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懶園醫語》~ 懶園醫語(卷二) (23)

回本書目錄

懶園醫語(卷二) (23)

1. 丑未年主客相臨天時民病表附說

(俱詳《組織學講義》衛氣運行之次篇,及一萬三千五百息、五十營氣脈之數篇)《難經》此數段與《靈樞經》旨符合,惟《難經》言之不甚詳細耳。

又問:成無己注《傷寒論》云:「寒則傷營,風則傷衛,營為血,血屬陰,寒為陰邪,陰與陰相親,以類相感,故寒則傷營而脈緊。衛為氣,氣屬陽,風為陽邪,陽與陽接近,以氣相從,故風則傷衛而脈緩。」以後注《傷寒論》者不下數百家,均從其說,惟陳氏修園、唐氏容川,力斥其謬,謂寒則傷衛,衛氣閉束,故脈緊,風則傷營,營血受傷,故脈緩,二說孰非孰是?請夫子指示。

答曰:寒為陰邪,風為陽邪,此但就表面而言,其實無分陰陽也。太陽為寒水之氣,內合至陰,而外充皮毛,皮毛者衛氣居之宅也,衛陽虛,則招外寒,故皮毛閉塞而無汗,而寒乃傷衛,厥陰為風木之氣,內主營血而外應風邪,血虛則招外風,故肌肉腠理受邪,而風乃傷營,故《論》曰: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。嗇嗇者,皮毛欲閉之狀也,淅淅者,肌肉欲開之狀也。

衛受寒,故皮毛閉而惡寒,皮毛閉故脈緊也,營受風,故肌肉開而惡風,肌肉開故脈緩也,其說似較為當。曰成氏所謂風為陽邪,寒為陰邪,後世醫家盡從其說,即陳修園《淺注》,亦以風為陽邪,而唐容川獨斥其非,謂風應東方木,在藏屬肝,在卦為震。肝體木,陰血凝聚而成震卦,上二陰爻,下一陽爻,陰尚且多於陽,何得以專指風為陽邪?且序例云:「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。

」使果風為陽邪,豈可更與桂枝湯以助其陽哉?唐氏此說,似乎近理,然考之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風淫於內,治以辛涼,佐以苦甘,以甘緩之,以辛散之。」夫風為陽邪,故曰治之以辛涼,不然經何不曰治之以辛溫、辛平?如濕為陰邪,故即曰濕淫於內,治以苦熱,惟其陰邪也,故曰治之以苦熱,惟其陽邪也,故曰治之辛涼,觀此則風為陽邪之說,亦未可斥其非也。

雖然陰邪陽邪關於臨症用藥之際大有區別,不可不辨,此中真詮,究屬何如,曰風與寒,實無所謂陰陽也。唐氏曰:「鳳之與寒,不得以陰陽二字截分,惟寒則傷衛,衛氣閉束故脈緊,風則傷營,營血受傷,則血脈弱而動緩,故脈緩。」此言極為有理。

至於《至真要大論》所云「風淫於內,治以辛涼」者,蓋言辛從金化,風屬肝木,以勝氣治之也,佐以甘者,隨其所利也,木苦急,則以甘緩之,此即《藏氣法時論》所謂「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」是也,此蓋指諸氣之在泉而言,非指風為陽邪也。

又曰「濕淫於內,治以苦熱,佐以酸淡」者,蓋言苦從火化,濕屬脾土,以燥氣治之也;酸以收濕,淡以利竅而滲泄其濕也。此即《藏氣法時論》所謂「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。」《靈樞經》所謂「淡利竅」,《生氣通天論》所謂「味過於苦,脾氣不濡」是也,此亦指氣之在泉而言,非指濕為陰邪也。

白話文:

《丑未年主客相臨天時民病表附說》

本文主要討論寒邪傷衛、風邪傷營的理論。前人認為寒傷營、風傷衛,但陳修園、唐容川等則持相反意見,認為寒傷衛、風傷營。

文章認為,寒邪和風邪的陰陽屬性並非絕對,只是就其表象而言。太陽經氣屬寒水,外合皮毛(衛氣所在),衛陽虛弱則易受寒邪,導致皮毛閉塞,無汗,脈緊;厥陰經氣屬風木,內主營血,血虛則易受風邪,導致肌肉腠理受邪,脈緩。因此,寒邪致使皮毛閉塞而惡寒,脈緊;風邪致使肌肉開泄而惡風,脈緩。這種觀點比寒傷營、風傷衛更為合理。

至於《傷寒論》中認為風為陽邪,作者認為這種說法並非絕對正確。唐容川指出,肝屬木,震卦陰爻多於陽爻,不能簡單地將風歸為陽邪。而且,桂枝湯用於治療陽盛,如果風為陽邪,就不應該再用桂枝湯助陽。

然而,作者也指出,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中提到“風淫於內,治以辛涼”,似乎又支持風為陽邪的說法。但作者認為,這指的是利用辛味藥物(金)克制肝木(風),佐以甘味藥物緩解肝木之急,而非指風為陽邪。同樣,關於“濕淫於內,治以苦熱”的說法,也是利用苦味藥物(火)克制脾土(濕),並佐以酸味收斂,淡味利竅,而非指濕為陰邪。

總而言之,寒邪和風邪的陰陽屬性並非絕對,重要的是理解其致病機理。寒邪傷衛導致衛氣閉束,脈緊;風邪傷營導致營血受損,脈緩。 《至真要大論》中的治療方法,是從五行生剋的角度出發,而非簡單地根據陰陽屬性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