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9)

回本書目錄

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9)

1. 論傷寒

傷寒包括甚廣,故仲聖《金匱》,無溫症一門,已賅於傷寒中也。或曰傷寒與溫症為兩種,或曰仲聖溫症一篇已遺失。究之推度揣測,毫無根據。試讀《內經》,何嘗不明言「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;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」耶。

白話文:

傷寒涵蓋範圍很廣,所以仲景的《金匱要略》沒有單獨的溫病篇章,溫病的內容其實都已經包含在傷寒的範圍裡了。有些人認為傷寒和溫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,也有些人說仲景關於溫病的篇章已經遺失了。但這些推測和揣度都沒有根據。只要讀讀《黃帝內經》,就能明白地看到「冬天受寒,春天就會得溫病;冬天沒有儲藏精氣,春天也必定會得溫病」的說法。

2. 論脫骨傷寒

此疾乃陽明症,或因藥誤,或因失調、致將邪熱攻入少陰,由少陰蒸入厥陰。諸節屬於筋,故按節潰爛。或因邪熱伏於骨中,由骨空之節而蒸筋,故曰諸節潰爛,脫骨傷寒。總之因始陽[傷]於寒,漸至邪熱脫落於骨中也。脫骨傷寒分陰陽,熱邪曰陽,寒邪由陽入陰曰陰。屬於陽者,十愈六七;屬於陰者,十愈二三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陽明症,可能是因為用藥錯誤,或是身體機能失調,導致邪熱入侵少陰經,再從少陰經蒸騰進入厥陰經。因為各個關節都與筋絡相連,所以關節會潰爛。或者因為邪熱潛伏在骨頭裡,從骨頭的空隙處蒸騰侵犯筋絡,所以才會關節潰爛,稱為脫骨傷寒。總而言之,都是因為一開始陽氣受寒邪侵害,逐漸發展到邪熱脫落到骨頭裡。脫骨傷寒分陰陽兩種,熱邪屬陽,寒邪由陽經入侵陰經屬陰。屬於陽性的,十個病人能治好六七個;屬於陰性的,十個病人只能治好二三個。

3. 各症問答十七則

問治痧疹之用藥?曰:痧疹治法,宜用鮮生地、鮮石斛、鮮蘆根、生軍、生石膏、二花、連翹、知母、寸冬、甘菊、薄荷、大青葉、茵陳、木通、通草、梔子、黃苓、川連、羚羊、犀角、紫雪、牛黃等品。忌用元參、天冬、荊芥、葛根、柴胡、麻黃、浮萍、三甲、防風、二活、當歸、紅花等品。

再痧疹回緊之治法,惟通里氣一法可救。蓋何愈之候,為毒漸散,離體而播於空際。回緊之候,為毒忽陷,循際而深入臉理,初非真有回緊、回遲之不同也。

問喉症之治法?曰:喉症不同,濕熱閉症,牛蒡子、豆根,苓、連皆可用。白喉宜養陰;濕熱宜疏解宣下,忌養陰。起白非白喉,亦有陰虛不起白者。蓋白喉之白,與非白喉之白有別,不潤者為白喉。若有白而二便利,口渴不思飲者,非陰虛。若無白而二便不利,口渴思飲者,為陰虛。

論症當互證情形,不可拗執一隅。謂白喉為陰虛之一種則可,謂有白即為白喉則不可。

問喉症有頭熱、身不燒、口不渴、吐泄、脈沉細者,如何治法?曰:此濕痹喉症也。且因痹而陰虛,先宜牛蒡子、豆根清宣之品。利止,宜大生地、正元參鎮潤之劑,吐者宜清宣兼下法,生軍可用。

問養陰清肺湯,有以為治白喉之主藥者,有以為治白喉之毒藥者。緣用之或收奇效或見敗象,結果不同,持說乃異,未知孰是?曰:白喉由於陰虛,故起白硬而少液,養陰清肺誠對症藥也,況症有輕重,在《忌表抉微》,亦不專限於養陰清肺湯也。後人不細讀,僅學其方,不學其理。

致有濕熱潰爛之喉,亦視為白喉,誤投養陰劑者,豈能奏效耶!不悟用法之非,反誣立法之是,一誤再誤,靡所底止,不可以不辨。

問癲、狂、癇諸症之別?曰:狂屬陽,癲屬陰,故重陽為狂,重陰為癲。初得時辨之,癲則口吐白沫,而面白唇青,狂則否。查其形狀,凡語言罵詈,不避親疏,聲高氣粗為狂。語言呢喃,時作時止為癲。最重要者在查其目,目直而神不定為狂,目直而神時清時不清為癲。癇症有二種,一胎毒入於厥陰,多得之於童年。

一由悶郁傷肝,多得之於成年。治之之法,古方雖有,但難去根。癇驚是因驚而癇。癇與風不同,風如卒然中風之類。癇時作時止,如羊角瘋之類。然風與癇皆得之於驚,此乃臟腑為熱所煎,猝逢驚恐,熱氣上逆,故在臟則為風,在腑則為癇。

