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瀾

《本草分經》~ 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原例(次序略經更定) (11)

1. 黃芩

見心寒。

2. 知母

見腎寒。

3. 白前

辛甘微寒,降氣下痰止嗽,治肺氣壅實。

白話文:

辛甘微寒,降氣下痰止咳,治療肺氣壅實。

4. 麥冬

見胃寒。

5. 燈心

見心寒。

6. 漏盧

見胃寒。

7. 射干

苦寒,瀉實火,因而散血消腫,能化心脾老血、肝肺積痰,解毒,治喉痹咽痛,虛者忌用。

白話文:

性質苦寒,能瀉實火,因此能散血消腫,化解心脾鬱滯的陳年老血、肝肺積痰,解毒,治療喉嚨與咽喉疼痛,但體質虛弱者不宜使用。

8. 天冬

甘苦大寒,入肺經氣分,益水之上源而下通腎,清金降火,潤燥滋陰,消痰止血,殺蟲,去腎家濕熱,治喘嗽骨蒸一切陰虛有火諸症。

白話文:

甘苦、寒性大的藥物,能進入肺經氣分,滋潤水分的初始來源,同時向下疏通腎臟,具有清熱降火、潤燥滋陰、化痰止血、殺蟲的功效。還可以去除腎臟的濕熱,治療氣喘咳嗽、骨蒸潮熱等一切陰虛火旺的症狀。

9. 栝蔞

見三焦寒。

白話文:

三焦寒

症狀

  • 頭部沉重發脹
  • 胸悶腹痛
  • 手足冰冷
  • 小便清長
  • 舌淡苔白

病因

  • 外感寒邪
  • 飲食生冷
  • 過勞體虛

治療原則

  • 溫補三焦
  • 散寒除濕

常用穴位

  • 膻中
  • 關元
  • 足三里

方劑

  • 桂枝湯
  • 附子理中湯

10. 山豆根

見心寒。

11. 馬兜鈴

苦辛寒,清肺熱,降肺氣,兼清大腸經熱,亦能行水,湯劑用之多吐。根塗腫毒。

白話文:

性味苦辛寒,能清肺熱,降肺氣,又能清大腸經熱,也能利水,湯劑使用時,多會造成嘔吐。其根部可外敷於腫毒上。

12. 牛旁子

見通行寒。

白話文:

通行寒

凡寒證,脈沉細數,惡寒而戰慄,身體疼痛,頭痛額痛,筋骨疼痛,下利腹痛,吐嘔,舌質淡,苔白。凡見此證,皆用溫經散寒之藥。

13. 車前子

見膀胱寒。

白話文:

膀胱寒

膀胱位於下腹部,儲藏尿液,連通腎臟,是人體水液代謝、排泄的重要器官。

膀胱寒證,主要是由於感受寒邪所致,其症狀主要表現為:

  • 小便頻數,尿量少,色清冷。
  • 小便時有灼痛感或刺痛感。
  • 下腹及會陰部有冷痛感,喜溫喜按。
  • 四肢畏寒,腰膝冷痛。
  • 舌質淡,苔薄白。
  • 脈沉細。

治療膀胱寒證,應以溫陽利水為主,常用的中藥有:

  • 附子:溫腎助陽,散寒止痛。
  • 肉桂:溫經通陽,散寒止痛。
  • 吳茱萸:溫中散寒,止痛。
  • 乾薑:溫中散寒,止嘔。
  • 茯苓:利水滲濕。
  • 車前子:利水通淋。
  • 豬苓:利水滲濕。
  • 澤瀉:利尿通淋。

14. 通草

氣寒味淡,入肺胃,引熱下行,而又能通氣上達,通竅利肺。

白話文:

性質偏寒,味道淡薄,能進入肺和胃,引導熱氣向下運行,同時又能疏通氣機上達頭部,疏通鼻竅,使肺氣通暢。

15. 馬勃

辛平而散,清肺解熱,治喉痹咽痛,外用敷瘡最為穩妥。

白話文:

辛甘平,性散,清肺熱,解毒消腫。治療喉嚨痛、咽喉腫痛,外用敷於患處效果最好。

16. 石葦

見膀胱寒。

17. 桑皮

甘辛寒,瀉肺火,散瘀血,下氣行水,止嗽清痰。

白話文:

味甘性辛涼,能清肺熱,化瘀血,通利氣血,利尿,止咳化痰。

18. 梔子

見心寒。

白話文:

原文:

心寒遠隔,表裡俱寒。須臾則身寒,心下悸,腹中痛,腸鳴,泄瀉,嘔吐,手足厥冷,氣上衝,眩暈,面色蒼白。

翻譯:

心臟虛寒,表裡都感到寒冷。過一會兒就會全身寒冷,心窩裡悸動,肚子疼痛,腸子裡有咕嚕聲,拉肚子,嘔吐,手腳冰涼,氣往上沖,頭暈目眩,面色蒼白。

19. 地骨皮

甘淡而寒,降肺中伏火,除肝腎虛火,治肝風頭痛,利腸,退骨蒸,走里而又走表,善除內熱亦退外潮,凡風寒散而未盡者用之最宜。

白話文:

