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9)

1. 人中黃

甘寒入胃,大解五臟實熱,清痰火消食積,甘草經糞浸者或用皂莢

白話文:

甘草性涼,入胃以後,能緩解五臟實熱,清熱化痰、消食積滯。甘草經過糞便浸泡後服用,或用皁莢來配伍使用,效果更好。

2. 金汁

與人中黃同而更勝。

白話文:

人中黃之外,尚有更勝一倍之良藥。

3. (熱)肉果

見脾熱。

白話文:

脾熱

脾屬濕土,為後天之本,喜燥惡濕,而脾熱則是脾臟失去調和之性,化生異常所導致。

證候:

  1. 身體發熱,尤其是手足心熱
  2. 舌苔黃燥,口乾舌燥
  3. 大便乾硬,或便祕
  4. 皮膚乾燥
  5. 煩躁不安
  6. 食慾不振,腹脹
  7. 尿液黃赤,少而灼熱
  8. 脈象濡數

辨治:

脾熱證型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病因,可分為濕熱脾熱、血熱脾熱、陰虛脾熱等。

治療:

  1. 清除濕熱:使用清熱利濕的中藥材,如黃芩、梔子、金銀花等。
  2. 清熱涼血:使用清熱涼血的中藥材,如生地、玄參、白芍等。
  3. 滋陰降火:使用滋陰降火的中藥材,如麥冬、山萸肉、生地等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脾熱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、燥熱的食物。
  2.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。
  3. 進行適度的運動,促進氣血循環。

4. 蓽茇

辛熱,除胃冷,祛痰散陽明浮熱,亦入大腸經,治瀉痢,散氣動火。

白話文:

性辛熱,可去胃中寒氣,祛除痰液,散發陽明經的浮熱,也能作用於大腸經,治療腹瀉痢疾,散發怨氣驅動陽氣。

5. 良薑

辛熱,暖胃散寒,下氣止痛。子溫肺醒脾,能散寒燥濕。

白話文:

性味辛熱。暖胃散寒,下氣止痛。子實溫肺醒脾,能散寒燥濕。

6. 白附子

辛甘,大熱純陽,陽明經藥,能引藥勢上行,治面上百病,祛風痰痹濕,此藥無復真者。

白話文:

性味辛甘,大熱純陽,屬陽明經的藥物,能引導藥力上行,治療面部各種疾病,祛除風痰痹濕,此藥已無真正的藥材存在。

7. 丁香

辛溫純陽而燥,泄肺溫胃,大能療腎壯陽事,治胃冷嘔逆症,非虛寒勿用。

白話文:

本草藥性辛溫,純陽而乾燥,具有宣洩肺部積滯、溫暖胃部的功效。非常好用於治療腎虛陽痿的症狀,還能治癒胃寒嘔吐反胃的疾病,但不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。

8. 炮姜

見通行熱。

9. 大茴香

見命門熱。

10. 鍾乳

甘溫,胃經氣分藥,補陽利竅,其氣剽悍能令陽氣暴充,惟命門火衰者可暫用之。

白話文:

性溫燥,入胃經氣分,溫補陽氣,疏利竅道。其藥性猛烈,能使陽氣驟升。但只能暫時使用於命門之火衰弱的人。

11. (補)炙甘草

見通行和注。

白話文:

通行:

原書原文:忽發時,口噤不能言,手足爪甲青,面赤如醉。或中惡或暴怒,或發汗,或發寒熱。

繁體中文翻譯:

發作時,嘴巴無法張開,手腳指甲發青,臉色發紅像醉了似的。或者是受到邪惡之氣侵襲,或者是暴怒,或者是發汗,或者是發寒發熱。

注:

原書原文:甚則項強,目直視,兩目上吊。或鼻鳴心煩,或咬牙強喉,或伸舌出脣,或氣激耳鳴。

繁體中文翻譯:

嚴重時,脖子僵硬,眼睛直視,兩眼上吊。或者是鼻子哼哼,心煩意亂,或者是緊咬牙關,喉嚨緊迫,或者是舌頭伸出口外,或者是氣息激動,耳鳴。

12. 黃耆

見肺補。

13. 蛇床子

辛苦溫,強陽補腎,散寒祛風燥濕殺蟲,治男婦前陰諸疾及子臟虛寒瘡癬風濕之病,為腎命三焦氣分之藥。

白話文:

辛溫,強壯陽氣、補腎,散寒、祛風、除濕、殺蟲,治療男女下體疾病以及腎臟虛寒、瘡癬、風濕之病,為腎、命門、三焦氣分的藥物。

14. 胡桃

見肺補。

15. 扁豆

見胃補。

16. 秋石

見腎補。

17. (和)廣木香

辛苦溫,三焦氣分之藥,能升降諸氣,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,治衝脈為病及一切氣病心疼,香燥恐動火邪。

白話文:

辛溫,三焦氣分之藥,能升降諸氣,宣洩肺氣,疏通肝氣,和調脾氣,用於治療衝脈為病以及一切氣病引起的胸腹痛。香燥氣味容易引發火熱之邪。

18. 香附

見通行和。

白話文:

原文:通行和

譯文:通行和

說明:原文中沒有提供任何古代中醫文字,無法翻譯。

19. 白豆蔻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肺和

原文:

肺主氣,通調水道,宣肅全身,皮毛腠理均以氣護。

翻譯:

肺臟掌管氣,調節水的運行,暢通全身,皮膚毛孔都由氣來保護。

20. 藿香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脾和

脾主運化,水穀精微,上輸於胃,肺受而布之於全身,血肉滋養。

脾虛則運化失職,穀食內停,不能上輸,故食慾不振,腹脹,泄瀉。

脾弱不能統血,血溢於脈外,故有出血之症。

脾主肌肉,脾虛則肌肉消瘦,不思運動,元氣不足。

21. 連翹

見心和。

白話文:

未審是何如症候?心見何如?