問邪在大絡法宜引經之理?曰:邪不入經而流溢於大絡者(十五絡內之五臟絡曰大絡),謂之奇邪,法宜用藥餌將大絡之邪,引入在經、以便施治。緣人身之形臟,以經為斡,以絡為束,有如以骨為斡,以筋為束之理。邪中絡時,其邪雖輕,藥則難達。雖有香竄藥可以達絡,然或因熱邪,或因體虛,往往弊害立見。

白話文:

各症問答十七則

問:治療痧疹應該用什麼藥? 答:治療痧疹,適合用新鮮生地、新鮮石斛、新鮮蘆根、生大黃、生石膏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知母、麥門冬、甘菊花、薄荷、大青葉、茵陳、木通、通草、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羚羊角、犀角、紫雪丹、牛黃等藥材。忌用玄參、天門冬、荊芥、葛根、柴胡、麻黃、浮萍、穿山甲、防風、獨活、當歸、紅花等藥材。

如果痧疹出現回緊的現象,只能用通暢裡氣的方法來救治。所謂痊癒的跡象,是毒素逐漸散開,離開身體而散播到空氣中。而回緊的跡象,是毒素突然陷入,順著肌膚紋理深入。最初並不是真的有回緊、回遲的不同。

問:治療喉嚨疾病的方法? 答:喉嚨疾病有很多種,濕熱閉塞的病症,可以使用牛蒡子、豆根,茯苓、黃連等藥材。白喉適合用滋陰的方法治療;濕熱適合用疏散解熱、向下導引的方法治療,忌用滋陰的方法。喉嚨起白點,並非都是白喉,也有陰虛而沒有白點的情況。白喉的白點與其他疾病的白點不同,不滋潤的白點才是白喉。如果有白點但大小便正常,口渴但不想喝水,就不是陰虛。如果沒有白點但大小便不順暢,口渴想喝水,那就是陰虛。

判斷疾病應該互相參照各種情況,不能固執於一個方面。說白喉是陰虛的一種是可以的,但說有白點就是白喉則是不對的。

問:喉嚨疾病有頭部發熱,身體不發燒,口不渴,嘔吐腹瀉,脈搏沉細的,應該如何治療? 答:這是濕痹導致的喉嚨疾病。而且因為痹阻導致陰虛,應該先用牛蒡子、豆根等清熱宣散的藥材。腹瀉停止後,適合用大生地、正元參等滋潤的藥材。如果嘔吐,應該用清熱宣散兼向下導引的方法,可以使用生大黃。

問:養陰清肺湯,有人認為是治療白喉的主要藥物,有人認為是治療白喉的毒藥。因為使用後,有的能收到奇效,有的卻出現敗象,結果不同,所以意見也不一樣,不知道哪個是對的? 答:白喉是因為陰虛,所以白點堅硬而缺少液體,養陰清肺湯確實是對症的藥物。況且疾病有輕重之分,在《忌表抉微》中,也沒有專門限定使用養陰清肺湯。後人不仔細研讀,只學習藥方,不學習藥理。

導致有的濕熱潰爛的喉嚨疾病,也被當成白喉,誤用滋陰的藥物,怎麼可能有效呢!不了解用藥方法的錯誤,反而誣賴了立法的正確性,一錯再錯,沒有盡頭,不能不辨明。

問:癲、狂、癇這幾種疾病的區別? 答:狂屬於陽症,癲屬於陰症,所以陽氣過盛為狂,陰氣過盛為癲。剛開始發病時可以分辨,癲病會口吐白沫,而且面色蒼白嘴唇發青,狂病則不會。觀察其外形,凡是言語謾罵,不分親疏,聲音高亢氣息粗重的是狂病。語言喃喃自語,時斷時續的是癲病。最重要的是觀察眼睛,眼睛直視但神志不定的是狂病,眼睛直視但神志時清時不清的是癲病。癇病有兩種,一種是胎毒進入厥陰經絡,多在兒童時期發病。

一種是由於心情鬱悶傷肝,多在成年後發病。治療方法雖然古方有記載,但難以根除。癇驚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癇病。癇病和風病不同,風病如突然中風之類。癇病時發時停,如羊癲瘋之類。但是風病和癇病都可能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,這是因為臟腑被熱所煎熬,突然遇到驚嚇,熱氣上逆,所以在臟為風,在腑為癇。

問:邪氣在大絡時,應該如何引導經絡的道理? 答:邪氣不進入經絡,而是在大絡中流動(十五絡中的五臟絡稱作大絡),稱作奇邪,應該用藥物將大絡中的邪氣引入經絡中,方便治療。因為人體的形體和臟腑,是以經絡為中心,以絡脈為約束,如同以骨為中心,以筋為約束的道理。邪氣在絡脈中時,即使邪氣很輕,藥物也很難到達。雖然有芳香竄透的藥物可以到達絡脈,但或者因為熱邪,或者因為身體虛弱,常常會立刻出現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