甘淡而且寒涼,用來減少肺中的火氣,消除肝腎虛火,治療肝風頭痛,利於腸道,緩解骨蒸,它既能作用於身體的內部,也能作用於身體的表面,既能夠消除內熱,又能退卻外感潮濕,凡是風寒感冒好了但還沒有徹底好的,用這個藥最合適。

20. 木芙蓉

辛平性滑,清肺涼血散熱,止痛消腫排膿,治一切癰疽。

白話文:

辛平性滑,清肺涼血散熱,止痛消腫排膿,治療一切癰疽。

21. 竹茹

見胃寒。

22. 枇杷葉

苦平,清肺和胃,下氣而消痰降火,治肺蜜炙,治胃薑汁炙,刷去毛。蒸取汁名枇杷露,功用相同。

白話文:

枇杷果性味苦平,具有清肺和胃、下氣消痰降火的作用,可治療肺部痰熱引起的疾病。用枇杷薑汁炙,可治療胃部疾病。枇杷果的絨毛會刺癢,可用刷子刷掉。枇杷果蒸取的汁液稱為枇杷露,具有與枇杷果相同的作用。

23.

生柿甘冷,潤肺清胃止嗽,乾柿甘寒而澀,潤肺寧嗽澀腸消宿血。柿霜生津化痰,清上焦心肺之熱為尤宜。柿蒂苦溫,降氣止呃逆。

白話文:

生柿甘甜清涼,可以潤肺、清胃、止咳。乾柿甘甜寒冷但澀,可以潤肺、止咳、澀腸、消散腸胃中的宿血。柿霜可以生津化痰,尤其適合治療上焦心肺的熱症。柿蒂苦溫,可以降氣、止呃逆。

24.

甘寒微酸,涼心潤肺,利大小腸,降火消痰,清喉潤燥,兼有消風之妙,熟食滋陰。

白話文:

味甘、性寒、微酸。涼心肺、潤肺、利大小腸,可清熱消痰、清咽潤燥,兼具祛風之效。熟食後能滋陰。

25. 石羔

見胃寒。

白話文:

胃寒

證候 胃陽虛弱,寒邪內侵。脘腹冷痛,喜溫喜按,少腹冷厥,口中黏膩不爽,飲食不化,小便清白,四肢不溫,舌質淡白,脈沉遲。

治法 溫中散寒。

方藥 理中丸

方義 乾薑、附子溫中散寒,人參、白朮補氣健脾,甘草調和諸藥。

26. 滑石

見膀胱寒。

27. 浮石

鹹寒,軟堅潤下,入肺止嗽,通淋,化上焦老痰,能消結核。

白話文:

性寒味鹹,能軟化堅結、潤澤大便,入肺能止咳,通利小便,化解上焦的陳痰,能消除結核。

28. 羚羊角

見肝寒。

白話文:

肝寒

肝為將軍之官,主謀慮。寒為陰邪之氣,最易傷肝。肝寒則陽氣不升,經絡不暢,氣血不通。

症狀

  • 面色青白,無光澤
  • 手足冰冷,怕冷
  • 舌苔淡白,邊緣淡紫
  • 脈象沉細,無力

病因

  • 外感風寒之邪
  • 素體陽虛,寒邪內生
  • 久病傷肝,氣血虧虛

治療原則

  • 溫陽散寒,疏通經絡
  • 補益肝腎,扶正祛邪

常用方藥

  • 四逆湯:溫陽散寒,回陽救逆
  • 當歸四逆湯:補益肝腎,溫陽散寒
  • 桂附理中湯:溫中散寒,益氣健脾

29. 石決明

見肝寒。

30. 童便

鹹寒,能引肺火下行從膀胱出,降火降血甚速,潤肺清瘀,雖穢臭敗胃,然較之過用寒涼之藥猶不若服此之為勝也。熱服或入薑汁或入韭汁。

白話文:

鹹寒,可以引肺火往下走,從膀胱排出來,降火降血的速度很快,潤肺清瘀,雖然會有難聞的氣味會傷胃,但是比起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來得更好。熱服或者是加入薑汁或韭汁。

31. (熱)紅豆蔻

見胃熱注。

白話文:

胃熱注

胃中熱盛,胃氣不和,津液耗傷所致。

症狀

胃脘灼熱,疼痛,嘈雜,灼口,口渴喜冷飲,大便乾結,小便短赤,苔黃厚,脈數實。

治療

清胃熱,和胃氣,生津液。

常用方藥

**清胃熱:**石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

**和胃氣:**香附、枳殼、厚朴

**生津液:**天花粉、麥冬、五味子

32. 丁香

見胃熱。

白話文:

胃熱

胃熱者,上逆則嘔,下迫則泄。或因飲食不節,或因脾胃素虛,或因外邪客犯。

症狀

  • 嘔吐
  • 腹瀉
  • 口乾舌燥
  • 口臭
  • 牙齦腫痛
  • 小便短黃
  • 大便乾硬

成因

  • 飲食不節制,如暴飲暴食、過食辛辣油膩食物
  • 脾胃虛弱,無法運化水穀
  • 外界邪氣侵犯,如風熱、濕熱

治療

  • 瀉火清熱:使用黃連、梔子等藥材
  • 補脾健胃:使用黨參、白術等藥材
  • 清熱解毒:使用金銀花、連翹等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