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懶園醫語》~ 懶園醫語(卷二) (14)
懶園醫語(卷二) (14)
1. 懶園居士傅崇黻語錄
蓋厥者盡也,絕也,厥陰為陰之盡絕,故為一陰,少陰為陰之初生、故曰二陰;太陰為陰之已盛故曰三陰,所以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云厥陰為闔,少陰為樞,太陰為開,蓋言厥陰者一陰也,為陰之盡,故其義為闔。太陰者三陰也,為陰之外,故其義為開。少陰者二陰也,為陰之中,故其義為樞,非開則無所出,非闔則無所入,非樞則無所主,此三等之所以不同秩也。
至於《難經·七難》所云太陰之至,緊大而長;少陰之至,緊細而微;厥陰之至,沉短而敦,指三陰之王脈而言也。又云:復得甲子,太陰王,復得甲子少陰王,復得甲子厥陰王,指三陰之王時而言也,蓋歲半以上為天為陽,歲半以下為地為陰,故自正月之六月,王在三陽,自七月之十二月,王在三陰,所以太陰王七八兩月,為陰之始,乘夏後之餘陽,交初秋之始陰,陰氣未盛,其脈緊大而長,故徐注曰陰之始少陰,王九十兩月,為陰之二陰,秋末冬初陽氣既衰,陰氣已盛,其脈緊細而微,故徐注曰二陰厥陰,王十十一兩月,陰氣之盛已趨極端,而將盡絕,是即所為厥者盡也,絕也,故徐注曰陰之至。
張雨亭問:按入之上,皆成於精,故《易》曰天一生水,道家曰水是三才之母,精為元氣之根,《本神篇》曰故生之來,謂之精,《決氣篇》曰兩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是謂精,故人始生,先成精也,然其中同受精而分有男女者何也?
答曰:中西諸醫家論說不一,《秘主衛生篇》云男子火旺,則成男,女子火旺,則成女,說也;北齊諸澄云,陰血先至,陽精後至,則成男,陽精先至,陰血後至,則成女,又一說也;李東垣云經水斷後一二日成男,四五日後成女,又一說也;朱丹溪雲精勝血,則陽為主,受氣於左子宮成男,精不勝血,則阻為主,受氣於右子宮成女,此又一說也;丹家雲天壬先至,地癸後至成男,天壬後至,地癸先至成女,壬癸齊至成雙胎,一速一遲不成胎,此又一說也。
西醫謂睪丸構造精液由左睪丸而出者成男,由右睪丸而出者成女,並云如有患花柳病之人,割去其左睪丸而治愈者,以後只生女不生男,劇去右睪丸而治愈者,以後只生男不生女,此又一說也。要之,男生於寅,女生於申,即此理,而推測寅為陽,申為陰,無非以陰陽二氣之盛衰分男女,是則古人寡欲多男之說良不誣也。
答曰:辭雖異,理則通也,腎生精,精生髓,髓上連於腦而下通脛骨之中,按《靈樞·經脈篇》云足少陰之脈出足心,上腨內出膕,上股貫脊屬腎。《經筋篇》云足少陰之筋上循陰股結陰器,絡十足厥陰,足厥陰之別從腔上睪,結於莖,故腎與睪相隔雖遠而骨髓經脈經絡經筋則皆相通。
白話文:
懶園居士傅崇黻語錄
厥陰、少陰、太陰三陰的區別在於陰氣的盛衰程度。厥陰代表陰氣的盡頭和消亡,所以稱為一陰,是陰氣的終結,故稱「闔」。少陰代表陰氣的開始,所以稱為二陰,是陰氣的起始,故稱「樞」。太陰代表陰氣的鼎盛時期,所以稱為三陰,是陰氣的盛極,故稱「開」。 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中將厥陰比作門戶的關閉(闔),少陰比作門戶的樞紐(樞),太陰比作門戶的開啟(開),正是基於此。 三者如同門戶的關閉、樞紐和開啟,缺一不可。
《難經·七難》中描述的三陰脈象,是指三陰脈在旺盛時期的表現:太陰脈旺盛時,脈象緊、大而長;少陰脈旺盛時,脈象緊、細而微;厥陰脈旺盛時,脈象沉、短而實。 該書還提到三陰的旺盛時間:每隔一年半,太陰、少陰、厥陰輪流旺盛。一年半以上屬天屬陽,一年半以下屬地屬陰。因此,正月到六月三陽當令,七月到十二月三陰當令。太陰旺盛七八個月,是陰氣的開始,承接夏季餘陽,與初秋陰氣交替,陰氣未盛,故脈象緊大而長。少陰旺盛九十個月,是陰氣的第二階段,秋末冬初,陽氣衰退,陰氣已盛,故脈象緊細而微。厥陰旺盛十一個月,陰氣盛極將盡,即所謂「厥者,盡也,絕也」,故脈象沉短而實。
張雨亭問:男女受精後,都能成形,為何會分出男女?《易經》說「天一生水」,道家說水是三才之母,精氣是生命之源,《本神篇》和《決氣篇》都說生命起始於精氣,人一開始就先有了精氣。但為何同樣受精,卻會產生男女之別呢?
答:中西醫對此各有論述。《秘主衛生篇》認為男子陽氣旺盛則成男,女子陰氣旺盛則成女;北齊諸澄認為陰血先到則成男,陽精先到則成女;李東垣認為經水停止後一兩天成男,四五天成女;朱丹溪認為精氣勝過血氣則成男,血氣勝過精氣則成女;道家則認為天壬之氣先到則成男,地癸之氣先到則成女,兩者同時則成雙胞胎,一快一慢則不成胎。
西醫則認為精液由左睪丸排出則成男,由右睪丸排出則成女。 如果患有性病的人,割除左睪丸治愈後,只生女兒,割除右睪丸治愈後,只生兒子。
總而言之,男子受孕於寅月,女子受孕於申月,寅屬陽,申屬陰,男女之別最終還是由陰陽之氣的盛衰決定。因此,古人認為寡慾多男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答:雖然各家說法不同,但道理是相通的。腎生精,精生髓,髓上通於腦,下通脛骨。 《靈樞·經脈篇》和《經筋篇》都描述了足少陰經脈和足厥陰經脈與腎、睪丸的聯繫,說明雖然腎與睪丸距離較遠,但骨髓、經脈、經絡、經筋是相通的。