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5)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5)
1. 蚺蛇膽
苦甘寒,涼血明目,療疳殺蟲,主肝脾之病,又能護心止痛。蚺蛇肉極腴美,主治略同。
白話文:
性質苦、甘而寒涼,有涼血清熱明目的功效,可治療瘡腫潰爛和殺蟲,主要用於治療肝脾疾病,還能保護心臟止痛。蚺蛇的肉質肥美,主治功效大致相同。
2. (熱)肉果
辛溫氣香,暖胃理脾,澀大腸止虛瀉,麵裹煨,去油用。
白話文:
辛溫氣香,可暖胃理脾,能收澀大腸,治療虛寒瀉痢,裹入麵中煨熟,去除油脂使用。
3. 紅豆蔻
見胃熱注。
4. 蘄艾
見通行熱。
白話文:
身體出現了發熱的症狀。
5. 烏頭
即附子之母,功用與附子相同,而力稍緩,其性輕疏,能溫脾,逐風治風疾者以此為宜。
白話文:
附子之母,其功效與附子相同,但力量稍弱,它的性情輕疏,能夠溫暖脾臟,祛風治療風疾的人宜用此藥。
6. 桂心
辛甘大熱大燥,補陽入心脾血分,活血能引血化汗化膿,為內托瘡疽之用。
白話文:
辛甘大熱大燥,補益陽氣,入心、脾、血分,活血通絡,能引血化汗化膿,用於內託瘡疽。
7. 吳茱萸
見肝熱。
白話文:
肝熱
證候:
目赤腫痛,口乾苦,頭暈目眩,煩躁易怒,胸脅脹痛,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。
病因:
情志不暢,鬱久化火;火熱之邪侵襲肝經。
治則:
清肝降火,疏肝理氣。
藥物:
柴胡、夏枯草、黃芩、龍膽草、澤瀉、車前子、牛膝、丹參等。
8. 川椒
見肺熱。
9. 乾薑
見通行熱。
白話文:
通行熱
頭痛易怒,口渴欲飲,頭頗痛而汗出,脈洪數。
10. (補)慄
見腎補。
白話文:
腎補
腎氣不足之證
- 腰膝痠軟,神疲乏力,耳鳴健忘,小便頻數,夜尿多,精關不固,脫髮鬚白。
- 舌淡或淡紅,脈沉細或沉弱。
腎陰不足之證
- 潮熱盜汗,手足心煩熱,咽乾口渴,腰膝痠軟,骨蒸潮熱,頭暈耳鳴,失眠多夢,咳喘不止。
- 舌紅少津,脈細數或細軟。
腎陽不足之證
- 小便清長,頻數不禁,畏寒肢冷,面色蒼白,精神萎靡,腰膝冷痛,陽痿早泄。
- 舌淡苔白,脈沉弱或沉遲。
腎精不足之證
- 發育遲緩,智力低下,瘦小矮小,面色枯黃,腰膝痠軟,手足不溫,精神萎靡,精關不固。
- 舌淡苔薄,脈細或細弱。
11. 牛乳
甘微寒,潤腸胃,補虛勞,解熱毒。乳酥力稍遜,宜於血熱枯燥之人。
白話文:
甘微寒,滋潤腸胃,補益虛弱,解除熱毒。乳酥的功效稍遜,適合血熱體燥之人食用。
12. 羊乳
補肺腎,潤胃脘大腸之燥。
白話文:
補益肺腎,滋養胃脘大腸乾燥。
13. 豬腸
入大腸治腸風血痔油利腸潤燥散風解毒殺蟲滑產。
白話文:
入大腸,治療腸道風濕、血痔、油脂不足、潤腸通便、祛風解毒、殺蟲、滑胎。
14. 阿膠
見肺補。
15. (和)砂仁
見脾和。
白話文:
看到脾臟調和了。
16. 連翹
見心和。
17. 土茯苓
甘淡平,去陽明濕熱,以利筋骨、利小便、止泄瀉,治楊梅瘡毒,誤服輕粉成疾者,服此能去輕粉之毒。
白話文:
性質甘涼平和,去除陽明經的濕熱,滋養筋骨、利尿、止腹瀉,治療楊梅瘡毒,誤服鉛粉導致疾病的人,服用此藥能去除鉛粉的毒性。
18. 旋覆花
見肺和。
白話文:
肺和
肺為嬌髒,畏寒怯熱,不耐風寒。肺主氣,司呼吸,開竅於鼻,與大腸相表裡。
肺與大腸相表裡,肺氣清肅,大腸下傳,大便暢通。若肺氣不足,大腸無力傳導,則大便不通,或有便祕。
肺受寒邪,肺氣受阻,呼吸不暢,咳嗽氣喘,鼻塞流涕。肺熱傷津,肺氣耗傷,咳嗽痰少,口乾咽燥。
肺主氣,氣足則神旺,肺氣虛則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。肺與皮毛相應,肺氣盛則皮毛濡潤,肺氣虛則皮毛乾燥。
肺與金屬水液相應,肺氣盛則津液充盈,肺氣虛則津液不足,口渴多飲。肺氣盛則聲音洪亮,肺氣虛則聲音低微。
肺主宣發肅降,肺氣和則呼吸通暢,咳嗽痰喘得以緩解。肺氣失和,則呼吸不利,咳嗽痰喘加重。
養肺之道
- 調情志,避免情緒過激。
- 避寒溫,避免受寒或過熱。
- 呼吸新鮮空氣,幫助肺氣通暢。
- 適量運動,增強肺氣。
-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。
- 戒菸戒酒,避免肺部損傷。
19. 榆白皮
甘平滑利,入大小腸膀胱,利諸竅,滲濕熱,滑胎,下有形滯物,治嗽喘不眠。
白話文:
本草甘、平,性滑利,能進入大小腸與膀胱,通利各個孔竅,幫助排除濕熱,滑利胎兒,排出體內有形的停滯物,還能治療咳嗽、喘息和失眠。
