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13)
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13)
1. 論藥
論藥之性,宜審氣之厚薄,味之甘辛,質之輕重,及生長之時候,然後定寒熱,評功能,則乾鮮炮製,不學可知,其變化及相畏,相反,相助,皆不離生克之理,亦不問可知。若不察其本,僅記某藥寒、某藥熱,或畏某藥,或喜某藥,或反某藥,及某藥治某病。不特不能知變化性能,設執一書中未載之草木或金石,問治何病,必膛然無所答。
觀藥品芳腐之濃淡,則氣之厚薄分,辨甘辛之輕重,則味之厚薄定,察質地結合之空密虛實,則體量之輕重知。
藥味之性,因干、鮮而多不同。石斛干、鮮尚不甚差,人參、生地則不然。石斛干、鮮色俱黃,人參干則色微黃,鮮則色白潤。生地干則色純黑,鮮則色黃白。石斛色不變,故性亦不變。人參、生地色既異,性豈能同乎?有如人乳,鮮則色白,其性平。經日曝則色紅,其性大熱,即此理也。
凡藥皆俱毒性,人第知黃耆、生地為上品,然投黃耆於病溫者,投生地於虛寒者,或血寒者,實足以殺之。砒石、水銀,人皆知為大毒,然投砒石於脾寒者,投水銀於骨中毒者,立收起死回生之效。故有病必須服藥,無病萬不可服藥,蓋無藥不毒,以毒攻毒則利人,無毒招毒則禍人也。
問軍咀、軍炭,各於何種病為宜?曰:凡血瘀者宜用咀,停滯者宜用炭。
問半夏之效用?曰:升降疏轉陽氣。
問溫病痧疹,有用桃仁泥或不用之別,何也?曰:凡色不正,血未暢行者,宜用桃仁泥。
白話文:
論藥
藥物的特性,要仔細觀察其藥氣的濃淡厚薄,味道的甘辛,質地的輕重,以及生長的時間,然後才能確定其寒熱屬性,評估其功效。藥材的乾濕炮製方法,只要稍加學習就能明白。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,例如相畏、相反、相助,都遵循著生克的道理,同樣也能推測得知。如果不懂藥物本身的特性,只死記硬背某藥寒、某藥熱,或者某藥相畏某藥,某藥喜某藥,某藥反某藥,以及某藥治某病,不僅無法了解藥物的變化和性能,而且如果遇到書中沒有記載的草藥、礦物藥物,問及治療何種疾病,就一定會茫然無措,答不上來。
觀察藥材的香氣和腐敗程度的濃淡,就能分辨出藥氣的厚薄;辨別藥味的甘辛輕重,就能確定其味道的濃淡;觀察藥材質地的緊密疏鬆、虛實,就能了解其輕重。
藥物的特性,因為乾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石斛乾濕差別不大,但人參、生地卻不一樣。石斛乾濕顏色都呈黃色,人參乾燥則顏色略黃,新鮮則顏色白潤;生地乾燥則顏色純黑,新鮮則顏色黃白。石斛顏色不變,所以其藥性也不變;人參、生地顏色不同,其藥性自然也不相同。這就像人奶一樣,新鮮時顏色潔白,性味平和;曬一天後顏色變紅,性味就變得大熱,道理就在於此。
所有的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。人們只知道黃耆、生地是上品藥材,但是如果把黃耆給溫病患者服用,或者把生地給虛寒或血寒患者服用,都足以致死。砒霜、水銀,大家都知道是劇毒之物,但是把砒霜給脾胃虛寒的人服用,或者把水銀給骨頭中毒的人服用,卻能起到起死回生之效。所以,有病必須服藥,沒病絕對不能服藥,因為沒有任何藥物沒有毒性,利用毒性來攻克毒性就能治病救人,沒有毒性卻招來毒性,就會造成禍害。
問:軍咀(炮製過的豬牙皂角)和軍炭(炮製過的豬牙皂角炭)各適用於什麼疾病?
答:凡是血瘀的疾病都適用軍咀,停滯的疾病都適用軍炭。
問:半夏的功效是什麼?
答:能升降、疏通、溫煦陽氣。
問:治療溫病痧疹,使用桃仁泥是否有區別?
答:凡是面色不正,血液運行不暢的患者,都應該使用桃仁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