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6)

1. 槐實

即槐角,苦寒純陰,清肝膽,涼大腸,瀉風熱。槐花苦涼,瀉熱涼血,功同槐實,陳者良。

白話文:

槐實就是槐樹的果實,味道苦,屬性寒涼,是純陰之物,可以清瀉肝膽的火氣,使大腸的燥熱降低,並能排除體內的風熱邪氣。槐花味道苦,屬性涼,也能夠清瀉熱氣、冷卻血液,功效和槐實相同,放置較久的槐花藥效更好。

2. 川楝根

見肝寒注。

白話文:

指的是肝臟受寒邪侵襲的情況,需要參考「肝寒」的相關論述來理解。

3.

見肺寒。

白話文:

柿子性質偏寒,會使肺部感到寒冷。

4.

見肺寒。

白話文:

指的是梨子這種水果,性質偏寒,會加重肺部寒冷的狀況。

5. (熱)肉果

見脾熱。

白話文:

這是說,這個情況的病因是「脾熱」造成的。

6. 蓽茇

見胃熱。

白話文:

蓽茇,這藥物適用於胃部有熱證的情況。

7. 吳茱萸

見肝熱。

白話文:

吳茱萸可以用於治療肝臟有熱的症狀。

8. 石硫黃

酸毒大熱,補命門真火不足,而又能疏利大腸,暖精壯陽,殺蟲療瘡,救危之藥,服之多發背疽。土硫黃辛熱腥臭,止入瘡藥,不堪服食。

白話文:

石硫黃,味道酸且帶有毒性,藥性非常燥熱。它能補足命門的真火不足,同時又能疏通腸道、促進排便,具有溫暖精氣、增強陽氣的功效,還能殺滅寄生蟲、治療瘡瘍,是能救急的藥物。但服用過多容易引發背部毒瘡。至於土硫黃,它味道辛辣、藥性燥熱,帶有腥臭味,只適用於外敷瘡瘍的藥方,不適合內服食用。

9. 足陽明胃

10. (補)黨參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補脾的藥材,可以參考黨參。

11. 黃精

見通行補。

白話文:

黃精,它具有普遍的補益作用。

12. 黃耆

見肺補。

白話文:

黃耆,它能補益肺氣。

13. 天生術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觀察病症,若問題出在脾臟虛弱,就應當補益脾臟。

14. 益智仁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可以幫助脾臟的補益。

15. 甘薯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甘薯能補益脾胃。

16. 韭菜

見腎補。

白話文:

韭菜對於補腎有幫助。

17. 米仁

甘淡微寒,而力和緩,益胃健脾,滲濕行水,清肺熱,殺蛔。

白話文:

米仁味道甘淡,性微寒,藥性作用平和,能增進腸胃功能、使脾臟健康,並能幫助身體排除濕氣和水分,清除肺部熱氣,還能殺死蛔蟲。

18. 扁豆

甘平中和,輕清緩補,調脾和胃,通利三焦,降濁升清除濕,能消脾胃之暑,專治中宮之病,炒則微溫,多食壅氣。葉治霍亂吐瀉。

白話文:

扁豆性味甘甜平和,性質中庸,藥性溫和,有輕微的補益效果。它能調理脾胃,使之和諧,疏通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,可以降濁氣、升清氣、排除濕氣。扁豆能消除脾胃的暑熱,特別適合治療中焦(脾胃)的疾病。炒過的扁豆藥性稍微偏溫,但吃多了容易造成腹脹。扁豆葉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。

19. 秈米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能滋養脾胃。

20. 燕窩

見肺補。

白話文:

燕窩,可以滋補肺部。

21. 野鴨

甘涼,補中益氣,平胃消食,大益病人,治熱毒療瘡癤,能殺臟腹蟲。

白話文:

性味甘涼,可以補養中氣、增益力氣,調理腸胃、幫助消化,對於病人很有助益。能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癤腫,還可以殺死內臟中的寄生蟲。

22. 牛乳

見大腸補。

白話文:

牛乳,能補養大腸。

23. 羊乳

見大腸補。

白話文:

羊乳,可以補益大腸的功能。

24. 豬肚

見脾補。

白話文:

指的是豬肚有健脾的功效。

25. (和)甘草

見通行和。

白話文:

和,參見「通行和」的說明。

26. 蒼朮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能夠調理脾胃,使之平和。

27. 三七

甘苦微溫,散瘀定痛,能損新血,治吐衄癰腫金瘡杖瘡,大抵陽明厥陰血分之藥。

白話文:

三七味甘、味苦,性微溫,具有散瘀血、止痛的功效,但可能會損傷新生的血液。可用於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癰腫、外傷出血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大體來說,三七是屬於作用於陽明經和厥陰經這兩個經絡血分的藥物。

28. 馬蘭

見脾和注。

白話文:

馬蘭這種藥材的相關記載,可以參考關於脾的章節以及相關的註解。

29. 砂仁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能調和脾胃。

30. 白豆蔻

見肺和。

白話文:

白豆蔻的藥性,可以調和肺氣。

31. 草豆蔻

見脾和。

白話文:

草豆蔻,能調理脾胃。

32. 半夏

辛溫,體滑性燥,和胃健脾,兼行膽經,發表開鬱,下氣止嘔,除濕痰利二便,能行水氣以潤腎,燥和胃氣而通陰陽,治一切脾濕之症,血家渴家汗家慎用,肺燥者不可誤服,須制用,亦有造麴者。

白話文:

半夏,味辛性溫,質地滑膩且性燥。它能調和腸胃、健壯脾臟,同時也能疏通膽經。具有發散外邪、舒緩鬱悶的功效,還能降氣止嘔、去除濕痰、利大小便。半夏能夠運行體內水氣以滋潤腎臟,也能調和胃氣,使陰陽平衡。主要治療各種脾濕引起的疾病。對於有出血傾向、容易口渴、多汗的人應謹慎使用。肺燥的人不可誤用,必須經過炮製處理後才能使用。也有人會用半夏來製作藥麴。

33. 土茯苓

見大腸和。

白話文:

土茯苓的藥性,作用於大腸經。

34. 萆薢

甘苦平,入肝胃,祛風去濕,以固下焦,堅筋骨,凡陽明濕熱流入下焦者,此能去濁分清,有黃白二種,白者良,名粉萆薢。

白話文:

味甘、苦,性平,歸肝經和胃經。可以驅散風邪、去除體內濕氣,並能鞏固下焦(指肚臍以下部位),強健筋骨。凡是因陽明經(指胃腸等消化系統)濕熱之氣往下流竄到下焦的人,此藥能幫助去除體內穢濁之物,使清濁分明。萆薢有黃色和白色兩種,其中白色的品質較好,稱為粉萆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