20. 訶子
見肺和。
21. 杏仁
見肺和。
白話文:
肺和
肺為嬌臟,喜潤而惡燥,故有「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」之說。
朝朝鹽水
清晨空腹時飲用淡鹽水,可以潤肺化痰,清熱解毒。鹽分可以刺激胃腸蠕動,促進排便,減少體內毒素堆積。
晚晚蜜湯
睡前飲用蜂蜜水,可以滋陰潤肺,止咳平喘。蜂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,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,可以緩解呼吸道炎症。
此法適用於肺燥咳嗽、氣喘等肺系疾病的預防和調理。
22. 薤白
辛苦溫滑,泄下焦大腸氣滯,散血生肌,調中下氣,取白用。
白話文:
功效:辛溫滑利,瀉下焦大腸氣滯,散血生肌,調中止瀉,適用於白帶。
23. 罌粟殼
見肺和。
24. 赤石脂
甘溫,酸澀體重,固大小腸,直入下焦陰分,而固下收濕止血,催生下胞衣,為久痢泄澼要藥。
白話文:
甘溫,酸澀,質重,固斂大小腸,直達下焦陰分,而固下,收濕,止血,催生胞衣,為久痢洩瀉的要藥。
25. 禹餘糧
甘平而澀胃大腸,血分重劑,固下治咳逆,下痢催生。
白話文:
性味甘、平,性質澀,入胃經、大腸經,氣血調和,可用作較重劑量,治療腹瀉、咳嗽逆氣,以及催產。
26. 龍骨
見心和。
27. (攻)大黃
見胃攻。
28. 皂角
見肺攻。
白話文:
肺攻
肺氣盛甚,傷及他臟。
症狀:
- 寒熱往來,頭身疼痛
- 咳喘,痰多
- 胸痛,心悸
- 脈浮數有力
病因:
- 肺氣過盛,侵犯其他臟腑,引起病變。
治療:
- 養陰清肺,瀉火散邪。
- 藥物:黃芩、石膏、麥冬、人參、甘草等。
29. 雷丸
苦寒,入胃大腸,功專消積殺蟲而能令人陰痿。
白話文:
性質寒涼,作用於胃和大腸,主要功能是消除積滯和殺蟲,但可能會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。
30. 桃仁
見肝攻。
31. 元明粉
辛甘鹹冷,去胃中實熱,蕩腸中宿垢,潤燥破結,用代芒硝,性稍和緩。
白話文:
辛甘鹹冷之品,可消除胃中實熱,清除腸道中的宿便,潤滑乾燥並化解結塊,可以用來代替芒硝,但性質較為溫和。
32. 芒硝
辛鹹苦大寒,峻下之品,潤燥軟堅,下泄除熱,能盪滌三焦腸胃實熱,推陳致新,治陽強之病無堅不破無熱不除,又能消化金石,誤用伐下焦真陰。
白話文:
辛辣、鹹味和苦味的中藥性大寒,具有峻急攻下的效果,可以潤燥軟堅,下瀉除熱,能夠徹底清滌三焦腸胃的實熱,推陳致新,治療陽盛體質的疾病,幾乎沒有攻堅破熱的效果,還可以消化金石,但如果誤用會損傷下焦的真陰。
33. 朴硝
性味功用與芒硝同,而尤為酷澀性急,芒硝經煉故稍緩。
白話文:
性味功用與芒硝相同,但尤為苦澀,性急,芒硝經過煉製後稍為緩和。
34. (散)升麻
見脾散。
白話文:
脾散
藥品組成:
- 白朮三錢
- 補骨脂四兩
- 芍藥二兩
- 茯苓二兩
- 川芎二兩
- 陳皮二兩
- 生薑一兩
- 甘草一兩
製備方法:
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溫水送服。
功效:
- 補益脾胃
- 緩解腹脹、消化不良
- 改善食慾不振
- 減少疲勞感
35. 秦艽
見肝散。
白話文:
肝散
組成:
- 黃芩三分
- 連翹三分
- 柴胡三分
- 枳實三分
- 白芍三錢
- 當歸三錢
- 茯苓三錢
- 甘草一錢
功能:
清肝熱,散鬱結,調氣血。
主治:
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、疼痛,口苦咽乾,目赤,煩躁易怒,舌紅苔黃。
用法:
水煎服,一日一劑。
36. 白芷
見肺散。
白話文:
這是一味中藥,可以散肺氣。
37. 麻黃
見肺散。
38. (寒)黃芩
見心寒。
39. 白頭翁
苦寒,入胃大腸血分,堅腎涼血瀉熱。
白話文:
苦寒,入胃大腸血分,堅固腎臟,清涼血液,瀉除熱氣。
40. 漏盧
見胃寒。
41. 鮮生地
見腎寒。
白話文:
病人腎氣虛寒。
42. 木通
見小腸寒。
43. 山豆根
見心寒。
44. 馬兜鈴
見肺寒。
45. 薔薇根
苦澀而冷,入胃大腸,除風熱、濕熱,殺蟲。子名營實,酸溫,主治略同。
白話文:
其味苦寒,入胃、大腸經,能祛風熱、濕熱,殺蟲。它的果實名叫「營實」,味酸性溫,主治功效大致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