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10)
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10)
1. 各症問答十七則
故不如先引絡邪,使入六經,再施相當之法,或補或瀉,邪自易出。
問逢冬作嗽之治法?曰:咳嗽之病,不一其類,逢冬必犯者最多。此症早輕暮重,脈洪者為陰素虛,及冬陽氣潛藏,陰虛陽擾而作嗽。當用鮮生地、元參以固陰,杷葉、蘆根以利肺即可。若用酸斂或宣通品,則難效。
問某君頭痛,壯熱、肢冷惡寒、口不渴,唇焦有泡、溺赤便燥,脈沉,此何症?治宜何法?曰:此症頭痛似表,肢冷惡寒似陽微,口不渴似濕。然認表,脈不浮;認陽微,脈不微;認濕,唇不滑,壯熱,唇焦有泡,溺赤便燥,乃系熱鬱於裡,蒸為壯熱。其唇焦有泡者,熱不宣也,故滋赤而便燥。
其肢冷惡寒者,陽為熱鬱也。口不渴者,熱未發越也,故脈沉而不洪。法宜通里清熱,白虎承氣湯加減之:用生石膏、生軍、小枳實、知母、黃苓、川連、生草等藥。
問某君四肢厥冷作搐,脈微,系何症?治宜何法?曰:陽虛不達四肢,以致厥冷作搐,法宜助陽。附子(三錢),陳皮(三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生薑(二錢),半夏(三錢),桂皮(二錢)
問某君畏冷口渴,氣促喜臥,尺寸俱大,此何病?治宜何法?曰: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,若有滯熱,則有餘脈現,故經雲陽明脈大。傷寒以陰陽俱大及洪大為陽明之脈,是以陰陽俱大,系滯熱鬱於胃,兼困脾氣,陽氣不宣,則畏冷口渴氣促喜臥。法宜白虎承氣湯加減之,用生石青、小枳實、知母、生軍、甘草、粳米等藥。
問某壯男猝患氣喘汗出,脈沉,系何症?治法如何?曰:壯男猝病,非虛可知。汗出脈沉,陽明熱象。喘乃陽明之熱,蘊蒸於肺也。法宜小承氣、麻杏石膏湯加減之。
問某君頭痛身燒,飲黑糖姜水,覆被而臥,醒則汗出,頭痛解,身略熱,惟增喘,脈浮,治法如何?曰:風熱誤汗,致邪蘊於肺,故頭痛止而作喘。法宜辛涼,用生石膏、炙杷葉、鮮蘆根、甘菊、薄荷、二花、連翹等藥。
問某君脈遲緩、胸痛、嘔逆,系何症?治宜何法?曰:症系寒邪傷胃,以致胸痛,嘔逆而脈遲緩,法宜寬中溫胃,散寒降逆之劑:法半夏(錢半),陳皮(三錢),白朮(三錢),厚朴(二錢),木香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生薑(三錢),砂仁(六分),炙甘草(一錢)。
問舒母年七十,熱病已愈,惟腰及脊骨作痛,何藥治之?曰:法宜養陰潤下活血。生軍現不可用。
問面部及頸項,起小粟作癢,宜何法治之?曰:症系風濕,法宜貯荊芥於袋中,用以擦癢,或用花露水擦之。
問外科治法,消托二者,以為何宜?曰:外科之法,雖分陰陽,往往以托法為上,不知治外科當以消法為主,托法次之。主治,分陰陽,審虛實,調氣血,為其常法。但身壯之人,雖潰亦可用消法,能使速痊。身虛者用托法,不過較消法略遲耳。消法不能離軍,托法不能離耆。主治,熱盛血虛,可以鮮生地代耆。惟金銀花,無論消托,皆當用之。
白話文:
各症問答十七則
-
治療疾病不必一開始就猛攻邪氣,應先引導邪氣進入六經,再根據情況補瀉,邪氣自然容易排出。
-
