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9)

1. 人中黃

甘寒入胃,大解五臟實熱,清痰火消食積,甘草經糞浸者或用皂莢。

白話文:

人中黃,性味甘涼,歸入胃經。它可以大大地解除五臟的實熱,清除痰火,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。它是將甘草浸泡在糞便中製成的,有時也會用皂莢來代替。

2. 金汁

與人中黃同而更勝。

白話文:

金汁與人中黃的功效相似,但效果更佳。

3. (熱)肉果

見脾熱。

白話文:

見脾熱。

4. 蓽茇

辛熱,除胃冷,祛痰散陽明浮熱,亦入大腸經,治瀉痢,散氣動火。

白話文:

蓽茇,味道辛辣性熱,可以去除胃部的寒冷,化解痰液並散發陽明經的浮熱,也能進入大腸經,治療腹瀉痢疾,但容易使氣上湧,並可能產生火氣。

5. 良薑

辛熱,暖胃散寒,下氣止痛。子溫肺醒脾,能散寒燥濕。

白話文:

良薑,味道辛辣且性屬熱,可以溫暖腸胃、驅散寒氣,並能使氣往下行而達到止痛的效果。它的種子則能溫暖肺部、振奮脾胃,並且可以散發寒氣、去除濕氣。

6. 白附子

辛甘,大熱純陽,陽明經藥,能引藥勢上行,治面上百病,祛風痰痹濕,此藥無復真者。

白話文:

白附子,味道辛辣帶甘甜,藥性非常溫熱且屬純陽之性,是歸屬於陽明經的藥物。它能引導其他藥物的藥力向上走,主要用來治療臉上的各種疾病,可以去除風邪、痰濕引起的痺痛。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白附子了。

7. 丁香

辛溫純陽而燥,泄肺溫胃,大能療腎壯陽事,治胃冷嘔逆症,非虛寒勿用。

白話文:

丁香性味辛辣溫熱,屬純陽且乾燥的藥材,能宣洩肺氣、溫暖胃部。它具有強大的補腎壯陽功效,可以治療胃寒引起的嘔吐、反胃等症狀。但要注意,並非體質虛寒的人才可以使用,如果不是虛寒體質請勿使用。

8. 炮姜

見通行熱。

白話文:

見通行熱。

9. 大茴香

見命門熱。

白話文:

見命門熱。

10. 鍾乳

甘溫,胃經氣分藥,補陽利竅,其氣剽悍能令陽氣暴充,惟命門火衰者可暫用之。

白話文:

性味甘甜溫熱,屬於入胃經的氣分藥物,可以補益陽氣並疏通孔竅。藥性強勁,能夠使陽氣迅速充盛,但只有命門火衰的人可以暫時使用。

11. 手少陽三焦

12. (補)炙甘草

見通行和注。

白話文:

補述:關於炙甘草,請參考一般通行版本和相關註解的說明。

13. 黃耆

見肺補。

白話文:

見肺補。

14. 蛇床子

辛苦溫,強陽補腎,散寒祛風燥濕殺蟲,治男婦前陰諸疾及子臟虛寒瘡癬風濕之病,為腎命三焦氣分之藥。

白話文:

蛇床子,味道辛苦,性質溫熱。它能增強陽氣、補益腎臟,驅散寒氣、祛除風邪,並能乾燥濕氣、殺滅寄生蟲。可以用來治療男女生殖器部位的各種疾病,以及因為子宮虛寒引起的病症,像是瘡、癬、風濕等。這味藥主要作用於腎、命門、三焦等部位,屬於調理氣分的藥物。

15. 胡桃

見肺補。

白話文:

見肺補。

16. 扁豆

見胃補。

白話文:

見胃補。

17. 秋石

見腎補。

白話文:

見腎補。

18. (和)廣木香

辛苦溫,三焦氣分之藥,能升降諸氣,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,治衝脈為病及一切氣病心疼,香燥恐動火邪。

白話文:

味道辛苦性溫,是作用於三焦氣分的藥物,能夠使全身的氣機升降順暢,宣洩肺氣、疏通肝氣、調和脾氣。可以用於治療衝脈氣機失調引起的疾病,以及各種氣機不順導致的心痛。但因為氣味香燥,擔心會助長體內的火熱邪氣。

19. 香附

見通行和。

白話文:

見通行和。

20. 白豆蔻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肺和。

21. 藿香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見脾和。

22. 連翹

見心和。

白話文:

見心和。

23. 萆薢

見胃和。

白話文:

見胃和。

24. 杏仁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見肺和。

25. 枇杷

甘酸平,止渴利肺氣,治上焦熱,多食發痰熱傷脾。

白話文:

枇杷,味道甘甜帶酸,性平。能夠止渴,疏通肺部的氣機,治療上焦(指胸腔以上部位)的熱症。但是吃太多容易生痰、化熱,並且損傷脾胃的功能。

26.

生用甘寒,涼血散瘀,治上焦痰,熱煮熟甘平補益。藕節澀平,止血消瘀解熱毒。

白話文:

新鮮的蓮藕,味甘性寒,可以涼血、化散瘀血,能治療上焦(指上腹部及胸部)的痰液和熱症。煮熟後的蓮藕,味甘性平,能補養身體。蓮藕的節部,味澀性平,可以止血、消除瘀血並解除熱毒。

27. 薤白

見大腸和。

白話文:

見大腸和。

28. 蒸餅

見胃和。

白話文:

見胃和。

29. 百藥煎

見肺和注。

白話文:

見肺和注。

30. (攻)牽牛子

見肺攻。

白話文:

見肺攻。

31. 防己

見通行攻。

白話文:

見通行攻。

32. 蜀黍

即常山莖葉,常山辛苦寒,性猛烈,引吐行水,祛痰飲截瘧,蜀黍功用與常山同,而性輕揚,能散上焦之邪結。

白話文:

蜀黍指的是常山的莖葉,常山的味道是辛苦,性質寒涼,藥性強烈,可以引導嘔吐、排除體內積水、化解痰飲、阻止瘧疾發作。蜀黍的功效和常山相同,但藥性較為輕柔,可以疏散上焦(身體上半部)的邪氣鬱結。

33. 青皮

見肝攻。

白話文:

見肝攻。

34. 芒硝

見大腸攻。

白話文:

見大腸攻。

35. 朴硝

見大腸攻。

白話文:

見大腸攻。

36. 蓬砂

甘鹹涼,除上焦胸膈痰熱,柔五金去垢膩,治喉痹口齒諸病。

白話文:

味甘、味鹹,性涼。可以清除上焦(胸膈以上部位)的痰熱,能使金石類藥物變得柔和,去除污垢油膩,並能治療喉嚨腫痛、口腔牙齒等疾病。

37. (散)防風

見膀胱散。

白話文:

見膀胱散。

38. (寒)地榆

苦酸微寒性澀,入下焦,除血熱而止血,炒黑用。梢行血。

白話文:

味苦、酸,性質微寒且帶有收澀之性,主要作用於下焦部位。可以清除血中的熱邪,達到止血的效果,通常會將地榆炒黑後使用。地榆的嫩梢則有活血的作用。

39. 黃連

見心寒。

白話文:

見心寒。

40. 胡連

見心寒。

白話文:

見心寒。

41. 黃芩

見心寒。

白話文:

見心寒。

42. 知母

見腎寒。

白話文:

見腎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