益氣養陰。

10. 桑螵蛸

見腎補。

白話文:

原文:

腎為水臟,主封藏,其華在髮,故腎氣盛則發黑而潤,腎氣衰則發白而枯。

翻譯:

腎臟在中醫中屬於水行臟腑,具有儲藏精氣的作用。腎氣充足時,頭髮會烏黑而有光澤,而腎氣虛弱時,頭髮則會發白而枯燥。

11. 鱉甲

鹹寒屬陰,入肝補陰除熱,散結軟堅,治肝經血分之病,為瘧家要藥。鱉肉涼血補陰,治瘧痢,忌莧菜勿同食。

白話文:

鹹寒屬陰,能進入肝經補陰除熱,分散腫塊,軟化堅硬的腫塊,治療肝經血分方面的疾病,是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。鱉肉可以涼血補陰,治療瘧疾和痢疾,但是要注意不能和莧菜一起吃。

12. 吐鐵

甘酸鹹寒,補肝腎益精髓。

白話文:

甘酸鹹寒,補肝腎益精髓。

13. (和)三七

見胃和。

14. 川芎

見膽和。

15. 澤蘭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脾和

脾屬土,乃後天之本,統攝血氣,主運化水穀。

脾和則氣血調和,肌肉豐滿,面色紅潤,精神旺盛,食慾健旺,大便成形。

脾不和則氣血失調,肌膚萎黃,面色黯淡,精神萎靡,食慾不振,大便溏瀉或便祕。

脾和之調養:

  1. 飲食有節,清淡少油,宜溫熱,忌生冷油膩。
  2. 作息規律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情志平和,避免情緒過激。
  4. 適當運動,促進脾胃運化。
  5. 推拿按摩,調節脾胃功能。

16. 鬱金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原文:

肺主氣,位上胸,與大腸相表裏。肺氣清肅,則衛氣護表不外邪。

膈以上屬肺,以下屬脾。肺清肅,則脾氣上升。脾主運化,則肺氣下降。

譯文:

肺臟主掌氣機,位於上胸,與大腸相互表裡。肺氣清正肅降,則衛氣可以保護體表,抵禦外界邪氣。

膈肌以上部位歸屬肺臟,以下部位歸屬脾臟。肺氣清正肅降,則脾氣可以上行。脾臟主掌運化水谷,則肺氣可以下行。

17. 廣木香

見三焦和。

18. 延胡索

辛苦溫,入肺脾心包肝,能行血中氣滯、氣中血滯,活血利氣,治諸痛,生用破血,酒炒調血。

白話文:

辛溫,可入肺脾心包肝,能疏通血中氣滯、氣中血滯,活血行氣,治療各種疼痛,生用可以破血,用酒炒過可以調血。

19. 青蒿

苦寒芬芳,入肝膽血分,除骨髓蒸熱陰分伏熱,清暑解穢明目,治鬼疰用子。

白話文:

氣味苦、寒,歸肝、膽血分,清除骨髓蒸熱、陰分伏熱,清暑解穢、明目,鬼疰病用子實。

20. 玫瑰花

氣味甘平,香而不散,肝病用之多效,蒸露尤佳。

白話文:

其氣味甘甜溫和,香氣久散不絕,多用於肝病治療,蒸餾後的露水效果更佳。

21. 牛膝

見腎和。

22. 甘菊花

甘苦微寒,能益肺腎以制心火而平肝木,祛風除熱明目,散濕痹,花小味苦者名苦薏,非真菊也。

白話文:

辛味微寒,能滋補肺腎,以制心火平息肝氣,祛風清熱明目,散濕痺。花小味苦的品種稱為苦薏,並非真正的菊花。

23. 益母草

見心包和。

24. 萆薢

見胃和。

25. 菝葜

見胃和。

26. 鉤藤

甘微苦微寒,除心熱,主肝風相火之病,風靜火息則驚癇眩暈斑疹諸症自平,祛風而不燥,中和之品,久煎則無力。

白話文:

甘草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,可以清除心臟熱氣,治療肝風相火引起的疾病。肝風平息、心火熄滅,則驚癇、眩暈、斑疹等症狀自然平復。甘草祛風而不燥,是中和藥材,可是煎煮時間太久就會減弱藥效。

27. 蒲黃

見心包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