請問冬季咳嗽的治療方法?答:咳嗽病症種類繁多,冬季發病者最多。此症早上輕晚上重,脈象洪大的,是陰虛體質,冬天陽氣潛藏,陰虛陽亢而致咳嗽。應使用鮮生地、元參滋陰,枇杷葉、蘆根清肺即可。如果使用酸澀收斂或宣通的藥物,則療效不佳。
-
某人頭痛,發熱,肢體冰冷惡寒,口不渴,嘴唇乾燥起泡,小便赤色大便乾燥,脈象沉弱,這是什麼病?應該如何治療?答:此症頭痛似表證,肢體冰冷惡寒似陽氣不足,口不渴似濕證。但脈象不浮,不像表證;脈象不弱,不像陽氣不足;嘴唇乾燥,不像濕證;發熱、嘴唇乾燥起泡、小便赤色大便乾燥,是裡熱鬱結,蒸騰而致發熱。嘴唇乾燥起泡,是熱邪鬱結不宣洩;所以小便赤色,大便乾燥。肢體冰冷惡寒,是陽氣被裡熱所鬱結。口不渴,是熱邪尚未外發,所以脈象沉而不洪。治療方法應當通裡清熱,使用白虎湯加減:生石膏、生薑、枳實、知母、黃芩、川連、生地等藥。
-
某人四肢厥冷抽搐,脈象微弱,是什麼病?應該如何治療?答:這是陽虛不能溫煦四肢,導致厥冷抽搐,治療應當溫補陽氣。藥方:附子(三錢)、陳皮(三錢)、人參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、生薑(二錢)、半夏(三錢)、桂皮(二錢)。
-
某人畏寒口渴,氣促喜歡臥床,寸口脈和尺脈都很大,是什麼病?應該如何治療?答:陽明經是氣血充盛的腑臟,如果出現熱邪停滯,就會出現脈象洪大,所以經書上說陽明脈大。傷寒論中,寸口脈和尺脈都洪大,是陽明經的脈象。所以寸口脈和尺脈都很大,是熱邪停滯於胃,又損傷脾氣,陽氣不能宣洩,所以畏寒口渴氣促喜歡臥床。治療方法應當使用白虎湯加減:生石膏、枳實、知母、生薑、甘草、粳米等藥。
-
某壯年男子突然氣喘汗出,脈象沉弱,是什麼病?如何治療?答:壯年男子突然發病,可以排除虛證。汗出脈沉,是陽明經熱證的表現。氣喘是陽明經的熱邪,鬱結在肺部。治療方法應當使用小承氣湯、麻杏石膏湯加減。
-
某人頭痛發燒,喝了黑糖薑湯,蓋被臥床,醒來後汗出,頭痛消失,身體略微發熱,但氣喘加重,脈象浮大,如何治療?答:這是風熱病邪,因出汗而導致邪氣鬱結於肺,所以頭痛消失而氣喘加重。治療方法應當使用辛涼解表藥物,使用生石膏、炙枇杷葉、鮮蘆根、甘菊、薄荷、金銀花、連翹等藥。
-
某人脈象遲緩,胸痛,嘔吐,是什麼病?應該如何治療?答:這是寒邪傷及胃部,導致胸痛、嘔吐,脈象遲緩,治療方法應當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。藥方:半夏(半錢)、陳皮(三錢)、白朮(三錢)、厚朴(二錢)、木香(一錢)、茯苓(三錢)、生薑(三錢)、砂仁(六分)、炙甘草(一錢)。
-
舒母七十歲,熱病痊癒,但腰和脊椎疼痛,用什麼藥治療?答:治療方法應當滋陰潤下活血。生薑暫時不能使用。
-
面部和頸部起小粟疹並發癢,應該如何治療?答:這是風濕所致,治療方法可以使用荊芥裝在布袋裡擦拭患處,或者使用花露水擦拭。
-
外科治療,消腫和托毒哪個更重要?答:外科治療雖然分陰陽,但往往以托毒為主要方法,其實外科治療應當以消腫為主,托毒為輔。治療時,應當分清陰陽,辨別虛實,調和氣血,這是常用方法。但身體強壯的人,即使潰爛也可以使用消腫的方法,可以使疾病更快痊癒。身體虛弱的人使用托毒的方法,只是比消腫的方法略慢而已。消腫的方法不能離開生薑,托毒的方法不能離開當歸。治療時,如果熱盛血虛,可以用鮮生地代替當歸。但金銀花,無論消腫還是托毒,都應該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