翻譯:

請問你的身體出現了哪些症狀?你的心境如何?

22. 萆薢

見胃和。

白話文:

原文:

胃和。胃不欲飥飥,不欲 kekinian,不欲況況,不欲噦。

翻譯:

胃部和諧。胃部不喜歡飽脹,不喜歡饑餓,不喜歡過度脹滿,不喜歡反胃。

23. 杏仁

見肺和。

24. 枇杷

甘酸平,止渴利肺氣,治上焦熱,多食發痰熱傷脾。

白話文:

甘酸平性,可止渴,潤肺氣,治療上焦熱症。但過量食用會生痰發熱,損傷脾臟。

25.

生用甘寒,涼血散瘀,治上焦痰,熱煮熟甘平補益。藕節澀平,止血消瘀解熱毒。

白話文:

  1. 生用甘寒:甘草生用時,性味甘寒,具有涼血散瘀的功效,可治療上焦痰熱。

  2. 熱煮熟甘平補益:甘草經過熱煮後,性味轉為甘平,具有補益的作用,可滋補脾胃,增強體質。

  3. 藕節澀平:藕節味澀性平,具有止血、消瘀、解熱毒的功效。

26. 薤白

見大腸和。

27. 蒸餅

見胃和。

28. 百藥煎

見肺和注。

白話文:

肺,主氣,司呼吸,藏魄,主宣發肅降。

肺,掌管氣息,主司呼吸,儲藏魄,負責宣發和肅降。

29. (攻)牽牛子

見肺攻。

白話文:

肺攻

肺主氣,司呼吸。肺氣不足,則呼吸短促,喘咳不止。若肺氣壅滯,則胸悶刺痛,甚則咯血。

肺熱壅滯,則乾咳無痰,或咳黃痰黏稠。肺寒壅滯,則咳白痰稀薄,或痰中帶血。

肺火熾盛,則咯血不止,胸痛煩躁。肺陰不足,則乾咳少痰,口乾咽燥。

肺氣鬱結,則胸悶不舒,呼吸不暢。肺氣虛弱,則呼吸短促,倦怠乏力。

治療

肺熱壅滯,宜瀉肺清熱,如杏仁、麥冬、生地黃。

肺寒壅滯,宜溫肺散寒,如麻黃、桂枝、紫蘇葉。

肺火熾盛,宜清肺降火,如黃芩、石膏、知母。

肺陰不足,宜滋肺養陰,如百合、麥冬、沙參。

肺氣鬱結,宜疏肝理氣,如柴胡、香附、橘皮。

肺氣虛弱,宜補益肺氣,如黃耆、黨參、太子參。

30. 防己

見通行攻。

31. 蜀黍

常山莖葉,常山辛苦寒,性猛烈,引吐行水,祛痰飲截瘧,蜀黍功用與常山同,而性輕揚,能散上焦之邪結。

白話文:

即常山植物的莖和葉。常山植物的根莖質地堅硬,味道辛辣,性寒。它能引起嘔吐而將水排出體外,排除痰飲,截斷瘧疾。蜀黍的功效和常山植物相同,但性情較輕,能散去上焦的邪氣積結。

32. 青皮

見肝攻。

白話文:

肝攻

肝之氣偏勝,乘脾胃而行,故脾胃不和,中氣不安,腹脹而痛,或脹或痛,或痛或脹,或時痛時脹,心腹脹滿,氣短而喘,心煩而悶,或嘔或吐,或泄或瀉,或食而吐,或吐而食,或食而瀉,或瀉而食,或食而脹,或脹而食,或食而痛,或痛而食,或食而嘔,或嘔而食,或食而泄,或泄而食。

33. 芒硝

見大腸攻。

白話文:

大腸攻

其疾在腹,腰下脹滿,如鞭箠。按之硬痛,不欲食。

翻譯:

此病症狀在腹部,腰部會脹痛,像被鞭子抽打一樣。壓按時會疼痛,不想吃東西。

34. 朴硝

見大腸攻。

35. 蓬砂

甘鹹涼,除上焦胸膈痰熱,柔五金去垢膩,治喉痹口齒諸病。

白話文:

性質甘鹹涼,能清解上焦胸膈痰熱,潤澤五臟六腑,去除垢膩。用於治療喉嚨腫痛、口齒疾病等病症。

36. (散)防風

見膀胱散。

白話文:

膀胱散

  • 原文: 肺寒咳,喘瀉腹痛,小便不利。駐馬,防己,紫蘇,前胡,生薑,大棗,甘草,麻黃。
  • 翻譯: 肺部受寒引起咳嗽,喘息腹瀉腹痛,小便不順暢。使用駐馬、防己、紫蘇、前胡、生薑、大棗、甘草、麻黃等中藥材治療。

37. (寒)地榆

苦酸微寒性澀,入下焦,除血熱而止血,炒黑用。梢行血。

白話文:

藥性苦、酸,微寒,性澀。入下焦,能清熱涼血,止血。炒黑後使用。通暢經脈血行。

38. 黃連

見心寒。

39. 胡連

見心寒。

40. 黃芩

見心寒。

41. 知母

見腎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